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1 20:19
当前,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话语,如何巩固其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一时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引发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问题的思考。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需要引起更多学界的高度关注,对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各种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作出回答。延安时期,各种主义、思潮涌动,各种建国方案不断提出,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中国最终成功建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围绕这个核心问题,本论文以“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研究”为题,拟深入挖掘其建构的理论基础,全面梳理建构背景和建构历程,系统总结其基本要素和建构途径,科学总结其基本经验和现实启示,以期加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专题性研究。研究主要分为绪论、正文六章和结语三部分构成。绪论。主要说明了本文的选题缘起和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的重难点,创新点及不足。第一章深入挖掘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的理论基础。充分借鉴巴赫金和福柯对话语的理解,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话语的丰富思想,对话语、话语权和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等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在概念明晰的基础上,分别深入挖掘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基本思想。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根基;科学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奠定了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基本形态。列宁在其丰富的话语理论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科学的意识形态”的概念;提出了著名的“灌输论”,使俄国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第二章主要梳理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的背景。围绕马克思主义话语在中国早期遇到的挑战,主要梳理了胡适为代表的实用主义、自由主义,张东荪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早期三民主义四种话语与马克思主义话语之间的冲突;同时,也对早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初建进行了肯定。最后全面梳理了 1920-1935年间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的历程。从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到王明“左”倾错误的长期统治,致使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缓慢向前发展。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实事求是”派在革命实践中的探索,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的奠定了初步基础。需要补充的是,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及其左翼文化群体,也为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大力传播做出了贡献。第三章详细梳理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的历程。以延安时期中共发生的政治话语事件为标志,将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历程划分了三个阶段,从1935年10月到1938年10月前,党内话语权建构以中国革命问题为导向的话语创新与方法论的产生;到1945年4月前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核心话语的形成与影响力的拓展;最后到1945年4月到1948年3月以党内话语共识的达成及话语体系形成,“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政治口号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最终建构。第四章全面透视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的基本要素。认为主要由主体、核心话语以及基本方法构成。主体主要有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他们对历史方位的准确判断,以及政党职责、个人身份的科学定位,实现了主体自身的科学建构。在核心话语的建构方面,将其主要归结为三个:由“无产阶级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话语建构,由“社会主义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话语建构,由“无产阶级专政”到“人民民主专政”的话语建构,最终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最后深入挖掘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的一系列方法论。第五章系统总结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的主要途径。从党内与社会两个角度呈现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的不同面相。党内建构主要包括三种途径,加强党内教育,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话语统一全党思想;坚信马克思主义,以学术话语权引领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注重“民族形式”建构,致力于中国革命话语的通识性表达。社会建构主要有四种途径,在对国民党意识形态话语的分化与批判中凸显话语的科学性;在对中间党派政治话语的批判中强化话语的引导力;在新闻舆论领域努力掌握话语的主导权;在国际领域讲好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故事”,积极争取国际话语权。第六章科学总结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的基本经验和现实启示,并指出了其建构的局限性。基本经验共分为四点,分别是:政治上,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领导权的高度重视和理论自觉是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的根本前提;学理上,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的灵魂;表达上,将科学理论转化为“接地气”的民族和生活语言凸显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巨大力量;传播中,始终掌握报刊媒体舆论阵地的主导权是实现话语权的基本方式。最后将这一时期话语权建构的现实启示总结为五点: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问题;紧跟时代主题,进行马克思主义话语内容的创新;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坚定马克思主义核心话语;注重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权的引领作用;强化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
【学位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23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重难点
四、创新点及不足
第一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的基本概念
一、话语
二、话语权
三、马克思主义话语权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话语权的基本思想
一、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根基
二、科学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奠定了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基本形态
三、马克思恩格斯对话语权建构路径的思考
第三节 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基本思想
一、列宁的话语理论
二、列宁明确提出了“科学的意识形态”的概念
三、列宁对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路径的思考
第二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的背景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话语进入中国的历史境遇
一、以胡适为代表的实用主义、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话语较量
二、以张东荪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话语较量
三、无政府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话语较量
四、早期三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话语较量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早期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初建
一、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确立
二、马克思主义重要范畴与中国语词的对接
三、马克思主义和工农群众相结合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内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跌宕起伏
一、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错误对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消极影响
二、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对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消极影响
三、党内“实事求是”派在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中的初步探索
四、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在“社会性质论战”中对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贡献
五、左翼文化群体对马克思主义话语的传播与贡献
第三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历程
第一节 以革命问题为导向的党内话语创新与方法论的产生(1935.10-1938.10)
一、党内话语论争焦点之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权问题
二、党内话语论争焦点之二:游击战争战略地位问题
三、《两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的哲学基础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核心话语的形成与影响力的拓展(1938.10-1945.4)
一、建构自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二、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核心话语的诞生:新民主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影响力的拓展:对《中国之命运》的大力批判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共识达成及话语体系的形成(1945.4-1948.3)
一、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冲突结束与共识达成:《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二、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形成:毛泽东思想
三、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最终成熟:“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第四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的主体
一、中国共产党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
第二节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核心话语建构的主要内容
一、由“无产阶级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话语建构
二、由“社会主义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话语建构
三、由“无产阶级专政”到“人民民主专政”的话语建构
第三节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的方法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论是话语建构的根本方法
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是话语建构的民族化基础
三、对外来话语批判借鉴是话语建构的重要方法
四、提炼中国经验,创新理论成果是话语建构的基本方法
第五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的主要途径
第一节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体系内部建构的主要途径
一、加强党内教育,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话语统一全党思想
二、坚信马克思主义,以学术话语权引领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
三、注重“民族形式”建构,致力于中国革命话语的通识性表达
第二节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社会建构的主要途径
一、在对国民党意识形态话语的分化与批判中凸显话语的科学性
二、在对中间党派话语的政治批判中强化话语的引导力
三、在新闻舆论领域中努力掌握话语的主导权
四、在国际领域讲好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故事”,积极争取国际话语权
第六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的基本经验和现实启示
第一节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的基本经验
一、政治上: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领导权的高度重视和理论自觉是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的根本前提
二、学理上: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的灵魂
三、表达上:将科学理论转化为“接地气”的民族和生活语言凸显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巨大力量
四、传播中:始终掌握报刊媒体舆论阵地主导权是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基本方式
五、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的局限性
第二节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的现实启示
一、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问题
二、紧跟时代主题,进行马克思主义话语内容的创新
三、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坚定马克思主义核心话语
四、注重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权的引领作用
五、强化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2893547
【学位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23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重难点
四、创新点及不足
第一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的基本概念
一、话语
二、话语权
三、马克思主义话语权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话语权的基本思想
一、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根基
二、科学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奠定了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基本形态
三、马克思恩格斯对话语权建构路径的思考
第三节 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基本思想
一、列宁的话语理论
二、列宁明确提出了“科学的意识形态”的概念
三、列宁对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路径的思考
第二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的背景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话语进入中国的历史境遇
一、以胡适为代表的实用主义、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话语较量
二、以张东荪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话语较量
三、无政府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话语较量
四、早期三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话语较量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早期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初建
一、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确立
二、马克思主义重要范畴与中国语词的对接
三、马克思主义和工农群众相结合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内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跌宕起伏
一、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错误对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消极影响
二、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对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消极影响
三、党内“实事求是”派在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中的初步探索
四、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在“社会性质论战”中对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贡献
五、左翼文化群体对马克思主义话语的传播与贡献
第三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历程
第一节 以革命问题为导向的党内话语创新与方法论的产生(1935.10-1938.10)
一、党内话语论争焦点之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权问题
二、党内话语论争焦点之二:游击战争战略地位问题
三、《两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的哲学基础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核心话语的形成与影响力的拓展(1938.10-1945.4)
一、建构自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二、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核心话语的诞生:新民主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影响力的拓展:对《中国之命运》的大力批判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共识达成及话语体系的形成(1945.4-1948.3)
一、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冲突结束与共识达成:《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二、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形成:毛泽东思想
三、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最终成熟:“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第四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的主体
一、中国共产党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
第二节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核心话语建构的主要内容
一、由“无产阶级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话语建构
二、由“社会主义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话语建构
三、由“无产阶级专政”到“人民民主专政”的话语建构
第三节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的方法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论是话语建构的根本方法
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是话语建构的民族化基础
三、对外来话语批判借鉴是话语建构的重要方法
四、提炼中国经验,创新理论成果是话语建构的基本方法
第五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的主要途径
第一节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体系内部建构的主要途径
一、加强党内教育,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话语统一全党思想
二、坚信马克思主义,以学术话语权引领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
三、注重“民族形式”建构,致力于中国革命话语的通识性表达
第二节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社会建构的主要途径
一、在对国民党意识形态话语的分化与批判中凸显话语的科学性
二、在对中间党派话语的政治批判中强化话语的引导力
三、在新闻舆论领域中努力掌握话语的主导权
四、在国际领域讲好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故事”,积极争取国际话语权
第六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的基本经验和现实启示
第一节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的基本经验
一、政治上: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领导权的高度重视和理论自觉是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的根本前提
二、学理上: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的灵魂
三、表达上:将科学理论转化为“接地气”的民族和生活语言凸显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巨大力量
四、传播中:始终掌握报刊媒体舆论阵地主导权是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基本方式
五、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的局限性
第二节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构的现实启示
一、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问题
二、紧跟时代主题,进行马克思主义话语内容的创新
三、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坚定马克思主义核心话语
四、注重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权的引领作用
五、强化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28935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2893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