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中国乡镇基层腐败的特征及防治对策

发布时间:2017-09-04 13:47

  本文关键词:中国乡镇基层腐败的特征及防治对策


  更多相关文章: 乡镇 基层腐败 特征 防治对策


【摘要】: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各方面都有与时俱进的变化,但是腐败问题始终未能根绝,特别是基层腐败,表现尤为突出,严重破坏了党在老百姓心中的威望、损坏了政府自身形象;同时也抑制了基层经济发展、造就社会不正之风。乡镇人民政府作为基层政权,直面广大群众,工作千头万绪,既是上级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者,又是当地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最贴近基层广大人民群众,其言行举动直接关乎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强,腐败的形式也不断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表现特征。依据此种现象,文章就追随腐败现象向基层渗透、向非领导干部人员渗透的线索,顺藤摸瓜,对基层政府腐败的特征及其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防治的对策。现实中,中国乡镇基层地区出现了低龄化发展;向企事业单位倾斜;群体腐败上升的趋势;腐败手段更具隐蔽性;腐败的社会认同度提高,腐败文化开始形成。论文从宏观上阐述了腐败严峻性、复杂性、向基层蔓延的特征。结合中国乡镇基层的实际,对腐败向低龄化发展、向非领导干部渗透、向企事业单位倾斜、呈现群体腐败态势、腐败手段趋于隐蔽、腐败载体形式新颖等方面详细进行描述。通过对研究西方学者关于腐败问题的一些文献成果和方法,国外基层多样化的组织与管理体制为我国乡镇基层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诸多的启示,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探究我国基层腐败的现状、特征、危害及其产生的根源,以某镇为例探索当前基层腐败运行轨迹、分析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在吸收借鉴国外基层政务公开、制定完善制度、有效监督的反腐经验,对我们认识现阶段的腐败问题和制定防治腐败的措施是有启发的。针对我国现行领导体制、工作机制、法规制度等方面探索出基层腐败防治的规律和对策。根据我国基层腐败的特征和廉洁政治建设的基本理论,我国完善我国基层反腐主要从如下方面展开: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及纪检监察机关的反腐败功能、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建立健全乡镇基层政权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创新腐败防治的技术手段及对策等方面加强防治力度。希望能通过本文对乡镇基层腐败特征的研究,提高广大基层干部的法制意识、法制观念,提高内心拒腐防变的能力。
【关键词】:乡镇 基层腐败 特征 防治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262.6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10
  • 第一章 绪论10-17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0-12
  • 一、研究背景10-11
  • 二、研究意义11-12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2-15
  • 一、关于腐败问题的研究综述12-14
  • 二、关于预防和治理腐败模型的研究14-15
  •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15-16
  •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15
  • 二、研究方法15-16
  • (一)文献资料法15
  • (二)比较研究法15
  • (三)案例分析法15-16
  • 第四节 重点、难点及创新16-17
  • 一、重点16
  • 二、难点16
  • 三、创新16-17
  • 第二章 基层腐败的概念及其治理的理论基础17-21
  • 第一节 基本概念17-18
  • 一、乡镇基层17
  • 二、腐败17
  • 三、基层腐败17-18
  • 四、基层腐败的表现形式18
  • 五、基层腐败的特征18
  • 第二节 治理理论18-21
  • 一、权力制衡理论19
  • 二、制度防腐理论19-20
  • 三、实践中治理腐败路径探析20-21
  • 第三章 我国乡镇基层腐败的特征及其根源21-33
  • 第一节 乡镇基层腐败的现状21-22
  • 一、经济类违纪违法行为较为严重21
  • 二、以权谋私现象比较突出21
  • 三、公款奢侈消费持续出现21-22
  • 四、腐化堕落行为时有发生22
  • 第二节 乡镇基层腐败的特征22-27
  • 一、乡镇党政“一把手”权力过大22-23
  • 二、侵占民生领域资金现象普遍23
  • 三、向非领导干部渗透23-24
  • 四、呈现群体腐败态势24-25
  • 五、乡镇工程建设领域腐败易发多发25-26
  • 六、腐败向低龄化发展26-27
  • 第三节 基层政权腐败的危害27-29
  • 一、府民互信及冲突加剧27-28
  • 二、行政效率低下28
  • 三、党的执政合法性危机28-29
  • 四、助推腐败文化的成长29
  • 第四节 基层腐败的根源分析29-33
  • 一、权力过于集中29-30
  • 二、缺乏有效监督30
  • 三、人文环境影响30-31
  • 四、个人信仰缺失31
  • 五、信息公开机制不完善31-32
  • 六、问责机制不完善32-33
  • 第四章 乡镇基层腐败防治的实证分析:以上海市xxx镇为例33-39
  • 第一节xxx镇概况33-37
  • 一、纪委监察组织职能分工33-34
  • 二、乡镇纪委查办案件现状34
  • 三、办案情况分析34-36
  • 四、受理信访举报情况分析36-37
  • 第二节 乡镇基层腐败防治中存在的问题37-39
  •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37
  • 二、工作作风不过硬37
  • 三、办案业务不熟悉37-38
  • 四、立案意识不强38-39
  • 第五章 国外基层腐败防治的实践及启示39-44
  • 第一节 国外基层腐败防治的实践39-41
  • 一、美国39-40
  • 二、法国40
  • 三、新加坡40-41
  • 第二节 国外腐败防治的启示41-44
  • 一、不同国家腐败防治共性41
  • 二、立法执法方面41-42
  • 三、经济管理方面42
  • 四、公务活动方面42-43
  • 五、监督问责方面43-44
  • 第六章 完善我国基层腐败防治的对策研究44-56
  • 第一节 建立健全乡镇基层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44-46
  • 一、强化乡镇党政“一把手”主体责任44-45
  • 二、加强对乡镇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45
  • 三、增进乡镇各部门相互制约力度45-46
  • 四、落实“两个为主”推进乡镇纪委办案46
  • 第二节 大力推进乡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46-50
  • 一、加大乡镇行政体制改革46-47
  • 二、推进乡镇财政体制改革47-48
  • 三、健全乡镇工程建设领域制度建设48-49
  • 四、探索符合乡镇实际的选人用人、轮岗机制49
  • 五、完善制度建设有效发挥作用49-50
  • 第三节 惩防并举推进乡镇腐败治理50-53
  • 一、严惩乡镇党员干部腐败50-51
  • 二、加强乡镇财务审计监管51
  • 三、建立乡镇广泛参与的监督网络51-52
  • 四、反对“四风”,营造乡镇廉洁氛围52-53
  • 第四节 创新乡镇腐败防治的技术手段及对策53-56
  • 一、加强“大数据”科技反腐力度53
  • 二、推进乡镇防治腐败的激励机制建设53-54
  • 三、健全乡镇廉政教育效果考核责任制54
  • 四、发挥社会组织防腐职能54-56
  • 结束语56-57
  • 参考文献57-62
  • 致谢62-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骆晓琳;依法治国与政治体制改革[J];理论与改革;2000年02期

2 王臻荣;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论纲[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年04期

3 黄卫平;中国大陆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综述[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李海江;对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几点认识和思考[J];兵团党校学报;2000年05期

5 戴维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与前瞻[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6 王观松;怎样认识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0年09期

7 杨冬梅;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J];前沿;2000年12期

8 胡瑞华;列宁晚期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探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9 林伯海;20年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演进及启示[J];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10 毕天云;论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丹娜;;广东政治体制改革 民主发展先行一步的实践探索[A];改革开放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包心鉴;;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0年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阶段和基本经验[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8年

3 冯锋;;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探讨[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8年

4 王篡;;对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价值取向的思考[A];陕西社会科学界第3届学术年会辉煌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专题论坛文集[C];2009年

5 周新城;;和青年朋友谈谈政治体制改革[A];忘年交书简五十封[C];2007年

6 陈蔚;;未来20年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可能空间和路径[A];江苏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2年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冯静;;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促进政治文明建设[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2年年会暨“政治文明建设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李玉清;戴映忠;;浅析邓小平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贡献[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9 闫志民;;坚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上)[C];2012年

10 韩玉芳;;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四个“结合”[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上)[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金志 (作者单位:中共菏泽市委党校);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N];菏泽日报;2007年

2 贾品荣;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对视[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3 ;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N];人民日报;2007年

4 市社会科学院;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N];石家庄日报;2007年

5 沈宝祥;为什么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N];学习时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马国川;政治体制改革需要一个总体方案[N];经济观察报;2008年

7 王贵秀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高放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长江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蔡定剑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对30年政治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反思[N];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主持人 本报评论员 肖擎;政治体制改革 本质是制衡权力[N];长江日报;2010年

9 许耀桐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北京大学教授、博导;县级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价值[N];中国改革报;2010年

10 辛鸣;以务实的态度推进政治体制改革[N];学习时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益东;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主要成就及基本经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韩风兰;政治体制改革要适应公民参政积极性的提高[D];贵州大学;2009年

3 史历;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体制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肖小明;论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D];南昌大学;2007年

5 彭均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绩研究[D];大理学院;2014年

6 许民和;习近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初探2012-2014[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5年

7 卫振华;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集体主义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8 伍晓艳;中国乡镇基层腐败的特征及防治对策[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9 金殿伟;新时期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发展轨迹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年

10 李照修;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7919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7919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4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