构建网络反腐“新常态”:意义、困境与路径
[Abstract]:At present, the emerging network anti-corruption "new normal", with its long-term effect, initiative and full coverage of the connotation highlights the positive effect, highly recognized and jointly promoted by the people and the country. It shows unique value performance in enhancing the sense of efficacy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s, supervising and standardizing the operation of public power and cultivating citizen's democratic consciousness. Howev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normal" of network anti-corruption also faces the difficulties of system absence, platform lagging, and uneven quality of anti-corruption subject. These difficulties can be solved by strengthening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platform building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main body of network anti-corruption.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positive effect of network anti-corruption in corruption management is helpful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ability.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所;
【基金】: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建设计划资助项目,项目负责人:李俊 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当代中国政治社会化的机制变迁与优化”(2014T70188),项目负责人:李俊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社会发展与社会风险控制研究中心项目“当代中国政治社会化的机制变迁与治理创新”(SR14A11),项目负责人:李俊
【分类号】:D262.6;G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马里安·P·费尔德曼,项龙;因特网革命和创新的地理分布[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3年01期
2 潘岳;;“透明国际”十五年[J];世界文化;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颖凯;;从《老男孩》和《赢家》看中国网络电影的发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2 赵伟杰;浮出网面的数字化文学——试论网络文学的现状及其新走向[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徐吉;网络新闻的特点、规范及对从业者的要求[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唐晓明;孙淑萍;;电影片头、片尾艺术中的文字结构律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陈源蒸;数字图书馆非图书馆[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年04期
6 王腾;;论网络政治的生成与现代政府角色的回归[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赖栩栩;;浅析网络环境下的商标权保护[J];法制与社会;2009年32期
8 杨曙;;网络数字时代的电影本体与电影批评[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王亚炜;有关网络广告立法的问题[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马楠楠;;论新媒体时代电影批评形式的转换[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姜晓萍;;统筹城乡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以四川成都市为案例[A];回归社会:中国社会建设之路[C];2011年
2 杜仕菊;陈功;;中国传统诚信观及其对当代廉政建设的功用研究[A];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新自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12年
3 张良;;现代化进程中的个体化与乡村社会重建[A];全国博士生论坛“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与农民问题”论文集[C];2012年
4 周义程;;公共服务供给中公民有序参与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一个系统论维度的分析框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5 刘雪峰;;让公正以感受得到的方式实现——以公共案件中公众司法参与为中心的探讨[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上册)[C];2013年
6 牛冬梅;郭秀清;;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保障[A];新四军研究(第六辑)[C];2014年
7 曾旭;;浅谈城市社区居民政治参与[A];荆楚学术[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付刚;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小妹;我国省部产学研平台建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方付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桂家友;中国城乡公民权利平等化问题研究(1949-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恩韶;网络舆论危机下的当代中国政府形象塑造[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程丽娜;当代台湾地区精英嬗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华;互联网社会动员的初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董琼华;社会转型中的认知范式与价值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体系重构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王文生;国家非公开行使权力的法治[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由人格化到体制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郑宝明;韩国民主转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张雁平;网络文化对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正面影响及其实践探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曾理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现代化与稳定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5 林美如;大学生村官社会适应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毛慧;大陆少儿网站与城市儿童使用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盛宏标;基于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8 富荣;利益集团对当前我国政治发展的影响[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毅华;叙利亚威权主义政治及其转型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石逸文;毛泽东处理群体性事件思想论析[D];河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梅娟;李琴;;网络反腐的现状及发展探析[J];理论观察;2009年06期
2 卢琰华;;关于网络反腐的若干思考[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1期
3 李尚旗;;从民间到政府:网络反腐的路径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03期
4 胡庆亮;;网络反腐的动因、争议与治理[J];理论导刊;2010年02期
5 袁雪娣;秦英华;;拓宽反腐倡廉渠道 促进民间网络反腐良性发展[J];理论导报;2010年01期
6 李永洪;;新时期增强我国网络反腐实效的对策探析[J];兰州学刊;2010年01期
7 吴玉英;;新形势下加强网络反腐的思考[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2期
8 胡志远;汪启和;;论民间网络反腐及其疏导[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2期
9 周育平;;论“网络反腐”[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闫东伟;;政府官员如何应对网络反腐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世纪桥;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双桥;王延永;;加强网络反腐建设相关问题研究[A];教育系统廉政探索(第四卷)[C];2012年
2 王静;刘邦凡;王娟;詹国辉;;“网络反腐热”背后的思考[A];中国公共管理论丛2013年第1辑[C];2013年
3 陈日辉;;困境与突围:网络反腐的法治路径与制度建构[A];犯罪防控与平安中国建设——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3年)[C];2013年
4 邹旭怡;;政治安全视野下网络反腐的意义和限度[A];第六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张勇;;网络反腐的刑事法治路径与司法衔接模式[A];犯罪防控与平安中国建设——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3年)[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冬梅 俞嘉骏;网络反腐:渐行渐强的监督力量[N];组织人事报;2009年
2 晋煤党校 翟拴正;浅析网络反腐[N];山西党校报;2009年
3 本报见习记者 周福志;网络反腐需要制度与法律规范[N];团结报;2010年
4 王君超;让网络反腐之路越走越宽[N];光明日报;2012年
5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王建芹;网络反腐:制度化反腐的机遇和挑战[N];检察日报;2012年
6 白靖利;网络反腐 从“民意分量”走向“制度力量”[N];西部法制报;2012年
7 记者 黄冠;“网络反腐”倒逼干部清正[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8 杨月辉;大数据时代网络反腐新特点[N];学习时报;2012年
9 傅达林;网络反腐须告别偶然性步入规范化[N];法制日报;2012年
10 南方问政记者 戎飞腾;网络反腐贵在迅速[N];南方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勇;中国网络反腐的兴起及其引导[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唐若裴;中国网络反腐机制[D];复旦大学;2011年
3 谭超;网络反腐的制度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4 卢文忠;我国网络反腐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灿;网络反腐的伦理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6 韩健伟;我国网络反腐问题及政府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赵扬;中国特色网络反腐体系构建与策略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8 王勇;善治视角下的我国网络反腐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黄甜;网络反腐视角下的廉政建设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10 吴金丹;网络反腐模式:案例与阐释[D];南京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262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2426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