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意识形态引导论

发布时间:2020-07-29 18:07
【摘要】:意识形态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服务于国家政权巩固、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引导是指执政党为了巩固国家政权,运用一系列手段引领全体社会成员思想和行为的过程。意识形态有着广泛的社会功能。意识形态引导功能是意识形态功能的一个方面,表现为:定向解释世界,提供价值和规范,供给制度和政策。意识形态引导功能的实现需要内外部条件。从内部条件看,其功能的实现既要有清晰的主体和客体、明确的目标和内容,还要有持续的动力以及媒介。从外部条件看,社会发展的诸要素制约着意识形态引导功能的发挥,其中,经济生产中的经济技术、经济体制、国际经济环境是影响意识形态引导的决定性因素,社会结构中家庭结构、阶层结构、社会流动与社会改革是影响意识形态引导的重要因素,政治上层建筑中执政党、国家机构和法治体系的调整是意识形态引导的重要手段,观念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思潮是意识形态引导的主要对象。政治系统理论为理解意识形态引导的整个过程提供了一套分析方法。按照此方法,我们可以把意识形态引导看作是一个系统,这一系统的良好运行仰赖于充分的内外部条件。政治系统理论提供了把内外部条件放入意识形态引导系统中进行分析的一系列环环相扣的环节,这些环节构成了意识形态引导的运行机制。这一机制是分析意识形态引导全过程的一种视角,它把引导过程分为四步,即需求的输入、支持的输入、支持受到压力时的反应、反馈环路与特定支持的输出。在需求输入环节中,需求是指能够对社会成员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需要。社会成员需求的广泛性使得需求过多成为意识形态引导的难题。因此,对需求产生之前的表现形式—欲望进行调节和转化就十分重要,即要建立欲望转化和调节机制。当那些正当的欲望必然转化为需求时,对需求流量进行调节和控制就成为了又一个难题,因此,要建立需求流量调节机制。当需求输入后,执政党必然要对这些需求进行回应,这就是支持的输入。不管是显性支持还是隐性支持,支持的承担者主要是执政党。然而,执政党在进行支持输入过程中,必然受到经济社会复杂环境的干扰以及自身局限性或失误的影响,支持受到损耗的结果不可避免。正因为如此,支持输入后必然会受到部分社会成员需求仍没有被满足而带来的压力。此时,执政党必须做出反应。最有效的办法是提供弥散性支持,具体就是:执政党当中的引导者采用友好的态度和持续的善意,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引导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虽然支持输入和弥散性支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社会成员的需求问题。但是,仍有部分社会成员的需求因经济社会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无法完全被满足,此时,执政党必须提供特定的支持,即提供有针对性的方法、价值观和政策来满足这些需求。支持的特定输出过程就是反馈环路,它分为反馈刺激、反馈反应、反馈信息、特定输出四个步骤。之前的政策输出、环境的变化、社会成员的认知性反馈都可以看成是一种反馈刺激,这些刺激的各种表现就构成了反馈反应。积极的反馈反应是执政党之前输入的支持满足了部分社会成员需求的结果。消极的反馈反应是各种复杂因素带来的社会成员需求变化而没有被满足的结果。面对消极反应,最有效的办法是,执政党以成本最低、收效最大的方式优先满足某些最有影响的成员。除此之外,执政党还必须对消极反馈反应中的信息进行研究,具体要研究这些信息出现失真和时间延搁的情况,进而获得及时、准确的社会成员的动态思想和行为信息。但是,执政党只有信息,没有输出能力,仍然无法提供有针对性且高质量的输出。因此,执政党要善于利用自身具备的内外部资源,以最大的努力和诚意输出特定的价值观和政策。一般而言,这种特定的输出会在很大程度上满足那些特定的需求。但是,若想顺畅地进行意识形态引导,还必须把这种输出与弥散性支持结合起来,持续地在变化着的复杂环境中提供支持。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变化巨大,意识形态引导处在异常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之中,既有积极因素,又面临不少挑战。积极因素主要表现在:意识形态引导的理论基础不断夯实,意识形态引导的方式不断完善,意识形态引导的机构不断健全等方面。面临的挑战主要有:社会思潮冲击主导性意识形态,重大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频发,主客体成员带来的隐患等。挑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实现意识形态引导功能所需的内外部条件不足。表现为:外部条件的复杂性,内部条件满足的艰巨性。另一方面,意识形态引导运行机制不完善。表现在:党对人民群众需求的转化和调节能力较低,导致需求过载现象出现;支持输入不足与偏差的现象时有发生;意识形态引导受到压力时,反应者和反应时间方面存在问题;特定支持输出过程中反馈环路的部分环节存在压力。为了在剧烈变化着的时代长久稳固执政,中国共产党应从两方面入手应对意识形态引导面临的难题。首先,从长远看,应认清意识形态引导功能实现的内外部条件。要认清外部条件中,经济发展是意识形态引导持续有效的根本前提,社会结构的变化是影响意识形态引导的重要因素,政治上层建筑的调整是意识形态引导的重要手段,党的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须形成一元主导、多元并存的长期格局;要认清内部条件中,主体、客体、目标、动力和媒介等方面问题改进的艰难性和长期性。其次,在短期内,中国共产党可以通过优化意识形态引导的运行机制,满足和调节人民群众近期的迫切需求。具体就是:完善欲望转化机制和需求流量调节机制;提供强劲且精准的支持输入;保持受到压力时的恰当反应;畅通特定支持的反馈环路。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2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泉水;刘建光;;新媒体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挑战与回应[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2 陈中建;;新社会阶层主流意识形态及其导向策略[J];甘肃社会科学;2015年06期

3 曹军威;袁仲达;明阳阳;张华赢;;能源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综述[J];南方电网技术;2015年11期

4 邹庆华;;推进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机制建设[J];理论探索;2015年04期

5 吴学琴;;媒介话语的意识形态性及其建设[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01期

6 李大棚;;微博时代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舆论引导探析[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7 郭文亮;林宾;朱跃;;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基于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现状的实证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年10期

8 牛先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化、大众化研究[J];科学社会主义;2009年06期

9 杨永祺;杨阳;;浅析阶层分化的正负影响[J];新长征;2008年12期

10 赵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实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08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高宏强;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与国家安全观的共生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7年

2 刘卓;中国共产党运用媒体能力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

3 董庆玲;管理意识形态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年

4 刘东浩;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5 程洪宝;当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构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6 赵兴伟;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7 陈淑雅;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控制理论[D];河南大学;2012年

8 高建华;互联网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丽娜;改革开放以来大众流行文化中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8年

2 崔玉田;“思政课”对大学生形成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功能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6年



本文编号:27743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27743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2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