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腐败治理视野下的“三公”消费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9 02:34

  本文关键词:腐败治理视野下的“三公”消费控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腐败治理 “三公”消费 财政预算 行政自律 技术控制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水平显著提高。然而伴随经济的持续发展,官员腐败现象不断发生,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脚步。腐败治理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必然趋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申了中共中央反腐败的决心和信心。近年来我国“三公”消费数额惊人,各种巧立名目的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超标配置、公车私用的新闻常见诸于报端,为社会所诟病。不当的“三公”消费严重浪费了国家资源、损害了政府形象、败坏了社会风气,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古人云“唯俭足以养廉”,严格控制“三公”消费,对预防腐败,树立政府公信力至关重要。因此,在腐败治理背景下,研究“三公”消费控制意义深远。 目前,我国“三公”消费领域暴露出诸多问题,社会影响极为恶劣。本文从“三公”消费不当的典型案例入手,分析当前我国“三公”消费存在的突出问题,如财政资金浪费巨大、“三公”消费公开形式主义、公务招待频率高规格大、公车私用和超标超编配置、因公出国(境)名目多花费大等严重现象;进而深入分析“三公”消费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如控制主体不明确、控制依据不完善、控制执行不力等。针对问题,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本文尝试提出完善“三公”消费控制的对策:完善“三公消费”的规章制度;明确“三公”消费控制主体的职能定位;加强“三公”消费控制的执行实效等,以期对“三公”消费不当进行有效控制,从而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使政府经费合理使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促进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腐败治理 “三公”消费 财政预算 行政自律 技术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262.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图目录12-13
  • 表目录13-14
  • 绪论14-26
  • 第一节 论文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4-16
  • 一、 选题背景14-15
  • 二、 研究意义15-16
  • 第二节 研究中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16-21
  • 一、 相关概念界定16-19
  • 二、 研究的理论基础19-21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21-24
  • 一、 国外研究现状21-22
  • 二、 国内研究现状22-23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23-24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24-25
  • 一、 研究内容24
  • 二、 研究方法24-25
  • 第五节 创新点和不足25-26
  • 一、 课题创新点25
  • 二、 不足之处25-26
  • 第一章 我国“三公”消费不当的典型案列分析26-31
  • 第一节 “三公”消费不当的典型案例26-28
  • 一、 泰州官员“求饶门”事件26-27
  • 二、 青海官员“警车门”事件27
  • 三、 陕西榆林公务用车超标事件27-28
  • 四、 无锡街道干部“公款游”事件28
  • 第二节 “三公”消费不当案例的消极影响28-31
  • 一、 浪费财政经费28-29
  • 二、 降低政府公信力29
  • 三、 败坏社会风气29-30
  • 四、 容易滋生“三公”腐败30-31
  • 第二章 “三公”消费控制的必要性31-34
  • 第一节 “三公”消费控制是腐败治理的应有之义31-32
  • 一、 腐败治理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必然趋势31-32
  • 二、 “三公”消费不当必然产生腐败32
  • 三、 “三公”消费控制能有效遏制腐败32
  • 第二节 “三公”消费控制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32-34
  • 一、 是建立节约型政府的前提和基础33
  • 二、 是强化政府服务意识的有效途径33
  • 三、 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33-34
  • 第三章 当前我国“三公”消费及其控制的现状分析34-46
  • 第一节 我国“三公”消费概况34-38
  • 一、 “三公”消费的相关政策颁布34-37
  • 二、 “八项规定”以来“三公”消费的控制实效37-38
  • 第二节 我国“三公”消费存在的问题分析38-42
  • 一、 财政资金挥霍浪费巨大38-39
  • 二、 “三公”消费公开形式主义39-40
  • 三、 公务招待频率高规格大40-41
  • 四、 公车私用、超编超标配置现象严重41-42
  • 五、 因公出国(境)名目多花费大42
  • 第三节 我国“三公”消费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42-46
  • 一、 “三公”消费控制主体不明确43
  • 二、 “三公”消费控制依据不完善43-44
  • 三、 “三公”消费控制执行不力44-45
  • 四、 “三公”消费控制的监督不健全45-46
  • 第四章 国(境)外对“三公”控制的经验借鉴46-52
  • 第一节 国(境)外控制“三公”经费的经验46-49
  • 一、 美国的阳光法案46-47
  • 二、 俄罗斯的公务招待审批程序47
  • 三、 德国的公务用车管理47-48
  • 四、 西欧的媒体监督48
  • 五、 日本的民间行政观察员监督48-49
  • 六、 香港严苛的财政预算49
  • 第二节 国(境)外“三公”消费控制经验对我国的启示49-52
  • 一、 政府信息公开常态化49-50
  • 二、 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50
  • 三、 加强社会监督50-51
  • 四、 细化财政预算51-52
  • 第五章 完善我国“三公”消费控制机制的有效路径52-63
  • 第一节 完善“三公”消费控制的规章制度52-55
  • 一、 制定“三公”消费的具体标准52-53
  • 二、 完善“三公经费”公开制度53
  • 三、 健全“三公”消费的财政预算制度53-54
  • 四、 建立“三公”消费的问责制度54-55
  • 五、 完善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55
  • 第二节 明确“三公”消费控制主体的职能定位55-57
  • 一、 突出各级政府在“三公”消费控制中的角色定位55-56
  • 二、 厘清各级纪委在“三公”消费控制中的职能要求56-57
  • 第三节 加强“三公”消费控制的执行实效57-59
  • 一、 推进“三公”消费的透明公开57
  • 二、 设立专门的“三公”消费控制机构57-58
  • 三、 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全程监控“三公”消费58-59
  • 四、 加强公务员的行政自律59
  • 第四节 健全“三公”消费控制的监督环节59-63
  • 一、 加强人大的法定监督作用59-60
  • 二、 发挥党的纪检部门的监督作用60-61
  • 三、 强化政府审计监察力度61
  • 四、 社会舆论监督广泛参与61-63
  • 结语63-64
  • 参考文献64-67
  • 致谢67-68
  • 附录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旭华;张强;;议案经费应纳入财政预算[J];楚天主人;2004年Z1期

2 吴大志;;财政预算改革的路径探讨[J];学习月刊;2006年02期

3 张文麒;;美国州议会对财政预算的控制[J];吉林人大;2006年06期

4 筱臻;;财政预算座谈会“理性”担当主角[J];人民之声;2007年03期

5 文炳勋;;新中国成立以来财政预算体制的历史演进[J];中共党史研究;2009年08期

6 刘根生;;财政预算公开需要强制推进[J];中国人大;2010年03期

7 李卫民;;数字解读“钱袋子”[J];人民政坛;2010年02期

8 乔新生;;出国可以,财政预算先[J];廉政w

本文编号:9395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9395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7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