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地理集聚格局演化及其机制
本文关键词:中国农业地理集聚格局演化及其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通过对1981~2008年12类农作物种植重心、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和专业化指数的计算,探讨了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种植业的空间集聚格局及演化路径,并从演化经济地理视角构建分析框架探讨其演化机制。结果显示:(1)中国种植业整体上空间集聚程度逐渐增大,区域专业化和多样化程度逐步加强。(2)与制造业地理集聚总体呈现"南下东进"不同,种植业地理集聚逐步"南下西进",从东部省份向中西部省份转移,东北地区的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也是重要的集聚地,而昔日鱼米之乡的优势已逐渐下降。(3)农业地理集聚格局的演变经历了由自然集聚向社会集聚进而形成完善的农业生产体系的过程,其中,自然集聚的作用日益减少,而社会集聚作用逐步增加。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社会变异步伐的加快,也将进一步推进农业的地理集聚和空间重构。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关键词】: 农业地理集聚 农业集群 演化经济地理 中国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1080) 河南省重点软科学招投标项目(102400410002)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1BJJ004)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0-JZ-022)
【分类号】:F329;K902
【正文快照】: 1引言经济工业化、社会城市化和技术信息化的急剧发展使得集聚经济和专业化经济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制造业的空间集聚和地域分工无论在理论研究层面,还是政策实际层面都受到了极大关注[1~6]。随着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农业也呈现出规模化、区域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二玲,李小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徐建华,岳文泽;近20年来中国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演变及其对比分析[J];地理科学;2001年05期
3 梁书民;;中国农业种植结构及演化的空间分布和原因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6年02期
4 郑风田;程郁;;从农业产业化到农业产业区——竞争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分析[J];管理世界;2005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建山,冯宗宪;我国产业经济重心演变路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5期
2 向清成;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地域差异[J];地理科学;2002年03期
3 孟斌,王劲峰,张文忠,刘旭华;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中国区域差异研究[J];地理科学;2005年04期
4 葛全胜,方修琦,张雪芹,吴绍洪;20世纪下半叶中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变化——关于全球环境变化区域研究的思考[J];地理研究;2005年03期
5 许月卿,贾秀丽;近2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测定与评价[J];经济地理;2005年05期
6 冯宗宪;黄建山;;1978—2003年中国经济重心与产业重心的动态轨迹及其对比研究[J];经济地理;2006年02期
7 叶正根;;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创新的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06年02期
8 彭朝晖;杨开忠;;政府扶持下的都市农业产业群模式研究——以北京市延庆县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9 冯宗宪,黄建山;重心研究方法在中国产业与经济空间演变及特征中的实证应用[J];社会科学家;2005年02期
10 黄建山;;中国对外贸易的空间演变特征与发展趋势[J];统计与决策;2007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霞;蔡根女;;农业产业集群: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路径——以湖北省罗田板栗产业集群为例[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吴玉鸣;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黄海峰;珠三角地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及GIS技术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3 李二玲;中国中部农区产业集群的企业网络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4 王军;玉米期货市场对新疆玉米产业保障作用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6年
5 谭湘;农村土地资产证券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6 陈朝隆;区域产业链构建研究[D];中山大学;2007年
7 张静;大城市理性扩张中的新城成长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牟绍波;产业集群持续成长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9 郑洪涛;基于区域视角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爱民;GIS在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点选址中的应用研究——以芜湖市为例[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2 仲雷;GIS支持下的安徽省区域发展均衡性分析[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3 袁长丰;基于GIS人口统计信息分析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4 司马慧;福建省城镇体系结构演化的特征及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冠兰;江苏丰县果蔬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提升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6 檀尊社;种植业结构调整对洛阳主要农作物害虫发生的影响及无公害控制对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7 廉莹;我国经济重心与人口就业重心演变轨迹比较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8 徐艳艳;近10年来甘肃省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罗筱;德惠市农业产业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吴晓斌;农业产业集群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德连,王蕾;国外企业群落理论的演变与启示[J];财贸研究;2000年05期
2 李小建,李二玲;中国中部农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研究——以河南省虞城县南庄村钢卷尺企业集群为例[J];地理科学;2004年02期
3 刘春霞;朱青;李月臣;;基于距离的北京制造业空间集聚[J];地理学报;2006年12期
4 王缉慈,王可;区域创新环境和企业根植性——兼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开发区的发展[J];地理研究;1999年04期
5 马丽,刘卫东,刘毅;经济全球化下地方生产网络模式演变分析——以中国为例[J];地理研究;2004年01期
6 李植斌;浙江原发性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与持续发展[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年06期
7 符正平;论企业集群的产生条件与形成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10期
8 吕文栋,朱华晟;浙江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基于企业家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4期
9 陈建军;中国现阶段产业区域转移的实证研究——结合浙江105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报告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2年06期
10 陈刚,陈红儿;区际产业转移理论探微[J];贵州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本文关键词:中国农业地理集聚格局演化及其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93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269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