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潮: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的建设
本文关键词: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的建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党的十七大指出:“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一根本要求,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指明了方向。高等学校党的组织承担着正确领导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巩固党在高校领导地位和执政基础的使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的建设,是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一、增强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责任感
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发展目标,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保证。现在,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2600万,63%的国家重点实验室、36%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在高校,39.3%的中国科学院院士、37.7%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在高校。“十五”期间全国高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分别占全国总数的55.1%、64.4%和53.6%。可以说,当前中国科技创新的主要资源在高校,高层次人才的主要力量在高校,科技发明的主要成果在高校。高校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主力军之一。所以,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是中国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标志,高等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离不开高校党的建设这个根本保证。只有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加强党对高校发展的领导,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才能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才能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一批又一批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建工作,是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应对高校党建工作新挑战的迫切需要。高校是知识分子汇聚之地,是各种思想文化集散之地,也是新思想新观念发源之地。高校教师和学生思想活跃、追求人格独立,民主意识强,批判精神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社会思潮对高校的影响越来越直接,社会各种变化在高校的反映越来越迅速,高校师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进一步增强。在这个领域开展党建工作,尤其需要发扬改革创新精神,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否则,高校党组织就无法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就难以充分发挥高校改革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改革创新应该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鲜明特色。
二、在继承基础上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改革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本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中国教育发展史上改革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政治局面最稳定的时期之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高校党建工作。从1990年开始,每年召开一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为高校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各级党委认真贯彻中央精神,积极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在继承中创新、在改革中发展。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完善;高校领导班子驾驭学校改革发展能力明显提高;全国每年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数量由2002年的16.8万名增加到2006年的80.8万名,“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基本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全面创新,广大学生主流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逐步提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前景充满信心。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显著进步,高等学校长期保持稳定和谐,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功不可没。
总结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成功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创造性地贯彻中央要求,从高校实际出发,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不断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改革创新。具体来说,一是始终坚持把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高校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头脑,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得到贯彻落实。二是始终坚持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抓党建,着眼于培养人才、创新知识、服务社会抓党建,使高校党的建设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紧密结合、协调推进。三是始终坚持把建设高素质高校领导班子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关键,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按照培养“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要求,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水平。四是始终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五是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高校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六是始终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形成做好高校党建工作的整体合力和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这些经验反映了高校党建工作的内在规律,体现了时代发展对高校党建工作的客观要求,应该长期坚持,并在新的创新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三、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推动高校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一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资源缺乏的状况得到缓解,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又凸显出来,提高高校办学质量、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任重道远。二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提升人才素质、改善人才结构的要求日益突出,迫切需要高校创新办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善教育结构。三是高校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比较薄弱,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活力不足,高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基础地位和引领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四是青年教师正在成为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但提升青年教师的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和教书育人水平的任务十分紧迫。五是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但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创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管理制度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六是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传媒和通信工具,已经成为高校师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娱乐交往的重要途径,对教育教学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提出了新的全面挑战。
高校党的工作的根本任务,一是正确领导高校的改革发展稳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二是巩固党在高校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基础,不断增强党组织的生机活力、战斗力和对党员干部、广大师生的凝聚力、吸引力。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的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广大师生。要组织党员、干部和师生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推进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要按照中央部署和要求,结合高校实际,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和宣传,积极推出一批有分量有价值的理论成果,重点培养一批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学贯中西、理论功底扎实、学术造诣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名师名家。
第二,着力提高高校领导班子办学治校能力。领导班子办学治校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在高校的具体体现。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的要求,开展高校领导干部办学治校能力专题培训,切实增强高校领导班子谋划发展和改革创新的能力,依法办学、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的能力,统筹协调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能力,加强和谐校园建设的能力。要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积极探索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和办法。要进一步深化高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从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要加大高校领导干部和地方领导干部交流力度,有计划地选派高校领导干部到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国家重点工程和边疆地区挂职锻炼以及国外培训。要从培养社会主义政治家和教育家、保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建设高校后备干部队伍体系,制定工作规划,组织长期实施。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住高校招生、基本建设、科研立项、职称评审、学科评估等容易产生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的关键环节,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力度。要整治高校学术不正之风,提高学术研究成果的公信度。现在,高校领导班子成员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大批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同志走上了高校领导岗位,他们是改革开放以后上的大学,学术水平较高、专业造诣较深,相当多的同志有出国留学经历,但许多人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教育,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炼和党内生活的严格锻炼。这种情况要求我们高度重视高校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着力提高高校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
第三,积极推进高校党内民主建设。近年来,高校党务公开加快推进,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不断提高,院系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基本实现了党员直接选举,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比较通畅。高校的党员干部文化素质高、民主意识强,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是提高高校党组织凝聚力的重要途径。高校党组织要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党内民主建设的新要求,继续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要切实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完善党内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监督制度,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广大党员参与决定学校和党内事务创造条件。要进一步扩大高校党务公开,高校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应在党内进行民主讨论,广泛听取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意见。要实行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高校党委应向党代表定期报告工作,自觉接受监督。要加强对高校党内民主发展的正确引导,教育广大党员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不脱离实际,不超越阶段,不照抄照搬,推动高校党内民主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
第四,着力加强院系级党组织建设和青年教工党员队伍建设。院系级党组织在高校党组织结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是教育和团结广大师生员工的政治核心,是党在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第一线的战斗堡垒。理顺高校院系级党组织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其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是当前加强高校党的建设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问题。要建立健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院系工作中的重要事项,要经过党政联席会议,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体研究决定。院系党政之间要职责明确、分工协作、形成合力。要注意选拔那些政治素质强、专业水平高的同志担任院系党组织书记,不断增强院系党组织领导班子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近年来,一些地方和高校积极探索加强院系级党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有的明确规定高校院系实行党政共同负责制,有的在院系党政负责人的配备上采取交叉任职、定期轮岗等方法,有的高校规定院系级党组织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具有否决权,等等。要对这些探索进行认真研究和总结,在修订完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时加以吸收,把成功的经验和做法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要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建立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现在,青年教工党员正在成为高校教工党员队伍的主体,是高校党政后备干部的重要来源。要切实加强对青年教工党员的教育,加强社会实践锻炼,着力提高他们的思想理论素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增强党的观念和党员模范意识。要继续高度重视并着力做好在优秀青年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工作,及时吸收符合条件的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入党。
第五,加强拔尖人才培养和优秀教师队伍建设。党的十七大强调要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是聚集各类优秀人才的高地。要依托国家重大人才培养计划、重大科研和建设项目、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加强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要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引进和培养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拔尖创新人才。要制定有关政策,完善激励机制,为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提供良好条件。要根据青年教师不断增多的实际,在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工作中,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在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上下功夫,自觉养成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自觉恪守学术道德,努力做到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要树立一批师德表率和教书育人的先进典型,组织开展师德建设和教书育人报告团活动。要建立教师师德和教书育人考评制度,将思想品德素质和教书育人实绩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主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职务晋升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要修订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书育人条例,建立师德和教书育人档案,形成长效机制。
第六,继续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和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班上的好做法,同时创新组织设置方式,保证所有的大学生党员都在组织中,都参加组织生活。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党支部的作用,使其成为引领大学生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的班级核心。要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引导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自觉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努力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在学习生活、班级活动、学生社团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高度重视发挥大学生党员在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中的积极作用。要坚持以党建带团建,加强高校各级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共青团和学生会的作用。高校团组织要认真做好推优入党工作,向党组织输送积极分子。
第七,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面对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办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课堂主导作用,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加大学科建设、新课程方案实施、师资培养创新力度,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供强大平台、坚强阵地、优秀教师,培养一批德育名师。要积极拓展教育渠道,开展社会实践,建设校园文化,构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进一步完善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体系,做好大学生毕业就业工作,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要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强化辅导员的教师、干部“双重身份”,开展职业、专业“双重培训”,加强学校职能部门和院(系)组织“双重领导”,落实教师、干部“双重待遇”。要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机制,建立和完善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育人机制,队伍到位、考核到位、投入到位的保障机制。切实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建设,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合力。
第八,深入开展高校党的建设理论研究。高校党建理论是党的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要充分利用高校人才集中、学科综合的独特优势,组织高校党务工作者和专家学者积极开展高校党建理论研究,为高校党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为丰富党的建设理论作出贡献。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关系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党建工作全局的前瞻性、战略性问题,比如,人才培养模式和思路问题,教师素质和学生素质提高问题,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需求相合问题,等等。要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作创新,永葆高校党建工作的生机活力。
四、加强对高校党建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各级党委必须加强领导,切实负起责任。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高校党建工作责任制,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把高校党的建设纳入本地本部门党建工作整体安排,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同志联系高校制度,领导同志要深入高校了解情况,给师生讲党课或作形势报告,指导高校改革和发展;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宣传部门、教育工作部门要加强对高校党建工作的指导;要建立健全高校党建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强化督促检查,把抓高校党建工作的情况和成效,作为考评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要总结北京等地开展高校党建工作达标评优活动的经验,在高校开展党建工作创先争优活动。
要为高校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各级党委、政府要像支持经济改革和发展那样,旗帜鲜明地支持教育改革、鼓励教育创新,引导社会各个方面正确认识高校改革发展快速推进中出现的问题,帮助高校解决实际困难,给予切实的政策支持和财力保证。要引导社会媒体加大对高校改革发展稳定成就的宣传力度,充分肯定高等教育的改革探索,充分肯定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创新实践,充分肯定高等教育对我国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对改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不要求全责备,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继续改革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地方政府要加强高校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
特别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要关心爱护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基层党务工作者是做好高校党建工作的骨干力量。长期以来,他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工作,为加强高校党的建设、促进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实践证明,这支队伍的素质是好的,是值得信赖的,是有战斗力的。但是,一些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力量比较薄弱,有的同志不太安心党务工作。各级党委、各有关部门和各高校要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建立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在业务培训、职称评定、收入待遇和评选先进等方面,充分考虑他们的具体情况和实际贡献,使他们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要注意把那些政治素质高、党性原则强、热爱党务工作、业务能力过硬的同志选配到党务工作岗位上来,注意把高校优秀基层党务工作者交流到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任职。广大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要爱岗敬业、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广大党员和师生的信赖。
注:这是李源潮同志在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发表时有删节。
本文关键词: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的建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45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64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