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基层治理中党组织定位与作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成都基层治理中党组织定位与作用研究
【摘要】: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是提升党组织执政能力的创新途径。“一核多元、合作共治”的成都基层治理机制是地方特色实践。纵观成都基层治理发展过程:它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改革,是对整个基层治理结构和机制加以规划,而非单个制度的改革;包括划分基层治理自治的决策、执行、监督权,改革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体系;是以党组织为核心,各种组织广泛参与,群众自治良性互动的基层治理体系。2013年成都基层治理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备选推广的试验区成熟经验,2015年,成都市首创的“村民议事会”被中央列为基层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实践证明,成都基层治理的方向是正确的,路子也是可行的。本文在肯定成效的同时,分析发展过程中的实践成果,挖掘创新性治理方式及其破解的核心难题,分析总结成都基层治理的创新点和特色。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成都政治、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多种新的社会元素不断涌现,社会利益主体和利益需求多元化,老问题新情况交织。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结合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力弱化,对其他治理主体力量资源整合不充分,积极作用发挥有限,议事会制度后劲乏力,多元民主协商平台还需完善,基层治理机制陷入“反转”乃至“空转”的危机。面对这样的问题,分析制约基层治理合力形成的因素,探析党组织与政府、社会组织、精英人才的关系,研判当前基层治理的趋势,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力和社会整合功能,以完善“一核多元、合作共治”的基层治理机制。
【关键词】:基层治理 党组织 定位 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0;D262.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导论8-18
- 一、研究缘起8-10
- 二、文献综述10-14
- 三、研究设计14-18
- 第一章 基层治理中党组织的作用18-24
- 第一节 治理和基层治理概述18-20
- 一、治理概念和特征18-19
- 二、基层治理概念和内涵19-20
- 第二节 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定位和功能20-22
- 一、核心领导地位20
- 二、社会整合作用20-22
- 第三节 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现状22-24
- 一、基层治理中党组织的发展22-23
- 二、地方基层治理的创新模式23-24
- 第二章 成都基层治理的历史实践24-32
- 第一节 成都基层治理的发展过程24-25
- 一、2003—2007年,,探索新型基层治理的萌芽阶段24
- 二、2008—2012年,构建新型基层治理的试验阶段24-25
- 三、2012年以来,基层治理深化完善阶段25
- 第二节 成都基层治理的特点25-27
- 一、党委领导,政府主导25-26
- 二、基层权力被剥离且细分化26-27
- 三、多元参与的协同治理27
- 第三节 成都基层治理中党组织的实践创新27-32
- 一、公推直选——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合法性27-29
- 二、议事会——创新基层党组织治理方式29-30
- 三、“一核多元、合作共治”——创新基层党组织治理模式30-32
- 第三章 新形势下成都基层治理中党组织领导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32-43
- 第一节 近年来成都基层社会的变化32-35
- 一、基层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32-33
- 二、村(居)民之间社会联系纽带变化33
- 三、成都基层治理主体的变化33-35
- 第二节 “一核多元、合作共治”机制出现的新问题35-40
- 一、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和政治功能不平衡35-36
- 二、治理主体合力不足36-39
- 三、议事会制度后劲乏力39-40
- 第三节 制约”一核多元、合作共治”的理论思考40-43
- 一、基层党组织与村(居)委:“领导权”与“自治权”40-41
- 二、党组织与社会组织:领导与合作41
- 三、党组织与人才:精英与吸纳41-43
- 第四章 深化完善“一核多元、合作共治”基层治理新格局43-50
- 第一节 我国基层治理的发展趋势43-44
- 一、治理从民生诉求向多元诉求转变43
- 二、治理体制从党委独揽向合作共治转变43-44
- 三、治理从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44
- 第二节 完善“一核多元、合作共治”机制的建议44-50
- 一、建设“双核心”型基层党组织,强化领导力量44-45
- 二、党组织发挥社会整合功能,形成治理合力45-48
- 三、发展议事会民主协商制度,搭建多元参与平台48-50
- 结语50-52
- 参考文献52-56
- 附录56-62
- 附录一:基层治理调查问卷56-62
- 致谢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风田;;新时期基层治理什么模式最合适[J];人民论坛;2010年01期
2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课题组;李仁彬;;关于协商民主与基层治理的研究报告——以成都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为例[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6期
3 贡太雷;张秀玉;;论社会基层治理的民主化与法治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4 李金兆;徐霁;董亮;简青;;基层公开促进基层治理的成都实践[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03期
5 舒绍福;;基层治理生态的失衡与调适——以“黑砖窑事件”为例[J];理论与改革;2007年06期
6 袁绪程;;加快基层治理的综合配套改革[J];中国改革;2009年12期
7 ;谨防基础“悬浮”[J];人民论坛;2010年01期
8 贺雪峰;刘岳;;基层治理中的“不出事逻辑”[J];学术研究;2010年06期
9 刘丽;唐绍洪;;论协商民主在基层治理中的价值[J];人民论坛;2010年17期
10 程又中;张勇;;城乡基层治理研究述评[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斌;;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基层治理机制建设研究——基于对成都市新都区基层治理建设的个案分析[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辉;;新中国成立60年来城市基层治理的结构与变迁[A];变迁中的中国城市治理[C];2013年
3 罗明;;“日常生活”人本化与民主化的渐进——成都市构建城乡新型治理机制与提高村级公共服务的深远意义[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兴元;地方基层治理中的“委托——代理”[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2 记者 赵秉瑜 吴丽霞;中国农村妇女参与基层治理研讨会在延召开[N];延安日报;2009年
3 周人杰;基层治理最愁“钝刀子割肉”[N];人民日报;2014年
4 朱昌俊 四川 媒体人;“村霸”之死折射基层治理灰色化[N];长江日报;2014年
5 佛山日报通讯评论员 市社工委社会与社区建设指导科副科长 李清平;重构基层治理,凝聚社区认同[N];佛山日报;2014年
6 首席记者 秦德胜;以治水推进经济转型和基层治理[N];绍兴日报;2014年
7 刘东豪 中共佛山市禅城区委书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N];佛山日报;2014年
8 金秀;对上起诉一小步 基层治理一大步[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4年
9 一溪;治理“群租”考验基层治理智慧[N];东方城乡报;2014年
10 何绍辉 湖南省社科院国家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基层治理要瞄准需求靶心[N];人民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艳文;社会组织与城市社会基层治理转型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冼银崧;基层治理视角下的黄埔区“三化”服务管理创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何泳龙;“两说一联”:以法治补充自治的地方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朱洪荣;基层治理与县乡财政体制创新[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4 杨蓉荣;协商民主导向的城市基层治理研究[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5年
5 窦方;被搁置的改革:从周口平坟事件看网络公共领域对乡村基层治理的影响机制[D];复旦大学;2014年
6 毛光霞;秦汉转型时期乡绅治理的功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6年
7 曹玲玉;基层治理视域下的乌鲁木齐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8 吴满;情理之间:公共事务中的动员式治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9 仲国威;街道办事处的变迁:城市基层治理的演变、矛盾及对策[D];苏州大学;2016年
10 卢征;街道办事处的权能配置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7266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726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