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革命根据地民生建设研究
本文关键词:胶东革命根据地民生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关于民生建设的宏观性的思考以及微观层面的具体探索、实践。中国共产党在胶东革命根据地开展的民生建设既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又发挥了胶东地区特色优势,取得了显著成效。回顾这一时期胶东革命根据地的民生建设过程,总结经验教训,结合当今的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现实思考,对于当下开展民生工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要研究胶东革命根据地的民生建设,必须首先界定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内容。从理论上讲,中国传统的民生观、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思想都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形成,使得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在努力探寻如何切实代表和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革命时期中国贫困落后的民生状况和取得革命胜利的需要则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任务的现实依据。基于理论和现实的双重考量,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民生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在民主革命将其民生思想付诸实践。从胶东地区来看,民生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从农业、工商业和对外贸易等方面着手,开展经济生产活动,扩大经济总量,为改善民生奠定物质基础;二、通过开展减租减息、土地改革、增加工人工资、救济灾难等活动减轻人民负担,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夯实经济基础,减轻人民负担两项工作齐头并进,对胶东地区的民生改善大有裨益。胶东地区有序推进的经济生产活动促进了战时经济的恢复,工、农业生产、商业贸易见效明显;随着生产、贸易的恢复,商品的供给、流通趋于正常,物价稳定,民众生活得以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加深了人民群众对于中共政权的信任,胶东人民积极入党、参军,拥护中共的方针政策,胶东的群众基础更加深厚,民主政权更加稳固;胶东地区经济繁荣,政权稳固,成为重要物资供给和中转基地,为其他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有益的民生建设经验,使得胶东地区的民生建设成果惠及到山东乃至华北革命工作。对于历史的梳理与回顾,最终的目的是服务于当下。胶东革命根据地民生建设的顺利开展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群众的参与和经济建设对于改善民生的重要作用,这对于完成当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民生主义 民生建设 胶东革命根据地
【学位授予单位】: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231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14
- (一)问题的提出和意义11
- (二)相关问题研究现状11-13
- (三)研究方法13-14
- 第二章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任务的提出14-21
- (一)民生概念的界定14-15
- (二)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任务的理论渊源15-17
- 1.中国传统的民生观15-16
- 2.孙中山的民生主义16
- 3.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16-17
- (三)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民生建设的现实依据17-21
- 1.革命根据地经济文化发展的现实要求17-19
- 2.革命胜利的必然保障19-21
- 第三章 胶东革命根据地民生建设的内容21-34
- (一)开展经济生产21-31
- 1.胶东根据地的农业生产21-25
- 2.胶东革命根据地的工商业25-29
- 3.胶东根据地的贸易29-31
- (二)减轻人民负担31-34
- 1.减息增资,整理税赋31-32
- 2.救济灾难,优待抗属32
- 3.整合金融,,发放贷款32-34
- 第四章 胶东革命根据地民生建设的意义34-44
- (一)胶东根据地民生建设的历史意义34-38
- 1.促进生产发展34-35
- 2.改善民众生活35
- 3.巩固民主政权35-36
- 4.惠及革命大局36-38
- (二)胶东根据地民生建设的现实启示38-44
- 1.以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38-40
- 2.把发展经济作为根本40-41
- 3.坚持群众路线:依靠群众,惠及群众41-44
-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47
- 作者简历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广义;;宁波市农村民生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08年12期
2 何业泉;;论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的着力点[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柳礼泉;张红明;;在继承与发展中彰显实效——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的历史轨迹[J];党政干部学刊;2009年01期
4 吴巧;;当代中国民生建设主要研究路向[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以民生建设为核心 推进和谐社会进程[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10年03期
6 苏凤超;井贵珍;;关于党的民生建设的几点思考[J];党史博采(理论);2010年09期
7 赵义;;民生与幸福[J];南风窗;2011年06期
8 师廷旺;窦孟朔;苏献启;;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目标[J];邢台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周少华;潘小刚;;如何看待我省民生建设“路线图”[J];新湘评论;2011年10期
10 俞慈珍;;中国共产党90年民生建设的历程及启示[J];福州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小勇;;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突破口:民生建设[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2 李红;;进一步加强和创新民族地区民生建设工程——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民族、民生、民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白娇娇;;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民生建设的回顾总结[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民族、民生、民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朱可辛;;转型社会的民生建设:俄罗斯的探索[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民族、民生、民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庞超;;新中国6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民生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许世美;;三十年发展——气象已成为民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A];改革开放与湖北气象事业发展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8年
7 肖莉;;以人为本视域下的青海民生建设[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C];2009年
8 张s
本文编号:4598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459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