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概念与经验统一: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的理性逻辑

发布时间:2020-12-22 03:58
  马克思把哲学的目光从抽象的绝对真理拉回到社会中来,扬弃了黑格尔的历史唯心主义并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自觉面向未来的目标制度。实现这一制度的前提是无产阶级专政,基本条件是建立包括阶段性目标制度、运行动力制度和调节动力制度的完整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意图超越中西方传统政治制度设计。中西方分别围绕竞争执政和富国安民的目标性制度进行动力性制度设计,由此完成的制度体系均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同时也有闪烁着理性光芒的内核。中国共产党的制度超越,在于认知并利用制度概念体系,在于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中西方政治制度传统,并完成两者的理性统一。事实上,中国共产党探索设计自身制度的历史,就是认知制度概念体系,探索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目标制度,辩证发展选票与能力、民主与集中、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建构文以化之、纪法限之、监督制之的三重调节系统的历史。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06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纯粹概念:制度的历史哲学考辨
    1.制度在探索真理的历史中
    2.制度在世俗社会中
    3.制度之为主体制度
二、历史经验:政党制度体系与中西方政治思想中的制度设计
    1.理论架构:以“目标—动力”为统摄的政党制度体系
    2.围绕竞争执政展开的西方政党制度设计
    3.围绕富国安民展开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设计
三、实践回归:中国共产党的制度建设(2)完成概念与经验辩证统一
    1.目标运动:中国共产党探索合乎现实的阶段性目标制度的逻辑进路
    2.运行超越:中国共产党的精英、民主与权威
    3.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的三重调节系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制度概念的歧义与后果[J]. 陈氚.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02)
[2]政治学基本人性假设的再探讨——论“政治理性人”的基本逻辑[J]. 汪波.  浙江社会科学. 2007(06)
[3]论权力制衡原则的适用与借鉴[J]. 刘俊杰.  社会主义研究. 2005(05)
[4]三种视野中的制度概念辨析[J]. 杨立华,杨爱华.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4(02)



本文编号:29310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29310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3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