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陕甘宁边区军队生产运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1 11:01

  本文关键词:陕甘宁边区军队生产运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陕甘宁边区 军队 生产运动


【摘要】: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共领导抗战的总后方。它的存在与发展关乎到共产党和中国的前途命运。在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陕甘宁边区军队将生产与战斗相结合,既保卫了中共中央,也有助于边区军民的丰衣足食,还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因此,研究边区军队的生产运动,总结其经验启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首先,论文从历史的角度,客观反映边区军队生产运动发起背景及过程。重点考察边区大量脱产人口的出现,特别是军队人数的不断增加,增强了军队生产运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边区军队生产运动是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在生产运动中有影响生产积极性的因素、生产方向上的偏差、生产效率和经验技术方面的不足、以及影响军民关系等问题需要积极克服和排除。其次,文中通过文献研究、数据分析等方法对边区军队生产运动的成效作了介绍。边区军队的生产运动,解决了边区军队的吃饭问题,保障了其营养供给,也为其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促进了边区工业的发展,满足了边区军民的生活需求,实现了全面自给自足;发展了边区商业运输业,使战斗部队发展为“富裕大家族”,使边区军民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第三,通过对边区军队和其他机关团体以及群众的生产运动作简要横向对比得出,军队在生产运动中具有强壮的生产力、强大的战斗力、科学的创造性,生活的丰富性等特点。最后,论文总结了边区军队生产运动的经验启示。边区军队生产运动中自力更生的根本基点、听党指挥的政治灵魂、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激励助推的发展方略,以身作则的领导风范和上下齐心、军民一致的团结协作精神等是其成功经验。此外,边区军队的生产运动还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构成了原生态的延安精神,并且以南泥湾精神为代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 军队 生产运动
【学位授予单位】:延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23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13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7
  • 二、文献综述7-12
  • 三、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12-13
  • 一、陕甘宁边区军队生产运动的背景及克服的矛盾问题13-24
  • (一) 陕甘宁边区军队生产运动的背景13-16
  • (二)陕甘宁边区军队生产过程和克服的矛盾问题16-24
  • 二、陕甘宁边区军队生产运动的成效24-37
  • (一)在杂草丛生中开垦出良田万顷,荒山泥湾成为牛山满山米粮之川24-32
  • (二)白手起家建立起革命产业,,从无都有实现自给自足32-33
  • (三)从一穷二白发展为“富裕大家族”,从封锁线上走向“康庄大道”33-37
  • 三、陕甘宁边区军队生产运动的主要特点37-42
  • (一)强壮的生产力38-39
  • (二)强大的战斗力39-40
  • (三)科学的创造性40-41
  • (四)生活的丰富性41-42
  • 四、陕甘宁边区军队生产运动的经验启示42-52
  • (一)自力更生是人民军队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根本基点42-43
  • (二)听党的指挥、执行党的政策是人民军队的政治灵魂43-44
  • (三)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是解决一切困难的根本方法44-45
  • (四)机制激励、典型助推是调动积极性的有效举措45-48
  • (五)领导率先垂范、上下齐心、团结一致是战胜千难万险的坚强保证48-52
  • 参考文献52-54
  • 谢辞54-55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55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鹤年;张力仁;;陕西政区地名文化景观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1期

2 管玄同;;政治纪律概念的历史考察[J];大连干部学刊;2014年05期

3 管玄同;;政治纪律概念的历史考察[J];福建党史月刊;2014年14期

4 范军;;《陕西出版史志资料》——区域出版史料书刊经眼录(五)[J];出版科学;2014年05期

5 施国新;;清代广州府志所见宦粤陕西籍官员群体述论[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6 张梦婷;;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社会根本改造思想探析[J];传承;2015年01期

7 张化民;拓宏伟;;陕甘游击队与西北红军[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5年01期

8 李晓刚;孙娜;;汉江上游安康段明清时期洪涝灾害时间规律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17期

9 摄晓燕;谢永生;王辉;许晶晶;;黑垆土典型剖面养分分布特征及历史演变[J];江西农业学报;2011年08期

10 古琳晖;;全面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防空建设述评[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晗;人口变动、土地利用和环境变化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祖群;清代以来咸阳村落的分布变化和社会之考察[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伍铁牛;更新世黄土高原中南部土壤侵蚀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0年

4 焦金波;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陈荣泽;关中地区山东方言岛语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红艳;南洛河流域更新世黄土沉积揭示的古人类生存环境变迁[D];南京大学;2013年

7 吕园;区域城镇化空间格局、过程及其响应[D];西北大学;2014年

8 杨蕊;清代陕西食盐产销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9 周自翔;延河流域景观格局与水文过程耦合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曹阳;建国初期党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经验[D];延边大学;2014年

2 徐艳;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民族政策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651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7651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6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