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1937-1945年中国共产党针对知识青年的宣传动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7 06:01

  本文关键词:1937-1945年中国共产党针对知识青年的宣传动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抗战时期 宣传动员 知识青年


【摘要】:本文主要以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和宣传为视角,来考察抗战时期中共针对知识青年的宣传动员工作。在这样的研究视域下,本文试图揭示中共针对知识青年青年宣传与动员的时代背景:中共是通过在民族危亡时期塑造怎样的形象,以此作为宣传动员的主题,能够引起知识青年的响应;中共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方式;宣传和动员的效果怎样;对于当代青年的宣传动员有哪些启示意义。对于上述问题的探究,形成本文的研究思路。考察宣传与动员的时代背景,首先,特别需要注重大时代对于宣传动员上作的影响。日本全面侵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国内的政治文化力量开始分散聚合。再从宣传与动员的主客体来考察受大环境的影响,主客体对于宣传语动员的控制力与反应。国共关系缓和,中共具备宣传动员的空间和条件。中共迫切需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知识青年是其重要的团结对象。知识青年本身的特质吸引试图发展壮大的中共去“抢夺”知识青年。战火中流亡的知识青年,同样也是“救亡先锋”,急需找到可以依靠的力量和平台参加抗日活动。与知识青年都有共同的诉求这样,两者有了互动的基础。就宣传动员的主要内容方面来说,中共通过塑造抗日、民主、善治形象来是实现宣传和动员的。抵抗日本侵略是时代的任务,救亡抗战是中共宣传动员的一面旗帜。首先中共率先垂范,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砥行抗战,八路军和新四军战绩频传。实行全民抗战政策,给予知识青年抗战自由。中共为推行国内民主积极奔走呐喊,在陕甘宁边区实行的民主政治改革使边区成为“民主示范区”。焕然一新的社会改革,不仅彰显中共的治国理政的能力,还让知识青年看到了中国发展的希望。针对知识青年的特点,中共在政治上尊重知识青年,积极容纳不同政治主张的知识青年;在生活上关心优待知识青年,并为知识青年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这对于战火中的知识青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在形式的选择上,中共根据所处环境和知识青年的特点扬长避短。利用国统区舆论环境改善的机会,建立自己的舆论喉舌——《新华日报》,以此来消除多年来社会舆论对于中共的偏见和误解,实现对于知识青年的隔空宣传和动员。积极发行图书,能够系统、全面、形象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陕甘宁边区的建设成就。利用第三方媒介进行宣传动员,借力公平客观的视角和发声平台来实现宣传与动员。眼见为实,通过组织社会名流到陕甘宁边区采访考察,亲身感受中共政策的实施、边区的成就、八路军战绩,能够直观真实传达中共的主张,在中共政治力量和军事力量达不到的区域,形成巨大影响力。“圣地洪流”壮观的出现,无疑证明抗战时期中共针对知识青年宣传动员取得巨大的成效。主要围绕着知识青年的反应以及知识青年对于中共的作用来阐述的。“天下英雄好汉云集延安”,陈云的一句评价可以概括知识青年奔赴延安形成的盛况。大批知识青年的加盟,一方面,为中共注入了新鲜血液,中共的组织有了持久的活力和创造力,成为中共最终取得政权的力量骨干。另一方面,陕甘宁边区各项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例如教育事业、医疗卫生、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有了人才支撑,为新中国的成立各项事业的发展做铺垫。中共把握住历史时机,针对知识青年的特质,并采用知识青年常常接触的宣传动员方式,建立舆论喉舌,借助第三方媒介借力宣传与动员,成功塑造抗战、民主、善战的形象,极其契合抗战时期知识青年的救亡与民主的诉求。抗战时期中共针对知识青年的宣传动员,虽然服务于抗战的历史大局,为中共的发展壮大注入新鲜血液,但其成功宣传动员的成功意义绝不仅限于此。这种顺应时代潮流的决策,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的主题选择和形式选择,对于当代知识青年的宣传动员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抗战时期 宣传动员 知识青年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23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20
  • 1.1 论文选题的理由及意义10-11
  •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11-13
  • 1.3 研究方法与手段13-14
  •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14-15
  • 1.5 研究的现状15-20
  • 2 困境与潜力:抗战初期知识青年群体的实际境况20-25
  • 2.1 文化重镇相继沦陷,知识青年面临存亡困境20-21
  • 2.2 具有爱国激情和文化优势,是抗战先锋和喉舌21-22
  • 2.3 救亡报国理想遭遇现实困境22-25
  • 3 为抗战服务:中国共产党实行宣传的主体内容25-30
  • 3.1 为知识青年提供抗战空间25-27
  • 3.2 保障知识青年的民主权利和自由27-28
  • 3.3 为知识青年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28-30
  • 4 锻塑与启迪:中国共产党展开动员的系列措施30-41
  • 4.1 建立舆论喉舌30-34
  • 4.2 出版发行图书34-36
  • 4.3 借力第三方媒介36-41
  • 5 量化与优化:宣传动员的实效考察41-45
  • 5.1 “天下英雄豪杰云集延安”41-42
  • 5.2 为中国共产党注入新鲜血液42-43
  • 5.3 为中国共产党事业成功储备了人才骨干43-45
  • 6 “持久的动力”:中国共产党推进青年工作的现实启示45-50
  • 6.1 始终把民族利益放在首位45-46
  • 6.2 塑造与时俱进政党形象46-48
  • 6.3 不断融入新元素的动员途径48-50
  • 结语50-52
  • 参考文献52-56
  • 致谢56-5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俊斌;;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关于难民安置的态度及措施之比较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2 付文武;;抗战时期成都民众出钱劳军运动[J];黑龙江史志;2013年13期

3 张成明;;抗战时期民主党派在重庆活动的特点[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4 付关怀;;浅谈抗战时期延安的知识分子[J];成功(教育);2012年01期

5 朱书清;抗战时期青年奔延安述论[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S5期

6 冯海燕;论抗战时期民主党派与国民党的关系演变[J];济宁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7 赵晓兰;抗战时期浙江报刊的类别与特征[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8 罗冰冰;;论抗战时期陕西黎坪垦区的开发[J];传承;2011年23期

9 白鹭;;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与美国的关系探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10 王利民;把增强;;困境与思变:抗战时期中共精兵简政提出动因的历史考察[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小飞;抗战时期广东对日防空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2 茹佳楠;抗战时期湖南的难民及难民救济[D];湘潭大学;2015年

3 孟亚云;1937-1945年中国共产党针对知识青年的宣传动员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4 赵君;抗战时期晋绥根据地的冬学运动[D];山西大学;2013年

5 侯晓;抗战时期山东地区人口迁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6 朱小敏;论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民歌民谣[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7 王洪力;抗战时期成都地区空袭救济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521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5521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9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