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群众路线实践研究(1949-1956)
本文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群众路线实践研究(1949-1956)
【摘要】: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进程中的一项重要理论成果,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建设事业发展历程中,结合实际,形成的党的根本路线和工作指针。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执政根基不稳、执政环境复杂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仍取得了诸多辉煌成就,其关键一点就在于坚持走群众路线。本文以群众路线为研究对象,以上海为模板,立足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观点,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分析梳理,考察新中国成立之初群众路线在上海的实践。在分析过程中,笔者认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实践群众路线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对人的利用,尤其是对大量底层群众的发掘培养,有效缓解了干部数量匮乏现状;其二,对实践调查的重视,广大党员干部经常性深入基层,到群众中去了解实情;其三,广泛开展宣传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到群众中进行普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溯新中国成立初期群众路线在上海的实践历程,对于现阶段我们党开展各项工作不无借鉴意义。首先,要在思想上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观点;其次,着力做好基层群众工作,帮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困;第三,搭建多元互动平台,时刻保持党群沟通渠道畅通;第四,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强化党的作风建设;第五,不断完善群众监督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 群众路线 实践 上海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232;D252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1
- 绪论11-24
- (一) 研究意义12-13
- 1. 理论意义12-13
- 2. 现实意义13
- (二) 群众路线概念界定13-15
- (三) 群众路线理论沿革15-19
- 1. 理论根源:马克思主义群众观15-16
- 2. 理论演进: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中国化16-19
- (四) 研究现状19-22
- (五)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与不足22-24
- 1. 研究思路22
- 2. 研究方法22-23
- 3. 创新与不足23-24
- 一、剖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坚持走群众路线原因24-31
- (一) 追本溯源:走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24-27
- 1. 建党早期,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革命初步融合24-25
- 2. 土地革命阶段,群众观点在革命实践中进一步运用25
- 3.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得到广泛实践25-26
- 4. 解放前夕,群众路线理论与现实的深入结合26-27
- (二) 现实困境:诸多执政难题亟需有效破解27-31
- 1. 政治领域27-28
- 2. 经济领域28-29
- 3. 社会领域29-31
- 二、探索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实践群众路线路径31-52
- (一) 到群众中去31-34
- 1. 深入民间探访市情民情32-33
- 2. 收集资料学习接管经验33-34
- (二) 从群众中来34-39
- 1. 取“信”于民,增进党群互知35-36
- 2. 广开“言”路,汇聚百姓心声36-39
- (三) 再到群众中去39-46
- 1. 加强宣传队伍建设,推动宣传工作良性发展39-41
- 2. 善用多种传播媒介,巩固宣传效果41-46
- (四) 再从群众中来46-52
- 1. 以需求为基准,满足群众多种需要46-48
- 2. 坚持问题导向,帮助群众排忧解难48-52
-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实践群众路线之保障机制52-62
- (一) 保障机制何以提出52-53
- 1. 干部官僚主义作风日盛52-53
- 2. 党内贪污浪费现象突出53
- (二) 保障机制何以运行53-62
- 1. 在思想上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整风”53-56
- 2. 在组织上纯洁党的队伍——“整党”56-58
- 3. 在作风上严肃党的纪律——“三反”58-62
- 四、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实践群众路线主要经验总结62-68
- (一) 严格遵守纪律62-63
- (二) 注重从底层选拔培养干部63-66
- (三) 走访基层重视调查研究66-68
- 五、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实践群众路线现实启示68-73
- (一) 思想层面: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68-69
- (二) 实践层面:着力做好基层群众工作69-70
- (三) 政治层面:保持党群沟通渠道时刻畅通70
- (四) 作风层面:进一步强化党的作风建设70-71
- (五) 制度层面:不断完善群众监督机制71-73
- 结语73-74
- 参考文献74-83
- 致谢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会军;论社会团体与新中国建设[J];长白学刊;1994年03期
2 吴常兴 ,吴明刚;港澳在新中国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福建党史月刊;2000年07期
3 本刊记者;;国际社会盛赞新中国成立60周年[J];当代世界;2009年10期
4 ;辉煌五十年 迎接新世纪──新中国建设成就资料辑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99年06期
5 韵心;;回去,为了新中国的建设事业——20世纪50年代留学生归国潮掠影[J];党史文汇;2008年05期
6 施芝鸿;;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新中国[J];新湘评论;2009年10期
7 卜万平;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五十年历史的回顾[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8 李捷;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J];求是;1999年19期
9 沙健孙;本刊记者;;毛泽东与新中国——访北京大学沙健孙教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07期
10 许冬梅;;珍惜历史 面向未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年[J];理论前沿;2009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丁俊萍;;宋庆龄新中国建设思想述略[A];宋庆龄与二十世纪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2 张皓;王纯;;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效法苏联进行高等教育改革与建设的思考[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3 韩焱;史斌;;试论半个世纪新中国建设的十二大成就[A];伟大的胜利,,辉煌的成就——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论文集[C];1999年
4 陈挥;;试论宋庆龄对新中国建设的杰出贡献[A];宋庆龄与二十世纪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5 熊华源;;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基的历史贡献[A];改革开放三十年研究文集[C];2009年
6 王文兵;;论点摘编[A];毛泽东研究2010年卷[C];2011年
7 陈明显;;光辉的道路 丰富的经验[A];探索新路构筑辉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论文集[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华社记者 谭浩 杨维汉 孙闻;畅谈新中国60华诞,代表委员答题[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本报驻辽宁记者 毛琦;记住那段辉煌历史[N];中国文化报;2009年
3 长治市委党校 李丽君;新中国在思想观念建设领域的主要成就[N];山西党校报;2010年
4 史丽娜;就是要崇拜这样的人[N];保定日报;2011年
5 施芝鸿;憧憬与奋斗:关于新中国的国家形象[N];人民日报;2009年
6 刘颍 李朝霞 朱敏;新中国外交史的开端[N];中国档案报;2003年
7 ;为质量中国喝彩[N];中国质量报;2009年
8 贵州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社科院基地 陈政;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与新中国[N];贵州民族报;2009年
9 陈二厚 孔博 张辛欣 林艳兴;东方奇迹这样创造[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10 ;让爱国主义成为一种更深刻的信仰[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扬勇;建设新中国的蓝图[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毛杨柳;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群众路线实践研究(1949-1956)[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王慧;刘少奇对新中国建国初期国情的认识[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3 王海格;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4 李雪宾;新中国建立前夕中共对美国政策的演变[D];安徽大学;2011年
5 汪熠;周恩来与新中国现代化的启动(1949-1956)[D];大连交通大学;2013年
6 段美玲;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周谷英;建国初期中共海外知识分子归国工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邓丽霞;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对民主党派政策演变论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孙瑞明;新中国早期的“大科学”体制与科学文化[D];山西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826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682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