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延吉市城市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0 02:06

  本文关键词:延吉市城市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地表景观格局的自然演进收到了严重的影响。城市景观膨胀与自然景观萎缩破碎化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城市形态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研究的热点。传统的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立足于地理、经济和社会视角。本文是以景观生态学视角对城市空间结构进行新的研究。 延吉市建成区景观格局动态分析,通过对1999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和2009年的ALOS遥感影像解译,得到两幅矢量图。利用Frag3.3计算核心景观指数,对景观指数进行分析,得出延吉市建成区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1999年至2009年新增用地面积增加1241.48公顷。自1999年以来,居住用地面积增加了374.36公顷,公共设施用地面积增加了247.47公顷,工矿仓储用地变化幅度较小,绿地的面积则减少了113.13公顷。斑块的密度1999年为每平方公里14.8个,2009年为每平方公里15.7个,景观的多样性指数逐渐减小。 通过延吉市空间变化模式研究,延吉市的新增用地主要集中在原有用地的周边,斑块逐渐向外扩散。从各街道用地增长动态看:主要以建工街和朝阳街的增长为主,公园街的增长缓慢。延吉市的空间变化模式主要为蔓延式发展和分散的填充式混合发展。 通过延吉市建成区用地格局韵律研究,1999年到2009年全区的用地不断增加,斑块数量增加,斑块的平均大小增加,ENN减小,斑块的空间变化过程是以斑块的扩大为主,局部地区出现了新的斑块。从斑块的等级结构看,小斑块向中斑块转变,斑块合并,平均面积增加。斑块的破碎度、分维度和聚集度(AI)反映了建成区用地格局韵律。 通过两个年份景观类型变化的转移矩阵来确定转移概率,延吉市建成区在1999-2009年内不同年代的居住用地与公共设施用地之间、居住用地与工矿仓储用地、居住用地与绿地之间发生着景观类型的转换。 通过对延吉市城市景观结构分析与研究,得出了今后延吉市空间结构的优化目标应该确定为:以生态城市为目标,顺应生态化的要求,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延吉市今后应该充分发挥政策与城市规划的引导作用,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延吉市生态安全,以解决城市过快蔓延、城市紧凑度不够、城市用地布局不合理。
【关键词】:延吉市 景观生态学 城市空间格局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928.5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表目录11-12
  • 图目录12-13
  • 第一章 绪论13-17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3-14
  • 1.1.1 研究背景13-14
  • 1.1.2 研究意义14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14-16
  • 1.3 研究区概况16-17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介绍17-31
  • 2.1 景观生态学的内涵17-18
  • 2.1.1 景观17
  • 2.1.2 景观生态学17-18
  • 2.2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18-22
  • 2.2.1 景观整体性原理18-19
  • 2.2.2 景观异质性原理19
  • 2.2.3 景观层域原理19
  • 2.2.4 景观结构与功能关系原理19
  • 2.2.5 景观结构镶嵌性原理19-22
  • 2.3 基于景观生态的城市空间结构理论22-24
  • 2.3.1 基于土地分类体系的景观分类23-24
  • 2.3.2 城市景观生态动态变化24
  • 2.4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空间结构方法24-31
  • 2.4.1 景观空间分析方法24
  • 2.4.2 景观韵律方法24-26
  • 2.4.3 城市空间结构韵律体系构建26-31
  • 第三章 延吉市城市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31-45
  • 3.1 建成区景观格局分析31-40
  • 3.1.1 1999年景观格局分析31-33
  • 3.1.2 2009年景观格局分析33-34
  • 3.1.3 1999年-2009年景观格局动态分析34-36
  • 3.1.4 城市景观格局变化的空间模式36-38
  • 3.1.5 城市景观格局的斑块动态变化38-40
  • 3.2 延吉市建成区用地格局韵律分析40-42
  • 3.2.1 城市景观空间属性40-41
  • 3.2.2 城市景观空间关系41-42
  • 3.3 景观转换规律分析42-43
  • 3.4 城市公路网廊道分析43-45
  • 第四章 延吉市城市景观格局优化与调整45-49
  • 4.1 城市景观格局优化目标45-47
  • 4.1.1 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要求45
  • 4.1.2 以生态城市为目标,构建生态化的景观45-47
  • 4.2 城市景观格局调整策略47-49
  • 4.2.1 城市景观格局存在的问题47
  • 4.2.2 空间格局调整策略47-49
  • 第五章 结束语49-50
  • 参考文献50-56
  • 致谢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如松;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人性化——城市人居环境规划方法的生态转型[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年03期

2 李秀珍,肖笃宁;城市的景观生态学探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5年02期

3 杨英宝,江南,苏伟忠,郑国强;RS与GIS支持下的南京市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1期

4 黄光宇;乐山绿心环形生态城市模式[J];城市发展研究;1998年01期

5 黄光宇,杨培峰;自然生态资源评价分析与城市空间发展研究——以广州城市为例[J];城市规划;2001年01期

6 张惠远,倪晋仁;城市景观生态调控的空间途径探讨[J];城市规划;2001年07期

7 杨冬辉;城市空间扩展对河流自然演进的影响——因循自然的城市规划方法初探[J];城市规划;2001年11期

8 李晓江;关于“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3年02期

9 赵燕菁;高速发展与空间演进——深圳城市结构的选择及其评价[J];城市规划;2004年06期

10 刘青昊;城市形态的生态机制[J];城市规划;1995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苏伟忠;城市开放空间的理论分析与空间组织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2 汪劲柏;城市生态安全空间格局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3 曾九利;成都市城市空间结构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4 赵黎光;基于GIS、RS和CA的城市郊区化模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延吉市城市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69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2569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8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