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若干基本意识问题》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6-10-24 20:55

  本文关键词: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若干基本意识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若干基本意识问题》读后感]

 

作者根据自己的有限阅读(特别是从中外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的对比角度),来探讨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存在的方法论问题,《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若干基本意识问题》读后感。作者指出了我国人文地理研究的方法论的五点不足之处,即问题意识、学术史意识、与同行对话意识、理论意识以及学术规范意识方面的不足。

通览全文,所谓的五个问题意识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得到了全面体现。对于文中将科林伍德称之为科学家,本人觉得改为哲学家和历史学家应该更为妥当。写论文首先要有论题,就牵涉到论题的选择。文中的所谓问题意识,就是学术研究(包括论文写作)的题目要有意义性,而不是盲目性的去写一些毫无意义的文章。作者在指出学术刊物上存在此类问题意识较弱的同时,也指出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即教育体制与学术评价机制的问题,以及讲问题氛围的缺失。的确,在现今关于教育体制和学术评价体制问题在很多高校和学科中存在。在信息化的时代,找资料有益处,也有负面的影响。因为一检索就出来许许多多学术论文来,在这些参差不齐的文章中不知有多少是不合格的“商品”。近来一些学术抄袭问题也是屡有发现,甚至包括一些知名学者。这些都同现在的学术评价体制的功利化有关,任务化的学术研究是短见的。康德当上教授后,十年没发表一篇文章,潜心研究批评哲学。十年后,他发表了《纯粹理性批判》,仅凭这一部著作,康德就可以奠定他在哲学史上的不朽地位。而现在有的学者写了许许多多的文章,其中的含金量又在哪?

其次,写论文要有资料,好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文中的所谓学术意思,就是要了解相关问题或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这样既可以避免研究中无意义的重复性,同时也可以借鉴他人的学术成果。好在当今的科技发达,特别是搜索功能的强大,对于这个问题是大有帮助的。但是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即过去与现在学术成果的对待问题。与同行对话意识问题中也存在这种情况。文中提到斯特拉波的《地理学》一书很少被提及,原因之一是同时代的人没有花费时间去阅读,读后感《《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若干基本意识问题》读后感》()。正如被称为历史哲学真正奠基者的意大利人维柯的《关于各民族共同性的新科学原则》未受同时代的人重视,直到身为后辈的德国人赫尔德继承与发展了他的思想。而对于过去的学术成果也不要盲目的继承。现在有一些人总喜欢搬出过去知名学者的话语作为论据来证明自己的命题。随着时间的变迁,学术研究也存在时间限度。所以对于现在的学术成果要给与重视,因为当代的研究更具有宽度与时代性。特别是同行的研究,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更多的同行之间的互相探讨与借鉴,才有可能造就学术的辉煌。因此,与同行的对话也可以成为论文写作的资料之一,这种资料更有研讨性与现实性。

所谓的理论意识,就是写论文的指导方法与思想。文章中提到的不管是激进地理学、人文地理学,还是行为地理学和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等等,都是从不同的方面或方法来研究问题。有的注重空间,有的注重政治或经济方面。而量化方面的抽样调查、量表技术等一些方法被带入研究中。好比论文研究什么方面,是写政治方面还是文化方面等等。用什么方法去进行研究,是用比较的方法还是假设法等等。正如文中所讲的理论的构建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它需要事实的论证和时间的推敲。对于文中作者所提到的“鉴于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要发展理论”看法觉有不妥之处 ,似乎我们的研究活在理论的框架内。作者提到的研究时的态度是值得思考的,在有些人看来,这些处理方法更像是理想化的。

最后提到的学术规范意识,就像是论文写作中的引文和文献参考的处理问题。引用他人的成果要标明来源,既是尊重作者,更是尊重学术。而不是像斯宾格勒那样“不厚道”,在整个《西方的没落》中,他只感谢了两个人:歌德和尼采。他的书中引用了大量同时代人的历史资料和研究成果,但他全把他们放在注释中简单了事,有些甚至根本只字不提。

读完这篇文章后,会豁然发现所谓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若干基本意识问题不仅仅存在于人文地理,或者是地理学中,它也同样存在于其他学科中。原本看到这题目时,觉得有一种宏大感,特别是若干问题等字眼,但读后却有一丝的失落感。若为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若干基本意识问题的话,本文似乎有所浅显,深度有所欠缺。后来网上一查,发现作者在给其所在学校的研究生的报告用的是《我国人文地理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的标题,觉得这个更为贴切。估计是人文地理杂志的编辑改的吧。总体上文章条理清晰,也是通俗易懂的,而且也确确实实的反映了学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若干基本意识问题》读后感2

  第2篇 《我们的老师》读后感
  〖预览〗假期里我读了我们的老师一本书,是作者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本的形式,讲述了很小的故事,然后将“爱的教育”融入这些故事,用以培养年轻一代的思想情操。 书中的主人翁恩里科是一位小学四年级的小男孩,他出生在一个充满爱与信任的家庭里,他天性纯良,观察敏锐,是个乐观进取的好少年。他的健康成长与书中所描写的真诚宽厚的人际之间的爱是息息相关的。《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以及他们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 例如在《我们的老师》、《爸爸的老师》、《我弟弟的女老师》这几篇日记中描绘的师生之间的爱是那样的亲切、自然。在《我们的老师》一文里,作者用一种非常口语化的语言描写了老师在回应学生的问候时的神态、关心孩子时手的动作、批评孩子时的语调等,给我们勾勒出一个慈祥的、感性的、亲切中不失威严的好老师形象。《弟弟的女老师》一文所描写的那些情景仿佛就是我曾经经历和正在经历的。女老师怎样教换牙的孩子学拼音,怎样处理孩子们带到教室来的东西,怎样应付上课时突发的事件,怎样克制自己情绪,怎样……【全文阅读】

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若干基本意识问题》读后感3

  第3篇 《我成为了哥哥》读后感
  〖预览〗《我成为了哥哥》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的布里吉特·贝斯奇勒。这本书主要讲的是范森内心成长的励志故事。范森是家里面最小的孩子,以前他总觉得哥哥萨维埃抢了他的风头,爸爸妈妈的眼里只看到哥哥。有一天,他们全家去荒岛,哥哥发烧了,他整个人突然变得焉焉的,无精打采,连饭也吃不下,爸爸妈妈看了有些不满意,但范森心里却很得意,这次他终于有了表现的机会了。实际上,哥哥是生病了,而且还是发烧。最后他们到了医院,医生说:“由于发烧时间太长,萨维埃的大脑被烧坏了。”从此他变成了一个婴儿,当家里人都被哥哥的疾病给压倒时,范森却告诉自己:“我们不能丢下他,因为他是我们的家人。”他开始学着去做一个“哥哥”,去尝试这帮助萨维埃。范森为了锻炼他哥哥的手指,就一遍又一遍教他,最后他学会了玩拼图,还拼的很熟练。范森又教会了哥哥游泳、弹琴、字母板……从范森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孩子的坚强和成长的变化,看到他从原来只关心自己而变得关心周边,敢于担当的转变,我也在慢慢长大,我要像范森一样变得关心周边,敢于担当,做事一定不要轻易放弃!……【全文阅读】

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若干基本意识问题》读后感4

  第4篇 读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有感
  〖预览〗暑假里,我读的是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这本书。该书详细地记录了华老师的12个精典的课例“角的度量”、“多位数减法练习课”、“中括号”、“长方体的认识”、“百分数的认识”……等把我们带入了数学的神秘神奇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世界里。每个例子都配以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及专家评析,让人亲历专家的精品课是如何雕琢出来的。书中既有华老师的教,也有专家对他执教的课的评;既有他教学实践的反思,也有他对人生的感悟。读完后我的内心油然生起一股感慨与敬意之情。一、 精彩的课堂评价语言我们平常的评价语言停留在“你真聪明”、“你真棒”等。在12节课中,华老师的精彩语言随处可见,下面我摘录一些与大家分享。“呦,真会动脑子,虽然没学过,有的人还真量对了,有的人虽然不会,但在动脑子,我觉得也挺好的。小伙子,带你的量角器,到投影这儿来,把你的方法展示一下。”“还没学,不会很正常,但敢于尝试,值得表扬。我提议大家为这样敢于尝试的精神鼓掌!”“我想刚才举手的人和笑的人跟她想的是一样的。佩……【全文阅读】

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若干基本意识问题》读后感5

  第5篇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3篇
  〖预览〗《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一)  亲情 友情 爱情——真情相聚法兰西  经济管理学院  会计学研15-2班   程琳  看完《我的法兰西岁月》,感觉这部有着一百一十多分钟剧情的影片给了我非常深刻的感触,既教育我们要爱党爱国、艰苦奋斗,也向我们诠释着亲情、友情、爱情的内涵。  亲情缠绵柔似水,夜深窗前月光明  先人中曾出过翰林、大理寺正卿,为了让儿子超越先人,邓父卖了田地,凑足了学费,送十六岁的儿子去法国勤工俭学,并且教育儿子要学真本事,讲真话,遇大事要有静气。父亲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使得年少的邓希贤逐步形成了刚正不阿、勤奋上进的品性。邓母熬夜给儿子做了三双鞋,嘱托儿子等三双鞋穿破了,就该回来了。真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慈母以千针万线亲手做成的三双鞋寄托对儿子不舍的真情与早日归来的期待。严父与慈母以不同的方式流露出对儿子的挚爱。在离别码头,邓父坚决地一声不送了,拉着邓母往回走,嘴上说着走,往回走,不要回头。却禁不住用粗糙的手掌拭去眼角的泪花,一旁的邓母早已泣不成声。邓父邓母一边挪动沉重的脚步往回走,一边不断回望着即将奔赴异国他乡的儿子,仿佛每一次回望都是看儿子的最后一眼。邓小平回忆说,我的母亲说对了,,从十六岁到法国的那天起,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全文阅读】

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若干基本意识问题》读后感6

  第6篇 读小女孩的作文《我与花仙子》有感作文600字
  〖预览〗今天,偶然间读到了一篇五年级小女孩写的作文。作文打扫房间时,在一个柜子中找到的。本子的封面是天蓝的色的,上面写着她的名字和年纪。  怀着满满的欣喜翻看了第一页,字迹中的撇与捺总被写的很长,不是特别的秀气,却又那么一股飘逸的感觉,倒也还是挺不错的。我想,这应该是一个挺有个性的女孩吧!  我开始阅读她写的作文,看见了题目是:我与花仙子。忍不住会心一笑,似乎每一个女孩的小时候,都拥有那么一颗成为仙子、公主的梦儿。  接着读了下去,我才明白,哦原来她写的作文并不是她成为花仙子的故事,而是她买《花仙子》这本童话故事书的事情。  起初,她向她的妈妈提出想买这本书的请求的时候,妈妈没有同意,反而觉得她是不务正业。可是妈妈的话并没有打消她买书的念头,她是如此的喜爱这本书啊,以至于后来她决定实施曾听同学说过的可以卖空塑料瓶攒钱的计划,因为她注意到在每天放学回家的路上都有那么一些遗弃的塑料瓶。说干她就干了,在作文中她写到第一天她将捡到的瓶子去卖,只赚到了三元钱。相比对她来说的一笔大数目二十元,还差那么多,她也没因此而灰心丧气,仍然每天都坚持去捡塑料瓶,有时候是满载而归,可有时却又跑了好几个书店才买到。  读完了作文,我的脑海中已经浮现出她买到书的那一刻,望着手中的书,是多么的快乐多么的富有成就感的画面。  小女孩的文字很平凡、很朴实,却感……【全文阅读】

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若干基本意识问题》读后感7

  第7篇 读《我的生活与工作》有感
  〖预览〗读《我的生活与工作》有感  作者/缅甸新希望农牧有限公司 饶本化  这个季度的读书活动推荐的是我的生活与工作,上个季度推荐的是激活个体,总感觉着有好些联系,从题目上看:作为公司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激发出每个员工的潜在能力,这样才能为公司作出应有的贡献,激活个体一书给出了指导;员工在工作中怎样树立好的理念?怎样更好的工作与生活?我生活与工作给出了更好的答案。从公司目前的情况看:公司在做一系列的调整,这么大的公司,动一处,牵制全身,个人认为,这两本书从精神上在给我们传达着总部的心声:无论怎么调,怎么改,都不会损害每个员工的利益,会采取更好的激励政策,给员工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让每个员工快乐的生活与工作。  我的生活与工作一书,写的是很久远的事情,虽然是这样,书中的理念对现在还是非常的受用,对其中的几个章节还是深有感触。  1、生产与服务的秘诀  结合公司目前的状况,公司投产两年了,没有肉鸡苗的的配套,公司的肉鸡料销量所占的比例比较少,数个月来,公司总的销量也基本稳定。饲料的质量在市场上的反映良好,公司以质和量赚取更多的利润,公司集中资源抓好饲料的质量:原料采购,化验,生产等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好的饲料要有好的销售服务,每个客户饲养环境条件,饲养水平,掌握的饲养技术不同,作为公司来说,应该针对不同的客户去服务,指导客户如何使用我们……【全文阅读】

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若干基本意识问题》读后感8

  第8篇 读杨绛《我们仨》有感
  〖预览〗   杨绛先生百岁高龄写《我们仨》,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读来,更惊觉老先生清晰的文思、雅致的文字和非凡的心态。   随梦入境,而先生的梦并非虚幻。三人走散了,温馨的家永远没了。年头和年尾,老先生相继失去两位亲人,这份伤疼是以如何的强劲摧残风烛残年的老人?我从先生文字里懂得:“我的手撑在树上,我的头枕在手上,胸中的热泪直往上涌,直涌到喉头。我使劲咽住,但是我使的劲儿太大,满腔热泪把胸口挣裂了。只听得噼嗒一声,地下石片上掉落下一堆血肉模糊的东西。迎面的寒风,直往我胸口的窟窿里灌。我痛不可忍,忙蹲下把那血肉模糊的东西揉成一团往胸口里塞;幸亏血很多,把滓杂污物都洗干净了。我一手抓紧裂口,另一手压在上面护着,觉得恶心头晕,生怕倒在驿道上,踉踉跄跄——”由热热闹闹、相扶相持的三个人变成孑然一身,孤单落寞的日子更显往日的欢乐。先生无穷无尽地追忆丈夫和女儿,相思之苦,肝肠寸断。“我但愿我能变成一块石头,屹立山头,守望着那个小点。我自己问自己:山上的石头,是不是一个个女人变成的“望夫石”?我实在不想动了,但愿变成一块石头,守望着我已经看不见的小船。但是我只变成了一片黄叶,风一吹,就从乱石间飘落下去。我好劳累地爬上山头,却给风一下子扫落到古驿道上,一路上……【全文阅读】   〔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若干基本意识问题》读后感


  本文关键词: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若干基本意识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22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1522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1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