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救灾宣传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9 01:14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民主革命时期尤为严重,天灾人祸,战乱频仍,可谓是无年不灾,无年不荒。为此,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可行性措施,大力开展救荒工作,其中中国共产党的救灾宣传为民主革命时期的救灾救荒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共产党通过救灾宣传,破除了广大民众的迷信思想,提高了根据地民众的革命觉悟,改变了传统的卫生习惯,推动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并且安定了民心,稳定了社会秩序。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法和归纳总结法。首先,回顾了发生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五次重大灾荒:陕北大旱灾(1928—1930年)、1931年江淮大水灾、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大灾荒(1939—1943年)、陕甘宁边区大灾荒(1947-1948年)、晋绥边区1947年灾荒;其次,本文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各种救灾宣传方式和救灾宣传内容:通过报纸揭露灾情、寻求捐助,树立榜样示范,发布救灾指示;通过秧歌民谣宣传救灾措施;通过邀请长者传授经验、鼓舞人心;开展卫生运动、宣传防疫常识;分发宣传小册子,普及蝗灾知识破除迷信等;再次,总结了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救灾宣传的经验:防疫宣传改变了传统的卫生习惯,推动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文章来源】: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4.1 研究的重点、难点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民主革命时期重大灾荒概述
2.1 陕北大旱灾(1928—1930年)
2.2 1931 年江淮大水灾
2.3 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大灾荒(1939—1943年)
2.3.1 水灾
2.3.2 旱灾
2.3.3 蝗灾
2.4 陕甘宁边区大灾荒(1947-1948年)
2.4.1 胡灾
2.4.2 旱灾
2.5 晋绥边区1947年灾荒
2.5.1 旱灾
2.5.2 雹水灾害
第三章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救灾宣传
3.1 揭露灾情、寻求捐助
3.1.1 报道灾情
3.1.2 表达悲天悯人的救灾情怀
3.2 表扬模范人物,树立榜样
3.3 发布救灾指示
3.3.1 宣传生产救灾办法
3.3.2 宣布发放农贷、助力生产救灾
3.3.3 妥善安置难民、厉行节约
3.4 通过秧歌和民谣宣传救灾措施
3.5 邀请长者传授经验鼓舞人心
3.6 开展卫生运动、宣传防疫常识
3.6.1 颁布卫生运动办法
3.6.2 开展防疫运动周活动
3.6.3 鼓励、提倡接种疫苗
3.7 普及蝗灾知识,破除迷信
3.7.1 印发宣传图册、张贴标语传播蝗虫知识
3.7.2 宣传治蝗经验、传唱捕蝗歌
第四章 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救灾宣传成效
4.1 防疫宣传改变了传统的卫生习惯,推动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4.2 定期开展救灾宣传教育,群众觉悟普遍提高
4.3 安定了民心,稳定了社会秩序
4.4 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的救灾宣传对当代的启示
5.1 实时发布灾情,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
5.2 加强救灾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5.2.1 将救灾宣传教育列入公民教育范畴
5.2.2 救灾宣传进社区
5.2.3 开设减灾教育展览馆
5.3 组织文艺宣传,营造众志成城的文化氛围
5.3.1 义演筹赈
5.3.2 慰问演出、鼓舞士气
5.3.3 赋诗谱曲—凝聚力量、鼓舞人心
5.4 占领救灾宣传新阵地—网络媒体
5.4.1 建立防灾减灾网络宣传管理平台
5.4.2 合理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等宣传媒介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代大众传媒与灾害救济——以1935年水旱灾害为例[J]. 孙语圣,徐元德. 池州学院学报. 2011(04)
[2]论中国近代报刊舆论的社会动员力[J]. 刘兴豪. 山东社会科学. 2011(04)
[3]民国时期救灾组织的自律机制研究——以1931年江淮大水为例[J]. 孔祥成. 齐鲁学刊. 2010(04)
[4]国民政府对1931年江淮水灾救治述论[J]. 蔡勤禹,孙翰.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0(01)
[5]1931年江淮大水防疫机制探析[J]. 孔祥成,侯德彤.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1)
[6]报刊与1942年河南大旱荒[J]. 苏新留. 史学月刊. 2009(10)
[7]《东方杂志》研究综述[J]. 赵曼.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10)
[8]《东方杂志》与近代灾荒[J]. 段艳兰.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25)
[9]对民国与当前我国救灾体制的“社会化”思考[J]. 孙语圣. 广西社会科学. 2007(09)
[10]民国时期救灾资源动员的多样化——以1931年水灾救治为例[J]. 孙语圣. 中国农史. 2007(03)
硕士论文
[1]媒体与救灾[D]. 赵川.山东师范大学 2013
[2]1917年京直水灾救济研究[D]. 刘力川.河北大学 2010
[3]从灾荒报道看《申报》的民生关怀意识[D]. 夏燕燕.安徽大学 2010
[4]灾荒救济中的南京国民政府角色分析[D]. 王冬梅.东北师范大学 2008
[5]从《申报》相关文论看晚清(1876-1904年)义赈[D]. 赵玉青.扬州大学 2008
[6]《大公报》与近代灾荒救济[D]. 葛凤.山东师范大学 2007
[7]《申报》与晚清灾荒救济[D]. 蔡虹.山东师范大学 2007
[8]1931年江淮流域水灾及其救济研究[D]. 张瑞娟.南京师范大学 2006
[9]1942—1943年河南灾荒研究[D]. 王小静.山东师范大学 2006
[10]1920年华北五省旱灾与赈务研究[D]. 陈凌.山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63678
【文章来源】: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4.1 研究的重点、难点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民主革命时期重大灾荒概述
2.1 陕北大旱灾(1928—1930年)
2.2 1931 年江淮大水灾
2.3 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大灾荒(1939—1943年)
2.3.1 水灾
2.3.2 旱灾
2.3.3 蝗灾
2.4 陕甘宁边区大灾荒(1947-1948年)
2.4.1 胡灾
2.4.2 旱灾
2.5 晋绥边区1947年灾荒
2.5.1 旱灾
2.5.2 雹水灾害
第三章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救灾宣传
3.1 揭露灾情、寻求捐助
3.1.1 报道灾情
3.1.2 表达悲天悯人的救灾情怀
3.2 表扬模范人物,树立榜样
3.3 发布救灾指示
3.3.1 宣传生产救灾办法
3.3.2 宣布发放农贷、助力生产救灾
3.3.3 妥善安置难民、厉行节约
3.4 通过秧歌和民谣宣传救灾措施
3.5 邀请长者传授经验鼓舞人心
3.6 开展卫生运动、宣传防疫常识
3.6.1 颁布卫生运动办法
3.6.2 开展防疫运动周活动
3.6.3 鼓励、提倡接种疫苗
3.7 普及蝗灾知识,破除迷信
3.7.1 印发宣传图册、张贴标语传播蝗虫知识
3.7.2 宣传治蝗经验、传唱捕蝗歌
第四章 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救灾宣传成效
4.1 防疫宣传改变了传统的卫生习惯,推动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4.2 定期开展救灾宣传教育,群众觉悟普遍提高
4.3 安定了民心,稳定了社会秩序
4.4 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的救灾宣传对当代的启示
5.1 实时发布灾情,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
5.2 加强救灾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5.2.1 将救灾宣传教育列入公民教育范畴
5.2.2 救灾宣传进社区
5.2.3 开设减灾教育展览馆
5.3 组织文艺宣传,营造众志成城的文化氛围
5.3.1 义演筹赈
5.3.2 慰问演出、鼓舞士气
5.3.3 赋诗谱曲—凝聚力量、鼓舞人心
5.4 占领救灾宣传新阵地—网络媒体
5.4.1 建立防灾减灾网络宣传管理平台
5.4.2 合理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等宣传媒介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代大众传媒与灾害救济——以1935年水旱灾害为例[J]. 孙语圣,徐元德. 池州学院学报. 2011(04)
[2]论中国近代报刊舆论的社会动员力[J]. 刘兴豪. 山东社会科学. 2011(04)
[3]民国时期救灾组织的自律机制研究——以1931年江淮大水为例[J]. 孔祥成. 齐鲁学刊. 2010(04)
[4]国民政府对1931年江淮水灾救治述论[J]. 蔡勤禹,孙翰.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0(01)
[5]1931年江淮大水防疫机制探析[J]. 孔祥成,侯德彤.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1)
[6]报刊与1942年河南大旱荒[J]. 苏新留. 史学月刊. 2009(10)
[7]《东方杂志》研究综述[J]. 赵曼.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10)
[8]《东方杂志》与近代灾荒[J]. 段艳兰.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25)
[9]对民国与当前我国救灾体制的“社会化”思考[J]. 孙语圣. 广西社会科学. 2007(09)
[10]民国时期救灾资源动员的多样化——以1931年水灾救治为例[J]. 孙语圣. 中国农史. 2007(03)
硕士论文
[1]媒体与救灾[D]. 赵川.山东师范大学 2013
[2]1917年京直水灾救济研究[D]. 刘力川.河北大学 2010
[3]从灾荒报道看《申报》的民生关怀意识[D]. 夏燕燕.安徽大学 2010
[4]灾荒救济中的南京国民政府角色分析[D]. 王冬梅.东北师范大学 2008
[5]从《申报》相关文论看晚清(1876-1904年)义赈[D]. 赵玉青.扬州大学 2008
[6]《大公报》与近代灾荒救济[D]. 葛凤.山东师范大学 2007
[7]《申报》与晚清灾荒救济[D]. 蔡虹.山东师范大学 2007
[8]1931年江淮流域水灾及其救济研究[D]. 张瑞娟.南京师范大学 2006
[9]1942—1943年河南灾荒研究[D]. 王小静.山东师范大学 2006
[10]1920年华北五省旱灾与赈务研究[D]. 陈凌.山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636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3463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