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毛泽东邓小平民生思想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2 14:23

  本文关键词:毛泽东邓小平民生思想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毛泽东 邓小平 民生思想 比较


【摘要】:民生,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人民谋利益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作为中国共产党两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毛泽东、邓小平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秉承共产党人的这一理念,始终关注社会现实,倾听人民呼声,揭示社会矛盾及其规律,从而形成了具有各自时代特点和实践特色的民生思想。更可喜的是,近几年人们对民生思想的理论研究也骤然升温,成为国内学界研究的重点,究其原因是由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践引起的。基于此,本文以毛泽东邓小平民生思想为研究对象,以毛泽东邓小平民生思想的异同点比较为研究视角,力图通过对毛泽东邓小平民生思想的梳理、解读、阐发,发掘毛泽东、邓小平民生思想的当代价值,拓展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的发展空间。 本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即第1章“绪论”,概述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研究综述、基本框架、研究方法与思路以及主要创新点。第二部分为第2章“毛泽东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本章系统梳理了毛泽东民生思想的主要观点、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改善民生问题的主要措施。第三部分为第3章“邓小平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它包括邓小平对民生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改善民生问题的主要举措施三个方面。第四部分为第4章“毛泽东邓小平民生思想的异同点比较”,在前两章对毛泽东邓小平民生思想系统梳理基础上,着力对两代领导人的民生思想进行异同点比较,总结归纳出他们的民生思想在理论渊源、文化底蕴、立场观点、根本宗旨上的一致性和在时代主题、体制机制、根本路径和战略目标上的差异性。第5部分为第5章“毛泽东邓小平民生思想比较的当代启迪”,结合我国实际提出改善民生的对策和建议,,是本文的“结论”。
【关键词】:毛泽东 邓小平 民生思想 比较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092;D25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18
  •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11-13
  • 1.1.1 选题目的11
  • 1.1.2 选题意义11-13
  • 1.2 文献研究综述13-14
  • 1.3 论文的基本框架14-15
  • 1.4 论文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15-16
  • 1.4.1 论文研究方法15
  • 1.4.2 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15-16
  • 1.5 论文的创新点16-18
  • 第2章 毛泽东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18-28
  • 2.1 毛泽东改善民生的主要观点18-21
  • 2.1.1 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8-19
  • 2.1.2 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改善民生提供物质基础19-20
  • 2.1.3 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20
  • 2.1.4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普及全民教育20-21
  • 2.2 毛泽东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原则21-23
  • 2.2.1 对人民负责的原则21
  • 2.2.2 统筹兼顾的原则21-22
  • 2.2.3 公平原则22-23
  • 2.3 毛泽东改善民生的主要措施23-28
  • 2.3.1 制定土地政策,发展农业生产23-24
  • 2.3.2 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的生活24-25
  • 2.3.3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障民生25
  • 2.3.4 加强有关民生的社会建设,维护人民利益25-27
  • 2.3.5 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27-28
  • 第3章 邓小平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28-41
  • 3.1 邓小平对民生问题重要性的认识28-31
  • 3.1.1 改善民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8-29
  • 3.1.2 改善民生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需要29
  • 3.1.3 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29-30
  • 3.1.4 改善民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30-31
  • 3.2 邓小平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原则31-34
  • 3.2.1 公平正义原则31-32
  • 3.2.2 统筹兼顾原则32-33
  • 3.2.3 循序渐进原则33-34
  • 3.3 邓小平改善民生的主要举措34-41
  • 3.3.1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34-35
  • 3.3.2 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35-36
  • 3.3.3 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36-37
  • 3.3.4 实行“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逐步改善民生37-39
  • 3.3.5 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39-41
  • 第4章 毛泽东邓小平民生思想的异同点比较41-54
  • 4.1 毛泽东邓小平民生思想的共同点41-47
  • 4.1.1 理论渊源的一致性41-43
  • 4.1.2 文化底蕴的一致性43-44
  • 4.1.3 立场观点的一致性44-45
  • 4.1.4 根本宗旨的一致性45-47
  • 4.2 毛泽东邓小平民生思想的不同点47-54
  • 4.2.1 时代主题的差异性47-49
  • 4.2.2 体制机制的差异性49-51
  • 4.2.3 根本路径的差异性51-52
  • 4.2.4 战略目标的差异性52-54
  • 第5章 毛泽东邓小平民生思想比较的当代启迪54-58
  • 5.1 经济建设是改善民生的第一要务54-55
  • 5.2 政治建设是改善民生的根本保障55-56
  • 5.3 文化建设是改善民生之魂56
  • 5.4 大力加强社会建设,为民生建设提供制度体制支撑56-58
  • 结论58-59
  • 参考文献59-6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61-62
  • 致谢62-6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强昌文;;法治意味着什么[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许发民;;论刑罚的社会功能——刑罚功能的社会学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3 李华兴,张元隆;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4 高寿平;新经济政策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比较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叶昌友;毛泽东晚年对“三大主义”的认识偏差与“文化大革命”的发动[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6 张皓;;战犯问题与国共和谈[J];安徽史学;2006年06期

7 胡晓;;胡适思想批判运动述评[J];安徽史学;2009年06期

8 孙谦;;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策略[J];安徽史学;2010年05期

9 刘国华;毛泽东中西文化观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10 李继武;李伟;;新旧诗不景气的主要原因探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佳木;;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的探求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A];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3年

2 张海鹏;;试论毛泽东的历史观[A];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3年

3 郝时远;;论毛泽东的国家统一观与中华民族观[A];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3年

4 刘振清;;参政党参政能力提高的制约因素与路向选择[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田千山;;管窥《论语》的社会管理思想及对政府的启示[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罗凯;马啸;;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中西医结合”思想与实践[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7 赵玉洁;;毛泽东的史学修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晓勇;;论毛泽东早期对资产阶级的认识[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王一如;;一位严谨认真的学者型编辑家——何其芳[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10 李坤栋;;中西融合 古今贯通——从吴芳吉的白屋体新诗理论与创作看中国新诗的发展途径[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温美平;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祁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初春华;党的群众工作心理层面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韩艳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8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9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成;晚清诗学的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唐莲花;儒家人才观及其现代意义[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婷;瞿秋白民生思想探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贺羡;我国两性收入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梅学霞;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6 杨卉;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缘由[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许敏;试析毛泽东抗日统一战线文艺的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8 唐剑君;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宣传工作的历史考察[D];湘潭大学;2010年

9 江丽萍;1920年名人学术讲演会述论[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张晓慧;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与服务型政府构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620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6620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7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