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和共产国际对北伐的态度转变
本文关键词:苏联和共产国际对北伐的态度转变
【摘要】:虽然苏联和共产国际对孙中山和中国国民党给予了巨大的支持,但在北伐问题上,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态度经历了反对、摇摆、支持的转变,这种态度的转变更多的基于对苏联国家利益的维护,对国际形势和中国形势的判断。苏联和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代表们基于自身对中国实际情况的了解,在不同的时期对待北伐的态度也有不同,并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推动苏联和共产国际改变政策,支持北伐。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关键词】: 苏联 共产国际 北伐 态度
【分类号】:D231
【正文快照】: 随着东征和南征的胜利,国民政府陆续击败了广东省境内的各派割据军阀,巩固了国民政府政权,随后的两广统一进一步增强了国民政府的实力,国民政府希望通过北伐统一全国而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然而,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建立军事部队、提供大量援助的苏联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国民党全书[J];博览群书;2001年09期
2 蔡永飞;中国国民党的历史性脚步[J];统一论坛;2005年03期
3 马义平;;试析抗战前的中国国民党山西省党部[J];晋中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王亮;;奠定未来两岸交流合作的基石——访中国国民党青年团总团长黄健豪[J];两岸关系;2011年07期
5 张小满;总理·总裁·主席——中国国民党领袖制之三易[J];南都学坛;1991年02期
6 李松林;90年代中国国民党史研究述评[J];教学与研究;1996年03期
7 高冬梅;;贵在创新——《从繁盛到衰败——大陆时期的中国国民党》一书简介[J];高校社科信息;2000年01期
8 庄礼伟;评中国国民党的复兴之路[J];领导文萃;2001年10期
9 庄礼伟;在“一个中国”之下“爱台湾”——评中国国民党的复兴之路[J];南风窗;2001年09期
10 张同新;对中国国民党六次重大历史转折的回顾与反思[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立海;;中国国民党民主派组织演变述评[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江沛;;中国国民党早期军队政工制度的演变:1924—1928[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顾荣;;抗战胜利后中国国民党迅速走向衰败原因探析——从政党执政方式的角度来看[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4 党彦虹;;中国国民党“中常会”演变述略:1926—1945[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周建勇;;政治转型以来中国国民党提名制度的演变[A];“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21世纪初政党发展与变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苗青;;合作、斗争与发展: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研究初探[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7 王宇辰;陈樱;;“失败政党”概念初探——以1927—1949年的中国国民党为例[A];世界政党格局变迁与中国政党制度发展——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六辑)[C];2012年
8 孙欲声;;国共两党对民众的态度的比较研究[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张春英;;中国国民党与台湾政党政治——蒋经国“政治革新”与李登辉“宪政改革”的本质区别[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冯琳;;《中国国民党在台改造研究(1950~1952)》[A];台湾历史研究(第一辑)[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尹娜;何立峰会见中国国民党中评会主席蔡铃兰一行[N];滨海时报;2012年
2 陈键兴;中国国民党和亲民党正式签署政党联盟协议[N];人民日报;2007年
3 刘谨;中国国民党副秘书长詹启贤到四川慰问地震灾情[N];人民日报;2008年
4 记者 崔楠;巴特尔会见中国国民党副主席黄敏惠[N];内蒙古日报(汉);2013年
5 记者 江迪;中国国民党将大力支持灾区重建[N];人民政协报;2008年
6 王劲松 居虹 张璐 实习记者 贾子扬;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从南京口岸便捷出境[N];边防警察报;2009年
7 记者 李耿;危朝安会见中国国民党副主席黄敏惠一行[N];广西日报;2013年
8 记者 赵忠洪 实习记者 陈国津;赵乐秦会见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詹春柏[N];桂林日报;2014年
9 记者 张晓峰 陈会君 通讯员 伍洋;省代表团拜会中国国民党副主席黄敏惠[N];湖北日报;2014年
10 记者 孔颖;中国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邓治平先生来衡参观考察[N];衡水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冯琳;1950年代初中国国民党改造运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2 周建勇;中国国民党的适应性转型研究(1980-2008)[D];复旦大学;2008年
3 李雪松;中国国民党退台后的三次“改造”及其对台湾政治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何建国;领袖著作与意识形态:孙中山著作的出版与传播研究(1919—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银芹;中国国民党七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2 孙俐俐;中国国民党21世纪党内改革的几个问题[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3 许娟;政权轮替下的中国国民党改革(2000-2008)[D];中共北京市委党校;2014年
4 李雪松;论中国国民党在台湾“执政”期间的变化及其原因[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5 丁洁婷;中国国民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6 赵金磊;中国国民党自身变革及其对台湾政党政治的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7 齐继刚;试论中华民国时期美国对中国国民党的政策演变[D];延边大学;2013年
8 左世元;鲍罗廷与中国国民党关系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文秀;论1931年国民会议代表的选举与产生[D];吉林大学;2009年
10 丁浩原;台湾地区两大政党候选人选择模式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242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624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