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性社会中践行群众路线的原则与路径研究
本文关键词:差异性社会中践行群众路线的原则与路径研究
【摘要】:十八大以来,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如何深化对群众路线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重要地位的认识,如何在新形势下践行群众路线成为学界、政界以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从差异性社会这一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指认入手,探讨践行群众路线的原则和路径。围绕在差异性社会中践行群众路线这一主题,全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在阐述马克思、霍尔瓦特、贝尔等社会形态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差异性社会的基本内涵、划分依据以及我国进入差异性社会的基本依据和主要表征。差异性社会是相对于异质性社会和同质性社会而言的,其以物质利益关系为根本划分标准,历史基础、制度状况和社会现实状况三个方面说明我国已经进入了差异性社会;二是在阐述群众路线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推进群众路线认识和实践的重要作用;三是立足差异性社会的基本指认,探讨了差异性社会对践行群众路线的挑战;差异性社会大众的分化使“谁是群众”成了难题,而这是践行群众路线的首要前提;差异性社会造就的“多元、多样、多变”的思想文化格局使主流意识形态的灌输和引导面临更大阻力;差异性社会造就的利益多样化、差异化使如何兼顾更广大群众的利益面临更多难题等等;四是在差异性社会中践行群众路线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应坚持一般价值与具体实践相统一原则,应坚持从理论思维走向实践思维,把切实维护和满足群众的利益关切作为根本切入点,要坚持协商民主,使差异化的大众达成共识最大化,要坚持包容不同群体、阶层的差异化的利益,要坚持差异化的工作方法以及要坚持实践与教育相结合的方法等等。
【关键词】:差异性社会 群众路线 实践原则 差异化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25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第一章 绪论7-16
- 一、研究背景7-8
- 二、研究意义8
- (一) 理论意义8
- (二) 现实意义8
- 三、研究综述8-14
- (一) 国内研究综述8-12
- (二) 国外研究综述12-14
- 四、研究内容14
- 五、研究方法14-15
- 六、研究创新点15-16
- 第二章 差异性社会与群众路线基本理论16-32
- 一、社会形态的划分16-20
- (一) 社会形态16
- (二)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16-17
- (三) 霍尔瓦特社会形态理论17-19
- (四) 丹尼尔·贝尔社会形态理论19-20
- 二、差异性社会基本理论20-23
- (一) 差异性社会内涵及其划分标准20-21
- (二) 我国进入差异性社会的根据21-23
- 三、群众路线基本理论23-32
- (一) 群众路线的由来与发展23-28
- (二) 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28-29
- (三) 群众路线的重要作用29-32
- 第三章 差异性社会对践行群众路线的新挑战32-38
- 一、大众分化使“谁是群众”成为难题32-34
- (一) “谁是群众”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前提32-33
- (二) 差异性社会造就大众分化33-34
- 二、“多元、多样、多变”的思想文化格局使群众路线的思想传输面临更大阻力34-35
- (一) 差异性社会的“三多”景观34-35
- (二) 群众路线意识传输受到阻滞35
- 三、利益多样化使兼顾各阶层群众利益成为难题35-38
- (一) 差异性社会造就利益多元化35-37
- (二) 兼顾各阶层群众利益成为难题37-38
- 第四章 差异性社会中践行群众路线的原则38-45
-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实践原则38-41
- (一) 以人为本的哲学内涵38-39
- (二)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39-41
- 二、坚持群众路线的一般价值与具体实践相统一原则41-43
- (一) 哲学方法论一般原则和具体方式方法的统一42
- (二) 实现精神世界的改造净化与日常行为方式的改进相统一42-43
- (三) 实现党风改善与民风改善、社会风气改善相统一43
- 三、坚持由理论思维走向实践思维,重实践的原则43-45
- (一) 理论思维走向实践思维的哲学依据43-44
- (二) 坚持重实践的原则44-45
- 第五章 差异性社会中践行群众路线的路径45-57
- 一、大力推进协商民主45-48
- (一) 协商民主的重要性45-46
- (二) 充分发挥落实政治协商制度46-48
- 二、推进利益与文化的包容性发展48-52
- (一) 坚持包容差异化的利益48-50
- (二) 坚持包容差异化的文化50-52
- 三、坚持差别化的工作方法52-54
- (一) 坚持深入群众,避免一刀切53
- (二) 坚持与群众真“心”沟通53
- (三) 坚持因人、因地、因利的方法53-54
- 四、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54-57
- (一) 注重教育、制度与纪律的统一54-55
- (二) 在实践中加强“灌输”群众路线时代性55
- (三) 在实践中深化教育55-57
- 结语57-58
- 参考文献58-63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63-64
- 致谢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太华;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J];党建研究;2001年06期
2 陈家刚;;协商民主概念的提出及其多元认知[J];公共管理学报;2008年03期
3 高云;;论提高贯彻群众路线科学性的几个维度[J];湖湘论坛;2011年04期
4 张天勇;;差异性社会与差异的正义: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与价值维度[J];江海学刊;2009年06期
5 马得勇;王正绪;;民主、公正还是绩效?——中国地方政府合法性及其来源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年03期
6 蔡翥,石侃;后工业社会理论:贝尔与马克思的对话[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张健;;合法性内涵及政府合法性问题[J];理论与现代化;2008年01期
8 温波;;论差异性社会的文化矛盾及其解决[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04期
9 吕永祥;;罗尔斯差异原则的内容及证成[J];理论观察;2014年05期
10 李志江;;从“反思平衡”看罗尔斯“差别原则”的非融贯性[J];求索;2008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华;“群众路线”与中国现代国家构建[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覃广;论毛泽东的民本思想[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朱丙娟;毛泽东的民本思想[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3 唐奎;毛泽东为人民谋福利的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660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666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