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创新性
发布时间:2017-06-17 01:00
本文关键词:论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创新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随着共青团工作的不断深入,团组织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职院校的共青团组织建设,仍需要努力。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高职院校经历了30多年的历史。当前,在我国社会大环境复杂多变,经济快速转型,文化价值观多元化趋势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共青团组织建设出现了创新力不足的现象,主要原因有:部分高职院校领导对团组织建设的创新不重视、工作人员的创新观念不强、创新氛围不浓,导致文化环境不理想;互联网、复杂多变的组织生态环境、家庭教育不当,对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创新带来阻力;领导机构组织形式不科学、团组织形式单一陈旧、团组织沟通交流机制不完善,,共青团的运作模式单一,导致共青团组织建设的活力不足;共青团组织的社会职能转变缓慢、团工作与社会经济切合不紧密,导致共青团组织建设创新不到位;人性化的监管机制、考评机制不完善,导致团组织建设的作用发挥不明显。因此,本文在总结国内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现状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关于青年组织建设和青年事务的理论研究成果,对创新共青团组织建设的途径进行不断的研究探索。从多元智能理论、治理理论和组织结构理论的视角出发,首先人本化地提出创新建设的四个条件:要有创新建设的指导队伍、要有创新团员的教育体系、要有拓展青年素质的阵地、要有能整合共青团组织的资源。其次,从四个方面提出了高职团组织建设创新的途径,重点从创新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的文化环境方面,提出在校园文化中渗透“责任、开放、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在团工作队伍中树立多元智能观和内部治理理念、榜样宣传突出共青团组织的先进性、典型推广提升团组织的创新活力;从创新团组织建设的组织形式方面,提出建立网络型团组织、青年个性化团组织、功能型团组织、青年自组织;从创新团组织建设的工作模式方面,提出转变团组织运行机制、创新服务青年工作模式、构建实践育人创新模式;从创新团组织建设的监管考评机制方面,提出推行“套餐式”青年素质拓展计划监管团组织素质提升工程,实施团组织建设“积分制”考核评价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 共青团组织建设 创新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297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10
- 绪论10-20
- 一、 本文的研究缘由与意义10-11
- (一) 本文的研究缘由10
- (二) 本文的研究意义10-11
- 二、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1-14
- (一) 国内关于共青团组织建设的研究现状11-13
- (二) 国外学者对青年组织创新的研究现状13-14
- 三、 本文的主要理论14-17
- (一) 多元智能理论14-15
- (二) 治理理论15-16
- (三) 组织结构理论16-17
- 四、 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主要创新及不足之处17-18
- (一) 本文的研究思路17
- (二) 本文的研究方法17-18
- (三) 本文的创新及不足之处18
- 五、 本文的核心概念18-20
- (一) 组织的概念18
- (二) 共青团组织的定位18-19
- (三) 青年事务的概念19-20
- 第一章 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创新的时代要求与发展方向20-25
- 第一节 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创新的时代要求20-22
- 一、 创新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是服务党的事业的必然要求20-21
- 二、 创新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21
- 三、 创新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是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21-22
- 四、 创新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是履行伟大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22
- 第二节 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创新性建设的大方向22-25
- 一、 推动高职院校共青团的组织理念创新23
- 二、 促进高职青年在共青团组织建设中和谐发展与创新成才23-24
- 三、 建立更为科学的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工作体系24
- 四、 完善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支持体系24-25
- 第二章 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历史与现状25-31
- 第一节 新时期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历史回顾25-27
- 一、 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初期(上个世纪 70 时代末到 90 年代初)25-26
- 二、 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攻坚时期(上世纪 90 年代初到 2000 年)26
- 三、 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改革创新时期(2001 年前后至今)26-27
- 第二节 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现状27-31
- 一、 影响共青团组织建设创新的高职院校现状27-28
- 二、 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取得的成就28-30
- 三、 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30-31
- 第三章 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创新性不足的原因31-39
- 第一节 组织内外状态不佳导致共青团组织建设创新遇到阻力31-34
- 一、 内部创新的认知不够导致组织建设创新的文化环境不理想31-32
- 二、 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导致共青团组织建设创新遇到阻力32-34
- 第二节 组织运行模式陈旧导致共青团组织建设的活力不足34-36
- 一、 组织结构形式陈旧导致共青团组织建设的活力不足34-35
- 二、 组织的运行机制陈旧导致共青团组织建设活力不足35-36
- 第三节 工作体系不科学导致共青团组织建设创新不到位36-39
- 一、 组织职能转变缓慢导致共青团组织建设创新不到位36-37
- 二、 监管考评机制不完善导致团组织建设的作用发挥不明显37-39
- 第四章 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创新性扩展的必备条件39-45
- 第一节 要有能做到创新建设的指导队伍39-40
- 一、 能创新的专业化共青团骨干队伍39-40
- 二、 能创新的职业化青年服务工作队伍40
- 第二节 要有能培育创新团员的教育体系40-42
- 一、 青年意识形态教育41
- 二、 爱国主义教育41-42
- 三、 职业价值观教育42
- 第三节 要有能拓展高职青年素质的教育阵地42-44
- 一、 企业共青团42-43
- 二、 就近社区43
- 三、 德育教育基地43
- 四、 社会青年联盟之家43
- 五、 校内外科技创新平台43-44
- 第四节 要有能整合共青团组织的各种资源44-45
- 第五章 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创新的途径45-57
- 第一节 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文化环境创新45-47
- 一、 潜移默化,在校园文化中渗透“创新”核心价值观45-46
- 二、 观念创新,在团工作队伍中树立多元智能观和内部治理理念46
- 三、 榜样宣传,在青年学生中突出共青团组织的先进性46
- 四、 典型推广,在基层提升高职共青团组织的创新活力46-47
- 第二节 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组织形式创新47-48
- 一、 建立网络型团组织47
- 二、 建立青年个性化团组织47
- 三、 建立功能型团组织47-48
- 四、 建立青年自组织48
- 第三节 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工作模式创新48-53
- 一、 转变团组织运行机制48-50
- 二、 创新服务青年工作模式50-51
- 三、 创新实践育人工作模式51-53
- 第四节 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监管考评机制创新53-57
- 一、 推行“套餐式”青年素质拓展计划监管团组织素质提升工程53-54
- 二、 实施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积分制”考核评价机制54-57
- 结论57-59
- 参考文献59-6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2-63
- 致谢63-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庆民;;高校共青团组织运行机制创新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毛劲歌;;基于和谐社区构建的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多元互动模式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李敦东;;近30年国内多元智能理论研究述评[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张劲松;杨书房;;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与维持稳定——基于政治系统论的视角[J];晋阳学刊;2012年02期
5 赵晶;;对加强高校共青团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年35期
6 姚敏;;多元智能理论研究综述[J];科学之友(B版);2009年04期
7 苏叶兰;秦欣梅;詹莎;;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秦玉学;孙在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创新研究[J];中国建设教育;2013年01期
9 宋伟;大学组织行政权力生成的哲学基础[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10 何跃;于兴悦;林丛羽;;国外青年自组织现状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0年02期
本文关键词:论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创新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68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456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