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4 21:00
本文关键词:遵义会议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0多年艰难而又辉煌的历程,而一些关键时刻会议的召开是其重要的转折点,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和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两次历史性转折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使党摆脱困境,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成为夺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伟业的良好开始。适逢党的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7周年之际,对这两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性转折会议作比较研究,有利于助推党建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既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也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会议简述。通过阐述两次会议的召开背景、会议顺利召开原因和会议成果等方面,我们能清晰地了解两次会议在历史的转折时刻如何发挥重要作用的。第二部分:两次会议不同点比较。通过对比研究法,梳理出两者在会议背景、开会方式、时代条件、历史方位、任务目标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三部分:两次会议相同点比较。遵义会议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分别处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而且相隔43年之久,但这并不妨碍两次历史性转折存在着不少相似之处:两者都在党的历史转折时刻召开、都逐渐形成了新的领导核心,促成新领导集体的产生、都是实事求是取得胜利的典范、都坚持民主团结的党内风气、都纠正了“左”倾错误路线在党内继续发挥作用。第四部分:两次会议对当前党建理论和实践具有的重要启示。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对两次会议不同点和相同点比较的基础上,得出两次会议对当前党建理论和实践具有的重要启示:从中国国情出发是社会主义事业科学发展的前提、解放思想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保证、正确决策的制定有赖于党内民主团结、党和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正确路线的引导。进而对当前进一步解决民生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抓住时代机遇,全面深化改革;健全法制法规,全面依法治国;坚持思想建党,全面从严治党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遵义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 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231;D220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第1章 绪论9-16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9-10
- 1.1.1 选题背景9
- 1.1.2 研究意义9-10
- 1.2 研究综述10-14
- 1.2.1 关于遵义会议的研究综述10-11
- 1.2.2 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研究综述11-13
- 1.2.3 关于遵义会议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比较的研究综述13-14
- 1.3 研究的方法和创新点14-16
- 1.3.1 研究方法14-15
- 1.3.2 创新点15-16
- 第2章 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会议简述16-28
- 2.1 遵义会议简述16-21
- 2.1.1 会议召开背景16-18
- 2.1.2 会议顺利召开原因18-20
- 2.1.3 会议成果20-21
- 2.2 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简述21-28
- 2.2.1 会议召开背景21-24
- 2.2.2 会议顺利召开原因24-26
- 2.2.3 会议成果26-28
- 第3章 两次会议不同点比较研究28-32
- 3.1 会议背景不同28
- 3.1.1 直接原因不同28
- 3.1.2 遭受“左”倾错误危害的领域不同28
- 3.2 开会方式不同28-29
- 3.2.1 两次会议性质不同28-29
- 3.2.2 两次会议准备程度不同29
- 3.2.3 两次会议犯错误的干部认识问题的态度不同29
- 3.3 时代条件不同29-31
- 3.3.1 两次会议的时代主题不同30
- 3.3.2 两次会议的国际环境不同30
- 3.3.3 两次会议的国内环境不同30-31
- 3.4 历史方位不同31
- 3.5 任务目标不同31-32
- 第4章 两次会议相同点比较研究32-38
- 4.1 关键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32-33
- 4.1.1 思想觉悟32
- 4.1.2 时机选择32-33
- 4.2 领导力量33-34
- 4.2.1 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逐步形成33
- 4.2.2 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逐步形成33-34
- 4.3 思想路线34-35
- 4.3.1 遵义会议体现了实事求是34-35
- 4.3.2 十一届三中全会体现了实事求是35
- 4.4 民主团结35-36
- 4.4.1 遵义会议在民主团结氛围下召开35-36
- 4.4.2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民主团结的典范36
- 4.5 拨正路线36-38
- 4.5.1 遵义会议阻止了“左”倾路线的持续迫害36-37
- 4.5.2 十一届三中全会阻止了“左”倾路线的持续迫害37-38
- 第5章 两次会议对当前党建理论和实践的启示38-46
- 5.1 从中国国情出发是社会主义事业科学发展的前提38-39
- 5.1.1 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和条件38
- 5.1.2 必须明确当下的问题和任务38-39
- 5.1.3 必须认清中国发展的模式和道路39
- 5.2 解放思想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保证39-41
- 5.2.1 坚持与时俱进39-40
- 5.2.2 坚持理论创新40-41
- 5.3 正确决策的制定有赖于党内民主团结41-42
- 5.3.1 坚持真理41
- 5.3.2 积极批评41
- 5.3.3 坚定信念41-42
- 5.4 党和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正确路线的引导42-46
- 5.4.1 解决民生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42-43
- 5.4.2 抓住时代机遇,全面深化改革43-44
- 5.4.3 健全法制法规,全面依法治国44
- 5.4.4 坚持思想建党,全面从严治党44-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49
- 致谢49-50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邵维正;;两次历史性转折的比较研究——略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遵义会议的异同[J];北京党史;2009年01期
2 孙浩男;;浅谈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中的地位[J];科技信息;2013年21期
3 李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的原因[J];宁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路月;论遵义会议精神[D];贵州财经学院;2011年
本文关键词:遵义会议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20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422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