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焦裕禄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创新弘扬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0 09:21

  本文关键词:焦裕禄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创新弘扬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焦裕禄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具体表现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于2014年3月和5月先后两次来到兰考县,走进焦裕禄纪念馆,认真参观和学习焦裕禄精神,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际,站在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总结了焦裕禄精神的科学内涵,揭示了焦裕禄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支柱,为全面推动实现伟大“中国梦”提供其强大正能量。本文以焦裕禄精神的形成过程为切入点,介绍了焦裕禄精神形成的时代背景、思想来源以及具体的形成过程,对焦裕禄精神的科学内涵进行了深入详细的阐述。深入发掘了焦裕禄精神在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阐述了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创新弘扬焦裕禄精神的路径,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提出了创新弘扬的方法。首先提出在新常态下创新弘扬焦裕禄精神路径研究,分别从转变弘扬焦裕禄精神的观念、大力推进焦裕禄精神常态化、创新弘扬焦裕禄精神的方式方法为出发点,探讨其路径研究的可能性。其次,提出新媒体传播路径的创新研究,首先对其传播的机制建设进行研究,而后对新媒体传播焦裕禄精神的具体路径进行了初探。通过本文的探索,希望能够对创新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当代价值作相对深入的探讨,为创新弘扬和宣传焦裕禄精神的实效性提供可以借鉴的实践路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力推进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撑。
【关键词】:焦裕禄精神 中国梦 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活动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26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一、绪论9-15
  • (一)选题背景9
  • (二)选题意义9-10
  • 1.理论意义9-10
  • 2.现实意义10
  • (三)研究现状10-12
  • (四)研究内容12-13
  • (五)研究方法13-14
  • (六)本文创新点14-15
  • 二、焦裕禄精神的形成与科学内涵15-21
  • (一)焦裕禄精神的形成15-17
  • 1.焦裕禄精神形成的时代背景15-16
  • 2.焦裕禄精神形成的思想来源16
  • 3.焦裕禄精神的形成过程16-17
  • (二)焦裕禄精神的科学内涵17-21
  • 1.公仆情怀17-18
  • 2.求实作风18
  • 3.奋斗思想18-19
  • 4.崇高的道德情操19-21
  • 三、焦裕禄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创新弘扬必要性21-35
  • (一)当前党员干部队伍现状分析21-23
  • 1.群众意识淡薄,丧失“公仆意识”21-22
  • 2.“四风问题”普遍存在22
  • 3.法制观念淡化,,权利导致腐败22-23
  • 4.理想信念动摇,信仰缺失23
  • (二)焦裕禄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创新弘扬必要性23-35
  • 1.有利于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3-27
  • 2.有利于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27-30
  • 3.有利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的开展30-31
  • 4.有利于坚定共产主义信仰31-32
  • 5.有利于实现“中国梦”32-35
  • 四、创新弘扬焦裕禄精神的路径研究35-45
  • (一)新常态下创新弘扬焦裕禄精神路径35-38
  • 1.转变弘扬焦裕禄精神的观念35-36
  • 2.大力推进焦裕禄精神常态化36
  • 3.创新弘扬焦裕禄精神的方式方法36-37
  • 4.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宣传氛围37-38
  • (二)新媒体下创新弘扬焦裕禄精神路径38-45
  • 1.新媒体下传播焦裕禄精神的机制建设38-41
  • 2.新媒体下传播焦裕禄精神的具体路径41-45
  • 结论45-47
  • 参考文献47-51
  • 附录51-55
  • 致谢55-57
  • 个人简历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牧村;;用爱心来构建和谐社会[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王志珍;;科学家的“中国梦”:培养一批世界级的科学大家[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修刚;;实现“中国梦”的文化基源[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王Q_;;“个人梦”与“国家梦”[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牛根生;;“个人梦”、“企业梦”、“国家梦”:诸梦互圆 和谐中国 和谐世界[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张颐武;;奥运梦 中国梦[J];政工研究动态;2008年16期

7 黄庆华;;夏绣:绣坛新秀的“中国梦”[J];今日中国论坛;2010年09期

8 ;“三化”建设实现我们梦想[J];兵团建设;2012年23期

9 张义学;;时代梦想[J];西部大开发;2012年12期

10 ;2013年,最美事业新起点[J];美与时代(下);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旭;;扭转软实力逆差,打造“中国梦”[A];公共外交季刊2010夏季号(总第2期)[C];2010年

2 郝儒杰;;发展与公正: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价值取向[A];“公平、公正、平等: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许志功;;以党的科学理论指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A];“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颜晓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包含倡导劳动[A];“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李德顺;;中国梦的主体性意蕴[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C];2013年

6 韩庆祥;王海滨;;中国梦:根本前提、精神实质和实现路径[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C];2013年

7 傅建民;;开拓创新 把“企业梦”融入“中国梦”[A];浙江盐业(2013年第4期总第153期)[C];2013年

8 柳洁;;以行业梦托起中国梦[A];浙江盐业(2013年第4期总第153期)[C];2013年

9 李仕湘;;我的中国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六卷)[C];2013年

10 朱荫贵;;近代中国实业界之“中国梦”[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建民;中国梦与世界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2 本报记者 双华斌;中国梦将令世界获益[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张未民;从奥运抵达世界[N];吉林日报;2008年

4 记者 李秀中;从东到西:怎样实现“中国梦”?[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5 记者 赵成 胡泽曦;海外归国专家畅叙“我的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刘国旺 李忠峰;实现“中国梦”关键在人才[N];中国财经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陈振凯;中国梦的中国气质与中国景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8 吴凯波 本报特约记者 李华敏 曾政雄;共逐“中国梦”[N];解放军报;2012年

9 宁波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李正平;切实担负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责任[N];浙江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用每个人的汗水托起“中国梦”[N];河北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小莺;《蜗居》和“中国梦”[D];北京大学;2011年

2 沈然;中国梦视域下“蚁族”问题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4年

3 江利群;实现中国梦的机遇与挑战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4 李博;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梦”的实现路径[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5 张梁;从现代化的视角看“中国梦”对凝聚人心力量的意义价值[D];黑龙江大学;2014年

6 李达虹;天津市初中生“中国梦”的外显和内隐认知与教育对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7 杨成亮;中学生“中国梦”的心理结构及优化教育建议[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8 徐华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9 刘瑜;中国梦的历史演变及其价值内涵[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4年

10 马殠殠;论“中国梦”视域下的高校责任公民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焦裕禄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创新弘扬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51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4651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9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