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5)中国共产党领导层矛盾分歧及解决的历史考察

发布时间:2017-09-02 09:33

  本文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5)中国共产党领导层矛盾分歧及解决的历史考察


  更多相关文章: 新民主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领导层 处理矛盾分歧


【摘要】:党的领导层的矛盾分歧,主要是指不同时期党的领导机构内部、党的领导成员之间的矛盾分歧与斗争。政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它代表了一定阶级的意志和利益,而阶级本身就是一个利害关系群体,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和目标,阶级间和阶级内部的矛盾、利益完全可能反应到党内;同时,矛盾存在的普遍性和绝对性,也决定党始终处在各种矛盾之中。矛盾不断发生又不断得到解决的矛盾运动,是所有事物发展的动力,无产阶级政党发展的机理同样如此。近代中国社会的环境和矛盾既尖锐又复杂,中国共产党引领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复杂性;同时,党自身的成熟、发展也需要一个过程。中国共产党引领的革命所面对和引发的矛盾都会反映到党内,党的成员自身也因自身主客观环境和状态,难免出现一些矛盾、分歧,甚至是实质性的利益冲突。包括党的领导和决策层。事实上,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构内部、领导成员之间,也发生过许多矛盾分歧和冲突。能不能正确处置以及如何处置这些矛盾分歧,直接影响党的事业的成败和党自身的命运。在处置不同的矛盾包括自身内部矛盾的过程中,不仅党自身得到发展,中国革命也得以不断地推动。到1945年4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止,中国共产党领导层的矛盾分歧及其发展经历了五个重要的阶段:建党初期陈独秀与李达、李汉俊之间关于党内民主与集中等问题上的分歧与冲突;1925-1927年,国民革命展开后围绕民主革命领导权以及对待国民党右派的态度等问题上,党的多数领导骨干与陈独秀等之间的分歧和斗争;1927-1935年,土地革命兴起和中国革命新道路选择的过程中,毛泽东代表的正确路线与党内连续三次“左”倾,特别是王明“左”倾的分歧与斗争;1935-1936年长征途中党的多数正确路线代表与张国焘分裂、逃跑路线的分歧与斗争;1938年-1945年,中国共产党重新面对王明错误和集中以整风形式解决党内矛盾、思想问题包括领导层矛盾分歧的成功实践。建党之初和国民革命时期,党处在幼年,面对中国革命和自身问题,没有任何经验,因此如同李达、李汉俊与陈独秀之间的分歧以及全党围绕民主革命的领导权等问题与陈独秀等之间的冲突,更像是在“自生自灭”的状态下发生并解决,同时对中国革命和分歧两方的党的领袖个人都造成较大的危害;土地革命时期,在经历了国民革命中的失败和民主革命新道路探索的成功之后,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初步积累了正确处置党内矛盾包括党的领导层的矛盾分歧的经验,但是更多由于苏联和共产国际领导体制及其个别领袖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不正常的干扰,使这个时期党的领导层矛盾分歧的解决和发展仍然经历了重大的曲折,给中国革命造成严重的伤害;在同王明集团的长期、艰苦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相对成熟的正确认识和解决党内矛盾,包括处理领导层矛盾斗争的经验,在延安整风中创造了比较成功和科学地解决党内矛盾分歧问题的一套做法。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历程表现在许多方面,上世纪40年代前期,最终寻求到相对科学的处理党内矛盾斗争,包括领导层矛盾分歧的方法,是党在这个时期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但是,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事业的快速发展,面对社会主义建设课题的全新性和复杂性,党内的思想认识分歧及执政状态遇到的新问题,仍会反映和发生在党内,如何正确对待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和执政环境遇到的新的矛盾问题,是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新挑战。
【关键词】:新民主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领导层 处理矛盾分歧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23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绪论12-18
  • 一 研究背景12-14
  • (一) 党内矛盾斗争发生和解决对无产阶级政党事业影响的客观性12-13
  • (二) 党内矛盾分歧发生和解决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存在的客观性13
  • (三) 党内矛盾分歧发生和解决对于新时期党自身建设及事业影响的客观性13-14
  • 二 研究现状14-17
  • (一) 关于党内矛盾斗争学术研究开展的总体特征14-15
  • (二) 党内矛盾斗争学术研究展开的具体情况15-17
  • 三 研究方法17-18
  • 第一章 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内部矛盾斗争的一般理论18-25
  • 第一节 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使命及特点18-20
  • 第二节 无产阶级政党内部矛盾斗争的基本理论20-22
  • 一 党内矛盾斗争的性质20-21
  • 二 党内矛盾斗争与党的命运之间的关系21-22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无产阶级政党内部矛盾斗争的认识22-25
  •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领导层几次重大矛盾分歧发展的基本情况25-45
  • 第一节 党成立之初,李达、李汉俊与陈独秀的矛盾分歧25-28
  • 一 李汉俊与陈独秀在我党创建时期的分歧25-27
  • (一) 在中央集权的问题上的分歧26-27
  • (二) 在组织学生和组织工人上的分歧27
  • (三) 在开展党外活动上的分歧27
  • 二 李达与陈独秀在开展国共合作上的分歧27-28
  • 第二节 大革命中后期,,围绕陈独秀右倾的领导层矛盾分歧28-33
  • 一 在国民党二大上的分歧30
  • 二 在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中的分歧30-31
  • 三 北伐过程中的分歧31
  • 四 四一二事变和马日事变上的分歧31-32
  • 五 无产阶级领导权上的分歧32
  • 六 在农民运动上的分歧32-33
  • 七 在土地革命上的分歧33
  • 八 在革命武装上的分歧33
  • 第三节 土地革命时期,围绕土地革命的核心问题发生的瞿秋白、李立三“左”倾的分歧33-37
  • 一 瞿秋白“左”倾时期的矛盾分歧33-35
  • (一) 对革命形势判断上的分歧34
  • (二) 在发动武装暴动上的分歧34-35
  • (三) 在斗争策略上分歧35
  • 二 李立三“左”倾时期的矛盾分歧35-37
  • (一) 在革命形势判断上的分歧36-37
  • (二) 在开展城市罢工暴动和攻打中心城市上的分歧37
  • 第四节 王明“左”倾时期党内领导层矛盾分歧37-41
  • 一 在红军进攻中心城市上的分歧38
  • 二 在福建事变上的分歧38-39
  • 三 在反“围剿”军事战略上的分歧39-40
  • 四 在长征初期军事战略上的分歧40
  • 五 在中间势力和阶级关系上的分歧40-41
  • 六 在土地政策上的分歧41
  • 第五节 长征途中围绕张国焘右倾逃跑路线的领导层矛盾分歧41-45
  • 一 南下与北上的分歧43
  • 二 两个“中央”上的分歧43-44
  • 三 北上与西渡黄河上的分歧44-45
  • 第三章 新民主革命时期围绕处理领导层矛盾分歧形成的经验和做法45-65
  • 第一节 新民主革命时期党内领导层矛盾斗争的特点45-50
  • 一 主要同“左”倾机会主义的斗争46-47
  • 二 共产国际和苏联对党内矛盾分歧的影响因素47-49
  • 三 在重大理论问题上存在的斗争49-50
  • 第二节 毛泽东处理党内矛盾斗争的实践和认识50-54
  • 一 毛泽东党内矛盾斗争思想的萌芽和发展50-52
  • 二 毛泽东对于党内矛盾斗争问题的重大贡献52-54
  • 第三节 刘少奇关于党内矛盾斗争理论的认识及成就54-61
  • 一 刘少奇党内矛盾斗争思想的萌芽和发展55-57
  • 二 刘少奇党内矛盾斗争思想的丰富和完善57-58
  • 三 刘少奇党内矛盾斗争理论的特色和主要贡献58-61
  • (一) 在党内斗争中,要强调对“左”倾错误的批判58-59
  • (二) 解决党内矛盾,既要坚持党内斗争,又要坚持“党内和平”59-60
  • (三) 党内斗争中注重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60-61
  • 第四节 延安整风与领导层矛盾解决的实践与经验61-65
  • 一 党内矛盾性质和特点的正确分析,是党内矛盾斗争正确开展的前提62
  • 二 深入、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是党内矛盾斗争根本解决的基础62-63
  • 三 正确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内一般矛盾分歧解决的基本方法63-65
  • 第四章 新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处理领导层矛盾斗争的经验和启示65-72
  • 一 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分歧是维护党团结统一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保证65-66
  • 二 正确认识党内矛盾的性质是正确解决党内矛盾的条件66-68
  • 三 正确解决党内矛盾分歧的方针、方法和原则68-69
  • 四 党内矛盾不断发生和不断得到解决的矛盾运动过程是无产阶级政党及其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道路69-72
  • 结语72-75
  • 参考文献75-77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77-78
  • 致谢78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亚萍;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777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7777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2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