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五莲县土地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9 21:23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农民问题。放手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进行战争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人民战争的方针。而放手发动群众的关键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实现“耕者有其田”。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民族矛盾的解决,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人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党中央根据国内战争的形式和广大群众的强烈要求于1946年5月4日发出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的指示,五莲县开始了土地改革工作,开展了反奸清算和减租减息斗争,1947年开始土改复查,7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土地工作会议后,五莲县又开展了整党运动,彻底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合理解决了运动中的各种遗留问题,于1949年2月顺利结束了土地改革运动。首先从历史沿革及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地位和土地占有关系方面分析了五莲县域的基本情况。继而阐述了解放战争时期五莲县土地改革运动的实践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内战爆发前的反奸清算和减租减息斗争;第二个阶段是土地改革的全面展开;第三个阶段是土地改革的深入发展,进行土改复查;第四个阶段是纠正错误,结合生产救灾和整党结束土改。最后从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支援解放战争、巩固基层民主政...
【文章来源】: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抗战期间山东土地占有状况
2解放战争前后五莲县域基本情况9年6月,胶东区关于山地、丘陵土地各阶层占有土地的情况如下:图1-3以山地为主的地区各阶层占有土地调查表(牙前县上尹家村等22个村)①Figure1-3Questionnaireonlandpossessionofvariousstratainmountainousareas图1-4以丘陵为主的地区各阶层占有土地调查表(牟海区大崮头、哨里、岛子村3个村)①Figure1-3Questionnaireonlandpossessionofvariousstratainhillyareas从这个调查表中可以看出,地主和富农阶层平均每户占有土地都在20亩以上,尤其是地主的户均占有土地甚至超过40亩,中农阶层平均每户占有土地大约在13-17亩之间;贫雇农阶层平均每户占有土地都在10亩以下,是地主阶层的四分之一不到。地主阶层以2%的人口占有5%—15%的土地,富农阶层人口占总人口7%—11%之间,土地占有比例为16%—25%。可以说,作为农村上层地主和富农阶级,以10%的人口占有了30%左右的土地,中农阶层的人口数和占地数量都超过了总数的40%。贫农阶层大概占有20%的土地,雇农阶层的人口数量最少,不到人口总数的3%,也多多少少地拥有极小块土地。五莲县北部和西北部有小块平原(原属于诸城南部),平原地区,土地集中的程度较高,土地多集中于地主手中,富农比较少,占有的土地也不多,地主与贫农人均占有土地有极大差别。“诸城一带,仅占人口6%的地主,占有耕地总面积的70%-80%,而占人口80%的雇贫农,只占有10%的土地。”②①陈国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胶东地区的土地占有与使用》,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第28-33页。②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所:《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辑19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78页。
2解放战争前后五莲县域基本情况9年6月,胶东区关于山地、丘陵土地各阶层占有土地的情况如下:图1-3以山地为主的地区各阶层占有土地调查表(牙前县上尹家村等22个村)①Figure1-3Questionnaireonlandpossessionofvariousstratainmountainousareas图1-4以丘陵为主的地区各阶层占有土地调查表(牟海区大崮头、哨里、岛子村3个村)①Figure1-3Questionnaireonlandpossessionofvariousstratainhillyareas从这个调查表中可以看出,地主和富农阶层平均每户占有土地都在20亩以上,尤其是地主的户均占有土地甚至超过40亩,中农阶层平均每户占有土地大约在13-17亩之间;贫雇农阶层平均每户占有土地都在10亩以下,是地主阶层的四分之一不到。地主阶层以2%的人口占有5%—15%的土地,富农阶层人口占总人口7%—11%之间,土地占有比例为16%—25%。可以说,作为农村上层地主和富农阶级,以10%的人口占有了30%左右的土地,中农阶层的人口数和占地数量都超过了总数的40%。贫农阶层大概占有20%的土地,雇农阶层的人口数量最少,不到人口总数的3%,也多多少少地拥有极小块土地。五莲县北部和西北部有小块平原(原属于诸城南部),平原地区,土地集中的程度较高,土地多集中于地主手中,富农比较少,占有的土地也不多,地主与贫农人均占有土地有极大差别。“诸城一带,仅占人口6%的地主,占有耕地总面积的70%-80%,而占人口80%的雇贫农,只占有10%的土地。”②①陈国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胶东地区的土地占有与使用》,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第28-33页。②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所:《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辑19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78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萍踪浪迹到落地生根:中共群众路线与冀东土地改革(1945—1949)[J]. 马佰玲,董劭伟. 社会科学动态. 2019(07)
[2]土地改革背景下乡土社会秩序的变迁与重塑——读韩丁的《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J]. 孟磊.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3]减租减息运动下农村经济利益的再分配——以胶东抗日根据地为例[J]. 陈国庆.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4]老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几个问题[J]. 罗平汉. 安徽史学. 2014(05)
[5]论刘少奇如何推进土地改革[J]. 罗超群. 福建党史月刊. 2013(18)
[6]1944-1946年诸城县的减租减息运动[J]. 王增强. 山东档案. 2013(01)
[7]20世纪二三十年代胶东地区的土地占有与使用[J]. 陈国庆.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4)
[8]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土地税收政策的调整[J]. 陈国庆.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9]论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对乐户身份的瓦解与重构[J]. 闫钟.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10]解放战争时期东北的日本移民用地的土地改革[J]. 高乐才,王友兴.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8(05)
硕士论文
[1]山东土地改革对农村社会的影响[D]. 乔蕾.山东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46347
【文章来源】: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抗战期间山东土地占有状况
2解放战争前后五莲县域基本情况9年6月,胶东区关于山地、丘陵土地各阶层占有土地的情况如下:图1-3以山地为主的地区各阶层占有土地调查表(牙前县上尹家村等22个村)①Figure1-3Questionnaireonlandpossessionofvariousstratainmountainousareas图1-4以丘陵为主的地区各阶层占有土地调查表(牟海区大崮头、哨里、岛子村3个村)①Figure1-3Questionnaireonlandpossessionofvariousstratainhillyareas从这个调查表中可以看出,地主和富农阶层平均每户占有土地都在20亩以上,尤其是地主的户均占有土地甚至超过40亩,中农阶层平均每户占有土地大约在13-17亩之间;贫雇农阶层平均每户占有土地都在10亩以下,是地主阶层的四分之一不到。地主阶层以2%的人口占有5%—15%的土地,富农阶层人口占总人口7%—11%之间,土地占有比例为16%—25%。可以说,作为农村上层地主和富农阶级,以10%的人口占有了30%左右的土地,中农阶层的人口数和占地数量都超过了总数的40%。贫农阶层大概占有20%的土地,雇农阶层的人口数量最少,不到人口总数的3%,也多多少少地拥有极小块土地。五莲县北部和西北部有小块平原(原属于诸城南部),平原地区,土地集中的程度较高,土地多集中于地主手中,富农比较少,占有的土地也不多,地主与贫农人均占有土地有极大差别。“诸城一带,仅占人口6%的地主,占有耕地总面积的70%-80%,而占人口80%的雇贫农,只占有10%的土地。”②①陈国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胶东地区的土地占有与使用》,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第28-33页。②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所:《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辑19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78页。
2解放战争前后五莲县域基本情况9年6月,胶东区关于山地、丘陵土地各阶层占有土地的情况如下:图1-3以山地为主的地区各阶层占有土地调查表(牙前县上尹家村等22个村)①Figure1-3Questionnaireonlandpossessionofvariousstratainmountainousareas图1-4以丘陵为主的地区各阶层占有土地调查表(牟海区大崮头、哨里、岛子村3个村)①Figure1-3Questionnaireonlandpossessionofvariousstratainhillyareas从这个调查表中可以看出,地主和富农阶层平均每户占有土地都在20亩以上,尤其是地主的户均占有土地甚至超过40亩,中农阶层平均每户占有土地大约在13-17亩之间;贫雇农阶层平均每户占有土地都在10亩以下,是地主阶层的四分之一不到。地主阶层以2%的人口占有5%—15%的土地,富农阶层人口占总人口7%—11%之间,土地占有比例为16%—25%。可以说,作为农村上层地主和富农阶级,以10%的人口占有了30%左右的土地,中农阶层的人口数和占地数量都超过了总数的40%。贫农阶层大概占有20%的土地,雇农阶层的人口数量最少,不到人口总数的3%,也多多少少地拥有极小块土地。五莲县北部和西北部有小块平原(原属于诸城南部),平原地区,土地集中的程度较高,土地多集中于地主手中,富农比较少,占有的土地也不多,地主与贫农人均占有土地有极大差别。“诸城一带,仅占人口6%的地主,占有耕地总面积的70%-80%,而占人口80%的雇贫农,只占有10%的土地。”②①陈国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胶东地区的土地占有与使用》,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第28-33页。②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所:《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辑19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78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萍踪浪迹到落地生根:中共群众路线与冀东土地改革(1945—1949)[J]. 马佰玲,董劭伟. 社会科学动态. 2019(07)
[2]土地改革背景下乡土社会秩序的变迁与重塑——读韩丁的《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J]. 孟磊.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3]减租减息运动下农村经济利益的再分配——以胶东抗日根据地为例[J]. 陈国庆.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4]老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几个问题[J]. 罗平汉. 安徽史学. 2014(05)
[5]论刘少奇如何推进土地改革[J]. 罗超群. 福建党史月刊. 2013(18)
[6]1944-1946年诸城县的减租减息运动[J]. 王增强. 山东档案. 2013(01)
[7]20世纪二三十年代胶东地区的土地占有与使用[J]. 陈国庆.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4)
[8]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土地税收政策的调整[J]. 陈国庆.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9]论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对乐户身份的瓦解与重构[J]. 闫钟.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10]解放战争时期东北的日本移民用地的土地改革[J]. 高乐才,王友兴.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8(05)
硕士论文
[1]山东土地改革对农村社会的影响[D]. 乔蕾.山东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463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2946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