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网络反腐与中国反腐制度化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7 05:24

  本文关键词:网络反腐与中国反腐制度化建设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反腐败 网络反腐 反腐制度化建设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我国反腐制度化建设的深入发展,网络反腐作为反腐败的新形式,一方面为我国反腐制度化建设注入了新活力,另一方面也对我国反腐制度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在于通过分析网络反腐与我国反腐制度化建设的关系,探讨网络反腐推进我国反腐制度化建设的可行性措施,这不仅为我国反腐败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对于我国的反腐实践也具有重要的思考和探索价值。 本文以网络反腐与我国反腐制度化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定性分析法等方法,力图为网络反腐推动我国反腐制度化建设提供参考。本文认为,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反腐的作用日益凸显,我国反腐制度化建设面临巨大挑战,而我国反腐制度化建设之所以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反腐的发展,因此,正确处理网络反腐与我国反腐制度化建设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将网络反腐与反腐制度化建设相结合,才能使我国的反腐体系趋于成熟,才能大大提高我国的反腐效能。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有关反腐败与网络反腐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善治理论、博弈论、制度变迁和创新理论等,对网络反腐与我国反腐制度化建设进行了现实考察,明确了网络反腐的优势和在我国反腐败中发挥的作用,从网络环境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反腐制度化建设所面临的挑战,理清了网络反腐与我国反腐制度化建设的内在联系。在这些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网络反腐在我国反腐制度化建设中面临着伦理、制度和技术困境,并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网络反腐在我国反腐制度化建设中面临困境的原因。最后,结合株洲网络反腐从开始到高潮再到冷却的过程,分析了其在网络反腐方面的经验借鉴和失败的原因,并提出了构建官民合作的网络反腐机制的对策建议。 制度变迁理论认为制度变迁的主体对于制度变迁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不论在学术界还是在政府部门,对于网络反腐的看法不一,因此,破除网络反腐的争议,在学界和政府部门达成一致意见,是网络反腐推动我国反腐制度化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从网络反腐的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出网民的反腐动机和素质令人担忧,政府与网民缺乏有效的沟通,对此,本文从善治的理论出发,结合株洲网络反腐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官民合作的思想。此外,当前的网络技术尚不能满足网络反腐的发展需要,网络反腐的相关制度和法律仍不健全,对此,本文提出了建立制度、法律、技术相结合的网络反腐机制,以促进我国反腐制度化建设。
【关键词】:反腐败 网络反腐 反腐制度化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262.6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第一章 绪论10-19
  • 一、 论文选题的背景与意义10-12
  • (一) 选题的背景10
  • (二) 选题的意义10-12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6
  • (一)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二) 国内研究现状13-16
  • 三、 论文研究的思路、方法以及创新点16-19
  • (一) 研究思路16-17
  • (二) 研究方法17-18
  • (三) 创新点18-19
  • 第二章 概念阐释与理论基础19-25
  • 一、 基本概念阐释19-22
  • (一) 腐败的含义及构成要素19-20
  • (二) 制度与制度化20-21
  • (三) 网络反腐21-22
  • 二、 理论基础22-25
  • (一) 治理与善治理论22
  • (二) 博弈论22-23
  • (三) 制度变迁与创新理论23-24
  • (四) “把关人”理论24-25
  • 第三章 网络反腐与中国反腐制度化的现实考察25-33
  • 一、 信息化时代与网络反腐25-27
  • (一) 信息化时代网络反腐的兴起25
  • (二) 网络反腐的优势与特点25-27
  • (三) 网络反腐在我国反腐败中的积极作用27
  • 二、 网络环境下我国反腐制度化建设面临的挑战27-29
  • (一) 网络信息技术为腐败提供了便利条件28
  • (二) 反腐败制度的缺陷日益暴露28-29
  • 三、 网络反腐与反腐制度化建设29-33
  • (一) 网络反腐的制度化29-30
  • (二) 网络反腐是反腐制度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30-31
  • (三) 网络反腐在反腐制度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1-33
  • 第四章 网络反腐在我国反腐制度化建设中的困境及其原因分析33-41
  • 一、 网络反腐在我国反腐制度化建设中的困境33-37
  • (一) 伦理困境33-34
  • (二) 技术困境34-35
  • (三) 制度困境35-37
  • 二、 网络反腐在我国反腐制度化建设中遭遇困境的原因37-41
  • (一) 客观原因37-39
  • (二) 主观原因39-41
  • 第五章 “湖南株洲网络反腐”案例剖析41-48
  • 一、 案例回放41-43
  • (一) 初步试探41
  • (二) 引发高潮41-42
  • (三) 调任遇冷42-43
  • 二、 湖南株洲网络反腐的经验借鉴43-45
  • (一) 官方的积极行动43
  • (二) 程序的规范、统一43-44
  • (三) 积极借助民间力量44-45
  • 三、 湖南株洲网络反腐失败的原因45-48
  • (一) 没有跳出“运动式反腐”的圈圈45
  • (二) 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的支撑45-46
  • (三) 缺乏协同与激励46-48
  • 第六章 网络反腐推动中国反腐制度化建设的对策建议48-56
  • 一、 破除争议48-50
  • (一) 关于网络反腐的争议48-49
  • (二) 正确认识和处理网络反腐中的几对矛盾49-50
  • 二、建立官民合作的网络反腐机制50-53
  • (一) 政府50-52
  • (二) 公民52-53
  • 三、 建立制度、法律、技术相结合的网络反腐机制53-56
  • (一) 健全网络反腐的制度规范,促进反腐系统化53-54
  • (二) 建立网络反腐的法律规范,增加反腐约束力54-55
  • (三) 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反腐科学化55-56
  • 结论56-57
  • 注释57-59
  • 参考文献59-6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2-63
  • 致谢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鄂t,

本文编号:7445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7445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8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