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根据地宣传教育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抗日根据地宣传教育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方法的恰当运用是宣传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施了各种卓有成效的宣传教育方法,既保证了根据地各项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舆论基础,同时又丰富了党的宣传教育理论体系,使中国共产党的宣传教育走向成熟。因此,对这一时期的宣传教育方法进行研究,意义重大。运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归纳法、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对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宣传教育方法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通过对抗日根据地宣传教育方法的基本概况进行梳理,总结、提炼出抗日根据地宣传教育的三大基本方法,即创办抗日刊物、运用标语口号、开展文艺娱乐活动。从宣传教育的角度出发,对以上三大方法进行的研究,探讨方法的内容、特点、宣传途径等,使研究具有了一定的系统性。最后,探讨抗日根据地宣传教育方法的价值,一方面,总结概括出三大基本方法在抗日根据地宣传教育过程中发挥的历史作用;另一方面,探讨三大基本方法对当今宣传教育工作的现实意义。通过研究发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抗日刊物、标语口号、文艺娱乐活动对根据地军民进行宣传教育,收到的效果是极为显著的,不仅增进了军民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坚实的舆论宣传基础,而且扩大了党和军队的政治影响,对抗战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史为鉴,新时期的宣传教育要在不断丰富和创新群众文艺娱乐活动方面、科学发挥各种媒体的宣传教育功能方面和丰富完善城乡标语、口号的宣传教育内容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关键词】:抗日战争时期 根据地 宣传教育 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231;D261.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4
- 前言14-20
- 第一节 相关概念及选题意义14-15
- 一、相关概念14-15
- 二、选题意义15
-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15-18
- 一、关于具体方法方面的研究16
- 二、关于运用载体进行宣传方面的研究16-18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18-20
- 一、研究方法19
- 二、创新之处19-20
- 第一章 抗日根据地宣传教育概况20-26
- 第一节 抗日根据地宣传教育的目的20-21
- 第二节 抗日根据地宣传教育的任务21-23
- 第三节 抗日根据地宣传教育的特点23-26
- 第二章 抗日根据地宣传教育方法之一:创办抗日刊物26-36
- 第一节 抗日根据地抗日刊物概况26-30
- 一、抗日根据地抗日刊物的大体情况26-28
- 二、抗日根据地主要抗日刊物简介28-30
- 第二节 抗日根据地主要抗日刊物的内容30-32
- 一、《共产党人》的主要宣传内容30
- 二、《八路军军政杂志》的主要宣传内容30-31
- 三、《解放日报》的主要宣传内容31-32
- 第三节 抗日根据地抗日刊物的主要特点32-36
- 一、理论性强32-33
- 二、层次性明显33-34
- 三、宣传的针对性显著34-36
- 第三章 抗日根据地宣传教育方法之二:运用标语口号36-45
- 第一节 抗日根据地运用标语口号宣传教育概况36-38
- 一、标语口号的涵义36-37
- 二、标语口号的运用主体37-38
- 三、标语口号的书写材料38
- 第二节 抗日根据地运用标语口号进行宣传教育的内容和特点38-41
- 一、标语口号的主要内容39-40
- 二、标语口号的特点40-41
- 第三节 抗日根据地运用标语口号宣传教育的途径和方法41-45
- 一、设置专门的宣传队41-42
- 二、运用石刻标语进行宣传42-43
- 三、墙头标语及其他形式43-45
- 第四章 抗日根据地宣传教育方法之三:开展文艺娱乐活动45-57
- 第一节 抗日根据地开展文艺娱乐活动的依据45-47
- 一、历史经验的启示、借鉴45-46
- 二、现实的需要46-47
- 第二节 抗日根据地开展文艺娱乐活动的团体和形式47-54
- 一、各大根据地的主要文艺团体47-50
- 二、巡回公演抗战戏剧50-53
- 三、编写、传唱抗日救亡歌曲53-54
- 第三节 抗日根据地开展文艺娱乐活动的特点54-57
- 一、政治方向明确54-55
- 二、大众化程度高55
- 三、感染力强55-57
- 第五章 抗日根据地宣传教育方法取得的历史效果和现实启示57-64
- 第一节 抗日根据地宣传教育方法取得的历史效果57-59
- 一、增强了军民的和谐关系57-58
- 二、奠定了党的舆论宣传基础58-59
- 三、扩大了党和人民军队的政治影响59
- 第二节 抗日根据地宣传教育方法的当代启示59-64
- 一、发挥新媒体的宣传教育功能60-61
- 二、丰富城乡标语口号的宣传教育内容61-62
- 三、创新服务群众的文艺娱乐活动62-64
- 结语64-65
- 参考文献65-69
- 致谢69-70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平汉;;燃烧着希望和热情——大批知识分子奔赴抗日根据地的原因分析[J];理论视野;2008年03期
2 谢先儒;;石公华抗日根据地史稿审定会在岳阳召开[J];湖南党史通讯;1985年07期
3 田酉如;;简论中国抗日根据地的社会性质[J];理论探索;1993年01期
4 房列曙;十九个抗日根据地质疑[J];中共党史研究;1997年04期
5 吴静波 ,朱超南;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史上的又一座丰碑——析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着力点[J];党史纵览;2002年06期
6 胡建电,倪彬;三北抗日根据地何时“基本形成”[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3期
7 杨圣清;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J];前进;2005年08期
8 牛崇辉;山西抗日根据地广泛实施民主政治述略[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04期
9 靳连芳;抗日根据地民主实践的现实思考[J];桂海论丛;2005年05期
10 靳连芳;抗日根据地的民主实践对当代的启示[J];新视野;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平汉;;大批知识分子奔赴抗日根据地的原因分析[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2 巩小华;;试论抗日根据地学校中的民主精神[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1)——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时生;李岩;刁筠寿;葛正基;;和含抗日根据地的统一战线工作情况[A];铁流:新四军统一战线工作专辑——新四军统一战线工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库充;;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民主建设刍议[A];中原伟业——鄂豫边区抗日民族根据地建设学术讨论会、湖北省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及周恩来、刘少奇、李先念和新四军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5 徐蓬;;浅述随南抗日根据地在鄂豫边区的战略地位和作用[A];中原伟业——鄂豫边区抗日民族根据地建设学术讨论会、湖北省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及周恩来、刘少奇、李先念和新四军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6 王晓鸣;杨乃伦;;向岩对开创天汉抗日根据地的贡献[A];湖北抗战——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7 吴遵文;;试述天汉湖区抗日根据地的公安保卫工作[A];铁军雄风——纪念新四军建军6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8 谢国雄;;浅谈汉川抗日根据地的国民教育[A];铁军雄风——纪念新四军建军6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9 胡逢林;;民主政府爱人民——襄河抗日根据地保护人权略论[A];地方革命史研究——湖北省新四军研究会十堰会议和咸宁年会专辑[C];2000年
10 陶勤;;浅论茅山抗日根据地的统一战线工作[A];黄桥战役史新探——纪念黄桥战役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央党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 郭德宏;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N];光明日报;2005年
2 记者 海珍;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红色旅游正式向游人开放[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8年
3 柯岩;《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执政实践与执政经验研究》项目最终成果简介[N];山西党校报;2011年
4 ;苏浙皖抗日根据地[N];人民日报;2007年
5 ;胶东抗日根据地[N];人民日报;2007年
6 ;抗日根据地的建设[N];新华日报;2005年
7 ;冀热辽抗日根据地[N];人民日报;2007年
8 ;皖江抗日根据地[N];人民日报;2007年
9 ;河南抗日根据地[N];人民日报;2007年
10 ;湘鄂抗日根据地[N];人民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何德廷;抗日根据地肃奸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润民;战争·革命与吕梁山区社会之演变[D];山西大学;2007年
3 韩大梅;新民主主义宪政研究[D];南开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强;睢杞太抗日根据地的灾荒与救济[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2 胡依乐;抗日战争时期广东抗日根据地社会建设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赵见波;沂蒙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与经验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莹;华北及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女性模范的日常生活[D];山西大学;2015年
5 刘琳;抗日根据地女子教育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6 张莹;抗日根据地宣传教育方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7 冯彦博;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8 魏元栋;沂蒙抗日根据地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孙志彬;论抗日根据地的人权保障[D];山东大学;2008年
10 蒋红丹;抗日根据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抗日根据地宣传教育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06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380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