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变“压力”为“动力”——基于公共服务动机理论的基层扶贫干部工作压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7 06:20
  以往的研究多从压力型体制视角来解释基层扶贫干部的工作压力,并围绕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然而,单向度强调压力源的缓解可能遮蔽问题内部的复杂构成。体制层面的转变乏力、制度层面的路径依赖,提示我们应该关注个体"内在动机"对压力感知的形塑过程。以公共服务动机理论为视角,对公共服务动机与基层扶贫干部工作压力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深度剖析,可以发现公共服务动机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缓解基层扶贫干部的工作压力。为此,对基层扶贫干部,不仅要重视缓解体制层面的压力传导,还应重视公共服务动机的激发与培育。从实用角度来看,后者在工作实践中更具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6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压力源的形成与演变:基于“压力型体制”的一般性分析
    (一)压力源的形成:压力型脱贫攻坚模式的产物
    (二)压力源的演变:“压力型体制”视角的解释盲区
三、压力也是动力:“公共服务动机”理论的探索性分析
    (一)公共服务动机理论
    (二)公共服务动机理论的适用性假设
四、内在动机与压力感知:基于Y县基层扶贫干部的二次调研
    (一)研究设计
    (二)研究结果
五、结论:变“压力”为“动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共服务动机对公务员工作倦怠的影响[J]. 林琼,熊节春.  江西社会科学. 2018(05)
[2]我国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动机对职业幸福感影响的实证研究[J]. 郑楠,周恩毅.  中国行政管理. 2017(03)
[3]压力型体制下的“扶贫军令状”与贫困治理中的政府失灵[J]. 邢成举.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4]精准扶贫内涵及其与精准脱贫的辩证关系探析[J]. 庄天慧,杨帆,曾维忠.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6(03)
[5]扶贫放大招!先立“军令状”再动“指挥棒”[J]. 本刊综合.  民族论坛. 2016(02)
[6]公务员公共服务动机对个体绩效的影响研究[J]. 李小华,董军.  公共行政评论. 2012(01)
[7]“压力型体制”与中国的政治发展[J]. 唐海华.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6(01)
[8]工作压力的研究现状与方向[J]. 石林.  心理科学. 2003(03)



本文编号:34813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34813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8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