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建设 >> 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
颧溯枷私礴
硕士学位论文
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
学科专业中共党史(党建)
学位类别口专业学位百科学学位
研究生姓名何耀明
导师姓名、职称谭献民教授
论文编号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
二00八年十月分类号
学校代
码10542
密级
学号050240046
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
TheStudyontheDisPlayMechanismofthe
ExemPlaryVanguardRoleoftheFloating
PartyMembersinourCountry,s
Non一 PublicEnterPrisesatPresent
研究生
指导教师姓名
姓名
、职称
何耀明
献民教授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
二00八年十月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
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正在蓬勃发展,人们的就业方式在日趋多元化。当
具有党员身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改制或破产重组或下岗打零工的原
公有制企业党员、自主择业的大中专学校毕业的学生党员和部队复员
退伍党员受雇于非公有制企业后,他们就成为了非公有制企业的流动
党员。
由于流动党员的数量越来越多,流动的范围愈来愈广,从而使非
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的来源、生活环境和思想意识形成日趋复杂化。
同时,流动党员中出现了不少“隐形党员”、“口袋党员”,他们把自
己混同普通百姓,根本不注重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甚至有的流动党员
还不如普通百姓。这样,不仅给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难
度,而且制约着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的提升,阻碍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
的教育管理,注意研究其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
现实意义。
目前,尽管有关部门重视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使其党
组织的组建面不断扩大,企业员工中的党员人数逐步增加,并出现了
一批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出色的先进典型;但从总体上看,非公有制
企业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仍然是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非
公有制企业存在党组织职能定位不准确、党组织和党员管理体制不健
全、党组织负责人职责履行不到位、党组织家族化倾向严重等问题。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理论上的困惑、认识上的偏差、制度上的
不健全、管理方式上的落后。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其次要把非公
有制企业党组织定位为“企业职工群众的政治核心”、“团结和领导非
公有制企业主的工作基础”;其三,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设置
的有效形式和管理模式;其四,要加大教育党员的力度,采取多种措
施选好配强党组织负责人;其五,要加强对党员的监督管理,积极矫
正党组织家族化的倾向;其六,要重视构建激励机制,激发流动党员
的工作潜能;其七,要树立“全国党建工作一盘棋”的思路,加强网
络管理。
论文是在调研湖南益阳、浙江杭州、温州等地的非公有制企业流
动党员作用发挥情况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运用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结合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相
关知识和理论,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等方法,紧紧围绕现阶段我
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作用发挥机制这个主题而写成的,它客观地
分析了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现状及
其存在问题的原因,结合实践,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强的有
利于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思路和观点,对非公
有制企业流动党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机制ABSTRACT
WiththePromotionofthereformandoPeningandthePerfeetionof
thesoeialistmarketeeonomysystem, ournon一 Publicenterpriseshasbeen
develoPinggreatlyandthewayofemPloymenthasbeen
diversifleation.WhentheruralresiduallaborerswithP叭 ymember
identity,
thePartymembersinthePrim脚publie一 ownedenterprises
whiehwerereorganized,banki卫 Ptedorrecombinated, thestudentParty
memberswhoareeollegegraduatesandehoosejobsindePendentlyand
theretiremeniPartymembersfromthearmyareemPloyedbynon一Public
enierprises,
theywillbethefloatingPartymembersofnon一Public
ente甲rlseS.
Asthequantityofthefloatingpartymembers15moreandmore
anditsrange15wide 兀theirsourees, livingenviromentandideologyhave
beeneomPlieated.Meanwhile, therearesome“invisableP斌 ymember”
and“ PocketPartymember,,,
whotreatthemselvesaseommonPeoPleand
ignoretheexemPlaryvanguardrole.Thisnotonlybringsthenon一Public
enierprisesnewdiffieultiesofPartyeons恤ction, butalsorestrictsParty’s
advaneedeonstmetionandthePromotionofP叭y’ 5govemingabilityand
hinderstheconstructionofasocialistharmonioussociety.Undernew
situations,
strengtheningtheedueationalmanagementofthefloating
Partymembersinnon一
PublicenterprisesandPayingattentiontothe
disPlayoftheirexemPlaryvanguardrolehaveveryimPortantPraetical
significance·
AiPresent,
althoughmanydePartmentsemPhasizetheeonstruetion ofnon一 Publicenterprises’ Partyorgan讫ations, theireons加 ctionside15
beingborder,
thequantityofPartymembersinenterprises15gradually
risingandsomeadvaneedmodelsdisPlaytheexemPlaryvanguardrole.
Blltonthewhole,
thisdisPlaymeehanism15alsotheweaklinkofP叭y
construetion.Suehasinnon一
PublicenterprisesthefunetionPositioning15
notcorreet,
themanagementsystem15notPerfeet, thePersoninehargeof
P斌 yorganizationsean, tfulfillresPonsibilitieswell, thetrendoffamily
management15veryseriousand50on.Thereasonsofthequestionsare
theoreticaleonfusion,
deviationoneognitionunsoundnesssysteemand
backwardnessmanagementmode.50forsowingtheProblems,first,
insistontheseieniifictheoryforguide, emanciPatethemind, renewideas
andkeePPacewiththetime.Second, loeatethePartyorgan讫 ationof
non一 Publieenterprisesas“
thePolitiealeoreofenterprisesta扩,and“the
workfoundationunitingandleadingnon一 Publieenterprises,,.Third,
exPloretheeffeetiveformsandmanagementmodeofthesettingofParty
organ忱ations.Fourth,
educatePartymembersdeePlyandseleetgood
PersonsinehargeforPartyorgani乙戒ions.Fift玩 strenghenthesuPervision
andmanagementtothePartymembersandcorrectthetrendoffamily
management.Sixth,
emPhasizetheineentivemechanismandexeitethe
floatingPartymembers’ workingPotential.Last, setuPthethought“all
P叭 yeonstruction15achess” andstrengthennetworkmanagement.
BasedontheinvestigationaboutthedisPlaymeehanismof
exemPlaryvanguardroleofthefloatingPartymembersinnon一Publie
enterprisesinYiyangofHunanandHangzhouofZhejiang, thisthesis
usesPredeeessors’results,
thebasieviewsofdialeeticalmaterialismand
historicalmaterialismandeombinessomerelatedknowledgeandtheories ofPolities, managementseience,
soeialseieneeandeeonomy.Itdieusses
thedisPlaymeehanismofexemPlaryvanguardroleofthefloatingP斌y
membersinnon一 Publieenterprises,
mainlythePresentstatusandits
reasons.WithPraetice,
ProPosesomethoughtsandviewswhichare
benefitforthedisPlaymeehanismofexemPlaryvanguardroleandthese
willPromotethetheoretiealstudyandPraetiealexPloringtothefloating
P叭ymembersinnon一Publieenierprises.
KeyW6rds:thefloatingpartymembersinnon一 publicenierprises,
vanguardrole, disPlaymeehanism.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结束语·…
·.···································································……1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l)
研究内容与重点难点....................................……(7)
研究依据与思路方法....................................……(8)
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8)
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的发展现状
我国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与流动党员的形成······……(11)
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的发展现状············……(14)
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作用发挥情况···……(20)
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理论依据和重大意义
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理论依据············……(36)
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与党员作用发挥的关系·········…… (39)
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大意义(41)
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指导··················……(48)
准确把握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50)
构建科学合理的党组织架构···························……(59)
建立有效的教育管理机制······························……(67)
建立健全的物质保障机制······························……(74)
创新企业员工激励机制·································……(”)
利用网络创新监督管理机制···························……(80)
·····························································……(84)参考文献…..............................……
附录···……..........……000...........……
致谢···……… 0..........................……
原创性声明
”’‘””’“’············……(85)
’‘’‘””””············……(87)
‘”””‘””“’·········……(88)
“’‘”’‘’“”‘’“·······……(89)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
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一、研究背景
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是非公有制企业党
建工作的主要目标与任务之一。本文的研究是基于我国改革开放不断
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非公有制企业蓬勃发展,具
有党员身份的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流动范围愈来愈广,而流动党
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需要不断发挥的背景而进行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经济成分在不断变化,特别是中国共
产党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引导,使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
展,非公有制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急剧增加。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
从1990年到2005年这15年中,全国私营企业注册资本从不足100
亿元增加到6.1万多亿元;年营业收入从1.0万亿元增加到20.2万
亿元。与此同时,私营企业从不足10万户增加到了430万户,个体
工商户3600多万户,所雇用的人数从不到150万人增加到了15000
多万人①。
与非公有制企业蓬勃发展相适应的是人们的就业方式日益多样
化,社会人才在产业、地域间的流动日益频繁,其中越来越多的党员
加入了这支流动大军行列,成为“流动党员”。所谓流动党员,指的
是这样一个党员群体,他们由于自身原因或外部原因,已与原所在地
区或所在单位党组织主动或被动地失去了正常的组织联系,却又没有
及时与新居住地区或新就业单位的党组织建立新的组织关系,其组织
身份事实上处于两地区和两单位党组织都无法行使有效管理状态下
的党员群体②。当具有党员身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中专学校毕业
①国家统计局.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N].人民日报,2005一12一7.
②高国舫.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JI.长白学刊,2007(5)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生、企业下岗人员、企业改制富余人员、跳槽人员、城镇待业人员受
雇于非公有制企业后,他们就成为了非公有制企业的流动党员。据权
威部门统计,2001年全国6400万党员中,流动党员大约占120万名
左右。由于从业人员中流动党员的人数越来越多,流动范围愈来愈广,
从而使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的来源、生活环境及思想意识形成日趋
复杂化,不仅给非公有制企业带来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机遇与挑战,而
且给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带来了新难度。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非公
有制企业流动党员的管理,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组
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
执政力,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就成为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非
常重要而又十分紧迫的课题。
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党中央十分重视党建工作中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为了使党员管
理工作体现时代要求,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
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就提出,党的组织要制定有效管理流
动党员的措施。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又明确提出,要加强非公有
制企业党的建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在十六大党章中规定:“企业、
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
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成立
党组织。”并对党组织的职责任务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党的十六届四
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
“要加强流动党员管理,促进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先进
性教育活动结束时,中共中央办公厅及时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流
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主
要原则及管理办法。为了使流动党员的管理迈上一个台阶,党的十六
届六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
的决定》中要求:“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党的十七大
报告进一步强调:“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加强进城务工人员中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
党的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①
各级党组织积极贯彻党章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
建工作的精神,加强流动党员的有关建设。近年来,主要做了如下工
作:一是出台政策,明确职责。2000年9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
了《关于在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加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
见(试行)的通知》。该《通知》规定了党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
中具有八项职责,虽然对于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具有新探索,
试行性质,但对于指导、规范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工作起了重
要作用。各级地方党委也陆续出台了具有本地特色的《非公有制经济
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
工作的决定》等等。二是加强联系,规范管理。2006年12月,中共
中央组织部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流动党员活动证》和《中国共产党党
员组织关系介绍信》修订式样。2007年2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开通了
流动党员咨询服务专用电话,随后省、市、县三级党委组织部陆续开
通本级咨询服务电话,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的流动党员咨询服务网
络。2007年12月,在杭州召开了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成立大会。
此前此后,许多地方党组织召开了本地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现场
会。还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广东、浙江等地有关部门联合举
行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创新与实践”座谈会。三是加强宣传,
扩大阵地。利用党建信息网站,扩大非公制经济党建工作重要性的对
外宣传,开辟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事迹专栏。其
典型代表有中共中央组织部的党建信息网、陕西汉台党建信息网、安
徽党建信息网、浙江民营经济网等等。
各级党组织、党务工作者对本地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的有关情
况进行了大量地调研,写出了具有较高价值的党建调研报告和学术论
文。如郑科杨、姚林楠的《重庆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调查》②,
陕西汉台区的《关于在新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和在新的社会阶层发
①本书编写组.十七大党章修正案学习问答[M]].党建读物出版社,20的一10
②郑科杨,姚林楠.重庆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调查[J〕.党建研究,2007(7)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展党员问题的研究》、中共淮南市大通区委组织部姚冬梅的《大通区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调研报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市委副书
记杨志民的《巴彦淖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调研报告》、中共
渝水区委组织部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报告》。特别是非公有制
企业发展走在前列的浙江,其调研工作相当扎实,不仅有省市非公有
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而且有区、镇、街道的非公有制企业党
建工作调研报告。其代表性的报告有:王传志、厉佛灯的《非公有制
企业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温州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调查》、
《温州市欧海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调查报告》、《欧海区仙岩、丽
番两镇民营企业党建工作调研报告》、《前所街道私营(民营)企业党
建工作存在问题与对象》等等。这些调研报告,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以来,在建立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各地非公有制
经济的发展变化,列举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与非公有制经
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种种表现,并且分析了造成滞后的原因,提出了相
应的对策和实施办法。
许多党建专家、学者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和流动党员先锋模
范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广东的冯仕杰在《加强和改进流动
党员管理夯实推进科学发展的组织基础》一文中从加强组织领导、创
新组织设置、创新教育手段、完善管理制度、创新活动载体、实施关
爱工程六个方面谈了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
聚力和战斗力。杭州的高国舫在《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实践探索
和理论思考》①中从组织设置、管理内容界定、教育管理、保障机制
等方面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做了有益的探索。湖南的杜兵在《新时
期流动党员管理的难题与对策》②中从健全基层组织、强化服务功能、
保障权利、教育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对策。河南的张怀重在《发动流动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新思路》③里谈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流动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宁波北
①高国舫.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J].长白学刊,2007(5)
②杜兵.新时期流动党员管理的难题与对策[J].党史文苑,2007(8)
③张怀重.发动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新思路[J].理论观察,2006(1)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
仑区经济发展局写的《创新机制凝聚人心—构建企业流动党员的大
家庭》一文从组织、管理、服务、作用四个方面总结了北仑区12年
来对流动党员管理的经验和探索。河南的杨群红在《大胆创新农民流
动党员的管理模式》①中对河南信阳市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实施“金桥
工程”的情况,其经验对河南乃至全国的流动党员工作都具有借鉴意
义。此外,张德江同志的《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需研究解决的
几个问题》②、李俊伟先生的《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的内在依据》
③、顾世平同志的《非公有企业党组织如何定位自己》④、张帅的《对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若干思考》、熊丽、刘玉凤的《浅析非公有
制企业党组织的经济功能》⑤、金桂英的《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基层
组织建设》⑥、蒋苏菩的《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有效性研究》、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准确定位及其实现方式》、《提高私营企业党
组织生存的质量》、《非公有制经济中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制度动力分
析》、《私营企业与国有及其他不同类型企业党建工作比较研究》等也
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在这里,特别要提到的,南京师范大学2006届
硕士毕业生丁惠萍的硕士学位论文《论当前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
(指导老师左用章教授)和广西师范大学2006届硕士毕业生张燕敏
的硕士学位论文《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问题研究》(指导老
师张红教授)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做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对本课
题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目前,一些基层党务工作者对非公企业流动党员来自农村,从流
出地党组织的角度对流动党员管理及其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机制也做
了初步的探索。如张华英的《探索建立保持流动党员先进性机制》⑦、
晏少游的《加强流动党员管理长效机制研究》、段从付的《做好新形
①杨群红.大胆创新农民流动党员的管理模式〔Jl.中州学刊,2007(7)
②张德江.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需研究解决的几个问题「J].党建研究,2000(4)
③李俊伟.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的内在依据!N〕.人民政协报,2005一12一16(C02).
④顾世平.非公有企业党组织如何定位自己[N〕.学习时报,2004一02一23(T00).
⑤熊丽、刘玉凤.浅析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经济功能【J].集团经济研究,2007(9)
⑥金桂英.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口].集团经济研究,2007(l0).
⑦张华英.探索建立保持流动党员先进性机制fJ].党建研究,2007(9).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势下流动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探讨》①、湖南常德先锋在线工作站提
供的《汤沟镇流动党员管理方法探索》②。此外,还有广东佛山市顺
德区容桂街道党委从“实”字上抓好流动党员管理的做法、重庆交通
工程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二分公司关于《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
作机制问题研究的析探》等等。
以上这些研究与探索,其成果是突出的,一是增进了人们对加强
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做好非公
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基本解决了在非公有制企业要
不要建立党组织,如何建立党组织等问题。二是为开展本课题研究提
供了基本的理论、方法和材料基础。
然而,这些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也是不能忽视的。从内容上看,
一是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地位确定以及如何使其真正发挥作用等
方面的论述还较模糊。二是对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对
象、内容研究还相当单一。对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既是“党员”又
是“雇员”的身份研究、作用发挥有机统一研究还停留在起步阶段。
对大中专毕业后成为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下岗转岗后成为非公有
制企业流动党员等层面的流动党员管理缺乏专题研究。对流动党员流
入地与流出地管理还没有纳入一体化范畴进行研究。对非公有制企业
里包括流动党员在内的员工激励所面临的问题缺少研究。从激励方式
上看,存在重程序管理轻思想教育、重被动管理轻主动管理、重传统
管理轻现代手段管理、重单一管理轻全盘管理等现象。
目前,国外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模式的研究,无论是美国俄亥俄州
大学的“管理行为四分模式”、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布莱克
和莫顿的“管理方格理论”、美国学者雷丁的“管理效率模式”,还是
以美国戴维斯为代表的管理学者把管理划分为“专制独裁模式、监护
模式和支持模式”、以迈尔斯为代表的管理学者将管理划分为“传统
模式、人际关系模式和人力资源模式”等,均把是否看重被管理者的
①段从付.做好新形势下流动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探讨〔Jl.安徽金寨组工,2007(5).
②中共常德市委宣传部.汤沟镇流动党员管理方法[Z].常德先锋在线网,20的一9一20.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
需求、价值、积极性等作为衡量管理模式好坏的重要标准。
在党员的组织管理方面,国外许多政党已开始运用网络技术来进
行工作。例如,在德国,社民党把它的12500个基层组织全部联网,
成立“虚拟基层组织”,人们随时随地可以通过社民党的网页办理入
党手续;社民党还以网络平台开展组织生活,打破参加党内讨论的时
空限制;前几年,社民党还启动了“红色手机”计划,即针对现代社
会人们移动性增强的特点,争取经过5一6年的努力,达到运用移动终
端技术(如手机)向党的各级领导和大部分党员发布消息的目的。绿
党的一些州级组织准备通过网络召开党代会。
第二节研究内容与重点难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的发展及其发展原因,及其存
在的问题。
2、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情况。
包括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作用发挥情况、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
员作用发挥难的表现及其先锋模范作用发挥难的原因。
3、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理论依据和重大
意义。
4、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理论机制、党组
织架构管理机制、教育管理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
网络管理机制。
二、重点难点
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难的原因分析、如何建
立健全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机制是本课题研究
的重点。由于非公有制企业具有多样性,其管理具有不同于公有、公
有控股企业的特殊性,因此,实现企业经营的“效益管理”与流动党
员的“作用管理、思想管理”的一致性是本课题要解决的第一个难题;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流入地党组织与流出地党组织如何密切配合,尽快解决流动党员教育
管理的“动力缺失”问题,使流动党员在动态管理中保持先锋模范作
用又是本课题要解决的第二个难题。
第三节研究依据与思路方法
一、研究依据
文件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
(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
定》(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
意见》、党的十七大报告和新党章、第十六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
精神。
理论依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为本的思想、人口流
动理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1509001质量认证体系等。
二、思路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
展观,运用党建理论、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最新研究
成果,坚持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统一。围绕现阶段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
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机制这个主题,深入调查研究,探讨其现存的问
题,积极寻求改进和调整的策略,探索流动党员管理的规律,使流动
党员在流动中依然保持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第四节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的出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
就业制度改革的必然结果,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向城市转移
的大趋势。非公企业流动党员队伍的发展壮大必将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
城市化进程加快而加快。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是我国加快推进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阶段,是人口转移加快、流动党员快速向城市转移
的阶段。因此,充分认识这一时代特征并加以研究,就能更好地把握
社会发展规律,应对流动党员的情况变化,加强教育管理,使党的先
进性建设具有规律性,又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顺应历史潮流而富
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创造性。
一、研究价值
第一,具有理论价值。目前,学术界缺少对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
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机制的专门研究成果,本课题立足非公有制企业
流动党员这一群体,以其作用发挥机制为研究对象,不仅有助于各级
党组织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精
神,进一步增强做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丰富新时
期党建理论,同时,还能深层次挖掘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与流动党员作
用发挥之间的辩证关系,探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流动人口与就业管
理、党建工作和谐发展的新路子,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流
而不散,动而不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第二,具有政治价值。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既是非公有制企业
主的“雇员”,又是在非公有制企业拓展党的建设、实践“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载体。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在新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
和共产党员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增强和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
群众基础的政治意义;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具有实践价值。如何发挥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先锋模范
作用是党的基层组织一项基本内容,也是目前企业党建工作的薄弱环
节。通过研究,有利于构建流入地党组织与流出地党组织的联系机制,
实现对流动党员的全程动态管理;有利于对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
—生活等方面进行教育、引导、管理、监督、服务等,实现对流动
党员的全面管理。可见,本文的研究具有践行人本思想,落实科学发
展观,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实践意义。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二、创新之处
创新之处:一是视角新。以往不为人们所关注的非公有制企业如
今被确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不为人们所重视
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如今已成为党章的新要求;以往易为人们所
忽视的流动党员正在成为企业生产力最活跃的要素。本文的研究视角
正是基于以上变化而定。二是方法新。本文除综合运用党建有关理论、
人口流动理论、人力资源的激励理论进行研究外,还把1509001质量
认证体系运用到流动党员的管理中。三是观点新。动态构建观点,把
教育、引导、管理、监督、服务结合起来,树立“大管理”理念;因
“企”制宜,把流动党员思想的多维性、需求的层次性、差异性与教
育形式的多样性结合起来,不断寻找党建管理与企业经营的切合点;
把流动党员当作主动的、动态的、有个性的个体,对他们实施开放的、
互动的、与时俱进的、立体式的教育管理,有的放矢的激励党员发挥
先锋模范作用;从人力资源管理出发,建立健全企业流动党员的激励
机制。四是重应用。本课题以大量的实例为基础,探索非公有制企业
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若干机制,为私营企业、三资企业等不
同类型的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管理提供借鉴与指导。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
第一章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的发展现状
第一节我国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与流动党员的形成
一、我国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概述
非公有制企业是相对与公有制企业而言的,是指在改革开放过程
中出现的、公有制企业以外的其他经济组织形式,主要包括个体工商
户、私营企业、三资企业、以及一部分股份制企业等。个体工商户是
指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并以个人(包括家庭成员)劳动为基础,
劳动所得归劳动者个人占有和支配的经济组织。我国的个体户从1978
年的14万户发展到现在己有3160多万户,注册资金达4000亿元。
私营企业是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类型。我国
的私营企业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从无到有,发展壮大的。党的十六
大以后,私营企业进入迅猛发展的时期。到目前,私营企业近245万
家,从业人员近1亿,注册资金达3.5万亿元。三资企业是指外国投
资者根据我国涉外经济的法律、法规,以合资、合作或独资的形式在
我国境内开办的企业。因三资企业所吸收的外资大部分来自资本主义
国家,所以通常将其归为非公有制企业类型。据商务部材料,截至
2002年底,外商对华投资累计设立外资企业424196家,现存还注册
运营的约23万家。2002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09亿元,占全国工业增
加值的近26%,出口额1699亿多美元,占全国出口总值的52.20k,
交纳税收3475.33亿元人民币,占全国税收总额的比重达20.44%。
在外资企业中直接就业的人员超过2350万人,占全国城镇劳动人口
的比重约11%①。
据全国工商联统计,到2005年底,全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总数
已超过5676万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56.6万家,私营企业500.6
①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f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3:47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万家,在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中就业的人员已超过1.3亿人①。据有关
部门测算,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已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
l/3。在许多县、市,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本级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
源。据2005年10月27日《经济日报》报道,目前在文化管理部
「]的文化产业中,非公有制经济所创造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己占到全部
文化产业增加值的一半以上,就业人数占到2/3。这表明,非公有制经
济己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随着国有企业逐渐从许多竞争性行业的退出,非公有制企业正逐
步享受与公有制企业同等的国民待遇,其发展空间还将不断扩大,并
且随着我国对WTO规则条款的落实及投资环境的进一步优化,非公有
制企业将进入一个稳定的、规模化的发展黄金时期。
当然,因多种原因,非公有制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发展不是
一帆风顺的,我党对其认识也经历了肯定—否定—重新肯定的
演变过程。在1949年至1952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党和国家实施
“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基本经济政策,使
各种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发展,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
展。这时期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中,国营经济处于领导地位,
掌握国家经济的命脉,但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占优
势地位。从过渡时期至改革开放前即1953年至1978年:由于“一化
三改造”总路线的提出实施,非公有制经济到1957年底己基本被消
灭,到1978年,我国只存在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为零。这种
单一的所有制格局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影响了我国社会
主义的建设。在改革开放后至党的十五大前:我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
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后,随着我党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探
索和实践,对社会主义条件下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地位的认识不断
深化,以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确立的目标和方针为标
志,实现了对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突
破,十四大报告指出:“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
①王河主编.中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MI.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7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
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
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过这一认识仍未超越1956年前后我
党关于非公有制经济主体补充结构的模式框架,但为我党后来的认识
飞跃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因此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的召开,
党实现了对非公有制经济地位、作用认识的空前的历史性突破,十五
大报告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
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毫
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非公有制经济经历了从“有益补充”到“重
要组成部分”的深刻转变,经历了从制度性抑制到制度性保障的深刻
转变。实践证明,非公有制经济是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要求的
最具活力的新兴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坚定不移
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旗帜鲜明地鼓励
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
路线,与时俱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重要
成果,是我们党艰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宝贵经验。
不可否认,当前我国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还处在新生时代,总体
上还处在“小、散、流、变、杂”的幼稚状态。“小”是指规模不大。
“散”就是分布上,特别是注册地与经营地相分离的情况比较突出。
如上海市市区,外省市到该市区注册的非公有制企业就占75%,而真
正由当地人经营的仅占10%。“流”是指流动性很大,非公有制企业
中从事第三产业特别是商业型的占总数的72.5%,这类企业中的人员
多数处于流动状态。“变”是指企业缺少稳定性。“杂”是指人员构成
和经济构成复杂,不仅外来人员在这些企业占了很大比重,而且不少
企业属于戴“红帽子”(含义上的公有制企业或混合所有制企业),造
成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边际很难界定。
二、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的形成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近年来,伴随我国非公有制企业的迅猛发展,具有党员身份的农
村剩余劳动力、改制或破产重组或下岗打零工的原公有制企业党员、
自主择业的大中专学校党员毕业生和军队复员退伍党员受雇于非公
有制企业后,他们就成为了非公有制企业的流动党员。不难看出,“流
动党员”是新形势下党员队伍中出现的特殊群体,是在不同产业、行
业、地域之间流动的具有党员身份的人员,是由于就业和居住地变化,
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活动的党员。
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作为中国单位制社会结构解构和就业方
式多样化的背景下出现的党员群体,其形成主要由四部分构成。一是
随着城乡璧垒的打破,人户分离政策的推行,那些为改善生活境遇,
进城打工的农村党员。这是流动党员群体的主体部分。二是单位被改
制、破产重组,或下岗打零工的原国有、集体企业党员。三是近年来
新分配到非公有制企业、或自主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及关系在流动人
才中心的那部分党员,他们大多成为非公有制企业的知识型员工。四
是一些派驻在外地或设分支机构在外地,但其管辖关系仍在其原籍的
“办事处、分厂”工作人员中的党员。
与传统体制中的非流动党员相比,目前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群
体呈现四大特点:一是流动的随意性,即流动党员群体的稳定性十分
差。二是流动的广泛性,使得流动党员群管理归属十分混乱,管理责
任很难区分。三是组织观念的淡薄性,即流动党员群体对组织生活的
参与主动性普遍欠缺。四是流动党员群体内部的“异质化”非常严重,
其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总体上来说很不理想。
第二节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的发展现状
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的增加不仅促进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
促进了我国所有制结构、国有企业和其他公有制企业的改革,进一步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而且也促进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各项建设。
一、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的发展特点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
(一)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数量逐年上升
近年来,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党员人数增长迅速。如青岛近三年来
私营企业新发展党员1200多名,在外商投资企业发展党员1000余
人。又如拥有2875名员工的昆明诺仕达集团公司,从2000年4月
党委成立以来,先后由300人以不同的方式向党组织表达了入党的
意愿,其中近50人已向党组织正式递交了入党申请书①。据调查,
从1993年到2000年,私营企业主中党员比例总体呈逐步上升趋
势。1993年为13.1%,1995年为17.1%,1997年为16.6%,2000年
为19.8%,2002年为29.9%②。2000年底,全国流动党员128.3万
名,约占全国党员总数的2%。2006年底,全国非公有制企业中中共党
员有286.3万人,个体工商户中中共党员有81万人,全国有流动党员
200多万人。2007年底,全国流动党员达240万名。根据中共中央组
织部统计,到2005年年底,在全国私营企业、“三资”企业和股份制
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中,中共党员有286.3万人,个体工商户中共党
员有81万人。到2007年,全国非公有制企业的职工党员已达318万
人。其中,由公有制企业干部变为私有制企业主党员的占43.4%,由
公有制企业党员下海创业变为流动党员的占35.2%;由私营企业主发
展成为党员的占21.4%。据全国工商联调查,1993一2001年,私营企
业主当中的共产党员比例已悄悄地由13%上升到近30%。2005年,私
营企业主中中共产党员的比例达到了33.90k。2007年,全国非公有制
企业党员数比2002年增加了169万人,增长了 113.4%③。
(二)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素质结构趋优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流向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员主要是原一线
生产工人、城镇待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党员流动表现为“三多
三少”,即男性流动党员为绝大多数,女性流动党员很少;青壮年党
①中共昆明市委宣传部课题组.努力探索私营企业党建工作的路子一一对昆明诺仕达旧案
公司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J.学术探索,2003(8):2.
②张厚义,刘平青.私营企业主阶层中的共产党员[Nl.学习时报,20的一11一10:4
③戴建中.现阶段中国私营企业主研究【J].社会学研究,2叨 1(5):75;
中国私营企业课题组.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报告〔RI.1999.
2007年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报告[N].中华工商时报,2008一2一26.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员多,老党员很少;文化程度低的党员多,文化程度高的党员少。进
入本世纪后,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党员来源日趋复杂,其“三多三
少”现象也在发生变化。其中,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党员在逐年增加,
毕业生女性党员选择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并且许多
女性党员在企业中表现不俗,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非公企业流动党员流向分布广泛
近年来,党员流动从省内或周边省际流动扩大到了全国甚至全球
范围内流动,且流动越来越频繁。从流动党员的流出地来看,流动范
围广,流向分布非常分散。即使在青海等欠发达的省份,党员的年均
流动增长率也达到了10.巧%。从流动党员流入地来看,既有发达区
域的非公企业,又有在潜在区域的自主创业。经济发达地区非公企业
党员之间的流动往往具有“双向性、互向性”,即甲企业的党员流向
乙企业或其他企业时,乙企业的党员可能流向甲或其他企业;经济欠
活跃的地区党员流动一般具有“扎堆性”,即当同学、同乡结集外出
时就会呈现明显的区域聚集和就业“扎堆”想象。人民日报2001年
11月30日报道,当时流向广东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的35.5%,
而流动党员达13.4万。2001年5月3日的人民网报道,浙江东阳市
的17000名农村党员中,外去流动的党员竞占了35%,足迹遍布全国
各地。同年6月5日的人民网报道,四川省现有流动党员20万人,
其中外去党员19万人,外来党员1万多人。
(四)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就业谋生明确
据调查,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流动的目的,绝大部分党员的流动是
为了谋生,获取较高薪酬,才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经商的,只有及其个
别的党员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追求才流动的。从流动党员的就业岗位
来看,主要集中在企业生产人员、建筑工地务工人员、个体工商户、
企业管理人员和私营企业主等五大类,特别是身为中共党员的私营企
业主,其趋利意识使其就业流动性比前四大类人更为突出。
(五)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流动时间延长
在对流动党员现状进行调查时,我发现,从全局来看,党员流动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
的数量在增加且越来越频繁。但从某个局部来看,部分流动党员呈现
出流动时间、地点、居住地相对固定等特点。部分流动党员已连续多
年在外打工、经商,有相当一部分流动党员从“游牧型”转为较固定
的工商户,流动时间由较短的几个月发展到半年乃至一年以上。
二、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展的原因
(一)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对大量就业人口的吸纳是党员流动的
时代需要
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到是“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确立过程,我们不难看出非公企业的地
位已大大提高。然而,其地位的提高是以非公有制企业的蓬勃发展前
提,而非公有制企业的蓬勃发展又是以吸纳大量就业人口为条件的。
据统计,从1990年到2005年这巧年中,全国私营企业注册资本从
不足100亿元增加到6.1万多亿元;年营业收入从1.0万亿元增加到
20.2万亿元。与此同时,非公企业从不足10万户增加到了430万户,
所雇用的人数从不到150万人增加到了14000多万人。特别值得一提
的是,近年来非公有制企业的就业人数与公有制企业的就业人数呈现
了此消彼长的态势。从1996年到2001年,在二、三产业中由国有、
集体企业组成的公有制企业就业人员,由 15281万人减少到5020万
人,减少2/3。而非公有制企业的就业人数却在快速增加,1996年以
来平均每年净增加就业人员696万人,年均增长17.80/0。到2004年
末,在我国第二、第三产业中,在公有制企业中就业的人员占29.8%;
在我国私营、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就业的人员有7636万人,占
全部企业就业人员的45%,两者相加为74.80k;其余25.2%的就业人
员是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就业。2005年和2006年,到非公有制企业
的就业人数依然占上风,公私企业就业的人数比重分别是38.75%:
61.25%和32%:68%①。
(二)不断开放的户籍管理和灵活的就业政策为党员流动提供
①国家工商管理局办公室编.工商行政管理统计汇编(2003)[M].第89页;中国民营经济
发展报告(2005一2006)【M].第15页、第85页;李成瑞.关于我国目前公私经济比重的初步
测算[M].中华魂,2006(8).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了政策支持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国家和地方对取得城镇户口和暂住证
的限制不断放松。1997年,国务院允许农村流动人口在指定的小城
镇获得当地户口。2001年,流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所有小镇和城市。
2003年,国家废除了用来拘押未经登记的流动人口的强制性收容遣
返制度。2004年12月,又废除了限制农民进城务工的歧视性规定。
近年来,一些城市如成都等地规定,在当地购买了新房,或进行生产
性投资,租房暂住满一定年限,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就能拥有常
住户口。还规定,在中心城区工作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中级技术
职称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的,可在本人产权房屋、单位集体户、亲友
处办理本人入户;而此前,只有大学本科生可以享受这样的待遇。这
新户籍政策的出台,对消除农民向城镇转移的体制性障碍,打破人口
流动壁垒,降低农民进入城镇的风险和成本,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和
聚集,加快城市化进程起到了积极作用。
由于合理的人口流动能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人才交流和
劳动力资源配置。2000年以后,国家不仅逐步取消对农民就业的不
合理限制,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与再就业工作,而且对大中专
毕业生实行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同时,还积极推
进就业、保障、户籍、教育、住房、小城镇建设等多方面的配套改革,
使城乡劳动力就业进入“公平流动期”。由于允许人们的居住地和职
业可以自由选择,故到“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的就业对象经常变化,
党员流动到这些企业的政策门槛越来越低。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涌现,是农村党员选择流动就业
的社会因素
近年来,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逐步涌现出大量的剩
余劳动力,一方面他们迫切需要得到新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我国
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深入又需要农民工流动就业,成
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继而相继涌入城市。由于我国的劳
动用工制度的局限性,有些工种和岗位限制录用农民工,加上受自身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
文化素质较低的影响,许多农民工只能从事一些稳定性差、条件艰苦
且以体力活为主的工作,农民工党员也不例外,因此他们需要经常变
换工作岗位和工作地点,所以他们只能选择流动就业。目前,我国外
出农民工数量为1.2亿人左右,加上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
1.4亿人,粗略估计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在2.6亿人以上①。
(四)市场要素的刺激和私营企业高收入的吸引是党员流动的
内在动力
在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非公有制企业对市场经济的融入具
有相对的优势,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对就业者来说有一定的刺激效
果。近年来,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以较高的收入水平和充分的就
业机会吸引了大批外来流动党员。同时,伴随这些地方市场、资本的
向外扩张和对外技术交流的加大等,也造成了大批党员的“外流”,
出现了流动党员“双向对流”的现象。农村党员跨地区流动就业的主
要动机就是追求收益,当外出务工能够获取更高收入时,农民工党员
就会选择流动就业。相比较而言,城市能够为农民工党员提供更高的
经济收益,这比其在农村从事农业劳动要好得多,因此,即使在城市
工作就业条件差,他们也非常乐意继续留在城市工作。但是,如果相
关就业条件能够得到改善,在一定时期内农民工党员流动就业的规模
仍会出现大幅度增加。
(五)产业集群效应为有能力的党员提供了巨大的创业空间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员先进的必要性。高校毕业生
党员作为大学生的佼佼者,无疑应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不管身处何时
何地都应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毕业后的流动中不断辐射出先
进生产力的光辉。实践证明,高知群体流动党员的聚集能带来明显的
产业集群效应,使区域块状经济特色明显,产业链长。而产业集群明
显的地方,又能为各类高素质的务工经商人员创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
间,进一步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到该区域的企业工作或自己直接
经商办厂。
①杨宜勇,邢伟.对农民工流动就业的政策性建议[M].建筑时报,2007一6一25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节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作用发挥情况
非公企业流动党员是党员群体中的特殊群体。其先锋模范作用的
发挥不能因流动而放弃,仍然要按照党章的要求,积极缴纳党费,参
加组织生活;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遵守党纪国法和公司制度,积
极宣传党的有关政策;同时,根据自身的特长,在技术革新、产品销
售、节能挖潜、确保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在流动中依
然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本色,成为社会先进生产力的真实代表。
近年来,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中有不少在流动中改变了自
身的命运,也改变了单位或家乡的面貌,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的
典型事例。特别是那些具有中共党员身份的私营企业主所发挥的作用
更为明显。据2006年中国第七次私营企业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在被
调查的2001年后注册为私营企业的私营业主中,其政治面貌为中共
党员的占32.2%。对于中共党组织在私营企业中的作用,私营业主基
本上持认同和肯定的态度,75.2%私营业主认为党组织能帮助经营者
掌握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69.6%的私营业主认为党组织
有助于开展员工思想政治工作,能指导企业文化建设。此外,89.4%
有中共党员身份的私营业主热心公益,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捐赠。尽管
如此目前仍有大多数普通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很不充分。
一、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作用发挥难的表现
(一)从党组织角度来看面临的难度
1.党组织设置不健全,流动党员找党组织难
截至2007年6月,我国规模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即从业人员
在100人以上或从业人员虽不到100人,但年产值500万元以上,具
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的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了党组织的有25.2万个。
这些党组织有的对流动党员及时加强了组织管理、思想建设、作风建
设,在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加强党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与广
大职工群众的联系,巩固党在新形势下执政的群众基础等方面发挥了
积极的作用。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
然而,目前约有90%的非公有制企业由于规模小,无党员或仅有
个别党员,不具备单独建立基层党组织的客观条件;有的即使有条件
建立了基层党组织,也往往因为企业变化太快和人员流动性太大,难
于使之巩固和正常开展活动。多数党员对于非公有制企业并无强烈的
依附感,对建立党组织,参加党组织正常活动并无多大的政治热情和
政治意识。在这种情况下,依据生产原则和地区原则建立党的基层组
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就失去了基本的根据。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新经济组织
和新社会组织层出不穷,这些组织许多都还没有建立党组织,党建工
作力度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水平。特别是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的
组织建设空白点多、覆盖面小。从全国各地来看,1998年底,上海
有私营企业8.2万多家,建立党组织的仅353家,只占0.45%;外
商独资企业200多家,建立党组织的仅24家,占3.8%。广州、深
圳个体私营企业中党组织的组建率也只有0.270k。浙江省一个市,全
市5万多家非公有制企业,有党组织的仅有115家,只占0.23%;
有三名以上党员的183家企业中,仍有68家没有建立党组织,占
37.2%;企业员工50人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有206家,但没有建立
党组织的有19家,占57.8%①。据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组织部调
查,新疆的私营企业多数仍处于创业阶段,80%以上属于规模小、员
工少、经济效益不很高的小型企业,尚不具备建立党组织的条件。以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某街道统计数据为例,该街道已注册的私营企
业有79家,在2061个从业人员中,仅有党员73人;尚未建立党
组织的有467家,占总数的99.4%;已建立党组织的只有三家,仅
占总数的0.6%②。据统计,到2000年底,全国私营企业建立党组织
的只占4.4%;到2002年底,全国私营企业建立党组织有所增加,
但整个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组建率只占非公有制企业总数的20k,
①中共中央党建教研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读本〔Ml.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
社, 2000:79一80.
②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组织部课题组.关于如何作好在私营企业主中发展党员工作的
调查报告[J].新疆社会科学,2001(6):36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还没有建立党组织。然而大多数流动党员都在这
些新经济组织中就业,这样使流动党员的活动游离于党的工作视野和
联系之外,影响党对这些流动党员的管理。该建党组织的没有建立,
该管理的没有管理,从而导致流动党员长期找不到娘家,无法接转组
织关系。
2.部分流动党员组织观念差,不主动与党组织联系,组织找党
员难
部分流动党员组织观念淡薄,外出前既不开具党员证明,不领取
流动党员活动证,也不转移组织关系,流入后不及时向党组织报告,
不主动与党组织联系,成为“挂名党员”、“隐名党员”。这样流出
地党组织不了解流动党员外流的去向、所从事的职业和详细地址,无
法与之沟通信息,.也无从与其保持经常联系,造成了组织找党员难的
局面。加上部分流动党员还特意隐瞒自己的党员身份,同样使流入地
的党组织也无法确认这些流动党员的身份,因而也很难加强对这些流
动党员的教育管理。
3.党组织管理体系尚未完全理清,制度管理规范难
目前,由于我国还没有统一管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的
工作机构和部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存在多头管理、分散管理的问
题。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大多实行属地管理,有的由企业所在地党组
织管理,有的仍挂靠原主管部门党委,实行行业化管理,有的则隶属
商会、协会党委管理。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私营企业主和基层党政领
导各持不同观点。有350k的私营企业主希望党组织隶属乡镇、街道党
委;250k的人希望隶属工商联党组织;20%的人希望设立专门党委。基
层党政领导有63%的人认为应实行属地管理;110k认为应以行业主管
为主①。再以深圳市为例,该市外商投资企业中的合资、合作企业党
组织,主要依据产权关系,隶属中方控股单位党组织;独资企业党组
织则有的挂靠在街道党委,有的挂靠在乡镇党委;私营企业和个体经
①谢欣.对私营企业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tJ].人大复印资料(乡镇企业、民营经济),
2000(10):51一56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
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和党员,除大部分分别隶属市总商会民营企业党
委,市个体劳动者协会党委管理外,还有相当一部分隶属于市直单位
机关党组织领导,如市科技局创业服务中心党总支,市人事局人才交
流中心党总支,市工商局专业市场分局党总支,管理的绝大多数是非
公有制企业中的党组织和党员。作为特区内私营、个体经济组织统管
党委的市总商会民营企业党委、市个体劳动者协会党委,最后归属于
市直机关工委领导。市直机关作为市委派出机构,重要职能是领导市
直机关党的工作,其工作性质和要求与非公有制企业不一致,因而难
以对所属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具体的指导。这种多
头管理,分散管理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
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目前,由于流动党员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上级党组织对
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的规定政策性不够强或不够具体,因而导致下级
党组织具体操作程序不够规范,随意性较大。加上流动党员管理力量
太薄弱,许多基层党组织并没有安排专业党务工作人员来管理流动党
员,也没有专门经费,因而无法取得理想的管理效果。
4.部分党组织负责人素质不高,不能担负起管理流动党员的职
责,对流动党员的时空管理落实到位难
有的党组织负责人素质不高,管理水平较低。以山东省为例,从
全省4704名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的调查情况看,大学程度在
大专或大学以上的仅有486人,占31.30k;高中文化程度的有2193
人,占46.3%;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065人,占22.4%①。而
且党组织负责人年龄偏大,如山东菏泽市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
S5%以上是党政机关、国有企业的退休干部,年龄偏大。菏泽市诚信
家具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是退休的菏泽市牡丹区财政局副局长56
岁、菏泽市岳程建筑集团党支部书记是菏泽12市安全生产监督局科
长55岁②。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对新形势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
①山东省委组织部新型办公室.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J].党建观察,2005
(12):12.
②山东省菏泽市委组织部.关于对菏泽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的调查【J].理论研究,
2005(10):16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无法找到有效的措施,有的思维滞后,仍然套
用国有企业抓党建的工作模式。这样,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活动就
缺乏吸引力和实效性。
据调查,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对流动党员管理工作
思想上不够重视,存在畏难情绪,认为流动党员情况复杂,对管好管
活信心不足,甚至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致使有些流动党员管理不到
位,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无法接转,造成他们人为地游离于党组织之外。
此外,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大多数是兼职,其中一些人履行党
组织负责人的职责有困难,他们大多数不是业主,在非公有制企业中,
他们受制于业主,工作忙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认真思考和开展党的
工作,他们害怕党的活动太活跃,影响公司效益,自己也丢了饭碗,
因而不敢大胆开展工作,他们大都畏缩畏惧,上面政策紧紧,他们就
紧紧;上面不检查,他们就松松,党的活动流于形式。另外,在非公
有制企业中,党组织负责人在个人收入、医疗保险等方面待遇如何,
取决于业主对其信任和满意度,而负责人在开展党的工作,特别是处
理内部劳资纠纷、协调国家与企业的利益问题上,或多或少会与业主
存在分歧。这些矛盾如不及时得到妥善解决,必然损害到党务干部的
个人利益。由于缺乏必要的激励保障机制,许多党务干部在开展工作
时心存疑虑,积极性创造性难以充分调动。
5.党费按时足额缴纳难
流动党员因为外出流动,他们有的一年缴纳一次全年党费或提前
缴纳全年党费,有的按季节缴纳党费,有的外出期间由家属代为缴纳,
还有一部分流动党员不愿缴纳或不按要求缴纳党费,更有一部分流动
党员在流动期间没有向党组织缴纳党费,也有的流动党员因没有固定
收入来源,难以缴纳党费。这些都给党组织正常的党费收缴带来新的
难题。
6.流动党员活动开展难,党员权利义务保障难
有的流动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务工经商,一年难得回一趟家,根
本无法参加组织生活;有的大中专毕业生党员和退伍军人党员,将组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
织关系挂靠在父母所在单位或干脆揣在口袋里,外出谋生,以致一两
年,甚至三、五年游离于党组织之外;有的党组织对《流动党员活动
证》的发放和验证工作抓得不紧,加之个别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动党
员活动证》不认可,致使一些流动党员行前不办证,或有证不交给流
入地党组织,导致管理难到位。据调查显示,益阳市赫山区流动党员
中,能参加一定组织活动的只占53.3%,办理了《流动党员活动证》
的不到50%。
对于那些“两不管”和“两不找”、没有正式接转组织关系的流
动党员来说,他们既不便回流出地党组织过组织生活,又不能参加非
公企业流入地党组织的活动,几乎常年不能过党的组织生活。有的流
动党员虽然接转了组织关系,但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正常地参加党的组
织生活,长期处于脱离组织的状态,活动难以开展。同时,由于流动
党员长期处于流动的状态,工作单位不定期发生变化,因而参加一个
单位党组织活动和教育也只是暂时的。这种不连贯的活动和教育很难
长期发挥作用。此外,流动党员的权利保障也比较困难。
7、教育方式与党员对教育需求相结合难
随着党员流动范围的扩大,流动党员走南闯北,接受新鲜事物多,
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转变较快,又因年龄、文化结构的不同,从事行
业的增多,因而党员对教育需求也各不一样;一些流出地党组织对流
动党员的学习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流入地党组织也因各种原因没有
与时俱进开展好对流入党员的教育,致使对这部分党员的教育跟不上
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从流动党员自身角度来看面临的难度
1.队伍构成复杂,素质全面提高难
非公有制企业党员队伍基本上由三个部分组成:“农村”党员,
即一些在非公有制企业中谋生的农民党员;“下岗”党员,即原来国
有企业、集体企业改制过程中因各种原因离开原有岗位的企业职工党
员,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上;“下海”党员,即由党政机关、企事业
单位主动辞职、从军队转业等经商办企业的党员。前两者是目前非公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有制企业党员队伍的主要构成人员,他们年龄大小不一,观念也不一
致,素质巫待提高。
2.流动性频繁且数量大,有序管理难
劳动者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频繁流动,这是
改革开放以来党员队伍中出现的新情况,在流动中一些党员与党组织
脱离了联系,成为“隐性党员”和“口袋党员”。据初步统计,目前
全国约有300万名左右党员流向了非公有制企业,但从流出地迁出
了组织关系的只有114万多名,从流出地迁出了并在流入地转变了
组织关系的仅52万多名,剩下的成了“隐性党员”或“口袋党员”
①。据笔者调查,益阳市3373名流动党员中,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
前,党组织知道其具体流动地点的只占10.6%,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
各级党组织加大了寻找流动党员的力度,但仍有17.7%的党员游离于
党组织之外。
3.利益驱动与雇工身份,使党员勇于发挥先锋作用难
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把主要精力投身于市场经营活动之中,市场竞
争的基本法则主宰着他们的日常活动。在他们中间存在着一种比较普
遍的倾向是一门心思赚钱,党的观念淡薄,不注意发挥党员的作用。
在他们看来,既然从事经济活动,就是为了赚钱,谁赚钱多谁有本事,
党员不党员还不都一样。有的人甚至不愿意公开自己的党员身份,怕
发挥党员作用会影响自己赚钱。有的害怕发挥作用吃亏,认为在非公
有制企业中,老板说了算,只知老老实实打工赚钱,不敢冒犯老板;
由于企业的性质,有些党员受雇佣观念的冲击,心理产生了倾斜,理
想观念淡化,影响了党员作用的发挥。
4.党员意识相对淡薄,使党员自觉发挥先锋作用难
有的流动党员长时间远离党组织,不易得到党组织的帮助教育,
组织制度的约束作用难奏效,易受不良环境影响。有的下岗党员一心
务工挣钱养家,淡化党员身份,无心参加党组织活动,履行义务缺位,
①张素芳.为何说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J].
求是,2001(22):34-一35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
责任心不强;有的流动党员抱有临时打工心理,不愿把组织关系转出
来;有的党员在进入非公有制企业之前,当过党务工作干部和劳动模
范,党员作用发挥的好,进入非公有制企业之后思想逐渐蜕变,很少
参加党的活动,有的还产生埋怨情绪,认为入党时宣誓为共产主义事
业而奋斗,忠心耿耿听党的话,现在却为非公有制企业主奋斗,寄人
篱下,心理失衡;有的甚至产生意志衰退无可奈何的心理,想到自己
为党工作了多年,到头来仍然要靠为人打工维持生活,“主人翁变成
雇工,党组织变成附庸”,思想开始滑坡;有的党员降格以求,个别
甚至放任自流,违法乱纪,损害党的形象。据调查情况看,能够发挥
先锋模范作用的仅占36.70k;作用发挥不明显和不能发挥作用的占
63.2%;个别党员甚至起反作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流动党员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存在
身份尴尬、活动开展难、经常教育难、权益保障难、作用发挥难等现
象。目前,尽管有不少流动党员担任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各级主管,甚
至有的成为了最高决策层的成员,正在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但非公
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难仍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二、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难的原因
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是非公有制企业党
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造成其作用发挥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党组织和党员自身的原因,也有企业和企业主的原因,其中理论
上的困惑、认识上的偏差、制度上的不健全、教育管理方式的落后则
是最主要的原因。
(一)理论上有困惑
1.私营企业主能否入党。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形成的对非公有
制经济的观念,特别是对个体、私营企业的一些偏见,使优秀的非公
有制经营户入党障碍重重。直到党的十六大从理论层面阐述了吸纳其
他阶层先进分子进入党组织的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这个问题才从理
论的争论中解脱出来,并在实践运作中减少了不少障碍。当然,对非
公有制企业主入党采取审慎的态度是必要的,但对于其中的一些先进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分子,要积极发展吸收。最新的调查表明,许多非公有制企业主入党
的愿望还比较强烈,但是入党的比例相当小,甚至在温州、宁波等地
也不例外。
2.如何看待剥削现象。这个问题至今在理论界还有不少争议。
非公有制企业不同于公有制企业,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两者的所有权归
属不一样,这就决定了非公有制企业的收入分配方式不同于公有制企
业。由于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鼓励非公
有制经济发展,这是我们长期的政策,不是权益之计。同时,中国共
产党的最终目标是削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
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如何认识阶段性剥削现象的存在及其与最终目
标的衔接。
3.对有党员身份的非公有制企业主的地位如何定位。非公有制
企业在所有制性质、产权结构、管理体制等方面与传统的国有、集体
经济有很大不同。党组织在私人资本和混合资本体制下如何把握自己
的地位和作用的定位、私营企业主是党员的能否担任党组织负责人,
如何有效改变人们长期存在的对私营企业主的政治歧视,认同他们也
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等。这些深层次的理论问题没有
找到明确的答案,这也使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党员不能进入核心领
导层,对重大事项无从知晓,也无权过问,党组织难以发挥监督作用。
(二)思想认识上有偏差
从一些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认识来看,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
的重要性、紧迫性缺乏正确的认识。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心态:一是“无
用论”,有的认为只要把经济发展起来就行了,抓不抓党建无碍大局;
二是“畏难论”,有的认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难度大,抓了一时难以
见效,因此消极被动,无所作为;三是“危害论”,有的担心私营经
济快速发展冲击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冲击党的执政基础和基层党组织
建设,因而等待观望,不愿涉足。
从基层党组织的认识来看,一些流出地党组织认为外出党员是
“嫁出门的女”,不必管,任他远游四方;一些流入地党组织认为流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
动党员是“上门女婿”,靠不住,不必“自找麻烦”;认为接转党组织
关系是流动过程中的“多此一举”,要求流动党员把组织关系不如装
在自己的“口袋”里。等等。
从非公有制企业主的认识来看,对党组织的建立还普遍存在疑
虑,担心企业建立党组织会削弱和制约他们的权力;有的对党组织作
用不清楚;有的认为建立党组织要提供活动经费和管理人员,会加大
企业运营成本;有的怕党组织建立后会干扰企业的自主决策;有的怕
党组织开展活动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有的怕党组织负责人超越
自己的权威,甚至怕建立党组织会给自己树立对立面。正是这些认识
上的偏差导致了一些企业主消极、漠视甚至抵制,或者只在表面上作
点文章。笔者根据湖南益阳市委组织部对35家非公有制企业董事长
和总经理的问卷调查表①,汇总得出:赞成建立党组织的有8名,占
22.86%;持模棱两可态度的有16名,占45.71%;持反对态度的有11
名,占 31.42%O
从党员自身的认识来看,一是个别党员入党动机不纯。由于个别
党员把入党看成是到党内捞好处,一旦没有好处了则想脱离组织管
理,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不愿履行党员义务。尤其是当个人利益
受到冲击时,便心理失衡,抱怨组织、抱怨领导,甚至心生不满,提
出退党。二是部分党员组织纪律观念不强。由于流动党员跨地域流动,
脱离了党组织的纪律约束,“免疫力”减弱,行为自由化倾向明显,
甚至少数党员认为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是给自己找事。三是个别党员思
想波动大。在岗时,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由于下岗带来的生活落差,
对党组织这个“娘家人”心生怨气。到非公有制企业后有一种自卑感、
失落感,对党建工作缺少热忱、缺乏认同感。四是部分流动党员不珍
视党员身份,对组织的认同感淡化,认为党员称号只是个政治荣誉,
在经济活动中靠的是挣钱,不愿公开自己的党员身份。五是经济意识
和金钱观念对流动党员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社会经济成
①瑚南益阳市委组织部、关于市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调查报告〔Jl.新益阳,2007
(12)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物质文明的丰富和
不健康思想的侵蚀,利益驱动规则、求利观念难免渗透到党内生活中
来,导致部分党员思想观念物化。一些人理想信念动摇、价值取向异
化、社会行为失范。一些党员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放松了自我要求,
思想观念不能与时俱进,辨别是非能力退化,抵御腐蚀能力弱化,对
金钱、物质、个人利益考虑过多,对社会上一些负面现象不能正确认
识。有的认为自己与企业主是雇佣关系,干一份活拿一份工资,无须
过问政治;有的怕暴露党员身份影响自己与雇主的关系,不敢转党员
组织关系,或把党员关系介绍信长期放在自己的口袋里,成为“口袋”
党员。在益阳朝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对1024名非公有制企业员
工(含党员)的调查中,认为没有必要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组织
的有410名,占40.03%;认为党建工作可有可无的有257名,占
25.09%①。
(三)制度不健全
1.党建工作的保障制度乏力
非公有制企业在经济性质、产权关系、组织形式、管理体制等方
面与国有、集体企业有很大不同。因此,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
作,肯定不能简单照抄照搬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制度和做法。同时,
由于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是个新事物,目前尚处在实践摸
索阶段,中央和各地只是出台了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加强党建工作的指
导性文件,并没有制定出科学、详尽的《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工作
条例》。这就使得各地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过程中,缺少科
学的制度引导和有效的制度保障,盲目性、随意性很大。这种状况直
接导致的后果就是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作用的发挥。例如,非公有
制企业的党务干部的切身利益缺乏制度保障,就极大地影响了党组织
作用的发挥。引导和监督企业主合法经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非
①湖南益阳市朝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关于高新技术开发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
的调查报告[J].新益阳,2007(z)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
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重要职能。但是许多党务干部恰恰是因为监督企
业主合法经营或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而遭企业主“炒鱿鱼”。处于自身
利益的考虑,不少党务干部对企业主违法经营、侵犯国家或职工利益
的行为漠然视之;不少党务干部对企业主唯唯诺诺,甚至极力迎合。
由这样的党务干部负责的党组织,要么成为“聋子的耳朵”,要么成
为企业主的“御用工具”,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组织关系的管理制度不严
主要表现在:一是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管理流动党员的职责和
任务不明确,造成一部分党员组织关系无处接、想参加活动无处去、
想及时交纳党费无人收、想向党组织汇报思想无人听的“四无”现象。
二是组织关系接转手续繁琐。每个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的接转至少要经
过六道程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流动党员转移组织关系的积极
性。三是流动党员发展和流动预备党员转正问题缺乏统一的规定。由
于流动党员党支部多数是联合支部,流动党员平常不在一起工作,相
互之间缺乏了解,加之专职党务干部极少,难以完成外调、政审等任
务,发展工作难以开展。许多高校毕业生和军队复员转业人员中的预
备党员加入了流动党员行列后,由于党组织无法了解他们的工作表
现,同支部的其他党员也因不了解情况而难以发表意见,给流动预备
党员转正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3.宣传教育机制不健全
一是对《流动党员活动证》使用的宣传太少,出现了流出地党组
织发证前教育不够,流入地党组织接受、管理不够,党员本人参加组
织活动、交验证件的自觉性不够的现象。二是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
“双重”教育管理机制没有完全建立,经常出现“一头冷一头热”的
现象。三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如,越来越多
的流动党员把组织关系寄放在各种人才市场等中介组织后,由于中介
组织在管理人员编制、经费、场地等方面存在实际困难,难以对流动
党员实行有效管理。
(四)教育管理方式方法落后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1.属地静态管理
以市场配置为主导的市场经济,带来了人员大量而充分地流动,
显然,过去单纯的属地管理是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党员流出
地和流入地只有建立双向协作管理机制,才能实现对流动党员的有效
管理。如果只有流出地或流入地单方面的努力,对流动党员绝对是管
不住、管不了的。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基层党组织习惯单独行动,
并且活动内容单一,管静不管动,没有切实制定和实施流动党员管理
的有效措施。同时,有不少非公有制企业未建立党的组织,从而使流
动党员长期无法就地融入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之中。
2.集中教育管理
目前,大部分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方式,主要采取集中式教
育管理。要求流动党员履行义务多,而党组织真正为流动党员服务少。
多数流动党员的组织隶属关系和工作单位相分离;有少部分党员以工
作忙、老板不批假或出差、出国等理由,不按要求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而基层支部也难以做到一一核实。这样使得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措施
难以落到实处。
3.教育模式老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逐步形成,党员的思维、观念发生着巨大变化,
需求随之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迅速显现。首先,教育要求的单
一性与党员需求的多样性不相适应。少数党组织忽视了教育对象需求
的差异性,没有从实际需要出发,在教育要求上过于强调一致性,不
能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极个别党组织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对
流动党员的工作生活关心不够,忽视了人的基本需求,致使有的流动
党员生活困难也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无法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逐渐
产生了离心情绪。其次,教育内容的一维性与党员思想的多维性不相
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决策多元化和利益多样化,带来了党员思想
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多元化,而少数党组织在党员教育内容上单一、空
洞,不能贴近党员思想实际,无法解决深层次上的观念问题。再者,
党员教育形式的静态性和党员活动的动态性不相适应。流动党员的流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
动性、分散性,使党员教育在人员、时间上都难以落实。最后,对流
动党员管理教育缺乏系统研究,管理口径不一,操作简单,弱化了党
组织对流动党员的吸引力和号召力。
4.企业激励机制不科学
从非公有制企业的激励机制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对包
括流动党员在内的员工的薪酬计划未能结合企业发展战略,也没有融
入整个企业管理体制。错误设计的激励计划使管理者个人的行为与企
业的战略偏离,对企业目标的完成出现了事倍功半的负面影响。二是
没能选择正确衡量标准作为薪酬发放基础,激励的方法与员工价值脱
节,与党员先进性行为要求不符,许多企业实际上是在奖励那些不利
于企业的行为。三是大部分企业的管理者的薪酬不能体现经营管理者
的价值,存在着激励力度不足的问题。四是没有完全摆脱国有企业计
划经济的激励模式,还存在“大锅饭”的问题,既干多干好一个样,
干好干坏一个样。五是以人为本的激励措施没有真正的得到实施。
(五)党组织家族化倾向严重,用工的近亲化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所、全国工商联研究室共同组织对全国
250个市县区的1947家中小民营企业进行抽样调查表明显示,有
80%的企业是家族化或泛家族化的企业①。以浙江温州的乐清市为例,
在全市建立的206家非公有制企业的党组织中,家族化比较明显(指
业主有三代以内直系血亲、旁亲或姻亲关系的党员人数占党员总数的
50%以上)的有23个,占n.2%。多数企业党组织的负责人由业主
兼任,或由业主的亲友、亲信担任,这些人往往依附于业主,缺乏从
事党务工作的独立性。少数企业党员全部是业主的家族成员,业主的
亲朋好友,建立党组织就会不可避免地带有家族化倾向②。企业党组
织家族化倾向,不仅影响党组织在该企业职工中的核心作用的正常发
挥,还与党的先进性有矛盾。虽然家族式管理是私营企业与生俱来的
产物,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相当一部分私营企业是实行家族
①
②
中国私营经济年鉴[MI.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26.
陶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现状分析[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2(2):28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式管理,特别是众多的中小企业几乎全部实行家族管理。但是从党的
建设这一角度看,家族制存在显然是不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但是,在非公有制企业里,由于企业主掌握着生产资料,而广大
党员是被雇佣者,客观上存在着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
模范作用发挥越大,为企业主做的贡献就越多的问题。有的企业党员
全部是业主的亲戚,建立党组织就成了“家族党”、“私家党”。“私”
字当头的私营企业与“公”字当头的党组织如何有机地结合起来,党
组织如何起到应有的作用,如何保证党的活动正常健康开展,也是目
前困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的一大难题。
在用工的形式上,一些个体、私营企业的老板总是倾向于把自己
的亲朋好友、三亲六故安排在本企业比较重要的岗位上,认为自己家
的人总比外人可信,把一些必要财权、人权托付给他们比较放心。这
样形成了以家庭成员、亲朋好友、街坊邻居等因血缘、地域维系的一
种保守落后的劳动关系。这些“亲朋好友”凭借着和业主的特殊关系
形成了企业内部的“特殊员工”,久而久之,不仅陷入亲情的怪圈,
而且还会导致企业内部管理的混乱,用人的不公,合法权益保障难等
问题。在这样的企业中,党的基层组织也必然跟着家族化了。往往支
委、书记、副书记都是一家人,甚至党员大会就成了家族会议,族长
主持会议代替了书记的角色。
总之,制约党组织功能实现和党员作用发挥的因素很多。除了从
上述所说的几个方面分析外,还可从主客观方面来分析。如果说党组
织负责人自身的素质、能力及工作主动性创造性等是影响非公企业流
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主观因素,那磨,场地、经费、企业的趋
利性和员工需求的多样性、非公企业人员之间存在的雇用与被雇用关
系等则是影响非公企业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客观因素。
(1)场地、经费等是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必要物质
保障。非公有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机构设置、人事安排、利益分配等
都由企业主自主决定,党组织和政府没有办法干涉,也不能干涉。这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
使得企业党组织开展工作的物质条件由企业主提供,取决于企业主本
人的主观意愿,从而造成了党组织在物质上对企业主的依赖性。
(2)非公有制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有着明确的趋利目标,
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是它们的天性。作为企业主所追求的是企业利
润的最大化,作为职工所追求的是工资的最大化。企业主和职工这种
强烈的“经济人”角色,使得以“政治人”为特色的党的建设,缺乏
良好的思想整合基础。加上许多劳动密集型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整体素
质偏低,不少技术含量高的非公有制企业的年轻员工思想又比较新
潮、“前锋”,一些外商投资企业因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原因对建立党
组织接纳程度较低等原因,从而使得党组织开展工作的思想基础更加
薄弱和复杂。
(3)企业员工需求的多样性被忽视。企业一方面在追逐利润,
一方面又习惯以“经济人”的眼光看待全体员工,即简单地以经济利
益作为驱动员工的唯一手段,而忽略了员工的归属需要和成就追求,
不重视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不利用客观存在的非正式组织提高包括
流动党员在内的员工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结果,企业效益总是没有
达到应有的效益值。
(4)非公有制企业经济活动中企业主与职工的地位不平等带来
的消极作用。在非公有制企业中,企业主处于雇主地位,职工(党员
职工)都是雇佣者,处于雇工位置。而且在这样的企业中,“政治人”
的身份更多是让位于“经济人”的身份。在这种情况下,缺乏经济上
独立性的党组织和党员职工,是很难积极主动地对业主进行党的路线
方针政策宣传,实施监督、协调就显得更难了。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
理论依据和重大意义
第一节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理论依据
一、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
胡锦涛同志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开展党的
先进性和党员先进性建设,就是要使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
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
愿望,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发挥领
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
挥先锋模范作用,使我们党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非公有制企业
流动党员作为党员队伍的有机组成部分,切实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管
理,发挥他们的岗位作用是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讲话精神,加强党的
先进性建设的时代要求。
胡锦涛同志曾提出:“一定要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党的十六届
四中全会也要求,要“探索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机制,加强流动党
员的管理,促进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市场经济背景下,
人才、劳动力的有序流动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基本条件,但是大
批党员的无序流动会造成党的执政资源的流失,影响党的基层组织建
设。可见,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否充分发挥直接影响党的先进
性建设。
二、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于20世纪50年
代提出的。该理论不是薪酬决定理论,但是它对薪酬有决定性的影响。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资本表现为两种形式,即体现在物质形式方面的物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
质资本和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人力资本,劳动者的知识、技能、体力
健康状况等构成了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起着十分重要
的作用,人力资本投资也必然影响到工资收入。舒尔茨认为,一项资
产只要能够创造和带来超出自身价值以外的价值和收益就是资本,而
无论其创造的剩余价值归谁所有。人力资本理论研究表明,对企业员
工,特别是对人才员工积极性调动得越充分,不仅能为企业创造更多
的效益,而且也能为个人带来更多的收入。
三、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
的。他根据大量的调查,发现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与使员工感到
满意的因素是不同的,前者往往是由外界工作环境引起的,后者是由
工作本身产生的。造成员工非常不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公司政策、
行政管理、监督、与主管的交往关系、工作关系、与下级的关系、安
全等方面的因素处理不当。这些因素改善了,只能消除员工的不满,
还不能使员工变得非常满意也不能激发其积极性,促进生产率的增
长。赫茨伯格把这一因素称之为“保健因素”。另外,使员工感到非
常满意的因素主要是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能得到社会承认,工
作本身具有挑战性,负有重大的责任,在职业上能得到发展成长等。
这类因素的改善能够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会经常提高一个
人的生产率。赫茨伯格把这一因素称为激励因素①。他还认为传统的
满意一一不满意的观点即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是不确定的。满意的
对立面应该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不满意。没有满
意与没有不满意是激励的零状态。依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在薪
酬结构中,基本工资应该属于保健因素,它是薪酬体系的基础部分,
应该对它进行科学的设计,以保障员工基本的生活与工作需要。基本
工资应该是比较稳定的,原则上只升不降,不能随意变动,否则会导
致员工的不满意,影响其工作积极性。而奖金、绩效工资属于激励因
素,要在考核的基础上加大其比例,以真正激发员工的工作满意感,
①[美l斯蒂芬一罗宾斯著,孙健敏,李原译.组织行为学【Ml.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一1
37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提高工作业绩。
四、期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在1964年出版的《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
出了期望理论。这一理论可以用下列公式来表示:激发力量(动机力
量)二期望/效价。激发力量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
力的强度。效价指达到的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期望指根据
一个人的经验判断一定行为能够导致某种结果和满足需要的概率。该
公式表明假如一个人把目标的价值看得越大,估计能实现的概率越
高,那么激励的作用就越强。
为了使激发力量达到最佳值,弗鲁姆提出了人的期望模式。个人
努力—个人绩效—组织奖励—个人需要。根据该模式,为了有
效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就必须注意到这四者之间的关系。〔斯蒂
芬罗宾斯孙健敏,李原译组织行为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人们总是通过一定的努力来实现一定目标。如果个体在主观上认
为通过努力达到一定绩效的概率很高,就会受到较大激励,激发出工
作热情和积极性。努力一绩效关系取决于个体的期望概率,它是由主
客观因素相互作用所决定的。期望值不能太低,但也不能高不可攀。
在达到一定绩效后,人们总是希望得到与之相应的报酬和奖励,包括
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例如表彰、晋升、奖金、信任等。人们之所以
希望得到报酬和奖励,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求、实现一定的目标。如
果所得报酬和奖励能够满足这种需求,则发挥了很好的激励作用,否
则不能充分发挥激励作用。
五、1509001质量管理理论
1509001质量管理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150)总结当代世界
质量管理领域的成功经验,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以简明、系统的标
准形式向世界推荐的通用的管理方法模式。该标准体系坚持以顾客为
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
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等原则,强调通过对相关工作过程的严格
的质量控制,达到其预定的目标,强调通过持续改进保持体系的持续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
符合性和有效性。我国将1509001作为国家推荐标准始于20世纪80
年代末期,并于1992年将其等同采用为国家标准。我们益阳职业技
术学院把1509001国际质量标准引入党建工作,为我所用,通过贯彻
该体系标准保证实现中央所规定的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基本标准;通过
对各项党建工作过程严格的质量控制,达到先进性建设的目标;通过
持续改进,保持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性。这将有利于创新
党建工作的理念、机制和手段,建立完善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有利于加强党建工作过程的质量控制,有利于增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
规范性和实效性。
第二节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与党员作用发挥的关系
要探讨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与其党员作用发挥的关系,我们有
必要首先了解我国非公有制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内在关
系。
非公有制企业是我国发展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非公有制
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有利于促进非公有制企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
展。目前,我国非公企业职工人数已经达到1、5亿多人,几乎占到
全国职工总数的一半。这些人的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非公有制企
业和我国经济的发展。党和政府关于提高职工素质的政策导向作用固
然重要,但在非公有制企业里要具体落实则有赖于党组织作用的发
挥,而党组织作用的发挥有赖于党组织所有成员(包括流动党员)作
用的充分发挥。
从理论上讲,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是非公有制企业广大职工的政
治核心,负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的职责.《党章》在基层党组织的任务中也
明确规定;“充分发挥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现、培养和
推荐他们中间的优秀人才,鼓励和支持他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代化建设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①无论是就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本
身的作用,还是从基层党组织的一般任务来看,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
党建工作,建立和健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对于提高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一支
“四有”的非公有制企业职工队伍,意义重大。
从实践来看,非公有制企业中己建立的党组织,在这方面己经显
现出这种作用。党组织通过做企业主、职工的思想工作,提高了他们
的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带领和号召企业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
企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协助企业开展岗位练兵、劳动竞赛,争先创优
等活动,调动了企业职工生产的积极性创造性;及时发现企业生产过
程中的问题,与企业主进行沟通,协调了企业主和职工间的劳动关系,
协调了企业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关系。这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
织的坚强有力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发挥,促进了非公有制企业
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整个生产力的发展。可以预见,如果在越来越多的
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建立健全党组织,越来越多的非公有制
企业主认识到建立党组织的重要性,党组织自身组织作用和党员模范
作用的共同发挥,就会在非公有制企业形成讲正气、讲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的核心力量,带动和影响全体员工,促进非公有制企业的健康发
展,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使我国经济的发展走上一条
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
上述表明,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组织,加强党的建设,有利
于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包括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而党员先
锋模范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有助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最佳使
用,对企业的发展越有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非公
有制企业在我们党的正确方针、政策的引导下,其数量还会进一步增
加,企业规模也会逐步扩大,包括流动党员在内的从业人员还会更多。
因此,无论情况多么复杂,存在多少不利条件,我们党的建设工作绝
不可以放弃这块阵地。
①中国共产党党章【M].人民出版社,1997一9:65.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
第三节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
先锋模范作用的重大意义
如果不发挥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就意味着对流动党员教育管
理的失控或形式化。这无论是对党的建设还是对流动党员自身,以及
社会发展,都是不利的。可见,重视非公企业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发挥非公企业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保持党先进性的需
要
发挥非公企业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是加强党员的先进
性建设,达到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目的。凝聚力是群
体与成员之间以及群体内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的力量汇合,是党的先进
性的集中体现,是党富有创造力和战斗力的前提,也是执政党的生命
力所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经济全球化趋势深人发
展和社会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党有必要使其群体的
各个组成部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整合社会力量,增
强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进而巩固执政基础,才能显示出强大的
社会动员能力,把党内外不同群体间的利益要求整合为有机体,凝成
一股绳,为祖国的富强和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解决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与作用发挥问题,对党而言,将有助
于消灭党建盲点,扩大党组织的攫盖面,提升党的形象。如果不发挥
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党的建设将带来以下不利:一是党的整体
战斗力将被大大削弱。因为失控或无法有效管理的流动党员虽名为党
员,其实己没有发挥党员作用的平合了。这样,表面上党员人数照样
众多,但其内在的整体战斗力已大大下降。二是党的纪律、制度的权
威性受到严重挑战。虽然根据党章,连续六个月不参加组织生活或不
交纳党费,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即认为是自行脱党;不遵守党的组
织纪律将受到处分,但面对流动党员中大批的“隐身党员”、“口袋党
员”、“三无党员”,各级党组织深感为难。如果按照规定进行处理,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恐怕波及面太大,如果不处理,则党的制度、章程之权威必将受到影
响。三是党的领导将受到制约。党组织一般是通过对国家各企事业组
织中的党组织、党员来实现对国家各企事业单位之领导,如果在大量
的企事业组织中流动党员没有组成相应的基层组织,没有主动纳入党
的教育管理之下,那么党将难以实现对这些企事业单位的领导。
二、发挥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巩固党执政地
位的需要
江泽民同志2001年2月在海南考察工作时指出:“党的基层组织,
是我们党领导和执政的重要基础,是党的全部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
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基础。如果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没有战斗力
和凝聚力,那是十分危险的”。“要抓紧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的组
织和开展党的活动。”①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核心力
量,党对包括非公有制企业在内的一切经济组织的领导,一方面体现
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建设上。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正处于一个逐步建立和
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市场管理行为有时还不够到位、
不够规范,有的市场主体的法制意识和自律意识比较淡薄,特别是在
非公有制企业大量涌现之后,市场运行无序失范的现象时有发生。为
此,需要政府转变职能,政企进一步分开,加快培育规范的市场主体,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同时,从党的建设角度出发,党组织必须根据市
场经济发展的新变化,立足非公有制企业,扎根于非公有制企业职工
群众之中。既要培养一批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积极分子队
伍,把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增强党的组织力量,在党内
对他们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在组织上领导他们,又要通过
他们扩大党在非公有制企业主阶层中的影响力,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使党的方针、政策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得到贯彻和落实,从而实现党对
非公有制企业和业主的有效领导。
三、发挥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非公有制企业坚
①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l.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72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
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需要
近年来,一部分非公有制企业违法经营,屡禁不止。如采取不正
当竞争手段、偷税漏税,冒牌仿造使伪劣商品泛滥,掺杂使假以及制
毒售毒、走私贩私、拉拢、腐蚀党的各级领导,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
侵犯职工权益,使企业的经营方向和经营行为扰乱社会秩序、偏离了
社会主义主义市场经济轨道的缺陷。当前,私有制企业在发展中面临
着提升自身的技术力、文化力、管理力、凝聚力的重任。我们要建立
和巩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就必须正视非公有制企业中存在的问题,从内
外环境上加以解决。从外部来看,需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
体系,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公证有效的环境,规范非公有
制企业的发展。但历史和现实的事例证明,仅靠法制的外部约束还不
够,追逐利润的本能会使部分非公有制企业业主藐视法律的存在。“为
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了3000k的利润,它就
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①
因此,在我国的法律体系还不健全,非公有制企业良荞不齐的情
况下,从内部开展党建工作,建立健全非公制企业党的基层组织,充
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保证、监督职能,引导非公有制企业
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迫切。因为通过开展和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的
党建工作,能够促使非公有制企业更好地了解党的方针政策,使其能
把自身的发展同党的路线、方针统一起来,拥护党的各项政策,依法
经营企业;能够使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得到各级党组织的直接关心、
支持和帮助,进一步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能够提供行之
有效的监督管理,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能够发挥思想政治工作
的优势,凝聚人心,协调关系,提升企业的文化力、凝聚力,最终使
非公有制企业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健康发展。
四、发挥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党员队伍自身
①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72一5:2“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建设的客观需要
党员是党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党员的素质与能力集中而准确
地反映了党的先进性程度和党的先进性实践的基本状况。加强党的先
进性建设必须首先要从基础抓起,使党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生机与活
力。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入世”,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规
模和从业人员在进一步扩大,流动党员数量持续增长,在党员队伍中
的比重快速上升,已成为目前党的细胞体中最活跃的成份之一。在就
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的趋势下,大批职工离开了传统的工作领
域,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就业。同时一大批年纪轻、学历高、掌握现代
知识和先进技术的人员进入到这一领域,他们的思想观念、利益格局
和要求正在不断发生变化,党所处的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党员队
伍的状况都在发生重大变化。这无疑对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总体上看,绝大多数流动党员思想政治素
质是好的,注意自我改造和学习,能够适应这些要求,是有战斗力的,
他们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在突发事件、关键时刻的考验面
前,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但是,在流动党员队伍中也存在着与保持
先进性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只有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实现以
党员个人素质提升促进党员队伍整体水平提高的目标要求,才能从根
本上加强党员队伍自身建设,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与作用发挥工作,对流动党员而言,将
有助于流动党员的政治参与和自身政治、经济权益的保护。如果不发
挥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流动党员自身将带来以下不利:一是其
心灵无法找到一个正确的归宿,必将引发内心极大的政治失落感。许
多流动党员离开党组织一段时期后,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种“无家”
的苦闷心情。二是利益维护找不到依靠。相对来说,许多流动党员在
流入地还是一个弱势阶层,工作上和生活上会遭受许多不公正的待
遇。这时候,如果身在党组织内,你可以寻找同志间的安慰,可以寻
求党组织的支持,否则,只能选择独自承受。三是政治素养的提高将
受到遏制。一个党员靠“自悟”自己成长起来一般很难,只有依靠党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
组织长期系统的教育管理,利用党组织为自己提供的发挥作用、政治
参与的各种平台,才能提高其政治素养。如果流动党员处于管理以外,
久而久之,极有可能沦落为没有政治修养的纯悴“经济人”。
五、发挥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需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
和谐发展的社会。现实已经证明,和谐的党际关系、党企关系和派别
关系对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社会而言,通过流动党
员这一“介体”,将有利于社会完成对流动人口的整合。如果我们不
重视发挥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社会必将带来以下不利:一是将
加剧社会内部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之间冲突的加剧。人与人的矛盾是
永远存在的,而政党有两个典型的功能:利益整合与民意表述。如果
流动人口中的党员能接受教育管理,组建自己的党组织,以流动人口
党组织出面和常住人口党组织进行协商、调解,那么许多矛盾冲突便
很容易得到控制。失去了这一渠道,社会发展将会平添许多不稳定因
素。二是易催生各种非正常的利益团体和“自发组织”。因为既然不
能依靠党组织解决问题,社会中的流动人群便会依靠同乡、团伙等
利益团体和“自发组织”来解决问题,这会进一步加剧社会的不可控
制性,将直接导致各种犯罪率的上升。三是将制约流动党员融人当地
社会之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深度,客观上减少流动党员对当地社
会的贡献度。如果能对流动党员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那么他们不但
在经济上能为当地社会出力,同时还能为当地与流出地搭桥牵线,共
建繁荣。
六、从流出地来看,发挥非公企业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利
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流动党员的先进性对稳定和扩大党的执政资源,提高党的执政能
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美国政治学者亨廷顿在研究了发展
中国家现代化发展的经验后指出:“一个现代化国家政治体系的安定,
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当前,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做出的重大战略决
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
程加快,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创造了世界经济
发展历史上的一个奇迹。这一奇迹的发生,与广大农村进城务工人员
的贡献不无关系,与其中的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无关系。当
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社会还将处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过渡
时期。一方面,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将逐渐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
支主力军,其中的流动党员则是这支主力军中的骨干。他们既是党员,
又是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可以很好
地起到“润滑剂”和“平衡器”的作用。另一方面,大批进城务工的
流动党员在增加经济收人、逐步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同时,可以不断
学习掌握先进的从业技能和管理经验,将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骨干力量。因此,加强非公企业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使其成为有
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发挥出应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实
是确保统筹城乡和谐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获得成功的关键。
七、从流入地来看,发挥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
利于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全面开发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在创造产值和提供新
的就业机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的同时,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
展的因素日益显现,这些不利因素在改革与发展中制约着私营企业的
步伐,使私营企业出现了两极分化:一些先天条件虽然不是太好的企
业,但由于有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较好地抓住了机遇,从而得到了
飞速发展。相反,有些曾经辉煌的非公企业,却在市场经济中倒下了。
导致后一种结果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企业没有一个
很好的调动员工队伍积极性、吸引员工使员工忠诚于企业并发挥潜能
的激励机制。相对而言,私营企业比较弱小,本来就缺乏人才,吸引
力不足。如果有好的激励机制,企业就能吸引并稳定一批杰出的管理
者,就能带出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就能创造出好的效益;否则,企
业就只能最终被市场经济的大海吞没。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竞争将不断升级,而人作为
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历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因此,企业的竞争说
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并激励了人才,使其发挥了最大的
潜能和作用,谁就会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谁就会独占鳌头,使本
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正如钢铁大王卡耐基所言:“你可以拿走我的产
品、资金和客户,但只要留下我们企业的全部组织人员,不出四年我
依然是钢铁大王”。“人是我们最重要资产,人才就是一切”。这是技
术立国、重视利润的美国喊出的一句简单而深刻的口号。由此可见,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巨大。对于我国非公
企业要想从新的市场竞争中成功胜出,就必须强化和完善激励机制,
使人才发挥积极作用。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如何发挥
先锋模范作用
第一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必须在科学理论
的指导下,注意发挥公有制企业中的党组织的作用。因为非公有制企
业中的党组织是党员开展各项活动的主心骨,是党员发挥作用的保障
和条件。党员只有依靠非公企业党组织,才能更好的发挥好作用。因
此,明确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积极探索符合不同类型企业
实际的党组织的设置形式、教育管理体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培
养一批素质和能力适合在这类企业工作的党员骨干力量,不断改进党
组织的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江泽民同志曾明确指出: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是一个新
领域。各级党委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的思想认识要跟上客观形势的发
展,抓紧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的工作,必须把“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作为指导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伟大纲领,不断研究新情况、探
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始终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方
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我们党在今天的条件下
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先进性的集中概括,而党的先
进性又首先体现为对生产力发展尤其是先进生产能力发展的推动上。
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和生产力增长的重要载体,毫
无疑义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着密切联系。一方面,
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与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
一支重要力量。近几年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报告显
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在GDP中所占比重己超过250k,而且它的发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
展还会有一个很大的空间。另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在质的方面也不
断提高。主要表现在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规模不断迅速上升的同时,
更为明显的一个趋势就是科技型非公有制企业快速发展,尤其是代表
先进生产力的电子、信息、通信、生物工程、机电一体化等科技前沿
产业领域,非公有制企业为数不少,它们带动我国的电信产业、信息
产业正以40%的速度增长。目前全国53个国家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近2
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中,80%以上是私营科技企业。我国打出国外的企
业40%是私营企业①。由此可见,非公有制企业是我国生产力发展的
前沿阵地之一,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列,就必须牢牢占领这块阵地,重视非公有
制企业的党建工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另一个重要内涵是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
文化发展的方向。也就是说,党负有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重大使
命。而非公有制企业不仅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发
展中国先进文化不可忽略的地。党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
落实到非公有制企业,集中体现在更新非公有制企业传统的管理理
念、体制模式和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上。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非公有制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我们必须承认,相当多的非
公有制企业的管理还停留在“大棒加胡萝卜”的西方早期的企业管理
水平和“家族制”模式的管理。实践证明,它们已随着市场体系的逐
步完善、现代企业文化的建构、世界贸易规则的整合被淘汰出局。究
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们未能在企业内部形成一套以中国先进文化为内
核的独特的企业文化。假冒伪劣、偷税漏税、商业欺诈、不讲信誉、
打骂、坑害职工等不良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一些非公有制企业,
这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形象造成了直接损害,阻碍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健
康发展,与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背道而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落脚点是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
①丁惠萍,指导老师左用章教授.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阳〕.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 2006一6.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群众的利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在社会不断发展
进,这也是党的先进性和存在价值的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江泽民
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党要始终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
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而党要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
利益,必须有相应的载体和途径。按照“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
于加强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作用”的原则,实行流出地和流入地双
向共同管理,用改革的精神探索解决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的新情况新
间题,形成“组织设置便利、教育管理灵活、发挥作用实在”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
用。
第二节准确把握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如何科学地把握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和流动党员的地位和作
用,积极探索其发挥作用的途径,是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
首先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其中非公企业流动党员的地位和作用是通
过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体现出来的。
为此,在现实政治生活和具体实践操作中,一方面要考虑非公有
制企业与传统的国有企业,在产权关系、运行机制、管理机制方面的
不同之处。另一方面又要承认党员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问题与理想状态下的模式设定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
果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等同于一般性的群众组织,党的先进性就会
丧失,包括流动党员在内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发挥不出来;如果
要求过高与实际脱离而又不能发挥承诺兑现的作用将会逐步丧失在
党组织群众中的威信。因此,在把握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时,既要坚持
党的先进性,又要切合实际,有利于党组织顺利开展工作,发挥积极
作用。
笔者认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地位的确定,必须满足两个方面
的要求:一是体现党的性质和原则;二是充分兼顾不同类型非公有制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
企业的特点,这两个方面的要求,忽视和缺少哪一方面都不行。非公有
制企业中党的基层组织应有的政治地位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非公有制企业由于其资产私人占有的性质,给企业党组织的定位带来
了许多问题和困难。这个基础性问题解决不好,有关党组织建设的许
多其他问题也解决不好,至少会影响两个方面:一是非公有制企业对
党组织产生的种种误解,存在着为什么要建,建了干什么,建了以后
自己如何对待党组织的思想顾虑,多数则采取观望态度;二是企业党
组织本身对自己的工作方向、职责和任务无法明确,对发挥作用的途
径也无法把握,难以做到理直气壮、旗帜鲜明、有条不紊、卓有成效
地开展工作。总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定位问题解决不好,就会
影响到整个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全局和工作方向。
目前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多数同志都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政
治地位界定为“企业职工的政治核心”,这是不够全面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
地位,其中第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允许外国的企业和其它
组织或者个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投资,同中国的
企业或者其他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企业
和其他外国企业以及中外合资经营的企业,都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法律。”既然外商投资企业都要遵守我国的法律必须承认和接受
党的政治领导地位,那么其他非公有制企业无条件地接受党的政治领
导也是理所当然的。
由此,笔者认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政治地位,主要体现在两
个方面:一是企业职工群众的政治核心;二是党团结和领导企业主的
工作基础。
一、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是企业职工群众的政治核心
(一)定位“政治核心”的依据
第一、由党的性质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不管其领
导下的企业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际国内风云变幻如何变化,她的
性质是不会发生根本变化的。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政党,是工人阶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级的一部分,但它不是工人阶级的一般部分,而是工人阶级最先进的
部分,是工人阶级先进的有觉悟的阶层,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非公
有制企业中的广大职工是我国日益壮大的工人阶级队伍的重要组成
部分。因而,中国共产党理所当然的是由包括非公有制企业在内的工
人阶级队伍中的先进分子所组成,具有鲜明的政治上的先进性、组织
上的广泛代表性和思想上的纯洁性。该党本身应是本阶级、本阶层的
政治核心力量。只要我们始终承认和坚持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那
么,党组织就在理论上和实际上无可争辩地成为非公有制企业中广大
职工的政治核心。
第二、广大职工群众的政治意愿。据江苏省委党校的调查,如果
非公有制企业内有一个能为职工说话,经常帮助职工的党组织,97%
的职工对这样的基层党组织持欢迎态度;还有60%的职工表示“想加
入这样的党组织”①。广大的企业职工是非常拥护党的领导的,是
非常渴望我们的基层党组织能够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发挥战斗堡垒作
用的,是非常希望我们广大的共产党员能够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发挥应
有的先锋模范作用的。这说明,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广大职工群众希望
我们的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应表现在维护职工利益、经常帮助职工等方
面,这样的党组织才能在群众中自觉地发挥出应有的政治核心作用。
换言之,空洞的说教和无意的宣传,不关心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理
论灌输”在根本上不能说是发挥了党的政治核心作用的。基层党组织
只有把维护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自己的主要活动
内容,才能在根本上把他们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才能巩固党的执政
地位。
第三、政治核心的直接依据。2000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江苏、
浙江、上海考察工作时提出:“凡是已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
都要在企业建立党组织,都要在企业职工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②随
①中共中央党校科研部.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调研报告[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
社,2001:53
②江泽民在江苏、浙江、上海考察工作强调.深入基层总结实践积极探索开拓前进按照“三
个代表”要求加强党的建设[N〕.人民日报,2000一5一16(1)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
后中共中央组织部在2000年9月制定的《关于在个体和私营等非
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加强党的建设的工作的意见(试行)))中规定:“非
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执行党章规定的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
务,在广大职工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
党通过认真总结外商投资企业党建工作的经验教训,进行理论概括和
科学的政策指导,把外商投资企业的党组织定位于“中方员工的政治
核心”②。在有关法律上给以明确规定。这种法律和政策上的定位,
为统一全党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搞好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在内的所有非
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政治核心”定位的基本内涵
所谓企业职工群众的政治核心不是指其党组织要包揽职工全部
工作和生活的事务,而是有其特殊内涵。它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基本内
容:第一、努力维护好职工群众的政党利益和合法权益,与侵害职工
利益的违法行为作斗争;第二、把广大职工群众吸收到党组织周围中
来,建设“四有”职工队伍;第三、在职工群众中发现积极分子,培
养党的后备力量,吸收新党员;第四、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主动性、
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职工群众与企业主一道致力于企业的健康发
展。党组织要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职
责,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精力抓主要工作、重点工作和必要
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作质量和效果,才能确保党的声音、党的
形象、党的力量。
因此要正确理解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是企业职工群众的政治核
心,而不是职工群众全部工作和生活的中心。那么,这里所讲的“在
企业职工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同“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党
的基层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是根本不同的,不可混淆。非公有
制企业党组织是否可以完全照搬在其他组织甚至国有企业中的政治
核心作用呢?显然是不行的。我们必须根据非公有制企业的性质、结
①中央办公厅、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办公厅.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1996一200的
I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10
②陶庆.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J].理论探讨,2叨2(4):12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构、人员等方面的自身特点,正确理解和把握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
政治核心作用的内涵。
首先,我们必须看到,非公有制企业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
与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国有企
业与非公有制企业最大的区别应是“公”与“私”的问题,即生产资
料占有的形式不同,所有制方面有质的区别。国有企业的一切财产属
于人民,党作为执政党,当然要通过国家来代表人民管理这一部分“公
共财产”,党组织在其中发挥自己的政治核心作用是天经地义的。所
以,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履行自己的政治职能,应必须贯彻党管干部的
原则,通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
但是,非公有制企业的财产,全部或绝大部分是属于私人占有,财权、
人权和经营管理权当然是业主自己的,自己负责企业的一切后果。这
就决定了非公有制基层党组织不可能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发挥决定性
的作用,也很难贯彻执行党管干部的原则,无法有效地参与企业重大
问题的决策,也不再对私有性质的企业财产的安全和增值负责。所以,
国有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的党组织,各自的侧重点、工作职能、工作
范围有所不同,政治核心的作用当然也应有所区别了。
其次,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方式也有所区别。党建工
作在国有企业中是“内在要求”,而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成为“外在要
求”了。我们知道,国有企业建立之时,党组织就己经按照组织上的
计划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了,而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基层党组织不可能
都与其经济实体一同产生,一般都有时间上的“滞后性”。这种党组
织工作的被动性和“滞后性”决定了党的基层组织要有效地发挥政治
核心作用,是十分困难和相当不易的。
再者,基层党组织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体系中的位置不同。在国有
企业中,基层党组织是其政治核心,处于权力的“核心地位”,但是,
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它不是资产的代表者或所有者,已经转向了“边
缘地位”。由于非公有制企业一般没有上级行政主管单位(即便是股
份制的集团大公司也是自成一体的),因而其中的基层党组织与上级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
党组织也只是形式上的松散型的挂靠性质的关系,与上级党组织没有
那种行政权力式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这就大大限制了基层党组织
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组织空间、活动空间。同时,有相当一部分的非
公有制企业家族化现象比较严重,企业的重大问题的决策权、生产经
营的指挥权、人财物的支配权等,都大多由业主的“关系户”把持,
严重制约了党组织在这类企业中的政治作用的发挥。笔者曾对益阳市
四个县市区的非公有制企业进行调查,了解到四个县市分别有34%、
52.4%、44.3%、60.7%的人认为目前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还处于
次要和从属的地位。资阳、赫山、朝阳明确规定:“没有合适支部书
记人选的企业不能建立党组织”。足以说明,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
其在非公有制企业职工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不能照抄照搬国有企
业基层党组织的经验和做法,而必须根据非公有制企业的自身经验,
探索出一条针对性强、效果明显的新路子来。
(三)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途径
把非公有制企业的党组织定位于企业职工中的政治核心,不是要
放弃党对非公有制企业的领导,而是从宏观层次上更好地实现党对非
公有制企业领导的需要。非公有制企业的党组织不是企业的政治核
心,不直接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如何实现党对企业的领导?对
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加以考虑。从宏观上
讲,党的领导的实现的实质是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了很好
的贯彻执行。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制定
的一项一百年不动摇的政策,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健康发展,就是党
的政策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执行,就是党对非公有制企业的领导实现
了。从微观上讲,非公有制企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发挥企业内部两个
基本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方面是企业主(或是以企业主为核心的决策
层);另一方面是企业的职工。要发挥企业主的作用,必须尊重其经
营决策层的自主权,使其在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充
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把企业做强做大。这就决定了企业党组织不但不
能干预企业主的经营决策自主权,而且还要为企业主的正确决策、合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法经营提供各种服务;要发挥企业职工的作用,就要实现和维护好职
工的利益,以激发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职工的素质,
以增强他们的生产能力。这就要求党组织不仅要在企业中协调好劳资
关系,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而且要担负起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职
责,培养“四有”职工队伍。还要团结带领职工和企业主一道推动企
业持续、健康发展,把党组织定位在企业职工中的政治核心,不仅不
是放弃党对企业的领导,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党在宏观层次上对非公
有制企业的领导。
二、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是党团结和领导非公有制企业主的工
作基础
非公有制企业主是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也就是一支新的社会力
量,而且是一支具有很强经济实力的社会力量。因此,解决如何领导
好非公有制企业主阶层的问题,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所说的“如何加强
党在这些领域中的领导,切实把这些领域的群众团结和组织在党的周
围”的问题,成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和治国所必须做
好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笔者认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应该成为
党对非公有制企业主开展工作,团结和领导好非公有制企业主的坚实
基础。
(一)“工作基础”定位的依据
第一、党的基层组织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基础。党的基层组织建立
在社会基层之中,同人民群众有着广泛的联系,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
桥梁和纽带,也是党对广大群众实施领导的基本单位。党的领导主要
是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而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党的
各项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党的基层组织。因此,党的基层组织是实
现党的领导的基础。
江泽民同志在1989年8月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讲过一段深刻
的话,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否认基层党
组织的作用,必然会削弱党的领导。“党的战斗力,党的力量,表现
在哪里?我看首先表现在近300万个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
上。不然,中央的领导作用从哪里来?如果党的基层组织统统都淡化
了,我看总书记一定会变成‘空头司令”,。所以,他经常强调“基础
不牢,地动山摇”。江泽民同志2001年2月27日在海南考察工作
时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的重要基础,是党
的全部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基础。如果基
层组织软弱涣散,没有战斗力和凝聚力,那是十分危险的。基于党的
基层组织在党的领导中的重要基础地位,江泽民同志接着明确提出了
“要抓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的组织和开展党的活动”的要
求。从江泽民同志的这两段论述可以引出这样一个结论:党的基层党
组织必须成为党的领导工作的坚实基础。从而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应
必须成为党领导非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企业主的坚实基础。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与企业主有直接和经常的接触,对于企业主
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都比上级党组织更熟悉,更容易把握,
因而在客观上有条件对企业主发挥作用。因此,要做好非公有制企业
主的工作,实现对他们的有效领导,无论如何离不开非公有制企业党
组织的基础性作用。
第二、非公有制企业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非公有制企
业党组织之所以是党团结和领导非公有制企业主的工作基础,是由非
公有制企业主的社会属性决定的。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
“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下,一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与农
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他们也是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主阶层不是在资本
主义条件下自发产生的,而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环境和意识形态环境
下,由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用自己的政策催生和培育出来的,是新的
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
支重要力量。
(二)“工作基础”定位的内涵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党团结和领导非公有制企业主的工作
基础作用是指以下两个方面: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党在企业主阶层广大人员中的统战工作基础。中国共产党
对非公有制企业主开展统战工作,是要通过对他们的帮助、教育、引
导等工作,把他们团结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帜下使他们按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健康成长。因此,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要
成为党团结和领导非公有制企业主的工作基础,必须对企业主发挥帮
助、教育和引导的作用。所谓“帮助”,是指支持和帮助企业主的经
营活动。帮助和支持重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企业主的生产经营
决策做参谋,建议帮助企业主科学决策;二是帮助企业主贯彻执行好
决策,高效、圆满地实现工作意图。所谓“教育”,最主要的是党的
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方针政策的教育,以及时事政治方面的教育,
其次是其他一切为企业主所需要,为党的工作所需要,而又为党组织
所能承担的教育。所谓“引导”,一是指政治上引导,即引导企业主
在政治上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主要引导企业主的政治认识理性
化,引导政治要求合理化,引导政治参与合法化和有序化;二是事业
上引导,即引导企业主追求积极的人生目标,树立“实业强国”、“实
业富民”的崇高价值理念,不断把企业做强做大。
第二、党在企业主阶层的优秀分子和积极分子中开展组织工作的
基础、企业主中的党员可能成为党的一些积极分子、优秀分子,对于
巩固和扩大新时期党执政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和组织基础具有重要
的意义。对这部分人,不能采取统战工作的方法,而应把他们纳入党
的组织工作体系。对于创办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党组织,不能仅仅因为
他们成了企业主就要求他们退党。党对这部分党员的责任是要加强教
育和管理,使他们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如果他们所在企业成立
了党组织,他们应必须在其中过组织生活,党组织应有资格和责任对
他们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同时,按照十六大报告,企业主中一些
非党的积极分子,在符合吸收新党员标准的情况下,将可能被吸收到
党内来。对这些新入党的企业主,应该要求他们不仅在组织上,而且
在思想上真正入党。
三、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应该也完全可能对企业主发挥教育引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
导的作用
主要依据是:第一、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共产党员在经营管理方面
不一定比企业主逊色。企业主事业上有所成功,并不一定说明他个人
综合素质好,因为其中还有政策、机遇、起点、家庭等多方面因素起
作用。素质和能力一般的人做了“老板”,而素质好、能力强的党员
却做了雇工的情况并不少见。非公有制企业要完成向现代企业的转
变,必须依托职业化的经营管理人才,而他们中有不少就是党员。
第二、党是由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组成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
织是执政党的一级基层组织,有着政治、组织和人才上的优势,而这
恰恰是企业中其它任何组织都无法代替的。这里说企业党组织要对企
业主发挥作用,并不是指由党组织的一两个领导人在起作用,而是指
党的一级组织在起作用,是党的组织行为。从工作内容上讲,非公有
制企业党组织对企业主不是要代替他们去经营企业,而主要是利用自
身在政治、组织、人才上的优势,对企业主给予生产经营上的支持帮
助和思想政治上的教育引导,还包括对企业主中要求入党积极分子的
考察培养和对业主党员的教育管理。
第三、实践证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依靠自身政治、组织和人
才上的优势,积极地献计献策,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健康发展,赢得
了企业主的尊重。有很多企业主就明确认可党组织的先进性,真诚地
要求在企业中建立党组织,真诚地欢迎并自觉接受企业党组织的教
育、引导、监督和帮助,为自己在政治上的进步创造条件,为企业的
健康发展找到精神上和人才上的支持。
第三节构建科学合理的党组织架构
一、设置流动党员组织架构难的原因
如何设置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组织架构一直是个难题。造成的原
因主要有:一是教育管理的权责不清,导致流动党员组织架构的任务
无法落实到一个明确的主体上。理论上讲,户籍所在地党组织、工作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所在单位党组织、生活居住区党组织这三者,都有责任替流动党员建
构组织,但到底以谁为主构建制度无法作出一个肯定的回答,最终只
能是谁主动,谁架构组织;如果谁也不主动,那只能让流动党员继续
“流动”了。二是客观条件的制约。许多流动党员滞留的时间短,来
不及为他们建构组织;有的流动党员所在单位小,无法单独组建党组
织;有的是因为所在企业主不配合,致使无法开展党的组织构架。三
是受传统的党建思维习惯束缚,以为只有把组织关系转接过来.才能
为其建立党的组织;只有够一定级别,才能建立党委;组织架构只能依
行政区划或单位组成,不能混淆。这些错误的思想无疑制约了流动党
员的组织架构建设。
二、流动党员党组织设立应考虑的因素
非公有制企业和在非公有制企业务工的人员都是自由的市场主
体,劳方和资方在以一定条件为交换原则的前提下互相依存,即一方
付出劳动力,另一方付给工钱,这种依存关系是脆弱的,随时都可能
发生变化。因此,在非公有制企业工作的党员,对企业依附性小,流
动性大。这些特点决定了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比在公有制企业
建立党组织应考虑的因素要复杂得多,在实际操作中要艰难得多。在
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既要积极主动,又要讲求实效;既要考虑
建立党组织的普遍性条件,又要考虑非公有制企业的特殊条件;既要
考虑如何在非公有制企业把党的组织建立起来,更要考虑党组织建立
之后如何开展活动,发挥作用。
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要充分考虑其党员队伍的特点。目
前,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管理存在不少问题,如有的是多重管理,
比较混乱。既有工商联、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工商局党组织管的,又
有乡镇、街道党组织管的,还有机关系统党委和机关直属工委管的,
相互之间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差别很大。有些管理流于形式,缺乏活
力。如成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委或分别成立外商投资企业党委和个体私
营合伙企业党委,统一管理这些企业党建工作的做法,效果就不太明
显,这样的党组织,对企业生产经营没有约束力,因此党建工作也难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
以做到位。笔者认为,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管理应体现权威、规范、
到位的原则,按区域、系统、行业管理为宜,隶属于对其企业生产经
营有规范约束力的部门党组织或与企业业务关系密切、企业必须紧紧
依靠的地方和部门党组织,如工商、乡镇、街道以及工业、外经贸等
部门。针对企业党员队伍和党组织负责人情况的变化,要适时调整组
织。对那些企业已经停工,正式党员不足3人的;除老弱病残不能参
加组织活动的党员外青壮年党员少于3人的;以及全体党员长期不在
本地的党组织,该撤销的撤销,该合并的合并,该将党员组织关系转
移的转移,不要让这些党组织长期有名无实。此外,对那些“家族式”
党组织,要求实行回避的方式,家族人员不能担任党组织主要负责人。
此外,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还必须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一是企业要有一定的规模,生产经营相对稳定,发展前景好。非公有
制企业党员队伍的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在
批准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时,应同时考察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二是要有合适的党组织负责人选。党组织负责人应具备的条件:企业
生产管理骨干;热心做党务工作,最好有做党务工作的经验;有一定
的组织领导能力;善于处理企业主与员工之间的矛盾;遵纪守法,群
众口碑好,等。如果企业暂时没有合适的党组织负责人选,可由上级
党组织指派同志兼任,并不在该企业领取报酬。当企业可以产生合适
的党组织负责人选时,即撤销受指派同志的任职。三是党员骨干要相
对稳定。由于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流动性大,贯彻党章有关成立党的基
层组织的规定要紧密结合实际。不够独立成立党支部的企业,可按区
域、系统、归类的原则成立联合党支部;成立党总支和党委的条件,
可参照公有制企业办理。四是要理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管理体
制。
三、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党组织设立的模式和形式
(一)党组织管理模式
目前,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和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
不中: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1)属地管理。就是将非公有制企业的党组织按其所在地划归
城市街道(社区)党工委和乡镇党委、村党支部管理。企业规模较大、
党员人数不多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也可直接由所在地(市)、县(市、
区)党委领导。这种隶属关系是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最主要、最常用、
最有效的隶属关系。在党员人数较多、经济较发达、企业较多的村,
必要时可以把村党支部升格为村党总支,或把符合条件的村党总支升
格为村党委,由村党总支或村党委统一抓好所在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
织的组建和管理工作。
(2)协会管理。就是由企业协会党组织负责管理。例如,广州
市由私营企业协会党委管理下属的各私协分会党支部。
(3)社区管理。在大中城市的街道所辖范围内的个体私营企业
中,对那些有3名以上党员的企业,由街道党工委帮助其建立起独立
的党支部,在街道党工委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实行这种管理模式,
关键是要赋予街道办事处相当于一级政府的行政管理权,赋予街道党
工委在街道中的领导核心地位。
(4)园区管理。就是依托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小区党组织进行管
理。在这些开发区和工业小区没有党的派出机构的情况下,可以采取
授权、指定管委会或开发公司党委(党组、总支)负责管理区内个体
私营企业党组织的办法,并在编制、经费和机构等方面给予配套支持。
在没有党的工作委员会的园区内,则由党工委统一管理区内私营企业
党组织,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大部分是采取这种模式。
也有一些地方党委在所属各种地方性的开发区内设置党工委来管理
私营企业,如益阳市朝阳开发区派出了党工委,对开发区内非公有制
企业的党组织实行统一管理。
(5)属条管理。就是依托专业条块由党委进行管理。如益阳市
8个区县建立了民营科技党委,在市科技党工委的指导和区县党委的
领导下负责民营科技企业的党建工作。
(6)部门管理。就是由工商、税务等部门党委进行管理。
(7)依托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党组织进行管理。随着人才流动范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
围的加大,一些工作单位不固定的党员把党的组织关系临时挂靠在人
才交流服务中心、职业介绍所等中介服务机构党组织。如益阳市人才
交流服务中心成立党总支,下属8个党支部,管理350名挂靠党员。
个体和私营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在有的地方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地
方仍在继续探索,应鼓励在坚持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创新突
破,大胆尝试,充分考虑个体和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的特殊性,
争取灵活多样的管理方式,分别对待,而不应该急于“一刀切”地强
调用某一方式管理。
(二)非公企业流动党员党组织架构方法举例
杭州创设的非公企业流动党员党组织十种构架办法很有代表性。
一是楼宇组建法。即以楼宇为单位建支部,把楼宇内办公的小单位内
的流动觉员统一组织起来。二是市场组建法。即以市场为单位建党组
织,把市场经营户中的流动党员纳人教育管理。三是行业组建法。即
在一些流动党员比较多的餐饮、出租车、保安等行业,组建流动党员
党支部由行业党组织管理。四是工程项目组建法。即在建设规模较大、
工期较长、流动党员又较多的重大工程项目中,建立临时党支部。五
是个体私营协会组建法。即在个体私营协会成立党支部.统一对其流
动党员卖施教育管理。六是跟踪管理法。这主要是针对因房屋大规模
拆迁等因家导致的流动党员,为他们及时组建党组织,对在外过渡的
流动党员实行跟踪教育管理。七是集中代管法。即由流动党员原籍地
党组织预先握其流动党员人数和流向.而后由原籍地党组织出面对其
进行组织建构,再委托给流入地党组织代管。八是委托管理法。外出
党员有3名以上去同一地的,党组织将其集中起来建立党支部,而后
委托流入地党组织管理。九是持证管理法。即对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
系的流动党员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实行持证管理。十是站室管
理法。即在每一个街道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站,在社区(村)
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室,以吸引流动党员接受教育管理。
鉴于传统的企业党组织模式是静态的,而企业流动党员是动态的
现状,宁波开发区把动态的党员与静态的组织管理体系有机结合起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来,借助行政管理资源,建立了块状流动党员党组织,对流动党员实
行区域化管理,通过动态的组织结构调整机制,使流动党员党组织成
为容纳流动党员的“蓄水池”和企业党组织的“孵化器”。他们的具
体做法是,以就业交流中心为依托,建立综合党总支,其人事档案由
中心代管,总支书记由中心主要领导担任,班子成员由中心工作人员、
聘用党务工作者和企业流动党员共同组成。综合党总支下属支部设置
模式主要以地域为单位,建立区域范围内流动党员的区域联合支部,
在此基础上,对于相邻或行业相近的企业,综合党总支也根据实际组
建企业联合党支部。待同一企业正式党员超过3名时,综合党总支就
及时单独组建企业党支部,也根据实际,组建企业联合党支部。根据
上述模式,综合党总支现下设宁波片、小港片、新楔片3个区域联合
支部,2个企业联合支部和6个单建支部。通过对流动党员进行块状
管理,确保了每一个进人开发区工作的企业流动党员,都能纳入到党
的组织体系,综合党总支因此成了宁波开发区企业流动党员的蓄水
池。
四、关于在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的调查与探索
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是指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上或从业人员
虽不到100人,且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由于规模以
上非公有制企业员工人数比较多、经济比重高、税收贡献大,具有一
定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在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的基层组
织,开展党的工作,不仅有利于贯彻落实《公司法》,引导非公有制
经济健康发展,加强党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广大职工群众的联系,
巩固党在新形势下执政的群众基础,而且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迅速
发展,使之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笔者在对我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做调查时发现,目
前我市非公有制企业2363家,其中规模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有242
家。然而,这242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中只有25家单独建立了
党支部,还有217家尚未按要求建立党的组织。可见,在非公有制企
业中建立党组织的形势具有严峻性和紧迫性。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
为此,各级党组织首先必须充分这一点,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
抓紧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出成效来。
其次,要强化措施,分类实施,切实做好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
党组织组建工作。
(1)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组建”的原则,组建党的组织。
凡有正式党员3名以上的,要依据党章和((公司法》的规定,建立基
层党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党员人数在3名以上、不足7名的,应建
立党支部;党员在7名以上、50名以下的,应建立党支部委员会;
党员人数在50名以上、100名以下的,应建立党的总支部委员会;
党员人数超过100名的,应建立党的基层委员会。
(2)要摸清底数,掌握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及其党建工作的
实际情况,把握工作主动权。各地各单位要在近期对所辖内或者所帮
扶的企业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底,做到“五个清楚”:即,对规模以
上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分布、生产经营情况清楚;对规模以上非公
有制企业党组织情况清楚;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的基本情况
清楚;对非公有制企业业主对党建工作的态度和意见清楚。对辖区内
规模以上企业组建党的组织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清楚。
(3)实行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挂点责任帮扶,增
强工作的把握度。对全市217家尚未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其
党组织组建工作由所帮扶的乡镇或者县直、市直单位协助企业完成。
对已经具备党组织组建条件的,帮扶单位要全程帮助和督促企业按照
党章和有关要求尽快组建党的组织,建好建强支部班子,并迅速开展
党的活动。对有党员,但党员人数不到3人的,帮扶单位和主管部门
要选派年轻优秀党员干部进驻到企业(组织关系一并转入),全程帮
助企业建立党的组织并担任支部书记或者副书记,及时培养和发展党
员,待该企业支部党员人数达到3人以后,组织关系才可调回原单位。
对企业中组织关系还在原籍的党员,帮扶单位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
政治工作,积极动员他们将组织关系转到企业来。
(4)要继续推行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制度,不断扩大党的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工作覆盖面。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由主管、帮扶单位安排人员,
由组织部统一派驻,既可以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转业军人和部
分退休老同志中挑选,也可以由非公企业所在地党政领导干部兼任。
指导员、联络员要在为业主生产经营提供服务的同时,深入企业宣传
党的方针政策,大力加强对业主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争取业主的理
解和支持,及时在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的组织。
(5)要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本着
有利于上级党组织管理、有利于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党员正
常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和活动的原则,从实际出发,通过单独组建、联
合组建、挂靠组建等方式,灵活设置非公有制企业的党组织,凡有正
式党员3人以上,生产经营比较稳定的非公有制企业都应当单独建立
党的基层组织;对仅有个别党员或暂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企
业,应按地域相近、行业相同的原则,建立跨企业、跨行业的联合党
支部。党员人数少、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要先建立工会、共
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
(6)要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
针,积极稳妥地做好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发展党员工作,为建立党的组
织创造条件。发展党员要做到:突出综合素质,重点发展政治素质好、
懂经营、会管理的优秀青年;突出岗位结构,重点发展生产经营管理
骨干、技术骨干和生产一线优秀工人;突出合理分布,重点在无党员
的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党员。要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入党积极分子的教
育培养,有意识地交任务、压担子,变“自然成长”为“帮促成长”。
第三,要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努力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
工作格局
(1)明确责任。要强化“不抓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是失职、抓不好是
不称职”的观念,落实领导责任制,党委(党组)书记是非公有制企
业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党委组织员和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要
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度,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各负
其责,努力形成基层党委、工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的同志主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
要抓,其他班子成员协同抓,企业业主配合抓的工作格局。各级领导
干部要经常深入一线,加强调查研究,做好经常性的工作察访、督促
和指导,广泛听取意见,帮助解决组建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防止
工作走过场。各企业业主要积极配合,大力支持企业组建党组织工作。
(2)要搞好协调。非公有制企业比较分散,涉及面广,登记管理和
业务管理部门多,各地、各单位、各部门要注意加强协调,齐抓共管,
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在上级党委统一
领导下,由上级党委组织部牵头抓总,统战、经贸委、工业园、劳动、
工商、民政、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个私协会等有关部门要
共同参与,协调配合,共同做好组建党组织工作。
(3)要建立联系点。为切实把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工作抓紧、
抓好、抓出成效,区(县)委组织部将在全区(县)范围内确定部分
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作为党建工作联系点,由部机关干部挂点联
系,并对联系点党组织组建工作进行责任帮扶,以带动整个非公有制
企业的党建工作。各地、各单位要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结合本
地本单位实际,选择1一2个积极性高,难度较大的企业建立联系点,
通过典型带动,推进组建工作。
(4)扩大影响。各地各单位要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非公有制企
业党建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声势,不断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
的影响力。对一些积极性不高,思想有抵触情绪的企业业主,要做好
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推动非公有制企
业党建工作健康开展,为本地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发展、大跨越提供重
要的政治保证。
第四节建立有效的教育管理机制
一、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对象不易被发现的原因
首先,流动党员自身的原因。不少流动党员虽然知道自己的组织
关系不该一直处于流动之中,不能游离于党的日常教育管理之外,但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在主观上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他们有的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办理组
织关系的转接;有的想过要重新纳入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但因为怕麻
烦而搁置了.有的流动党员的确是不知道流出、流入地党组织在召唤
自己;有的是知道却故意装作不知道,刻意回避教育管理。
其次,传统的党员教育管理体制的束缚。传统的党员教育管理体
制是根据单位制社会结构设置的,是根据人户结合的行政区域设置
的。用这种模式管理人户分离、己摆脱单位行政控制成为“社会人”
的流动党员,自然无法查清流动党员的底帐(包括人数和流向)。
最后,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主观努力不足的原因。这些党组织
有的根本未把流动党员纳入自己的工作范畴,多年来,对流动党员想
起来就管一管,想不起来或忙起来便搁置了。有的虽有心对流动党员
进行管理,但因不愿作艰苦的实践探索工作,最终往往以例举若干个
“难搞”为借口,放弃对流动党员的寻找和教育管理。
二、确定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
以往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内容难以确定的原因有:一是对流动党
员的思想行为不了解,从而不能有针对性地确定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
内容。二是流动党员自身的特殊性,故传统党建的党员教育管理内容
难以满足流动党员的需求。因为传统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是统一的,
是重于正面引导的,而流动党员内部差异性大,思想活跃,他们需要
的教育管理内容应该是多维的、能够为他们解惑的。三是流动党员教
育管理的实践时日尚短,对怎样进行教育管理虽有一些地方经验,但
缺乏系统的总结和理论的提升。故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内容这一块
上,至今尚没有一个指导性的文件和权威性的规定,各地做法虽各
有闪光点,但一时难以判断是非,无法决定是否采纳。
针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难以确定的间题,一些地方总结了
三点经验,其一,针对流动党员思想行为多维性的特点,对流动党
员的教育管理内容可划分为共性内容和个性内容两大块。共性内容是
党统一性要求的,是有明确规范的;而个性内容则可交由各流动党员
管理机构自主设置。其二,围绕流动党员的内心需求设置对流动党员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
的教育管理内容。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内容主要不是从文件、书本
上寻找,而是从与流动党员的谈心交友中去获取。其三,以往任何流
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内容必须进行重新整顿。其教育管理要敢于面对一
些已暴露出来的思想、行为问题,不能含糊地空洞说教,要把枯燥的
教育管理内容变得生动起来。
那么,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主要有那些呢?笔者认为
(一)身份的教育管理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要他们不忘党员身份,通过
发挥流动党员个体的先锋模范作用,进而夯实党组织的战斗力。因此,
首先要通过寻找活动,让流动党员亮出身份。针对流动党员发现难
的问题,一些党组织开展了“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
的三找活动。这个活动突出了“三性”:其一,主动性。即不是像单
位党建中那样被动的等待党员自己寻求被教育、被管理的机会,而是
主动地出击。其二,广泛性。即不是像单位党建中那样遵循“谁的孩
子谁找”的规则,而是以党的大业为重,发动流入地、流出地社区、
用工单位等共同参与寻找流动党员,使其尽早纳入党组织的教育管理
中。其三,工作扎实性。即不是简单地一找了事.而是先宣传发动,
广泛告之,而后挨厂、挨地地排查、咨询,最后,以情动人,争取流
动党员主动亮出身份,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
(二)党员意识和执政意识的教育管理
什么是党员意识呢?简而言之,就是牢记自己是共产党员。展开
地说,就是牢记党章的第一章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的规
定。第一条是关于什么样的人才能入党;第二条,是党员的基本要求
是什么,共产党员是工人阶级的有觉悟的先进分子,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共产党员永远是普
通劳动人民的一员,除了法律规定的个人利益和工作以外,不得谋求
任何私利和特权;第三条,规定党员的义务;第四条,规定党员的权
利。牢记党员要求,履行党员义务,维护党员权利,就是党员意识。
对于每一个共产党员来讲,都要有党员意识。共产党员是一个崇高的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名称。入党以后,党员的一言一行决不能辜负这么一个崇高而神圣的
名称。这个名称,凝聚了我们多少革命先烈作出巨大牺牲所赋予的理
想,反映了我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也是对我们每一个党员
的思想和行动提出的明确规范。所以,党员同志在任何时候,不要把
自己混同于一般人。一旦入党了,你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一员,必须
牢记自己是个党员。党员意识的问题,可以说,在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问题中是个最一般、最基本的要求,但也是最难做到的,又必须做到
的。什么是执政意识呢?简而言之,就是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的意
识。我们一要认识到党的执政地位是党在长期艰苦奋斗中获得的,是
无数革命先烈和前辈用自己的生命和奉献换来的,决不能在我们后人
手中丢失政权;二要认识到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要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
国家长治久安,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而不能
损害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三要认识到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应
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决不能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变成私人权力,甚
至以权谋私。对于我们党的干部来讲,尤其是在国家机关部门工作的
干部来讲,尤其要树立执政意识。有了执政意识,才能自觉提高执政
能力。为此,在实践中,我们必须有针对性进行教育,增强流动党员
的荣誉感和参与意识,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坚定理想信念。在教育方
面,要面对流动党员所处的复杂社会环境,要始终把党的宗旨和党性
观念教育作为主要内容,增强其自我约束意识,永葆党员先进性。教
育他们顾全大局,做支持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模范,正确对待转岗
就业的模范、自立自强、勇于创业的模范,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
素质的模范。在管理中,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和党员的思想、工作实
际、提出明确的奋斗目标,使广大流动党员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行为
规范和争优创先的目标更具体。如引导他们在创办社会公益事业上发
扬奉献精神,做“富而思源、富而思进”的楷模。引导激励党员转变
观念、实现自我发展,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提高其守法经营的自觉性,
永远做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增强其改变家乡面貌的责任感和使
命。一些基层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注意发挥流动党员商品意识强,经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
营门路广,信息灵通,交际范围广等特点,让流动党员为家乡建设提
供信息,推销产品,引进项目。以上这些方面已有不少实例。
(三)流动党员的权利与义务的教育管理
一方面,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流动党员享有党章规定的所
有权利,保证他们同流人地党员享有同样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另一
方面,各级党组织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流动党员有更多的参与党的各项
活动的机会,享有对本地本单位事务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的权利,为
他们提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条件。
三、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手段
(一)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手段的多样性和受制约性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手段虽具有多样性,但也有严重的受制约
性。这首先是由于流动党员的“社会人”身份。对他们,党组织已
无法行使用经济手段对其正常的经济活动施加影响,也无法有效的行
使命令手段,因为他们已不在你行政控制范围内。党纪约束虽尚可用,
但对“社会人”身份的党员,约束力也不是很大。其次,党员教育管
理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党组织不能使用强制手段使流动党员接受教育
管理。因为对党员的党性教育管理,自始至终我们都强调自愿。再者,
党建工作者过去已习惯于用行政命令、经济处罚等硬手段对党员进行
教育管理,虽然知道除硬手段外还有不少软手段可用,但对这些软手
段怎么用所知甚少。
对此,笔者认为,以情动人应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主要手段,
通过一次又一次上门耐心的交谈,许多流动党员终被感动,重新又纳
人了党的教育管理之中;以理服人是一项非常实用的教育管理手段,
只要你能说出道理,令人信服,大部分流动党员还是会对党组织的教
育管理予以理解、接受的。尊爱留心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添加剂,
只有通过种种尊爱流动党员的举措(如给其一些政治待遇,增强其信
誉度等),才能重新激发其内心的党员自豪感,使其主动地要求亮身
份,接受党的教育管理。此外,还必须以教育管理活动的内容吸引人,
如利用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开展各种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周到的帮困服务,从而吸引大批流动党员聚集在其周围。
(二)开展主题活动,塑造党员形象
流动党员大都零星分布在各企业,由于有时缺少党组织的实体依
托,企业中开展党的工作,重心就理应放在党员个体的作用发挥上。
流动党员必须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并积极在企
业中贯彻党的意图,开展党的工作。据调查,一些非公企业流动党员
围绕这一定位,开展了“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塑造党员形象”等主
题活动,要求流动党员在企业中保持“三优”(保持优良传统不变,
优良品质不变,先锋模范作用不变),克服“三无”(党员不党员无所
谓,过不过组织生活无所谓,要不要联系群众无所谓)。激励、鞭策
着流动党员在企业中立足本职岗位、勤奋工作、力争上游。还有一些
非公企业党组织抓住时机扩大了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内涵,要求党员
不能满足于在企业中取得个人的成就和提高个人知名度,更要积极争
取业主和群众的理解支持,为党的组织在企业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
件。如益阳最大的私营企业—艾华科技有限公司里的流动党员在围
绕“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塑造党员形象”等主题活动中,将活动主
线进一步提升为“一个贡献,二个形象,三个满意”(为企业作贡献,
塑造党员形象,开发区形象,做到组织满意、单位满意、群众满意)。
随着活动的深人,流动党员以自身的优秀表现让身边的群众和业主都
为之信服,也使许多来益阳投资的外商、港、澳、台商对我们党的工
作,从怀疑到信任,从拒绝到接受,在公司内建立党组织。
近年来,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通过活动开展发挥流动党员的
作用,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他们开展的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一是开展“十好”评比活动,将“十好”与职工工资、评先及确
定党组织发展对象相挂钩;二是开展塑造企业形象活动。要求全体员
工严格遵守厂纪厂规,努力学习、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有关文件精
神和专业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引导员工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提
高精神境界,以实际行动搞好本职工作,积极为企业作贡献;三是开
展党员先锋岗、责任区、“青年文明号”工作,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
用,做到关键工作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创造
一流工作业绩,为企业其他职工树立榜样;四是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
的文体活动,举办拔河比赛、文艺晚会、自行车慢行赛、象棋赛、篮
球赛、登山比赛及签名活动等,切实丰富企业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进一步提高职工思想境界。这些活动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企业生产经
营,结合企业的工作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深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及文化建设
有机结合,使企业生产发展了,员工精神面貌改变了,企业形象树立
了,形成了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有力地促进了非
公有制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借助工会载体,拓宽作用发挥途径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企业工会工作也蓬勃发展,逐步成
为非公企业党群工作的重要力量。一些党组织意识到工会在企业开展
活动有法律上的保障,并且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参与面更大,群
众基础更广,于是把工会组织作为了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最合
适的载体。要求流动党员联系本企业工会,参与工会的活动,借助工
会组织把党的意图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去,团结凝聚职工群
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在这种“党工一体化”
的思路指导下,经过数年实践,一批党员己经成为了企业工会的领导
核心和骨干分子,而工会中的许多优秀分子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
党,并成为党组织活动的积极分子,做到了党工骨干的互相兼职,使
企业党工工作有声有色。在企业高层人事变动中,一些非公企业党工
组织一直成为企业重要的稳定力量,得到了投资方的高度赞扬。在工
作策划上,党员积极参与工会工作策划,把党的意图作为指导工会活
动的准则,并把工会活动与党组织活动同步开展,做到了行动上的步
调一致。在作用发挥上,党员和工会组织为企业生产经营出谋划策,
共同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
(四)注意三个结合,加强常规教育管理
对流动党员进行有效教育管理的标准是党章规定,为此,党组织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必须注意把握原则性、体现灵活性。首先在组织生活上,注意集中活
动与业余活动相结合。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少集中、多分散”,“不
拘泥于形式、讲求实效”,“坚持业余、方便党员”,适应企业流动党
员特点的组织生活模式,其效果不错。有的行业党组织一年只举行1
一2次大型活动,每个党员都来参加,平时由各企业党支部利用业余
时间自行设计各种小型活动。二是在党员教育和培训上,注重党课教
育和函授培训相结合。在坚持每年一次集中上党课的基础上,重点办
好党课函授培训班。有的党组织年初确定授课计划,准备相关资料,
定期寄送给每个党员,由党员进行自学,学后撰写心得体会,报支部
存档。三是党员评议中采取企业行政评议与党组织评议相结合。年终
开展党员民主评议,每位流动党员必须填报《共产党员思想、工作情
况调查表》,对一年工作情况、模范作用发挥情况进行定性自评,同
时向支部书记或党小组长口头汇报,支部书记或党小组长在听取汇报
后,向本企业或本组织的其他党员或群众了解情况,对该流动党员进
行定性评价。对于部分党务工作环境较为宽松的企业,有些党组织向
企业行政领导寄送《党员发挥作用调查表》,请企业行政对党员进行
年度定性评价。最终,党组织结合上述几项评价内容给每位流动党员
一个客观的评议结果
(五)严明党纪,认真做好党员流动的进出口工作
对流动党员无正当理由不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或《流动党员活
动证》的,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缴纳党费,或不做
党组织所分配的工作的,应按自动脱党处理;对不履行党员义务,己
不符合党员条件的,要劝其退党;对党性观念淡薄,甚至违法乱纪堕
落为腐败分子,要坚决予以清除。
第五节建立健全的物质保障机制
一、流动党员作用发挥保障难的原因
首先,流动党员居住分散,面临之工作、生活困难多,接受教育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
管理的主动性相对较差。其次,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所需的人力、物
力、财力问题。在工作初创时期,势必要比传统的党员教育管理耗费
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然而,现行党建中却没有作出明确的制度
安排,这就注定了目前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不可能像体制内党员
的教育管理那样有稳定、可靠的保障。其三,社会各界对教育管理流
动党员的重要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目前,主动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单位和个人还很少。即使有提供者,其数量
也不多,时间也不确定。不难看出,物质保障机制的缺乏是影响非
公企业党组织和流动党员作用发挥的瓶颈。
目前,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和作用发挥基本上是受外力推动,具有
很大的被动性。因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和作用发挥所需的一切人力、
物力、财力,基本上由体制内党政部门承载。然而,由体制内党政部
「1推动并提供保障来实现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作用发挥有许多局
限性。首先,它可能难以持久。因为体制内的推力和保障是有限的,
而流动党员的扩大才刚开始,终有一天,体制内的党政部门会承载不
起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任务。其次,由党政部门承载可能会导致全国不
平衡的后果。一些经济发达、财力雄厚的地方,可能在一段时间会把
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搞得很红火,流动党员的作用发挥的比较充分,
但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便只能让流动党员放任自流。其三,党员作用
发挥的物质保障如果只受体制内党
本文关键词: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5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47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