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位政治组织到社会政治组织——基于“两新”党建和群团改革的判断和预测
发布时间:2021-02-17 23:46
"两新"党建工作和群团工作,基础任务是基层政治组织建设。基层政治组织发展已成为政党社会学不可忽视的中国经验。"组织转型、个人转身"促使基层政治组织不得不谋求变革,从单位政治组织迈向社会政治组织。新旧两种基层政治组织的内在特质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尝试从组织生成、组织资源、组织对象、组织手段、组织功能五个维度构建分析基层政治组织的概念框架,并以单位政治组织为参照,阐释社会政治组织五个维度的特性,进而尝试从整体上把握新基层政治组织的内在特质。社会政治组织,既是基于新世纪以来"两新"党建和群团改革工作实践经验的理论判断,也是对未来我国基层政治整合方式的趋势预测。
【文章来源】:学习与实践. 202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社会政治组织的功能定位
社会政治组织的组织对象多为流动性人口,是无法稳定接受同一基层政治组织覆盖的对象。就政治整合而言,它突出对象的不稳定和难覆盖。从范围来看,它包括在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军队等体制内单位之外就业的城镇户籍人口和农村户籍人口。之所以具有高度流动性,是因为这类人口就职业和居住地而言,具有相对灵活的自主选择权。也就是在这两个维度上分别具有高度流动性。(如图1所示)在上图中,丁是单位制解体前体制内就业的典型。他终身供职于同一家单位,职业流动性非常低。丁的住房由单位提供,长期居住在同一地点,居住流动性也非常低。如果是在农村,丁长期居住于本村,供职于同一生产大队,居住流动性和生产流动性都非常低。因此,单位政治组织能够长期对其有效覆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制度环境与社会组织党建的动力机制研究——以Z市雪菜饼协会为个案[J]. 葛亮. 社会主义研究. 2018(01)
[2]“社会中的政党”与“政党中的社会”:政党社会学的历史传统与研究路径[J]. 张汉.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7(04)
[3]政党调适理论视野中的城市商圈党建:理论脉络与研究议题[J]. 张汉.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6(03)
[4]“回归社会”:非公经济组织党建的理念变革与创新[J]. 焦连志,桑玉成. 理论探讨. 2015(05)
[5]试论共青团区域化组织格局的生成与架构[J]. 张立驰,邓希泉. 中国青年研究. 2014(06)
[6]“两新”组织党建的战略新思维[J]. 赵刚印.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4(01)
[7]区域化党建的组织网络架构思路——基于苏南区域实践的视角[J]. 程勉中. 学习与实践. 2013(07)
[8]组织嵌入与功能调适:执政党基层组织研究[J]. 彭勃,邵春霞.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2(02)
[9]区域化党建与执政党对社会的有机整合[J]. 唐文玉.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2(01)
[10]“两新”组织党建“构筑利益推动点中获取认同”机制分析——基于对浦东新区四个国家级开发区基层党组织的调查[J]. 唐睿. 社会科学. 2011(07)
本文编号:3038727
【文章来源】:学习与实践. 202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社会政治组织的功能定位
社会政治组织的组织对象多为流动性人口,是无法稳定接受同一基层政治组织覆盖的对象。就政治整合而言,它突出对象的不稳定和难覆盖。从范围来看,它包括在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军队等体制内单位之外就业的城镇户籍人口和农村户籍人口。之所以具有高度流动性,是因为这类人口就职业和居住地而言,具有相对灵活的自主选择权。也就是在这两个维度上分别具有高度流动性。(如图1所示)在上图中,丁是单位制解体前体制内就业的典型。他终身供职于同一家单位,职业流动性非常低。丁的住房由单位提供,长期居住在同一地点,居住流动性也非常低。如果是在农村,丁长期居住于本村,供职于同一生产大队,居住流动性和生产流动性都非常低。因此,单位政治组织能够长期对其有效覆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制度环境与社会组织党建的动力机制研究——以Z市雪菜饼协会为个案[J]. 葛亮. 社会主义研究. 2018(01)
[2]“社会中的政党”与“政党中的社会”:政党社会学的历史传统与研究路径[J]. 张汉.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7(04)
[3]政党调适理论视野中的城市商圈党建:理论脉络与研究议题[J]. 张汉.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6(03)
[4]“回归社会”:非公经济组织党建的理念变革与创新[J]. 焦连志,桑玉成. 理论探讨. 2015(05)
[5]试论共青团区域化组织格局的生成与架构[J]. 张立驰,邓希泉. 中国青年研究. 2014(06)
[6]“两新”组织党建的战略新思维[J]. 赵刚印.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4(01)
[7]区域化党建的组织网络架构思路——基于苏南区域实践的视角[J]. 程勉中. 学习与实践. 2013(07)
[8]组织嵌入与功能调适:执政党基层组织研究[J]. 彭勃,邵春霞.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2(02)
[9]区域化党建与执政党对社会的有机整合[J]. 唐文玉.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2(01)
[10]“两新”组织党建“构筑利益推动点中获取认同”机制分析——基于对浦东新区四个国家级开发区基层党组织的调查[J]. 唐睿. 社会科学. 2011(07)
本文编号:30387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3038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