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协商会议”名称的六次转变
发布时间:2017-06-29 11:05
本文关键词:“政治协商会议”名称的六次转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政治协商会议"作为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是适应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国共合作、和平建国的实践需要,国共两党在具体商谈过程中经过多次演变而逐步形成的,国共两党以及民主党派中的许多有识之士对此都有所贡献。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最终被确定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则是共产党人根据当时政治形势和中国革命发展的需要而确定下来的。具体到"政治协商会议"名称,大体经历了国是会议——党派会议——政治会议——政治协商会议——新政协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历时6年时间历经六次转变之后才最终被确定下来。"政治协商会议"这个名称来之不易,它既是多党合作实践的产物,记录着中国人民为寻找适合自己国情的政治形式所经历过的艰辛历程,也是解放了的中国人民一次独立自主的制度安排,展示出中国共产党人构建适合国情的政治形式的高超政治能力和卓越政治智慧。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政治文明与政治发展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政治协商会议 名称 政治形式 国共合作 协商民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论、路径和机制研究”(12AZZ001)
【分类号】:D231;D628
【正文快照】: 关于“政治协商会议”名称的由来,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的说,“政治协商会议”名称是毛泽东首先提出来的,也有的说是周恩来首先提出的,还有的说是国民党谈判代表王世杰提出来的,也有的说是国民党谈判代表张治中提出来的,再有的说是国民党CC系陈立夫、陈果夫提出来的。诚然,政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宝琴;努力提高政治协商的质量[J];北京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2 何萃法;政治协商在发扬民主中的重要作用[J];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3 陈华光;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中党员委员应自觉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J];南京社会科学;2001年S1期
4 文世达;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新发展[J];四川统一战线;2001年09期
5 黄海霞;政协委员的忧患意识[J];w挛胖芸,
本文编号:4976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497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