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构建新型党社关系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8 01:13
本文关键词: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构建新型党社关系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政党与社会关系 建国初期 执政党 强政党弱社会
【摘要】: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面临着国家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艰巨任务。而对于如何正确处理执政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如何建立良好的党社关系等问题,共产党既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也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从而导致建国初期构建的党社关系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执政党通过政府控制社会,导致社会合法有效的利益表达渠道过于单一;政党与社会之间没有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导致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各种不公平现象。但是,建国初期构建的新型党社关系,在我国党社关系发展体系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同时也是新时期发展新型党社关系的理论和实践来源。本文主要通过对建国初期构建的新型党社关系进行分析总结,进而为新时期形成良好的党社关系提供微薄的建议。本文主要有五部分组成,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部分首先说明本选题的研究理由与研究意义,之后是研究综述,简述有关政党与社会关系这一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是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二章主要介绍政党与社会关系的相关概念与理论,首先对政党、社会分别进行了概念阐述,其次论述了政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当今世界存在的三种主要的政党与社会模式,最后论述了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国共产党关于政党与社会关系的理论。这一章的内容主要从理论层面对政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宏观把握。第三章主要是对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构建新型党社关系的历史条件进行分析,这一时期构建党社关系的主要历史条件包括:中国社会的要求、成为执政党的中共自身的要求、以及革命时期形成的党社关系和苏联模式对构建新型党社关系的影响。第四章是对建国初期构建新型党社关系的过程及措施的论述,建国初期的新型党社关系并不是一蹴而成的,它经历了初创和基本形成两个时期。新型党社关系的形成主要通过重建基层政权、改造旧有的生产关系、进行文化、思想改造运动、重建社会组织四项措施。第五章主要从建国初期构建的新型党社关系的特点和影响进行论述,首先介绍了建国初期构建新型党社关系形成的基本特点——政党通过政府控制社会。接着论述了政党与政治、经济、社会组织以及市民社会生活之间形成的特点。最后论述了建国初期构建的新型党社关系对政党与社会的发展产生的作用和影响。结语部分主要是对前面五章内容的简要总结,并针对建国初期形成的“强政党——弱社会”的党社关系提出了三点启示:首先应正确界定政党与社会的边界;其次应重视政党与社会关系中共产党作用的发挥;第三应着手改进现存的党社关系,构建适应新时期发展的党社关系。
【关键词】:政党与社会关系 建国初期 执政党 强政党弱社会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232
【目录】:
- 中文摘要9-11
- ABSTRACT11-13
- 第1章 绪论13-18
- 1.1 选题理由与研究意义13
- 1.1.1 选题理由13
- 1.1.2 研究意义13
- 1.2 学术研究综述13-16
- 1.2.1 国内学术研究情况14-15
- 1.2.2 国外学术研究情况15-16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6-18
- 1.3.1 研究思路16
- 1.3.2 研究方法16-18
- 第2章 政党与社会关系的相关概念和理论18-25
- 2.1 政党和社会的概念18-19
- 2.1.1 政党的概念18-19
- 2.1.2 社会的概念19
- 2.2 政党与社会的关系19-21
- 2.3 政党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理论21-25
- 2.3.1 政治学视角下的政党与社会关系的理论21-22
- 2.3.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22-23
- 2.3.3 中国共产党关于政党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23-25
- 第3章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构建新型党社关系的历史条件分析25-29
- 3.1 建国初期中国社会对中国共产党构建新型党社关系的要求25-26
- 3.2 建国初期作为执政党的中共对构建新型党社关系的要求26-27
- 3.3 其他因素对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构建新型党社关系的影响27-29
- 3.3.1 苏联模式对建国初期新型党社关系构建的影响27-28
- 3.3.2 革命年代形成的党社关系对建国初期构建新型党社关系的影响28-29
- 第4章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构建新型党社关系过程及措施29-37
- 4.1 建国初期新型党社关系的构建过程29-30
- 4.1.1 1949年——1952年,新型党社关系构建的初创时期29-30
- 4.1.2 1953年——1956年,新型党社关系构建的基本形成时期30
- 4.2 中国共产党构建新型社会关系的主要措施30-37
- 4.2.1 重建基层政权,奠定构建新型党社关系的政治前提31-32
- 4.2.2 改造旧有的生产关系,奠定构建新型党社关系的经济基础32-33
- 4.2.3 进行文化、思想改造运动,奠定构建新型党社关系的思想基础33-34
- 4.2.4 重建社会组织,奠定构建新型党社关系的组织基础34-37
- 第5章 建国初期共产党构建的新型党社关系的特点和影响分析37-43
- 5.1 建国初期构建的新型党社关系的特点37-40
- 5.1.1 建国初期形成的共产党与政治社会关系的特点37-38
- 5.1.2 建国初期形成的共产党与经济社会关系的特点38-39
- 5.1.3 建国初期形成的共产党与社会组织关系的特点39-40
- 5.1.4 建国初期形成的共产党与市民社会生活关系的特点40
- 5.2 建国初期构建的新型党社关系的作用分析40-41
- 5.3 建国初期构建的新型党社关系对中国社会的影响41-43
- 结语43-45
- 参考文献45-48
- 致谢48-49
- 附件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辉;;论执政党与社会组织发展[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唐棣宣;;政党与社会之关系:一种政治生态学的分析视角[J];理论与改革;2006年01期
3 俞可平;治理和善治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年05期
4 蔡霞;;基层民主中执政党与社会关系变化的透视——以成都农村社会为例[J];探索与争鸣;2009年10期
5 尹德慈;;中国共产党与社会关系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本文编号:7466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746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