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大跃进时期人民公社化运动考察

发布时间:2017-06-16 00:09

  本文关键词:大跃进时期人民公社化运动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1953年-1956年,我国顺利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正式步入了社会主义的建设时期。然而在八大二次会议的错误思想指导下,,大跃进运动如火如荼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也随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大跃进”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实质上来说,这是特殊的环境下出现的特殊的产物,是生产关系的一次跃进变革。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从理论渊源上离不开西方空想社会主义和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奠基,离不开中国几千年的平均主义思想和近现代传统大同思想的文化基础,更离不开以毛泽东为中心的第一代中国领导集体关于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理论思想与实践的支撑。大跃进时期的人民公社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空想社会主义模式,其经济基础是半自然经济,同时这种人民公社体现的是平均主义思想和军事共产主义的色彩。 伴随着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的口号,人民公社从1958年在全国范围内一哄而起,近一个月时间,遍及全国各地。人民公社以一大二公,一平二调为特点,以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的要求规划社员生活生产,以供给制作为其经济基础。从河南]V岈山卫星人民公社这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民公社成立到1985年人民公社最终退出历史舞台26年的时间里,人民公社对新中国历史得到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而大跃进时期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一体制的开端更值得进一步的深刻研究。 分析到大跃进时期人民公社化运动,就不得不分析作为人民公社的共产主义阵地的公共食堂。在短暂的三年时间里,公共食堂经历了一应而起、大批散伙、强行恢复到最后党中央的批准解散四个过程,每一个过程都充斥着各种问题和矛盾。而公共食堂所提及的优越性,如解放妇女、解放劳动力、节省时间资源、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并未发挥出来。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一次乌托邦实践,体现了全党全中国对步入马克思所宣扬的人类社会的制高点—共产主义的急切向往和手段方式,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重要的一节,但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经济上跃进式发展;政治上民主受损,五风盛行;思想上僵化民众意识;社会上实行全面控制;人口损失严重,环境疮痍满目。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不是用来伤感,而是反思和借鉴的。从经济到政治,从党建到国家安全,国家生活得方方面面都受到启发,这一乌托邦实践,给我们深刻教训。
【关键词】:人民公社化运动 公共食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学位授予单位】: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23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前言10-13
  • (一) 研究现状10-12
  • (二) 研究思路及创新点12
  • (三) 研究方法12-13
  • 一、 人民公社的思想理论来源13-19
  • (一) 西方思想先驱的理论探索13-15
  • (二) 中国传统大同思想奠基15-16
  • (三) 毛泽东关于人民公社的理论来源16-19
  • 1. 新村主义的理想与实践16-17
  • 2. 战争时期的理论与经验17
  • 3. 农村合作社的理论和实践17-19
  • 二、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19-23
  • (一) 人民公社开展的现实背景19-20
  • (二) 人民公社的建立20-21
  • (三) 人民公社的发展21-23
  • 三、 人民公社的特点23-26
  • (一) 一大二公23-24
  • (二) 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24
  • (三) 供给制是经济基础24-26
  • 四、 人民公社开展的重中之首—公共食堂26-33
  • (一) 公共食堂发展四部曲26-30
  • 1. 一应而起26-27
  • 2. 大批散伙27-28
  • 3. 强行恢复28-29
  • 4. 批准解散29-30
  • (二) 公共食堂的优势不突出30-33
  • 1. 一定程度解放妇女,解放劳动力30-31
  • 2. 未能节约资源,节省时间31-32
  • 3. 思想教育收效甚微32-33
  • 五、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33-41
  • (一) 经济全面跃进,全面紧张33-35
  • 1. 农业停滞,粮食减产33-34
  • 2. 全局搞乱,产业结构畸形34-35
  • (二) 民主受损,五风盛行35-37
  • 1. “趋左避右”的政治气氛浓厚35-36
  • 2. 五风肆虐36-37
  • (三) 社会舆论一边倒,民众思想僵化37-38
  • (四) 百姓饿殍遍野,环境疮痍满目38-41
  • 六、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现实思考41-46
  • (一) 生产力水平才是硬道理41-42
  • (二) 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度42-43
  • (三) 科学贯彻党的群众路线43-44
  • (四) 落实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44-46
  •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4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49-50
  • 致谢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春涛;“文革”前十年党史研究述评[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3年05期

2 辛逸;试论人民公社的历史地位[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年03期

3 陶季邑;论50年代末急于求成的社会心理[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4 刘建国;社会主义阵营的赶超浪潮与中国大跃进运动的发生[J];江汉论坛;2000年04期

5 张雅丽;试探人民公社实践的教训[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0年06期

6 孙欲声;正确总结建国后的反面经验[J];青海社会科学;1995年03期

7 刘洪英;人民公社的兴亡和历史的反思[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8 李锐;从“公共食堂”兴衰引发的思考[J];炎黄春秋;1997年03期

9 周承恩;;人民公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空想论[J];中共党史研究;1988年05期

10 梁淑珍;大办农村公共食堂的历史教训[J];中共党史研究;2000年03期


  本文关键词:大跃进时期人民公社化运动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38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4538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3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