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延吉市城市开敞空间的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07 17:37

  本文关键词:延吉市城市开敞空间的特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延边大学》 2010年

延吉市城市开敞空间的特征研究

李春玉  

【摘要】: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工业革命在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造成环境的恶化。人们在生产生活带来的快节奏和压力下,迫切渴望回归自然,人们的生活已逐步进入注重发展质量的新阶段。创造与分享高质量的休闲生活环境,已是不同社会经济阶层的普遍愿望。被誉为城市的“客厅”和“肺脏”的城市开敞空间,除了具有生态、文化功能外,也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研究城市开敞空间的研究多是建筑学范畴,从城市地理学的角度研究的还较少。因此,开展城市地理学的开敞空间研究,优化城市空间,从地理学综合性和地域性的角度来进行合理布局的实证研究,更是占有绝对优势,并可使研究更具有直观性和前瞻性。 本文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基于ESDA-GIS的延吉地区城市化空间格局与过程的研究》(40861007),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城市—延吉市为研究区,以GIS和RS为先进的技术手段,结合城市地理学、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分析理论,定量探讨了延吉市开敞空间的景观格局变化、空间分布特征及延吉市开敞空问的可达性,并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延吉市开敞空间的优化对策。 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提出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在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国内外开敞空间的相关研究进展,并构建了研究思路与框架。第二章为城市开敞空间的相关基础研究。系统地对城市开敞空间的内涵与功能进行阐释,得出国内外由于对城市空间的建设需要,对开敞空间的理解也是各有千秋;在研究开敞空间的理论方面以城市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相结合是一个新的启迪。第三章为延吉市开敞空间特征研究。首先在GIS和RS技术的支持下,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景观格局分析,定量分析了延吉市城市开敞空间的格局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然后基于可达性的相关理论,采用缓冲区分析法对延吉市城市开敞空间的可达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第四章为延吉市开敞空间的优化对策。根据第三章的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开敞空间优化的对策和建议。第五章为结束语。概括了本文的主要结论,并提出了存在的不足和今后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开敞空间的规划与建设已经成为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本文的研究可为延吉市开敞空间的合理规划与建设提供科学的、有价值的参考与依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928.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绪论12-20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14
  • 1.1.1 研究背景12-13
  • 1.1.2 研究意义13-14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14-18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4-15
  • 1.2.2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15-18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18-20
  • 第二章 城市开敞空间的相关基础研究20-26
  • 2.1 城市开敞空间的概念和功能20-21
  • 2.2 相关理论21-26
  • 2.2.1 城市地理学理论21-23
  • 2.2.2 景观生态学理论23-24
  • 2.2.3 GIS与RS理论24-26
  • 第三章 延吉市开敞空间特征研究26-51
  • 3.1 研究区概况26-29
  • 3.1.1 自然概况26
  • 3.1.2 人文概况26-29
  • 3.2 开敞空间分类体系构建29-31
  • 3.3 延吉市开敞空间格局变化分析31-42
  • 3.3.1 数据预处理31
  • 3.3.2 总体景观格局分析31-36
  • 3.3.3 空间分布特征36-42
  • 3.4 延吉市开敞空间可达性分析42-51
  • 3.4.1 可达性及其计算方法42
  • 3.4.2 可达性结果分析42-51
  • 第四章 延吉市开敞空间优化的对策51-55
  • 4.1 增加开敞空间的数量与面积,优化开敞空间布局51-53
  • 4.2 完善交通网络,提高开敞空间可达性53-54
  • 4.3 其它优化策略54-55
  • 第五章 结束语55-57
  • 参考文献57-64
  • 致谢64-65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5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晓东;延吉市城市开敞空间宜人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虎;城市风貌与城市生态空间[J];安徽建筑;2000年06期

    2 郑曦,李雄;城市开放空间的解析与建构[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王洪涛;德国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规划思想和规划程序[J];城市规划;2003年01期

    4 房庆方,宋劲松,马向明,许瑞生;营造开放空间 提高城市品质——广东省《城市广场规划设计指引》绪论[J];城市规划;1998年06期

    5 吴人韦;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J];城市规划;1998年06期

    6 俞孔坚,段铁武,李迪华,彭晋福;景观可达性作为衡量城市绿地系统功能指标的评价方法与案例[J];城市规划;1999年08期

    7 沈德熙,熊国平;关于城市绿色开敞空间[J];城市规划汇刊;1996年06期

    8 余琪;现代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建构[J];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06期

    9 郑时龄,齐慧峰,王伟强;城市空间功能的提升与拓展──南京东路步行街改造背景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0年01期

    10 宋小冬,钮心毅;再论居民出行可达性的计算机辅助评价[J];城市规划汇刊;2000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苏伟忠;城市开放空间的理论分析与空间组织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2 冉丽萍;延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初探[D];延边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雪,刘莹;意随景象的思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2 苏勇;中心结合边缘——城市新区居住区规划设计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1期

    3 陈浩强;;大学食堂规划设计要素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4 唐由海;邓幼萍;贾刘强;;浅谈熵与城市[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4期

    5 易成波;周波;丁海容;艾南山;陈洋;;西部中小城市工业园区生态建设策略研究——以重庆永川市工业园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6期

    6 郑正球;陈岚;杨仁鸣;;建筑空间形态之占领与围合[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7 王晓南;;五凤溪场镇开放空间的特色与保护[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8 唐佳;刘远;林吾国;;市民眼中的春熙路——从使用者的角度考察(POE)春熙路商业地段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9 张凤;王营池;;构筑特色高校景观意象——西南科技大学校园规划与景观设计新解[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10 向岚麟;朱克勤;;外部空间中边缘空间的形态构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克福;;安徽废弃矿区的生态恢复和开发利用研究[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理科卷)[C];2005年

    2 王一川;;通向北京城市文化精神[A];2011北京两届联席会议高峰论坛文集[C];2011年

    3 王一川;;通向北京城市文化精神[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4 苏建雷;王宁;姚翔;;城市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理论及措施[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5 李壁成;方炫;;黄土高原乡村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与生态经济功能区试验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6 单超群;刘松茯;;历史建筑与历史地段的同构[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7 宋珊珊;刘松茯;;哈尔滨近代城市肌理探究[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8 于海漪;许方;朱灶芳;;婺源游山古村落空间体系研究[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9 荆福全;;城市景观生态环境设计研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10 荆福全;;沈北大学城公共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兴东;徐州市城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遥感监测与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高晓阳;甘肃河西大麦麦芽干燥控制系统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乐珊;基于元胞自动机和VR-GIS技术的城市空间增长三维动态模拟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王丹;制度变迁背景下上海居住空间结构演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伍学进;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宜居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6 鲁为华;短期围栏封育下退化绢蒿荒漠草地更新特征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7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庆斌;钧瓷色彩的特征与分类体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9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倪文岩;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静帆;滇西德宏地区傣族传统村寨景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冬丽;城市公园中的空间立体系统营造[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刘洁;武汉市城市公园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巧;基于减灾理念下的温黄平原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黄远鸣;武汉市居住小区边界空间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黄兰;中山沙田水乡聚落户外空间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韩筱婕;基于城市热岛减缓的湖泊湿地景观功能连通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国先翠;武汉市城市湖泊生态旅游潜力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项海勇;绿色居住小区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车磊;景观斑块在城市道路绿化中的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秀锐,杨居荣,毛显强,李向前;生态城市建设及其指标体系[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6期

    2 吴伟;杨继梅;;1980年代以来国外开放空间价值评估综述[J];城市规划;2007年06期

    3 邹兵;范军;张永宾;王桂林;;从咨询公众到共同决策——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全过程公众参与的实践与启示[J];城市规划;2011年08期

    4 沈德熙,熊国平;关于城市绿色开敞空间[J];城市规划汇刊;1996年06期

    5 余琪;现代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建构[J];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06期

    6 李迅;刘琰;;低碳、生态、绿色——中国城市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J];城市规划学刊;2011年02期

    7 赵东波;栾春梅;;合作共赢:打造东北对外开发新门户[J];东北亚论坛;2007年06期

    8 李明玉;黄焕春;;改革开放以来延吉市城市空间扩展过程与演变趋势研究[J];地理科学;2009年06期

    9 龙卿富;浅析城市开敞空间[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10 赵知敬,钱连和;城市的开放空间——记“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研讨会[J];北京规划建设;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钺;;基于GIS的城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研究[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付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2 杨荣军;“低碳城市”的空间结构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3 苏伟忠;城市开放空间的理论分析与空间组织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4 廉永哲;天津市滨水开放空间环境行为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5 陈华香;山地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系统建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岩,荀平;外部环境生态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0年01期

    2 姜世中,,阎伍玖;北京市园林景观生态评价与建设研究[J];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1期

    3 王发曾;开封市生态系统优化的关键措施[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02期

    4 薛达,薛立,罗山;园林、城市森林与城市生态环境[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1期

    5 韩先成;云南省城市现状及发展前景[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2期

    6 郭秀锐,杨居荣,毛显强,李向前;生态城市建设及其指标体系[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6期

    7 邓卫;建设现代化的节地型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1997年03期

    8 吴人韦;支持城市生态建设——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专题研究[J];城市规划;2000年04期

    9 黄肇义,杨东援;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J];城市规划;2001年01期

    10 杨峥屏;珠海市中心城区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研究[J];城市规划;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梦林,刘岚;开敞空间中步行流线设计的细节研究[J];台声.新视角;2005年03期

    2 贾立;高寒;高音;;企业文化的空间表达[J];设计家;2008年08期

    3 韩立国;;浅谈家居设计要素[J];群文天地;2011年08期

    4 信璟;;花木之功——利用植物营造园林空间意境的多样性[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9年04期

    5 陈春贵;;浅谈室内空间对心理的影响[J];美术大观;2009年08期

    6 陈圣泓;徐可颖;张锐;;唤醒历史记忆,创造可触摸历史的开敞性空间 常州市戚墅堰圩墩遗址公园[J];风景园林;2011年04期

    7 吴亚生;许宁;;空间界面与展示空间形态表达[J];艺术百家;2008年04期

    8 罗赤;相展1990——一次关于城市空间的思考与展示[J];装饰;1991年01期

    9 阎小培,王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空间分布发展变化研究[J];人文地理;1996年03期

    10 陬人;王豫明;;逃离城市[J];中国商界;199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汝钦;;系统视角下探讨小城镇风貌规划中的开敞空间建设——以新疆沙湾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司徒萌生;李樱;李志坚;;城市公共开敞空间体系规划方法研究——以花都区城市形象研究之开敞空间规划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尹海伟;徐建刚;;上海开敞空间宜人性分析[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谭维宁;;快速城市化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思考和探索——以试点城市深圳为例[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5 许学工;孙强;段晓峰;;首都绿色空间格局的构建[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6 杨红平;刘志超;汤蕾;;城市总规阶段总体城市设计编制研究——以拉萨市总规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庆费;乔平;杨文悦;;伦敦绿地发展特征分析[A];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论文集[C];2004年

    8 王建军;;公共交通引导下的大都市近郊工业区转型规划探索——以广州市黄埔区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庆费;乔平;杨文悦;;伦敦绿地发展特征分析[A];风景园林 人居环境 小康社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选集(上册)[C];2008年

    10 王力国;常延聚;;城市地段空间生态设计影响要素探析[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苏省泗洪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秦臻;[N];中华建筑报;2010年

    2 记者 彭磊 通讯员 韩红;[N];湖北日报;2009年

    3 贺小虎;[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4 中国工程院院士 邹德慈;[N];天津日报;2006年

    5 记者 刘幸 通讯员 王玮;[N];广州日报;2011年

    6 车生泉 郑丽蓉;[N];中国花卉报;2004年

    7 许跃彬;[N];石家庄日报;2008年

    8 深圳商报记者 董超文;[N];深圳商报;2006年

    9 实建;[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10 记者 李凌翌 实习记者 李晓帆;[N];成都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明树;开敞空间可燃气云爆炸的压力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2 袁达忠;热管换热器的两相流模型与耦合传热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雒占福;基于精明增长的城市空间扩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苏建忠;广州城市蔓延机理与调控措施研究[D];中山大学;2006年

    5 刘堃;城市空间的层进阅读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黄瓴;城市空间文化结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宋占兵;预混火焰在狭缝中的传播机理与熄灭条件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王衍臻;城市空间信息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9 吕元;城市防灾空间系统规划策略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10 侯鑫;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城市空间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玉;延吉市城市开敞空间的特征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2 李静;陕西关中地区县城开敞空间系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晓东;延吉市城市开敞空间宜人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4 曹黛;基于开敞空间的城市体育场所防灾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朱小平;城市门户开敞空间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6 申亚;基于景观都市主义的城市开敞空间体系建构初探[D];重庆大学;2012年

    7 刘羽帆;两型社会背景下城市空间开敞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8 张蓉;园林空间的植物组合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9 邵卫;开敞空间可燃气云爆炸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10 袁勇;关于开敞空间在城市避难疏散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初探[D];重庆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延吉市城市开敞空间的特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71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1671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c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