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强国建设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2 05:10
本文关键词: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强国建设思想研究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一个包容广阔、内涵丰富而又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在这个有机整体之中,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之外,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那就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则是新时代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影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因素,不仅包括这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水平,还应该包括这个社会的文化发展水平,整个社会的建设以及其中的其他部分的发展都离不开文化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切实捍卫我国的文化利益和文化安全。自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自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思想也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本文系统探讨了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强国建设思想,全文包括前言、正文和结语,共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言。主要介绍了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部分: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强国内涵及其特征。首先从全球化时代文化的概念、特征和作用进行论述,把握全球化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对文化资源大国、文化产业强国和文化精神三个层级的分析,全面把握文化强国建设三个层面的路径。 第三部分:中国共产党文化强国建设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通过研究当代世界文化格局中,三类文化国家的地位以及各自采取的各具特色的文化战略等方面分析文化强国建设思想产生的国际背景,同时分析21世纪初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现实,从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文化安全领域的态势等方面,把握文化强国建设思想产生的国内背景。 第四部分:中国共产党文化强国建设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通过梳理文化强国建设思想的发展线索,总结中国共产党文化强国建设思想的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结合各自所处的时代和实践,提出关于文化作用、文化建设重要性的思想;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这个概念,以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目标;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第五部分: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强国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根本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方针——以人为本、发展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实现路径——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从这几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共产党文化强国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六部分:论述中国共产党文化强国建设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发展丰富了三代领导集体文化强国建设思想;指导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实践。 第七部分:结语。总结全文,提出要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不断推进的具体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强国建设思想也要不断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文化强国建设 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26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目录8-10
- 前言10-16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10-11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一)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二) 国内研究现状12-14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4-16
- 第一章 全球化时代文化强国的内涵及特征16-22
- 一、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内涵16-18
- (一) 文化16-17
- (二) 文化的当代特征和作用17-18
- 二、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强国18-22
- (一) 文化强国应该是文化资源大国18-19
- (二) 文化强国必须是文化产业大国19-20
- (三) 文化强国必须有文化精神20-22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文化强国建设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22-32
- 一、文化强国建设的国际格局22-26
- (一) 文化霸权国家维护文化霸权地位22-23
- (二) 文化强势国家维护文化强势地位23-24
- (三) 文化弱势国家争取形成文化新秩序24-26
- 二、文化强国建设的国内现状26-32
- (一) 传统文化资源亟待整合27-28
- (二) 文化产业发展亟需发展动力28-29
- (三) 文化安全亟需重视和保护29-32
-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文化强国建设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32-42
-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强国建设思想32-34
- (一) 先进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32-33
- (二) 文化是形成社会发展多样性的重要因素33-34
- 二、列宁的文化强国建设思想34-36
- 三、十六大以前中国共产党文化强国建设思想36-42
- (一) 毛泽东的文化强国建设思想36-37
- (二) 邓小平的文化强国建设思想37-39
- (三) 江泽民的文化强国建设思想39-42
-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文化强国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42-53
- 一、中国共产党文化强国建设的指导思想42-43
- 二、中国共产党文化强国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43-44
- 三、中国共产党文化强国建设的基本方针44-46
- (一) 以人为本44
- (二) 发展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44-45
- (三) 坚持社会效益优先45-46
- (四)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46
- 四、中国共产党文化强国建设的实现路径46-53
- (一)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46-48
- (二)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48-50
- (三) 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50-53
-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文化强国建设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53-57
- 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53-54
- 二、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发展和丰富54
- 三、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重要的思想保障54-57
- 结束语57-58
- 参考文献58-61
- 致谢61-6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李建玲;金莹;;国外文化强国评估指标的研究现状及启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王沪宁;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权力[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3 王沪宁;文化扩张与文化主权:对主权观念的挑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4 门洪华;;中国软实力评估报告(上)[J];国际观察;2007年02期
5 门洪华;;中国软实力评估报告(下)[J];国际观察;2007年03期
6 金元浦;;做好文化顶层设计,转变文化发展方式[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7 刘晓玲;梁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思想的历史演进[J];求索;2011年12期
8 约瑟夫·奈;王缉思;赵明昊;;中国软实力的兴起及其对美国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06期
9 陈先达;;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06期
10 骆郁廷;;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战略[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霍步刚;国外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077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607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