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纯洁性建设实践及其历史经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3 14:44

  本文关键词: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纯洁性建设实践及其历史经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改革开放时期 纯洁性建设 问题 对策


【摘要】: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以党员保持党的纯洁性为议题推进党的建设,是健康党的肌体的需要。党员是党的活动的主体,以党员保持党的纯洁性为议题推进党的建设,是实现党员主体意识与主体地位的辩证统一,推动党内民主建设进一步科学发展的需要。当前,我们以党员保持党的纯洁性为议题推进党的建设,既是健康党的肌体的需要,也缘于我们在过去的党内民主实践中对党员主体地位与主体意识的人为割裂。鉴于此,本文通过论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党的几代领导人等对党的纯洁性问题的理论阐述,系统地归纳了党的纯洁性的理论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对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纯洁性建设实践及其历史经验做了总结,简而言之,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坚持理论创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群众路线。近些年来,随着党内民主建设的深入发展,广大党员的党内民主自主性得到释放和张扬。这种自主性在推动党内政治生活由泛集中化转向民主化,给党内政治生活带来活力的同时,也推动着党内民主集中的政治生活格局的深入演化,使党内政治生活出现了大量新的特征,乃至是新的矛盾。而且即使原本就存在的民主与集中、权利与义务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也有了新的特征。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具体来说,就是在党员党内民主自主性充分释放的情况下,在党内民主实践中,我们往往只强调了党员的主体地位,关注了党员的“权利”。但同时我们却忽视了党员主体地位的获得并不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是需要具备相应的主体意识的事实,忽视了对党员“权利资格”的关注,没有向广大党员明示一个要求:那就是你在要求权利、掌握权利的同时,还应当同时向党展示你的纯洁性、做出你的承诺。即要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在加强理论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下功夫。而如今我们以党员保持党的纯洁性为议题推进党的建设,在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同时,更加关注党员的主体意识,对先前的行为进行了纠偏。
【关键词】:改革开放时期 纯洁性建设 问题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26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2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9-10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10
  • 三、本课题的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10-11
  • 四、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11-12
  • 第一章 党员保持党的纯洁性概念及相关理论分析12-18
  •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的纯洁性的相关理论阐述12-13
  • 二、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关于党的纯洁性建设的理论阐述13-16
  • 三、党员保持党的纯洁性概念的理论内涵16-18
  •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实践历程与历史经验18-27
  •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纯洁性建设实践18-22
  • (一) 改革开放初期的实践活动18-19
  • (二) 改革开放新阶段的实践活动19-21
  • (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的实践活动21-22
  • 二、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历史经验总结22-27
  • (一)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指导党的纯洁性建设22-23
  • (二) 坚持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奠定党的纯洁性建设的理论基础23-24
  • (三) 坚持党的领导24
  • (四)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24-25
  • (五)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25-27
  • 第三章 当前党的纯洁性建设面临的问题及成因分析27-32
  • 一、思想理论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27-28
  • (一) 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27
  • (二) 部分党员疏于学习,干部理论素质不高27-28
  • 二、组织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28-29
  • (一) 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28
  • (二) 党内民主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28-29
  • 三、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29-30
  • (一) 当前党群关系面临的挑战29-30
  • (二) 当前党群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30
  • 四、反腐倡廉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30-32
  • (一) 腐败是严重危害执政安全的问题30-31
  • (二) 当前党内出现的腐败问题的主要特征31-32
  • 第四章 进一步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实践要求32-41
  • 一、加强理论建设32-33
  • 二、加强制度建设33-35
  • 三、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为中心开展实践活动35-41
  • 参考文献41-42
  • 附录42-43
  • 致谢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乐;政治文明视域中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3年03期

2 萧斌;一部系统研究政治文明的力作——读《政治文明论》[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陈云凤;浅析政治文明的内涵及实现途径[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4 林荣光;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不可动摇的原则[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贾建梅,冯石岗;解析“政治文明”与“制度文明”[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高文霞;浅析中国当代青年的政治参与性[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邓伟志;加强对政治文明的研究[J];安徽决策咨询;2003年01期

8 林五星;文明·政治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9 冯韧;论政治文明的本质和基本特征——兼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问题[J];理论前沿;2003年02期

10 刘德厚;坚持劳动人本政治观,积极推进小康社会“人民宪政”建设[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华;;试论政治文明建设的现实依据[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2年年会暨“政治文明建设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赵建平;;不断加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林尚立;;有效政治与大国成长——对中国30年政治发展的一种反思[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4 黄丽清;;政治也可以生活化[A];福建省行知实验校校长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邓志强;;网络社会青年政治意识表达研究[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6 王建民;;在任何情况下,共产党都得讲政治[A];灯塔颂——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七十五周年论文专辑[C];1996年

7 周贵卯;;试论社会稳定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地位[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2年年会暨“政治文明建设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陈仕龙;;简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A];江苏省政治学会2002年“全球化与政治文明”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程竹汝;;概念、结构与政策选择:关于政治文明的一个系统分析[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上海现代化理论研讨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3年

10 何绍辉;黄海;;新时期青年政治意识表达变化研究[A];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七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1)[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燕继荣;政治文化研究的一般方法[N];学习时报;2005年

2 周平;政治文化——政治生活中一种无形的力量[N];云南日报;2001年

3 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院长 商红日;发展低度政治生活化解冲突[N];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法学博士 桑玉成;论优良政治生活的基础[N];解放日报;2010年

5 ;短信折射政治文化[N];惠州日报;2011年

6 第二炮兵某部政治处主任 王国印;讲政治不论职务高低[N];科技日报;2012年

7 王海洲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文化困境中的现代政治仪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本报评论员;政治参与因开放而有序[N];长江日报;2013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副研究员 张明澍;公民政治素质调查中的几个“发现”[N];北京日报;2013年

1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乔新生;我们需要怎样的政治文明[N];社会科学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英配昌;中小学学生政治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健;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朱海龙;场域、动员和行动:网络社会政治参与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4 王永志;中俄市场化进程中政治权力作用的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5 左高山;政治暴力批判[D];清华大学;2005年

6 翟波;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刘建伟;当代西欧公众政治参与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刁桐;社会抗争的治理之道[D];吉林大学;2012年

9 贾建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D];中共中央党校;1993年

10 郝宇青;苏联政治生活中的非制度化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爽;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2 任佩文;论政治文化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郑盼;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公民政治参与[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卓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政治理念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5 杨钦涵;我国政治博客的功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6 李昊懿;政治文化视角下的官场潜规则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7 李冰;政治秩序的学理分析及现实构建[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8 王晓萌;当代中国先进政治文化的构建[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9 张丽娟;政治妥协及其对政治民主化的意义[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伍牧原;新时期我国政治文明的实践和发展[D];新疆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058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9058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a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