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微信对长汀县共青团工作的影响和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微博微信对长汀县共青团工作的影响和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的不断推进,社会组织进入微时代。根据团十七大的相关职业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共青团的相关人员讨论,能够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微时代的有效建设,推进微博微信平台的综合建设,这对于当地共青团工作的具体处理时较为得力的。本文以福建长汀共青团为例展开研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展开对长汀县共青团工作中微博微信应用现状的具体调查,不仅考虑了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和调查设计,还通过对长汀县共青团干部的细致考察,了解了微博微信平台的受众分析,把握了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能力结构等重点对象,分析了长汀县共青团微博微信的发放频率、发放内容、发放方式和发放对象,获取了与长汀县共青团日常发展密切相关的信息资料。除此之外,本文还根据微博微信的使用情况,说明了共青团成员对微博微信平台建设的参与度、积极性和满意度。此外,本文把握微博微信对长汀县共青团工作的影响研究,考察了微博微信在共青团工作中发挥的新作用,了解了当前发展过程中微博微信应用与长汀县共青团工作存在的问题,并以共青团晋江市委为例,展开国内经验借鉴及启示,了解可借鉴点和不可解决点,提出微博微信建设下长汀县共青团工作的对策研究。总之,本文旨在通过现有的文献资料和调查结果,获取更多关于长汀县共青团工作的优化对策并应用于实践。
【关键词】:微博 微信 长汀县共青团 影响 对策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297
【目录】:
- 中文摘要8-9
- Abstract9-11
- 1 引言11-18
- 1.1 研究背景11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1-12
- 1.2.1 研究的目的11-12
- 1.2.2 研究的意义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3-15
- 1.3.3 文献评述15
-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图15-16
- 1.5 本研究的创新与特色16-18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18-21
- 2.1 相关概念18-19
- 2.1.1 微博、微信18
- 2.1.2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8-19
- 2.2 理论基础19-21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19-20
- 2.2.2 党的群团工作理论20-21
- 3 长汀县共青团工作中微博、微信的调查研究21-29
- 3.1 问卷调查与设计21-22
- 3.1.1 调查对象21
- 3.1.2 调查内容21
- 3.1.3 调查设计21-22
- 3.2 长汀县共青团工作中微博、微信的使用情况22-29
- 3.2.1 微博、微信的受众分析(年龄结构、文化结构、能力结构)22-24
- 3.2.2 微博、微信的发放情况(频率、内容、方式、对象)24-26
- 3.2.3 微博、微信的使用效果(共青团成员参与度、积极性、满意度)26-29
- 4 微博、微信对长汀县共青团工作的新作用和存在的问题29-35
- 4.1 微博、微信在共青团工作中发挥的新作用29-31
- 4.1.1 提升了共青团工作效率29
- 4.1.2 健全了共青团工作的组织机构设置29-30
- 4.1.3 提高了共青团干部的综合素质30-31
- 4.1.4 拓宽了共青团工作的线上渠道和途径31
- 4.2 微博、微信应用于长汀县共青团工作时存在的问题31-35
- 4.2.1 难以形成高覆盖度的微博、微信网络平台31-32
- 4.2.2 微博、微信使用频率相对较低32-33
- 4.2.3 欠缺微博、微信平台使用的相关培训33
- 4.2.4 微博、微信建设的宣传推动上力度不强33-35
- 5 国内经验借鉴及启示——以共青团晋江市委为例35-41
- 5.1 共青团晋江市委的概况35
- 5.2 基本做法35-38
- 5.2.1 把微博、微信放在共青团工作重要位置35-36
- 5.2.2 有序搭建团属微博、微信活动阵地36
- 5.2.3 增强团属微博、微信与青少年的互动36-37
- 5.2.4 大力开发符合青少年需求的微博、微信产品37-38
- 5.3 借鉴分析38-41
- 5.3.1 可借鉴点及原因38
- 5.3.2 不可借鉴点及技术困难38-39
- 5.3.3 综合评述39-41
- 6 微博、微信建设下长汀县共青团工作的创新对策41-45
- 6.1 拓宽宣传路径,形成多方覆盖的微博、微信平台41
- 6.2 改革工作制度,提高微博、微信使用频率41-42
- 6.3 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团干部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42-43
- 6.4 推进人才认知,健全微博、微信工作组织机构43-44
- 6.5 融通多边渠道,拓宽微博、微信的沟通联系渠道44-45
- 7 结论与展望45-47
- 7.1 结论45
- 7.2 展望45-47
- 参考文献47-50
- 致谢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霖,刘浪;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是共青团工作的生命线[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陈丽华;服务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方向[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张日新;积极开展共青团工作,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4 张丽娟,王顺,张宇;以素质教育为指导 改进共青团工作[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5 吕刚,胡冰;浅谈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金融系统的共青团工作[J];青海金融;2000年06期
6 訾勇;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新思考[J];山东电大学报;2000年03期
7 唐伟明;浅谈新体制下建设银行共青团工作[J];疏导;2000年03期
8 刘建霞;加强党组织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0年05期
9 薛潮;改进共青团工作与巩固党的群众基础[J];中国青年研究;2000年01期
10 徐咏红;试论广州共青团工作的探新[J];中国青年研究;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志坚;;改革开放30年共青团工作八大新发展[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2 程明武;冯平;;网络建设与共青团工作创新[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3 杨坚康;王雁;;浙江省共青团社区介入模式探析[A];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1999-2000)[C];1999年
4 米忠诚;;中学共青团工作德育功效的理性思考[A];“面向新世纪的青年与青年工作”征文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何鹏;;有效整合资源 加强共青团能力建设[A];贵州与深圳青岛大连宁波共青团组织泛(4+1)合作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韩兵兵;;加强区域性合作能力建设 开创共青团工作新局面[A];贵州与深圳青岛大连宁波共青团组织泛(4+1)合作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田保传;;增强共青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四大能力[A];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8 罗艺华;;正是桃红柳绿时——新时期中学共青团工作思路浅见[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9 郗杰英;;和谐社会建设与共青团工作创新[A];和谐社会建设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10 孟利艳;;青年的共青团、社区、非政府组织认同与参与的对比分析——基于全国12个城市的一项调研[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扈明邋庄榕;港口共青团工作要“四个强化”[N];中国水运报;2007年
2 高志宏 作者系共青团大理州委副书记;围绕四个目标 做好共青团工作[N];大理日报(汉);2007年
3 记者 王邦寿 通讯员 邹炜;团省委考核我州共青团工作[N];恩施日报;2006年
4 记者 陈斯;持续推进共青团工作[N];福建日报;2007年
5 卢静 刘剑辉;共青团菏泽市十四届六次全委会议召开[N];菏泽日报;2007年
6 记者 郑炜君 王宝军;全市学校共青团工作会议召开[N];嘉兴日报;2006年
7 邓其锋;投身社会 服务大局 展示风采有为有位[N];丽水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黄燕;团市委三届三次全会——扎实开展青年创业[N];闽北日报;2007年
9 谢再春;落实“四个重在” 推进共青团工作全面发展[N];闽东日报;2007年
10 杨文;共青团山西省十二届六次全委(扩大)会召开[N];山西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佟轶材;共青团工作思想方法的当代创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职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福坤;初中共青团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冰;以长春市为例,,探索新时期社区共青团工作[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成静;中学共青团工作在德育中的创新与发展[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4 夏青;青岛市中学共青团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秦玉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创新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彭高中;独立学院共青团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7 伍智;新时期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8 任立婷;基于微博传播的大连共青团工作方式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9 张修明;牙克石林业第一中学共青团工作的问题与解决对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东升;当代中学共青团工作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490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749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