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决议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2 12:46
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幕。在国内外各种因素的促成下,包括国民党、共产党、中间力量(民盟、青年党、社会贤达)在内的国内各派政治力量进行政治协商达成了宪政的共识,为中国推开了一扇通往和平民主的大门。但是很快国共内战爆发,导致政协会议通过的各项决议没有实施,中国重新陷入战乱之中,致使中国痛失了20世纪最后一次和平走向民主宪政的机会。这其中带来的历史教训极其深刻。本文分五个部分来讨论:一、概述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决议形成的背景因素。其所面临的国际背景包括世界反西斯战争的胜利、世界民主和和平民主潮流、美国的对华政策、苏联的对华政策对决议形成的影响;所处的国内背景包括抗日战争的胜利、战后经济重建需要和平环境、两次宪政运动为政协决议形成奠定了政治文化基础、国共与中间力量不同的政治诉求、战后全国人民反对内战和对和平的渴望。二、梳理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决议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第一步是对形成过程进行了探讨,将形成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启动阶段;准备阶段;讨论阶段;协议阶段。第二步是探讨了决议的主要内容,即对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党派合法平等化、人民权利化、地...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导论
(一)选题来源
1.缘于政治学理论专业学习的需要
2.缘于笔者本人对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和政治转型的思考
3.1946 年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政治发展、政治转型中发生的关键事件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关于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决议形成的历史背景的研究
2.关于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决议形成过程及主要内容的研究
3.关于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决议流产过程的研究
4.关于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决议流产原因的研究
5.关于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决议流产教训与启示的研究
6.学者们对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决议问题研究的不足
(四)论文研究思路和方法
1.论文研究思路
2.论文研究的方法
(五)本文创新点
1.视角新、思路新
2.观点新
二、1946 年政治协商会议决议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国际背景
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2.世界民主运动和和平潮流
3.美国对华政策
4.苏联对华政策
(二)国内背景
1.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2.战后经济重建要求和平环境
3.战时两次宪政运动奠定政治文化基础
4.国共与中间力量不同的政治诉求
5.全国人民反对内战和对和平的渴望
三、1946 年政治协商会议决议的形成过程及主要内容
(一)形成过程
1.启动阶段
2.准备阶段
3.讨论阶段
4.形成阶段
(二)主要内容
1.政治民主化
2.军队国家化
3.党派平等合法化
4.地方自治化
5.人民权利化
四、1946 年政治协商会议决议流产的过程
(一)《对于政治协商会议报告之决议》--从文件上推翻政协决议
(二)国民党军队发动全面内战--从军事上撕毁政协决议
(三)《中华民国宪法》--从宪法上放弃政协决议
五、1946 年政治协商会议决议流产的原因
(一)文化原因:蒋介石集团轻视现代民主理念,重视实力大者为王的传统经验
(二)利益原因:蒋介石集团将一党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
(三)制度原因:决议通过的制度设计脱离当时中国的实际国情
(四)过程原因:轻视协商与妥协的精神
(五)国外原因:美苏两国各有扩大其势力的打算,中国是其争斗的主要区域
六、1946 年政治协商会决议流产的教训与启示
(一)民主政治建设发展需要各方力量,特别是当权者要有现代民主政治理念
(二)民主政治建设发展需要当权政党站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
(三)民主政治的制度设计要符合本国的基本国情
(四)民主政治建设发展需要各方力量,特别是当权者要有协商与妥协的艺术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主党派在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中的历史作用研究[J]. 李沐阳,张晖. 学理论. 2018(10)
[2]民革与新旧政协运动[J]. 李穗梅.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03)
[3]多党合作在旧政协和新政协中的比较研究[J]. 周巧生.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17(06)
[4]论1946年政协会议中第三方力量的宪制主张与实践[J]. 杨蓉. 法学评论. 2016(02)
[5]主和的政学系失声 主战的CC派得势 国民党派系之争催化内战[J]. 贺江枫. 国家人文历史. 2015(19)
[6]民主到底是什么——目的、手段抑或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J]. 杨兴林. 理论探索. 2015(05)
[7]中国宪法传统中的里程碑——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J]. 杨蓉.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8]1946年的宪政方案[J]. 刘山鹰. 炎黄春秋. 2014(03)
[9]精诚合作 肝胆相照的成功实践——1946年政协会议前后中共与民盟的团结合作[J]. 徐海涛. 江苏政协. 2012(02)
[10]黄炎培与1946年旧政治协商会议[J]. 王凤青.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博士论文
[1]战后舆论与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研究(1945-1949)[D]. 孙士庆.上海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民主联合政府主张影响中国政治格局研究(1944-1949)[D]. 朱海林.广西大学 2017
[2]试论旧政协中的中国青年党[D]. 张倩.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2017
[3]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研究[D]. 何毅.西南政法大学 2013
[4]中间党派的两次民主宪政运动述论[D]. 陈有鹏.齐齐哈尔大学 2012
[5]抗战胜利后民盟与政治协商研究(1945-1949)[D]. 王球云.湖南科技大学 2011
[6]试论抗战胜利前后国共两党的几次论战[D]. 刘维生.湖南师范大学 2010
[7]解放战争前期国共两党合作建国问题论析[D]. 闫秀宁.东北师范大学 2009
[8]政治协商机制的形成和演变[D]. 韩洪淼.山东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59284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导论
(一)选题来源
1.缘于政治学理论专业学习的需要
2.缘于笔者本人对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和政治转型的思考
3.1946 年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政治发展、政治转型中发生的关键事件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关于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决议形成的历史背景的研究
2.关于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决议形成过程及主要内容的研究
3.关于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决议流产过程的研究
4.关于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决议流产原因的研究
5.关于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决议流产教训与启示的研究
6.学者们对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决议问题研究的不足
(四)论文研究思路和方法
1.论文研究思路
2.论文研究的方法
(五)本文创新点
1.视角新、思路新
2.观点新
二、1946 年政治协商会议决议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国际背景
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2.世界民主运动和和平潮流
3.美国对华政策
4.苏联对华政策
(二)国内背景
1.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2.战后经济重建要求和平环境
3.战时两次宪政运动奠定政治文化基础
4.国共与中间力量不同的政治诉求
5.全国人民反对内战和对和平的渴望
三、1946 年政治协商会议决议的形成过程及主要内容
(一)形成过程
1.启动阶段
2.准备阶段
3.讨论阶段
4.形成阶段
(二)主要内容
1.政治民主化
2.军队国家化
3.党派平等合法化
4.地方自治化
5.人民权利化
四、1946 年政治协商会议决议流产的过程
(一)《对于政治协商会议报告之决议》--从文件上推翻政协决议
(二)国民党军队发动全面内战--从军事上撕毁政协决议
(三)《中华民国宪法》--从宪法上放弃政协决议
五、1946 年政治协商会议决议流产的原因
(一)文化原因:蒋介石集团轻视现代民主理念,重视实力大者为王的传统经验
(二)利益原因:蒋介石集团将一党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
(三)制度原因:决议通过的制度设计脱离当时中国的实际国情
(四)过程原因:轻视协商与妥协的精神
(五)国外原因:美苏两国各有扩大其势力的打算,中国是其争斗的主要区域
六、1946 年政治协商会决议流产的教训与启示
(一)民主政治建设发展需要各方力量,特别是当权者要有现代民主政治理念
(二)民主政治建设发展需要当权政党站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
(三)民主政治的制度设计要符合本国的基本国情
(四)民主政治建设发展需要各方力量,特别是当权者要有协商与妥协的艺术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主党派在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中的历史作用研究[J]. 李沐阳,张晖. 学理论. 2018(10)
[2]民革与新旧政协运动[J]. 李穗梅.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03)
[3]多党合作在旧政协和新政协中的比较研究[J]. 周巧生.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17(06)
[4]论1946年政协会议中第三方力量的宪制主张与实践[J]. 杨蓉. 法学评论. 2016(02)
[5]主和的政学系失声 主战的CC派得势 国民党派系之争催化内战[J]. 贺江枫. 国家人文历史. 2015(19)
[6]民主到底是什么——目的、手段抑或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J]. 杨兴林. 理论探索. 2015(05)
[7]中国宪法传统中的里程碑——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J]. 杨蓉.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8]1946年的宪政方案[J]. 刘山鹰. 炎黄春秋. 2014(03)
[9]精诚合作 肝胆相照的成功实践——1946年政协会议前后中共与民盟的团结合作[J]. 徐海涛. 江苏政协. 2012(02)
[10]黄炎培与1946年旧政治协商会议[J]. 王凤青.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博士论文
[1]战后舆论与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研究(1945-1949)[D]. 孙士庆.上海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民主联合政府主张影响中国政治格局研究(1944-1949)[D]. 朱海林.广西大学 2017
[2]试论旧政协中的中国青年党[D]. 张倩.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2017
[3]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研究[D]. 何毅.西南政法大学 2013
[4]中间党派的两次民主宪政运动述论[D]. 陈有鹏.齐齐哈尔大学 2012
[5]抗战胜利后民盟与政治协商研究(1945-1949)[D]. 王球云.湖南科技大学 2011
[6]试论抗战胜利前后国共两党的几次论战[D]. 刘维生.湖南师范大学 2010
[7]解放战争前期国共两党合作建国问题论析[D]. 闫秀宁.东北师范大学 2009
[8]政治协商机制的形成和演变[D]. 韩洪淼.山东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592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3059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