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6-06-09 12:06

  本文关键词: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对策研究

发布日期: 2012-02-25 发布:  

  2011年第4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2011年第4期

  
中国论文网
  【摘要】党的建设是一门应用型科学,其核心是人的建设。党建工作责任机制落实不到位、党政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等问题普遍存在。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党性教育为重点,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党性意识,为加强党员党性教育树立榜样,全力推进基层党建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党建科学化水平制度建设民主集中制
  
  科学化的本质是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规律是以事实为依据,在实践中形成的,又是看不见摸不着、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如何才能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科学总结实践经验,并把这些经验(包括教训)加以升华,从感性到理性,获得反映事物本质联系的正确认识,并用以指导实践。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正是在总结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六条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重大命题的。
  党不仅要用科学的理论、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且要用科学的理论、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推进执政党自身建设。现在讲科学化,不是说过去不科学,而是要比以往更自觉、更主动,更注重规范化和制度化,更强调创新精神。
  党的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党的建设工作责任机制落实不到位。调研显示,有的单位党组没有把机关党建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甚至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一些单位党员领导干部缺乏抓党建的角色意识,对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认识不足、措施不力;有的单位党组发挥机关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不够,有关会议没有吸收机关党组织专职副书记列席,在本单位人员调动、干部任免、奖励等方面也没有听取机关党组织的意见。在实际工作中,对各单位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奖惩方面还缺乏具体的衡量标准和可操作措施。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这四大考验每一个都是极其严峻、前所未有的。在考验面前,只有努力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才能为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提供根本保证,为领导全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根本保证。
  党政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实际工作中,一些基层党组织忽视了党员主体地位,在设计和开展党的活动中,围绕部门党组的关注点、联系自身工作实际、紧贴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不够,组织生活形式单一、质量不高,活动内容缺乏吸引力、感染力,党员干部参与热情不高,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够突出;加强针对性思想政治工作不够,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思想未能充分体现和落实。一些党组织民主集中制贯彻不好,深层次的原因是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一党长期执政条件下的权力运行缺乏科学规范,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没有到位,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不健全。
  党的建设中存在其他一些突出问题。当前,在党的建设中有许多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比如理想信念动摇和价值观错位的问题,领导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缺乏监督的问题,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难以保障的问题,干部考核和选拔任用中的科学机制问题,党的基层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问题,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治理问题等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很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的建设确实存在一些不科学的因素。这些不科学的因素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各个方面都有表现。这就需要通过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来加以克服。
  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力度不够。随着机关党务干部队伍的不断壮大,尤其是一些年轻干部的加入,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干部普遍对加大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方式有较高的呼声。调研发现,党务干部的素质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的开展情况。一些基层党组织满足于灌输教育、上传下达、催缴党费的工作,不善于融入中心工作并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的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仍然处于封闭和被动状态,创新不足,对新时期党建工作缺乏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破解这些难题的根本之策,就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对策研究
  增强科学理论教育和促进党建理论创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积极为党的理论创新服务。把学习、研究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党建理论研究的首要任务,注重通过开展理论研讨活动和学术活动,加强党的重大理论问题研究,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理论支持。从毛泽东同志提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提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可以说,党成立90年、执政62年来党的建设的过程,就是要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的过程。我们党立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党的建设过程中存在很多难点问题,要找出深层次的原因,就要进一步深化对实际问题的理论研究。提高党建理论创新的科学化水平,就要深入研究广大党员和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背后的理论问题,把这些问题研究透了、解决好了,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也就提高了。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搞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新机制、新方法、新途径,不断壮大党员队伍,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要提高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事业中,有许多丰富的实践经验需要总结,有许多重大的问题需要解决,有许多未曾认识的领域需要探索。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只有大力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中驾驭全局,掌握主动权;才能更好地坚持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避免犯“左”的或右的错误,才能不断地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做出新的理论概括,把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胜利地推向前进。为此,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
  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和坚持民主集中制。制度建设是衡量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核心内容。提高党的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关键是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真正形成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科学管用的制度体系。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这一原则,制定正确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处理党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具体制度,形成了党在组织建设上的鲜明特征。党在全国执政以后,又把这种制度运用于政权建设,在国家机构中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没有民主,就没有正确的集中;没有集中,就不能形成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形成全党的统一意志。提高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要注重制度建设的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加强制度体系的系统性、配套性。要认真贯彻执行党建制度,制定完善的制度监督机制,保证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按制度办事,在贯彻落实过程中不断总结,在总结实践基础上再有新认识、新举措。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创先争优活动是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延伸和深化,是新形势下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对于党建工作具有重大实践意义和创新价值。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建立健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要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和宣传专栏等,做好创先争优活动的宣传工作,扩大影响,营造氛围。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使创先争优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取向。通过创先争优活动,有力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
  培养高素质党政人才。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竞争是最具全局影响力的竞争,人才工作是党和国家至关重要的工作。党的十七大确立了人才强国的战略,省委第十一次党代会把人力资源开发列为三大支撑条件而纳入总体工作布局。根据现行的人才评价标准和统计指标,干部实际上就是人才结构中的党政人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教育培训机制创新,也就是要加强党政人才的教育培训机制创新。为培养更优秀的党政人才,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制定中长期党政人才发展规划。加强党政人才教育和培训规划,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人才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决定性作用。二、选准党政人才的发展重点。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不断建立和完善干部人才的教育培训和选拔使用机制。三、调动党政人才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党政人才的责任和义务。四、创新党政人才的教育培训机制,要认真落实好党政人才的各项政策,包括培养政策、选拔政策、待遇政策等。五是要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制度,促进各类党政人才脱颖而出。(作者为包头师范学院副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快速投稿通道


  本文关键词: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52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552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c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