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边区农业劳动互助研究
本文关键词:陕甘宁边区农业劳动互助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变工、扎工、唐将班子是陕北、关中民间传统的农业生产的劳动互助形式,而陕甘宁边区(后文简称边区)政府则依据瑞金时期的经验,推广劳动互助社、犁牛合作社、义务耕田队等,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被群众接受。因而在1940年之前,边区农业劳动互助是在探索中发展。1941年后边区政府逐渐转变政策,开始提倡和采用民间旧有的劳动互助形式,并对其加以改造,旧瓶装新酒。特别是1942年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和毛泽东发表《组织起来》之后,,劳动互助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规模发展,数量增加,变工队风生水起,合作农场也应运而生,出现了在互助生产的同时发展教育、卫生等事业的一揽子互助组织,发生了质的飞跃,劳动互助不再是“农民救济自己悲惨生活的一种方法”,而成了“农民群众为着发展自己的生产,争取富裕生活的一种方法”。但劳动互助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强迫命令、粗枝大叶等问题,导致部分地区劳动互助组织徒具形式。因此在1940-1945年之间,边区农业劳动互助处在蓬勃发展时期,但同时存在问题。1945年边区政府召开了作风联席座谈会,解决了劳动互助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农业劳动互助更加灵活,更加符合实际。1947年边区进入战争状态,边区政府实行劳武结合的战时农业生产方案,农业生产与军事斗争两手抓。之后,劳动互助为恢复战争创伤发挥重大作用,并融入共和国的农业合作化。所以在1945年之后,边区农业劳动互助在调整中继续发展。农业劳动互助为边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还带动了边区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改善了边区的社会风气。此项政策还影响了其他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建设,为支持抗日战争胜利和全国解放产生了重要作用,也为建国后的农业合作化积累了无可替代的经验教训。边区的农业劳动互助是符合边区经济发展的,它的存在与发展有其必然性,启示我们在未来农村现代化建设中,要尊重农民的选择、尊重农民的创造,认真研究我国的国情,将乡村传统资源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很好地结合起来,使我们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的道路上减少失误和少走弯路。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 农业 劳动互助
【学位授予单位】:延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23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0
- (一) 选题意义8
- (二) 目前学术界研究的主要问题、观点和不足8-10
- (三) 本文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10
- 一、 1937-1940:陕甘宁边区农业劳动互助在探索中发展10-16
- (一) 民间传统的劳动互助10-12
- (二) 瑞金时期倡导推广的农业劳动互助组织12-14
- (三) 边区政府推广瑞金经验14-16
- 二、 1940-1945:陕甘宁边区农业劳动互助蓬勃发展16-33
- (一) 边区政府开始提倡民间传统劳动互助形式17-18
- (二) 1942 年西北局高干会和变工队的风生水起18-25
- (三) 安塞苗店子合作农场是农民创造的集体劳动的新形式25-30
- (四) 劳动互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0-33
- 三、 1945-1949:陕甘宁边区农业劳动互助在调整中继续发展33-41
- (一) 边区政府作风联席座谈会召开33-37
- (二) 边区农业劳动互助在“劳武结合”的方针下继续发展37-39
- (三) 边区农业劳动互助在恢复战争创伤中继续发展39-41
- 四、 陕甘宁边区农业劳动互助的意义和经验启示41-45
- (一) 边区农业劳动互助产生的意义41-43
- (二) 边区农业劳动互助的经验启示43-45
- 结束语45-46
- 注释46-48
- 参考文献48-51
- 后记51-52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5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大刚,刘峰,刘卫儒;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张富良;论邓小平的独立自主外交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3 郑文瑜;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几点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4 余松;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阿坝师专教育改革和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5 王玉琼;《共产党宣言》的真实价值[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6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7 李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浅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8 于学强;;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9 李尚志;王恒;;邓小平主权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10 赵国友;;从陈独秀的经济思想透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王春玺;;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道路——以中国与拉美改革道路的选择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朱志敏;;新中国走向世界的历程和经验[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李曦辉;;科学发展观、微观经济理论与区域协调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谢瑛;;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发展中谈民生[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高燕;;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及其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肖小明;;论民生问题背景下责任政府的构建[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黄建明;;在社会阶层构成变化中提高党维护社会稳定和谐能力的路径探析[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6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7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祁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吕晓萍;我国以工促农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徐悦;1949~1954年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刘U
本文编号:3452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345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