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中国共产党人民群众观演进论析

发布时间:2017-04-20 14:01

  本文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人民群众观演进论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话语系统中的核心概念,党的人民观与党的群众观,既有关联,又有区别。把中国共产党人民观和中国共产党群众观合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群众观这个整体概念是成立的。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民群众观的理论基础。可以说,马克思列宁主义人民群众观的中国化包含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之中。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亦包含着马克思列宁主义人民群众观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人民群众观经历了酝酿期、初创期、成熟期、丰富发展创新期等几个阶段。其酝酿期的代表人物和代表思想是陈独秀、李大钊等及其人民群众观;其初创期的成果集中表现在党的一大至四大的文献之中;其成熟期的代表人物和代表思想主要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员及其人民群众观:其丰富发展创新期的代表人物和代表思想主要是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及其人民群众观。 本文基于纵向视角,在认真研读原著的基础上,依次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袖人物的人民群众思想进行梳理、归纳和提炼,充分挖掘其深邃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特别在习近平同志一系列重要论述中凸显其关于人民群众的思想理论观点,分七个领域予以展开阐述,为深化习近平人民群众观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文基于整体性视角,对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的人民群众观予以整合,初步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民群众观的学理框架,并对其所包括的主要思想内容进行了归纳。这一整合性的学理框架具有开放性的特质,它可容纳党在领导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中获得的新思想新观点。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人民群众观 思想内容 学理框架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252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4
  • 一、研究背景9
  • 二、研究意义9-10
  • 三、研究现状10-12
  • 四、研究重点难点12-13
  • 五、研究方法13-14
  • 第二章 毛泽东人民群众观述论14-21
  • 一、关于“人民群众”范畴的界定14-15
  • 二、毛泽东人民群众观的主要内容15-21
  • 第三章 邓小平人民群众观述论21-28
  • 一、邓小平人民群众观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21-22
  • 二、邓小平人民群众观的特质22-26
  • 三、邓小平人民群众观的多重理论价值26-28
  • 第四章 、江泽民、胡锦涛人民群众观述论28-35
  • 一、江泽民人民群众观述论28-31
  • 二、胡锦涛人民群众观述论31-35
  • 第五章 十八大以来党对人民群众观的丰富发展35-54
  • 一、中国梦思想中的人民群众观点35-38
  • 二、全面深化改革思想中的人民群众观点38-41
  • 三、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人民群众观点41-45
  • 四、民主政治思想中的人民群众观点45-47
  • 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思想中的人民群众观点47-48
  • 六、国家安全思想中的人民群众观点48-49
  • 七、和谐世界思想中的人民群众观点49-54
  • 结论54-60
  • 参考文献60-63
  • 致谢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衣芳;崔立勇;;人民群众执政主体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4期

2 张云飞;;试论群众史观中群众概念的界定[J];兰州学刊;2008年10期

3 王健飞;;人民群众观是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核心——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杜鸿林;;党的十八大主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构建[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02期

5 杜鸿林;;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的丰富发展[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05期


  本文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人民群众观演进论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88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3188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b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