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精准扶贫中村干部集体腐败的形成机理及治理路径

发布时间:2020-12-20 13:05
  在脱贫攻坚的收官阶段,村干部集体腐败现象威胁到贫困治理目标的实现。从类型学上看,精准扶贫领域的村干部集体腐败主要有横向腐败同盟及混合腐败同盟两种。前者的形成与关系型的乡村社会紧密相关,后者的形成则是压力型体制下各级基层干部非正式互动长期累积的结果。同时,二者又均内生于失衡的村庄权力格局之中,因而具有极强的顽固性。治理这一系统性问题,可以从上下两个方向推进,既要依靠嵌入于乡村治理结构的外部力量,充分发挥驻村干部的监督控权效力,推动国家监管力量的下沉,也要注重村庄内部村民主体作用的提升,形成自觉抵制腐败的社会风气。 

【文章来源】: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02期 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精准扶贫中村干部集体腐败的形成机理及治理路径


精准扶贫中村干部集体腐败的内生机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规则下乡与治理内卷化:农村基层治理的辩证法[J]. 贺雪峰.  社会科学. 2019(04)
[2]精准监管与嵌入式扶贫中的“微腐败”治理——基于广东经验的考察[J]. 蒋红军,吴嘉琪.  中州学刊. 2018(11)
[3]国家治理转变中的精准扶贫——中国农村扶贫资源分配的解释框架[J]. 吴高辉.  公共管理学报. 2018(04)
[4]村干部与实践权力——精准扶贫中的国家基层治理秩序[J]. 王雨磊.  公共行政评论. 2017(03)
[5]“双轨治理”:“第一书记”扶贫制度的一种分析框架——基于广西圆村的田野调查[J]. 谢小芹.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6]非科层化运作:“干部驻村”制度的实践逻辑——基于闽东南C村的案例研究[J]. 袁立超,王三秀.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7]文化环境、反腐绩效、制度安排与公众反腐败意愿——基于2016年度全国廉情调查数据的分析[J]. 倪星,张军.  河南社会科学. 2017(05)
[8]精准扶贫与驻村帮扶[J]. 王晓毅.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6(03)
[9]腐败的社会文化根源:基于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J]. 王程韡.  社会科学. 2013(10)
[10]腐败裂变式扩散:一种社会交换分析[J]. 陈国权,毛益民.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2)



本文编号:29279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29279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2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