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关系视角下防范与化解群体性事件的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9 01:25
本文关键词:党群关系视角下防范与化解群体性事件的对策研究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体系发展的变化日新月异,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的关键时期,在转型过程中,各利益主体、新型体制和理念均与传统发展观均处于争锋相对的形态,矛盾冲突日益加剧。社会矛盾与冲突情况在群体性事件中越来越常见,矛盾主题模拓展日益宽广,表现形式也越来越激烈,严重阻碍社会发展的稳定与和谐。当前,如何正视社会性事件,如何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中分析成因,均衡各阶层利益,调和利益冲突,最终有效降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几率,这一系列问题是目前各级党组织与人民群众重点研究对象,同时,这些问题也引发了学界的重视与研究。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的群众路线、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从党群关系的视角深入研究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成因、特点和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本文笔者围绕我国群体事件,对发生群体事件的背景、主要成因以及改善这一现状的对策进行探讨。结构主要由事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式以及文本框架这几部分组成。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对群体性事件的定义、特点以及类型分别展开探讨,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石。接着以实践角度对群体性事件进行研究,对诱发群体性事件原因,我国群体性实践的历史由来、当前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展开讨论,最终得出解决问题、改善现状的相应意见。文章以“瓮安事件”等代表性事件为案例进行共性与个性地分析,对此次事件的整个过程、发起原因与性质进行讨论,寻找管理制度的不足之处后提出改善对策,实现处理我国群体性事件起到的指导性作用。最后,对于如何处理群体性事件提出防范与化解的意见,主要内容有:提高党组织在群体性事件中的意义与价值,拟定完善的群体性事件法律法规,明确政法机关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有效策略,制定合理的善后制度,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除此以外,还需对预防群体性事件再次发生提出意见,如:强化信息管理,创建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凝聚力,建立民意传达交流的平台。
【关键词】:党群关系 群体性事件 瓮安事件 预防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252;D631.4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4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3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20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3-17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7-20
- 1.3 研究内容20
- 1.4 研究方法20-21
- 1.5 相关概念界定21-24
- 1.5.1 党群关系21-22
- 1.5.2 群体性事件22-24
- 第二章 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发生概况及其成因分析24-33
- 2.1 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发生概况24-25
- 2.2 我国群体事件的现实背景25-28
- 2.2.1 市场经济的利益格局25-26
- 2.2.2 日益严重的贫富差距26
- 2.2.3 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公信力下降26-27
- 2.2.4 社会不公感的蔓延27
- 2.2.5 社会意识形态的多元化27-28
- 2.3 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分析28-33
- 2.3.1 根源性因素28-30
- 2.3.2 文化因素30-31
- 2.3.3 基础因素31
- 2.3.4 政治因素31
- 2.3.5 体制因素31-33
- 第三章 防范与化解群体性事件存在的不足与原因分析33-43
- 3.1 群体性事件实例分析33-35
- 3.1.1 “瓮安事件”实例概况33-34
- 3.1.2 “乌坎事件”实例概况34
- 3.1.3 “马村事件”实例概况34-35
- 3.2 党群关系视角下群体性事件的共性分析35-37
- 3.3 防范与化解群体性事件存在的不足37-39
- 3.3.1 党群组织对群体性事件认知不足37-38
- 3.3.2 群体性事件处理过程中经验不足38
- 3.3.3 党群沟通不足38-39
- 3.4 防范与化解群体性事件存在不足的原因39-43
- 3.4.1 党群之间的物质利益矛盾凸显39-40
- 3.4.2 基层党组织群众工作不够、影响力下降40-41
- 3.4.3 基层党组织单位行政行为不规范,激化群体事件41-42
- 3.4.4 群众诉求不畅,引发党群矛盾42-43
- 第四章 党群关系视角下防范与化解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分析43-56
- 4.1 党群关系视角下防范群体事件的对策43-49
- 4.1.1 坚持群众的主体地位,牢固树立群众观43
- 4.1.2 加强政府机关党员作风建设,取信于民43-45
- 4.1.3 疏通群众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渠道45-46
- 4.1.4 健全党群工作新机制46-47
- 4.1.5 建立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防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47-49
- 4.2 党群关系视角下化解群体事件的对策49-56
- 4.2.1 建立群体性发生处理机制,防治矛盾恶化49-52
- 4.2.2 坚持公理正义,实事求是52
- 4.2.3 果断处理,,及时高效52-53
- 4.2.4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53
- 4.2.5 沟通疏导为主53-54
- 4.2.6 以人为本,完善群体事件善后治理机制54-56
- 结论56-57
- 参考文献57-60
- 附件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建嵘;;中国的社会泄愤事件与管治困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1期
2 关鑫;;论公民不服从——兼论群体性事件的解决思路[J];河北法学;2010年04期
3 范忠信;;纠纷解决是和谐社会的第一要义——关于全方位解纷模式的初步思考[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孙元明;;国内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研究[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王呈旭;许明月;;政治权利视角下的群体性事件分析[J];学理论;2010年03期
6 张健;;群体性事件中的弱势群体问题研究[J];理论学刊;2010年01期
7 蔡林慧;孙晓丽;;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密切党群关系的新路径[J];理论探讨;2008年03期
8 王金豹;;中国共产党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历史经验与面临问题[J];岭南学刊;2008年01期
9 黄毅峰;;群体性事件行政问责的现状及对策思考[J];求实;2010年02期
10 周永康;;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J];求是;2011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超;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429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642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