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1956年毛泽东的社会动员思想研究
本文关键词:1949-1956年毛泽东的社会动员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功离不开毛泽东的引导,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毛泽东从一开始就提出了密切联系群众、动员社会和群众参与中国的改造实践。在建国初期的几年中,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斗争,白手起家,将一盘散沙的旧中国凝结为一个新的社会整体,其中重要的方式之一便是社会动员。1949—1956年的社会动员既是传统的以军事斗争为主的社会动员模式的延续,同时又因为社会形式的变革而产生了很多新的变化,呈现出更为复杂的特性,表现出时代性、复杂性、革新性等,1949—1956年毛泽东的社会动员思想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直到今天共产党的领导集体仍然非常重视系统有效的社会动员。本文主要以1949—1956年毛泽东的社会动员实践为例展开研究和讨论,具体思路如下:绪论部分,讨论相关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对社会动员的概念、内涵、内容、方式进行了梳理。第三部分,主要探究1949—1956年毛泽东的社会动员思想内容,提出这一时段的社会动员是经济上争取国民经济的恢复、政治上实现国内安定、社会建设上进行工业化建设、文化上建设新型民主政治,并结合解放战争后期的社会动员、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社会动员、“一化三改造”时期的社会动员展开了具体的讨论。第四部分,对1949—1956年毛泽东社会动员思想的形成原因及历史启示进行讨论,提出客观上中国独特的实践影响、主观上毛泽东民本思想、现实意义上毛泽东个人人格是该时期毛泽东社会动员思想的形成原因,这也提示我们今天要坚持继承性,解决面临的主要问题;坚持实践性,从实际出发进行动员;坚持创新性,丰富社会动员的形式;坚持反思性,预防社会动员中的不足。论文最后指出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导下的社会动员也是在内外形势的紧迫背景下诞生的,是世情、国情和党情中的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希望研究者能够进一步的展开探讨,更好地推动党史研究和社会实践的发展。
【关键词】:毛泽东 社会动员 组织 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232;A8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 导论7-13
- 1.1 研究背景7-8
- 1.2 研究意义8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8-13
- 1.3.1 国外研究现状8-10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0-12
- 1.3.3 研究述评12-13
- 2 社会动员的相关内涵界定13-17
- 2.1 社会动员的概念13
- 2.2 社会动员的内涵13-14
- 2.3 社会动员的内容14-15
- 2.4 社会动员的方式15-17
- 3 1949—1956年毛泽东的社会动员思想内容17-28
- 3.1 社会动员的相关要素17-20
- 3.1.1 经济上是争取国民经济恢复的需要17-18
- 3.1.2 政治上是实现国内安定的需要18
- 3.1.3 社会建设上是进行工业化建设的需要18-19
- 3.1.4 文化上是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需要19-20
- 3.2 社会动员的具体举措20-28
- 3.2.1 解放战争后期的社会动员20-22
- 3.2.2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社会动员22-25
- 3.2.3“一化三改造”时期的社会动员25-28
- 4 1949—1956年毛泽东社会动员思想的形成原因及历史启示28-36
- 4.1 毛泽东社会动员思想的形成原因28-31
- 4.1.1 客观上是中国独特的实践决定的28-29
- 4.1.2 主观上是毛泽东民本思想的影响29-30
- 4.1.3 现实意义上是毛泽东个人人格的影响30-31
- 4.2 毛泽东社会动员思想的历史启示31-36
- 4.2.1 坚持继承性,解决面临的主要矛盾31-32
- 4.2.2 坚持实践性,,从实际出发进行动员32-33
- 4.2.3 坚持创新性,丰富社会动员的形式33-34
- 4.2.4 坚持反思性,预防社会动员中的不足34-36
- 结语36-37
- 参考文献37-40
- 致谢40-4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少琼;;建国以来社会动员制度的变迁[J];唯实;2006年02期
2 朱力;;暴雪下的中国式社会动员[J];人民论坛;2008年04期
3 甘泉;;略论社会动员的时代价值[J];学习月刊;2010年26期
4 邓智旺;;社会动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5 郭维平;左军;;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动员模式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袁小平;熊茜;;社会动员视角下的农村社区能力建设[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11期
7 甘泉;骆郁廷;;社会动员的本质探析[J];学术探索;2011年06期
8 王宏伟;;试析应急社会动员的基本问题[J];中国应急管理;2011年08期
9 胡刚;;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研究综述[J];高校社科动态;2012年04期
10 王仕民,郑永廷;社会动员青年方式的新走向[J];青年研究;199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龚波;姜宁宁;;今天我们如何更好的动员青少年——北京共青团青少年社会动员案例研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2 蒋亚隆;;在线群体中的社会动员模式探析[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9)——1949-2009:共和国的媒介、媒介中的共和国论文集[C];2009年
3 付晓静;;大众媒介与北京奥运会的社会动员[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李伟;王培训;王明;;当前普查社会动员方式研究[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树新;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的方法及创新[N];安徽日报;2011年
2 刘晓颖;社会动员尤需加强[N];云南日报;2014年
3 市委常委 副市长 王克建;全社会动员努力打好扶贫攻坚战[N];大同日报;2014年
4 本报特约记者 刘海音;重新发现“社会动员”[N];社会科学报;2003年
5 胡俊修 钟爱平;《群众》杂志与中共抗战时期的社会动员[N];光明日报;2013年
6 卢元镇;体育参与是社会动员的结果[N];中国体育报;2006年
7 任知寰;进一步完善城市应急的社会动员体系[N];联合时报;2008年
8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研究员 李江涛;广泛的社会动员是社会建设基础[N];南方日报;2012年
9 青连斌;有效掌控网络人际动员新模式[N];文汇报;2005年
10 本报评论员;党的领导和社会动员的壮丽篇章[N];人民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丽梅;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社会动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晏雪平;江西国统区社会动员研究,1928-1945[D];厦门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东雪;“大跃进”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动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2 龙胜蓝;中国政府社会动员的适度模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3 乔士华;从社会动员到意义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燕芽;国家进场:乡村再组织中的社会动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5 刘金华;抗战歌曲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动员[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6 康翠迪;媒介社会动员方式的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7 刘颖;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社会动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8 高晶;大庆石油会战时期的社会动员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9 杨红运;战前江苏省保甲的社会动员和社会控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岳琢;社会动员与地方NPO的品牌建构[D];西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1949-1956年毛泽东的社会动员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23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322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