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论网络监督在反腐败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8-24 08:26

  本文关键词:论网络监督在反腐败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监督 网络监督 反腐败 对策


【摘要】: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马克思认为私有制是导致腐败问题产生的根源,其在科学预测未来的国家时,提出构建廉价政府的设想,即用尽可能少的行政成本实现最优化的行政管理。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反腐倡廉建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态度坚定、领导有力、旗帜鲜明,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不断加大办案力度,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着力清除危害党的肌体健康的毒瘤,振奋了党心民心,纯洁了党的队伍。随着反腐倡廉建设的深入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监督反腐败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实存在,成为新时期民众表达诉求的新方式,成为揭露腐败行为的新利器,更成为新时期国家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一个重要渠道。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完善,公民网络话语权的表达诉求日益增强,移动互联网以其特有的交互性、及时性、平等性、灵活性等特点,为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搭建了话语平台。以网络为监督平台进行的反腐败斗争已经显示出不可替代的巨大力量。但是,对待网络监督反腐败我们要辩证地去看待,在关注网络监督反腐败促进社会群体平等参与、激发公民参政意识、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的同时,更应该看到网络监督的约束机制不健全、网络监督的方式运用不恰当、网络虚假信息泛滥、部分网民滥用网络舆论干扰司法公正的现象。本文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为铺垫,从加强执政党反腐倡廉建设的角度对网络监督在反腐败中的应用进行论述。通过分析网络监督在反腐败中所具有的特征,结合当前国家反腐败的新形势、反腐方式的多样性,从多方面提出网络监督在反腐败中的有效应用措施。采用对比分析法,把网络监督反腐和传统监督反腐进行比较分析;运用案例研究法,结合现有网络反腐的案例,对其归纳总结,得出网络反腐的优势并对其现实中存在的负面问题进行规避;通过文献研究法,获取反腐败的相关资料,对如何加强网络监督及其在反腐败中的应用进行归纳;从个别到一般,从而分析网络监督的一些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以及网络监督反腐败作为一个近几年来新出现的事物,对其特点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更好地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以达到进一步完善网络监督在反腐败中的秩序,使之成为一种更加规范的、更行之有效的反腐新方式。
【关键词】:监督 网络监督 反腐败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262.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18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1-13
  • 1.1.1 选题的背景11
  • 1.1.2 选题的目的11-12
  • 1.1.3 选题的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水平13-16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4-16
  •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6-17
  • 1.3.1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16
  • 1.3.2 本课题的研究路线16-17
  • 1.4 论文的重点和创新点17-18
  • 2 网络监督与反腐败相关理论分析18-26
  • 2.1 相关概念解读18-20
  • 2.1.1 监督的内涵18-19
  • 2.1.2 网络监督的内涵19
  • 2.1.3 反腐败的内涵19-20
  • 2.2 网络监督对传统监督的挑战20-22
  • 2.2.1 传统监督的内涵20-21
  • 2.2.2 传统监督的特点21
  • 2.2.3 网络监督与传统监督比较分析21-22
  • 2.3 网络监督的主要特征22-26
  • 2.3.1 网络监督的及时性22-23
  • 2.3.2 网络监督的隐蔽性23
  • 2.3.3 网络监督的灵活性23-24
  • 2.3.4 网络监督的无序性24
  • 2.3.5 网络监督的交互性24-26
  • 3 网络监督对反腐败工作的意义和作用26-32
  • 3.1 网络监督反腐败典型案例26-27
  • 3.1.1 罗昌平微博实名举报事件——刘铁男案26
  • 3.1.2 离婚承诺书事件——单增德案26-27
  • 3.1.3 上海法官嫖娼事件——陈雪明案27
  • 3.2 网络监督为民众参与反腐拓宽了渠道27-29
  • 3.2.1 降低民众反腐的成本28
  • 3.2.2 促进社会群体平等参与28
  • 3.2.3 激发公民的参政意识28-29
  • 3.3 网络监督有利于建设法治政府29-32
  • 3.3.1 有效防止行政权力失范29
  • 3.3.2 有利于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29-30
  • 3.3.3 促使网络反腐从民间向官方的转变30-32
  • 4 网络监督自身存在的问题32-36
  • 4.1 网络虚假信息泛滥32-33
  • 4.2 存在干扰司法公正的现象33
  • 4.3 网络监督的约束机制不健全33-34
  • 4.4 网络暴力事件频发34-35
  • 4.5 “人肉搜索”造成侵犯个人隐私35-36
  • 5 网络监督在反腐败中有效应用的对策36-44
  • 5.1 重视法治和制度建设工作36-39
  • 5.1.1 加快网络监督的立法进程36-37
  • 5.1.2 强化网络监督的制度保障37-38
  • 5.1.3 实现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相衔接38
  • 5.1.4 确保网络监督反腐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38-39
  • 5.2 政府应主动搭建与网民的互动平台39-41
  • 5.2.1 发挥政府正确引导作用39
  • 5.2.2 做好政务公开工作39-40
  • 5.2.3 畅通监督渠道40
  • 5.2.4 建立舆论监测制度40-41
  • 5.3 加强网络个体自身建设41-44
  • 5.3.1 提高网民的网络道德修养41
  • 5.3.2 强化个体的自律意识41-42
  • 5.3.3 发挥主流网络媒体的正确引导作用42
  • 5.3.4 促进网络监督反腐良性循环42-44
  • 6 结论44-45
  • 致谢45-46
  • 参考文献46-4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8-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菁;;发挥网络监督的积极作用[J];理论前沿;2009年05期

2 张亚勇;;提高网络监督水平的几点思考[J];领导科学;2009年10期

3 刘瑞芬;;网络监督在规范中前行[J];领导科学;2009年18期

4 王勇;;网络监督刍议[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曹巍;;经济危机下公务员的网络监督体制[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徐秀勇;杨嘉;;网络监督、预防腐败以及政府应对[J];党政论坛;2009年09期

7 余玖玖;;网络监督的社会功能及作用[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S1期

8 徐秀勇;杨嘉;;网络监督、预防腐败以及政府应对[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王瑞娟;;网络监督:反腐倡廉的新途径[J];理论探索;2009年06期

10 陶文昭;;网络监督三题[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玉强;韩建华;;网络监督的兴起与政府行为模式创新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赵卫忠;申海平;韩冰;刘莹;陈素萍;;公众依托网络监督政府研究[A];2010年政府法制研究[C];2010年

3 招栩圣;;浅谈网络监督法规建设与规范管理的迫切性[A];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14)——地方大部门制改革与城市科学管理研究[C];2013年

4 吴新叶;;网络监督与公共压力:形成机制与应对策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河南 孙学涛;网络监督兴盛的另一面[N];嘉兴日报;2009年

2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毕洪海;网络监督需与体制内监督对接[N];法制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王春霞;网络监督如何成为反腐利器?[N];中国妇女报;2009年

4 傅丁根;互联网的另一功能——网络监督[N];中国信息报;2009年

5 程少华 傅丁根;网络监督:蓬勃中呼唤规范[N];中国社会报;2009年

6 部人才交流中心 许庆林;切实加强网络监督 大力推进反腐倡廉[N];中国电子报;2009年

7 龙翔 江苏省南京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对规范反腐倡廉网络监督的思考[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9年

8 徐慢 天门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发挥网络监督的反腐作用[N];湖北日报;2009年

9 马淑芬 记者 曲声;宝清五招并举规范网络监督[N];黑龙江经济报;2009年

10 本报评论员;干部要自觉接受正确对待网络监督[N];南京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序明;网络监督在反腐败中的作用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宗涛;网络监督与执政能力建设[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万佳卉;网络监督制度建设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张安宁;公务员网络监督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4 孙颖;我国网络监督的功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5 韩基权;我国网络监督制度建设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6 李春国;当前中国腐败治理中的网络监督机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7 于利梅;网络监督与制度监督对接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8 王彦;网络监督在社会监督体系中的功能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5年

9 高玉琦;网络环境下公民监督权的规范化行使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10 崔寒;论纪检监察机关网络监督在洱海流域保护治理中的作用[D];云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7302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7302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3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