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明初至成化年间山西佛教寺院的地理分布初探

发布时间:2016-10-06 10:07

  本文关键词:明初至成化年间山西佛教寺院的地理分布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东北师范大学》 2012年

明初至成化年间山西佛教寺院的地理分布初探

李娇娇  

【摘要】:明初至成化年间是明清时期山西佛教发展和转变的起点。研究这一时段的佛教发展状况以及佛教寺院分布,对于研究隋唐以降佛教的传承与发展,以及明清时期佛教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目前学术界对于该时段的研究比较薄弱,成果较少。因此,本文选择该时段的山西佛教寺院分布作为研究对象。佛教是人类社会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长期以来,学者们多着眼于佛教本身教义和信仰的解读,围绕哲学思想展开研究,著书立说者不胜枚举,而关于佛教历史地理的研究起步较晚,成果较少,已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西北、湖南、湖北、山东等,涉及山西的是少之又少。而鉴于山西佛教文化的厚重,本文将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对山西佛教寺院地理分布及其成因展开探索性研究。 本文通过广泛收集历史文献和地方史志,以成化《山西通志》为中心,再辅以山西现存的明清时期方志作为材料支撑,以佛教寺院(主要包括寺、院、庵)为研究对象,以明初至成化年间为研究时段,以现行山西的行政区划(包括今河北涞源,即明广昌县;今河北蔚县,即明蔚州)为研究区域,对明初至成化年间存在于山西的佛教寺院的进行统计,得出山西佛教寺院地理分布的一般特征:首先,从行政区划的角度看,明初至成化年间山西佛教寺院主要集中分布在太原府、平阳府;其次,从流域的角度看,明初至成化年间山西佛教寺院主要集中分布于汾河中下游地区、涑水流域;再次,从地形上看,明初至成化年间山西佛教寺院主要集中分布于河谷地带和部分山地(五台山),平原、盆地区也有零星分布。 根据以上研究,,进而分析得出佛教寺院分布的疏密程度主要取决于地形、可耕地面积、人口密度、政府政策等原因,并归纳出山西佛教寺院地理分布的一般规律。总之,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地关系,佛教寺院的地理分布与地理环境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48;B948;K90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发鹏;;近二十年来国内佛教历史地理研究综述[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王开队;;试论15至18世纪格鲁派在康区的势力扩展——以寺院为中心[J];中国藏学;2010年04期

3 张伟然;中国佛教地理研究史藉述评[J];地理学报;1996年04期

4 张伟然;湖南隋唐时期佛教的地理分布[J];佛学研究;1995年00期

5 杨曾文;唐五代禅宗在今山西地区的传播[J];佛学研究;1999年00期

6 李映辉;试论自然、区位条件与佛教地理分布——以唐代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7 李裕民;山西方志综述[J];沧桑;1995年01期

8 隆藏;;横超慧日博士谈日本学者研究中国佛教的情况[J];法音;1986年04期

9 次仁德吉;;浅谈西藏地区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影响及其分布情况[J];黑龙江史志;2008年20期

10 张伟然;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研究的核心问题[J];江汉论坛;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介永强;西北佛教历史文化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朱普选;青海藏传佛教历史文化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开队;康区藏传佛教历史地理研究(公元8世纪~1949年)[D];暨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海涛;明初统治者对佛教政策的两重性及明代佛教发展的新趋势[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方旭峰;明清之际浙江禅宗寺院地理分布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亚仁;略论李澄中《艮斋笔记》及其与《聊斋志异》的共同题材[J];蒲松龄研究;2000年01期

2 张文澍;蒲松龄远祖蒲鲁浑与蒲居仁小考[J];蒲松龄研究;2004年03期

3 陈才训;;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炫才意识[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4 陈才训;时世平;;《剪灯余话》:“薇垣高议”——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风教意识[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5 周云水;;独龙族禁忌的文化人类学解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6 刘斌;;明代“土达”及其归宿[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7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8 朱仰东;;“郭孝子寻亲”本事再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9 高晓波;;近十年来明清时期安多、康区藏族史研究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10 赵华富;元代契尾翻印件的发现[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修;;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比较研究——朝贡体制框架下的明蒙关系新探[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2期[C];2012年

2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4 陈捷;张昕;;世界文化遗产地匠作研究——五台山佛寺匠作概说[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5 万明;;明代税票探微——以所见徽州文书为中心[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6 刘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7 金国平;吴志良;;“火者亚三”生平考略——传说与事实[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8 蒋美华;李瑾瑾;;女性宗教认同研究——以郑州市为例[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吴海涛;;元明之际淮北地区的社会变迁[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辛德勇;;论所谓明铜活字印书于史初无征验——附论明代的金属活字印本[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曹志红;老虎与人:中国虎地理分布和历史变迁的人文影响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曹利云;宋元之际词坛格局及词人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娄飞;河南山林式佛教寺庙园林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迎芬;乐亭大鼓的民俗性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贾文芝;万历朝的市民运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卢莹;清代东北地区物产变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驰;明代徽州茶业发展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8 陈影;明代南京都察院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曾璐;明清江南宗族族产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杨晓静;两京地区新莽墓葬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元林 ,陈玉霜;历史佛教地理研究的可喜收获——评《唐代佛教地理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恰白·次旦平措;郑堆;丹增;;简析新发现的吐蕃摩崖石文[J];中国藏学;1988年01期

3 罗桑开珠;;玉树——古代的藏汉通道[J];中国藏学;1990年01期

4 札巴孟兰洛卓;王尧;陈践;;奈巴教法史——古谭花鬘[J];中国藏学;1990年01期

5 周炜;;西藏19世纪以来的水灾——西藏水灾档案研究[J];中国藏学;1990年03期

6 刘先毅;;德格地区藏族文化的源流及特色[J];中国藏学;1993年02期

7 雅子·索南智华;拉加寺及拉加版《甘珠尔》[J];中国藏学;1994年02期

8 张虎生;御制惠远庙碑文校注——兼说七世达赖喇嘛移居惠远寺[J];中国藏学;1994年03期

9 石硕;达磨灭佛对佛教在藏区传播趋势的影响[J];中国藏学;1996年02期

10 易华;佛教与藏族传统科技关系简论[J];中国藏学;199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介永强;西北佛教历史文化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朱普选;青海藏传佛教历史文化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彦;;浅谈中国佛教寺院中的园林艺术[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3期

2 席建超;葛全胜;成升魁;徐增让;;古代佛教旅游发展及其启示[J];人文地理;2006年04期

3 刘小平;;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中古佛教寺院与生态和谐[J];华夏文化;2009年01期

4 刘元春;;佛教自身建设的主题与路径[J];中国宗教;2010年05期

5 黎羌;;山西佛教寺院与戏台的学术价值论[J];中华戏曲;2010年02期

6 高振农;;上海佛教发展的特点[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0年01期

7 张开勤;中国佛教代表团访问缅甸、柬埔寨、老挝、越南[J];法音;2005年07期

8 李芳民;;唐代佛教寺院之亭台摭拾[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东北佛教名山——朝阳凤凰山[J];记者摇篮;2006年08期

10 马灿;张雷;;青海藏区佛教寺院与旅游区划[J];黑龙江史志;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茹;;从《水浒传》看杭州佛教寺院[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2 郭黛姮;;十世纪至十三世纪的中国佛教建筑[A];建筑史论文集(第14辑)[C];2001年

3 郑梦星;;还我如来真面目——对清水祖师与清水岩是佛是道的辨识[A];闽台清水祖师文化研究文集[C];1999年

4 徐心希;;闽台佛教的宗派与传承——以佛教福州鼓山系为中心[A];闽台文化研究[C];2006年

5 马鹰;胡琰;;浅谈甘肃省河西地区地县博物馆馆藏水陆画的修复保护[A];传统装裱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张方玉;;牟定白马山考察记[A];明史研究第6辑[C];1999年

7 介永强;;《隋大兴城佛寺考》拾遗[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辑)——南越国遗迹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乐裕贤;;佛教与武夷山[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陈高华;;朱元璋的佛教政策[A];明史研究第1辑[C];1991年

10 杨东昱;;浅析济源大明寺伽蓝殿[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周晗;[N];扬州日报;2008年

2 记者 钱钢;[N];镇江日报;2010年

3 谢浩;[N];人民政协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姜艳萍;[N];联合日报;2010年

5 旅宣;[N];朝阳日报;2009年

6 李忠东;[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记者吴小雁;[N];中国改革报;2009年

8 朱岩石 何利群;[N];中国文物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李燕锋 李江涛;[N];洛阳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吴向正;[N];宁波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韶颖;清代广州佛教寺院与城市生活[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李小花;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对科学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介永强;西北佛教历史文化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漆山;学修体系思想下的我国现代佛寺空间格局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5 袁牧;中国当代汉地佛教建筑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6 袁瑾;汉传佛教瑜伽焰口与全真道教铁罐施食仪式音乐比较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7 高峰;紫柏大师与万历社会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冯双白;青海藏传佛教寺院羌姆舞蹈和民间祭礼舞蹈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9 陈必昌;唐宋寺院经济转型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舒辉;集成化物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娇娇;明初至成化年间山西佛教寺院的地理分布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赵岩岩;中国佛教寺院名称与文化[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3年

3 仇王军;回族伊斯兰教在中国化过程中对佛教的吸收与批判[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闵军;武则天时期的宫廷佛事活动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5 梅腾;河南佛教寺院建筑初探[D];郑州大学;2007年

6 聂福荣;万历朝慈圣李太后崇佛考论[D];吉林大学;2007年

7 潘晓凡;唐宋福建佛教发展演变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俊强;佛教对中古法律之影响[D];湘潭大学;2006年

9 曾友和;当代中国佛教寺院财产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徐强;魏晋南北朝广东佛教的传播与分布[D];暨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明初至成化年间山西佛教寺院的地理分布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17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1317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f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