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村社话语体系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2 15:4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共话语体系建设非常重要的一段历史时期。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既是一段革命战争史,也是一段思想发展史。在这一段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以及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对于中国乡村社会各方面的演变和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意义。中国乡村社会长期受到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束缚,尊卑等级和纲常伦理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乡村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和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两件翻天覆地的大事,让中国革命从此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指导思想与领导核心,对于村社新型话语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文章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村社话语体系建设为主线,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论述了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进一步阐述了话语体系、村社话语体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等学术概念,并对文章所依据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简要的概述。第三章是村社传统道德话语体系,对话语和话语体系进行了学理分析。同时对话语的场域效应和话语体系的影响进行了阐释,介绍了传统道德话语体系的特点及其主要缺陷和弊端。第四章主要阐述了新民主主... 

【文章来源】: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4 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思路与内容安排
        1.4.2 研究方案
        1.4.3 技术路线
    1.5 论文的主要难点和创新点
        1.5.1 论文的主要难点
        1.5.2 拟采取的解决办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话语体系
        2.1.2 村社话语体系
        2.1.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2 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思想
        2.2.2 “场域—惯习”理论
3 村社传统道德话语体系
    3.1 话语与话语体系的学理分析
        3.1.1 话语的场域效应
        3.1.2 话语体系的功能
    3.2 村社传统道德话语体系的特点
        3.2.1 强调族群观念
        3.2.2 固守纲常伦理
        3.2.3 倡导尊卑有序
    3.3 村社传统道德话语体系的缺陷
        3.3.1 限制话语自由
        3.3.2 阻碍文化创新
        3.3.3 禁锢精英思想
4 新民主主义时期村社话语体系建设
    4.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村社话语的影响
        4.1.1 马克思主义与村社伦理的融合
        4.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4.2 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对村社话语的影响
        4.2.1 解构了村社等级族群观念
        4.2.2 打破了村社传统伦理纲常
        4.2.3 改变了村社尊卑依附思想
    4.3 村社话语体系建设的方式
        4.3.1 中共阶级意识渗透
        4.3.2 中共乡村动员与政策宣传
        4.3.3 村社国家观念与民族意识的培育
    4.4 村社新型话语体系的特征
        4.4.1 突出民本思想
        4.4.2 强调权利意识
        4.4.3 彰显时代特色
5 村社话语体系建设的意义及对新时代乡村治理的现实启示
    5.1 村社话语体系建设的历史意义
        5.1.1 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话语场域
        5.1.2 团结和成功动员了乡村社会的底层群众
    5.2 村社话语体系建设的现实启示
        5.2.1 为新时代乡村振兴中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了参考
        5.2.2 为新时代新型基层党群话语建设提供了指引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参与课题及获奖情况



本文编号:30595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30595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7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