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延安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当代启示

发布时间:2017-09-01 13:40

  本文关键词:延安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当代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延安 民主政治 实践 经验 启示


【摘要】:民主政治是统一团结与抗战胜利的基本条件。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民主政治建设非常重要的阶段,创造了抗日战争时期政治建设的典范。本文以延安时期党在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和实践为考察对象,进一步了解了边区作为当时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功经验,为当前党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延安时期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首先,延安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依据和历史背景。论述了延安时期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依据,即马克思关于民主政治的基本思想和列宁关于民主政治的观点;论述了延安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性,即内忧外患的国际国内形势;论述了延安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民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诉求,即在马列主义的理论指导和中国共产党的反复探索下,寻求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建设道路。其次,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革命政权建设的实践。本文从立法、司法、行政、党的建设以及政治文化建设五个方面对延安时期民主政治建设实践展开了具体的论述,进一步了解延安时期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方法措施。延安时期开展的民主政治建设实践活动,为边区政权的巩固和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以及全国政权的取得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政治基础。再次,延安时期的局部执政经验,即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积累的政治遗产和政治文明资源。本文从政党思想、党政关系、政治文化、选举制度、监督机制五个方面对这一时期主要政权建设的方式、职权及其效果进行了系统性、整体性考量。通过对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建设实践活动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及经验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从理论上把握民主政治建设的方式方法。最后,探讨了延安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当代意义。回顾延安时期民主政治建设历史背景、实践状况和历史经验,探讨其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仍具有的借鉴价值和历史启示。延安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起到了中国政治发展史和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先锋作用。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在无产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民主政治建设的正确方针政策,顺应了民意,获得了民心,从而取得了抗战的胜利和全国战争的最后胜利。由此,民主政治建设不仅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当前改革的深水区进行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一环。当前,党和国家厉行法治,坚持民主政治建设,走群众路线,正是这一历史经验的当代体现,是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对于这一历史经验,要充分发掘、扩展并加以利用。
【关键词】:延安 民主政治 实践 经验 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23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7
  • 1.1 选题理由10
  • 1.2 选题意义10-11
  • 1.3 研究现状11-15
  • 1.4 研究内容15
  • 1.5 研究方法15-16
  • 1.6 创新之处16-17
  • 2. 概念界定17-18
  • 2.1 延安时期17
  • 2.2 民主政治17-18
  • 3. 延安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依据和历史背景18-24
  • 3.1 理论依据18-20
  • 3.1.1 马克思关于民主政治的基本思想18-19
  • 3.1.2 列宁的民主政治的观点19-20
  • 3.2 延安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背景20-24
  • 3.2.1 延安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国情和形势20-21
  • 3.2.2 延安时期党进行自身建设的内在需求21-22
  • 3.2.3 延安时期党取得执政合法性的需要22-24
  • 4. 延安时期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实践24-31
  • 4.1 政权建设24-27
  • 4.1.1 立法——实施参议会制度24-25
  • 4.1.2 行政——“三三制”原则的实施25-26
  • 4.1.3 司法——司法制度的逐步完善26-27
  • 4.2 政党建设27-28
  • 4.3 政治文化建设28-31
  • 5. 延安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经验31-36
  • 5.1 创建先进的政党思想31-32
  • 5.2 探索党的执政方式32
  • 5.3 建设开明的政治文化32-33
  • 5.4 实行广泛的选举制度33-35
  • 5.5 多层次的监督机制35-36
  • 6. 延安民主政治经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36-41
  • 6.1 从严治党保持执政党的先进性36-37
  • 6.2 正确处理执政党和政权的关系37
  • 6.3 加强政治生态和政治文化的建设37-38
  • 6.4 扩展直接选举范围和层次38-39
  • 6.5 健全权力运行和监督机制39-41
  •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8
  • 致谢48-4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晓轩;延安时期的“五湖四海”现象与思想文化繁荣[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张立中;延安时期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方先铭;;对延安时期“精兵简政”的再认识[J];学习与实践;2001年09期

4 雷甲平;简论延安时期的历史地位[J];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5 杨美让;中共在延安时期理论创新的经验[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黄延敏;延安时期党扩大群众基础的经验及启示[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3年07期

7 潘祥超;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伟大实践[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刘建德;杜红荣;;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历史经验[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王合伦;汤晓菲;;延安时期的廉政建设及其启示[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苑秀芹;;延安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发展变迁[J];才智;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勇;;试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于农民问题的解决及其启示[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2 孙欲声;;论延安时期民主精神的特点[A];延安精神与中国现代化——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刘亚利;;中共延安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4 张秀丽;封学军;;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争取中间势力的政策探析[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5 拓宏伟;;中国共产党与延安时期的文化建设[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6 王行水;;浅谈党在延安时期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A];弘扬延安精神实践“三个代表”[C];2002年

7 孙欲声;;论延安时期的民主精神[A];弘扬延安精神振兴青海经济——青海省延安精神与当代中国发展和民族工作实践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选[C];1997年

8 祁之泰;;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哲学贡献[A];延安精神与中国现代化——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李忠全;;试论延安时期党建历史的基本经验与启示[A];“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未来”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王晓荣;王育英;;延安时期党的人民利益观[A];从《为人民服务》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庆伟;延安时期新闻传播业与红色旅游研讨会召开[N];陕西日报;2007年

2 贾志敏 张军;“延安时期民俗文化影视城”雏形乍现[N];延安日报;2011年

3 孙国林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延安时期文艺期刊风采再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延安大学校长 崔智林;延安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经验[N];光明日报;2013年

5 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 郭永平;延安时期党的廉洁政治永放光彩[N];陕西日报;2012年

6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主任 赵耀宏;延安时期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N];光明日报;2013年

7 黑龙江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弘扬延安时期群众路线的光荣传统[N];黑龙江日报;2013年

8 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书记、局长 马峗;学习党在延安时期的为民思想 努力做好改革发展为民工作[N];中国测绘报;2013年

9 安阳师范学院党委研究室 杨露;延安时期廉政文化建设经验的当代价值[N];光明日报;2014年

10 景慧;延安时期“双拥”的蓬勃发展[N];大众科技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社争;延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卢少求;延安时期中共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 高璐佳;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学风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杨俊;延安时期理论学习及其对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启示[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5 李奕霏;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人民利益观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张希贤;延安时期党领导思想文化战线的历史经验初探[D];中共中央党校;1994年

7 张国茹;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基层政权建设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

8 陈欣欣;延安时期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王明;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郭德钦;延安时期知识分子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丽明;延安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王巧巧;延安时期文化建设的基本实践及其现实启示[D];延安大学;2013年

3 陈旭;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D];安庆师范学院;2015年

4 史常秀;延安时期毛泽东文化观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5 张杰;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回族干部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李科一;延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与实践的当代价值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7 李丽;延安时期翻译文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8 白静;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集体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9 谢添;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人才观研究[D];聊城大学;2015年

10 王骁;延安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历史经验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724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7724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a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