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城市化背景下华南村治中的厦村宗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7 17:48
   随着城市化元素的渗入,宗族这一传统社会资本的结构与功能发生了改变,其对村治的影响范围与程度也发生了巨变。厦村宗族的历史发展脉络是整个华南地区的缩影,宗族组织紧扣时代发展体现出其变迁与动态性。城市化背景下,虽然祖先认同仍然是宗族行动逻辑的特征,但利益逻辑和理性逻辑在很大程度上优先于血亲原则成为成员行动的主要逻辑。与城市化背景紧密联系,现代核心家庭的增多、宗族身份与社会身份分离、现代文明意识的传播及村庄公共空间的缺失是宗族行动逻辑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在当前城市化背景下,宗族组织作为一种社会资本在乡村治理中实现“传统的再造”,发挥着团结族人、维护村庄秩序和提供公共产品等功能,对城市化背景下村庄的权力结构、经济模式、公共事务和村庄秩序等方面都发挥着作用。从国家管理的视角分析,宗族力量可以成为乡村治理中有效力量,贡献于村庄建设。如果村庄正式权力能够有效运用宗族力量,则能大大减少治理成本同时实现良好的治理成效。同时须清醒认识到宗族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再造”过程需要一定的引导和制约。本文认为要实现城市化背景下宗族与村治的良性互动,应按照“把握限度——加强引导——合理利用”的思路,分为四个步骤层层递进。首先,通过将文化保留与时代需要相结合和防止宗族异化干预乡村政治的方式正确认识宗族发挥作用的限度;其次,通过加强对宗族个体成员和宗族组织的引导培养宗族组织以村庄整体利益为主的大局意识;再次,通过巩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和在法律规定的框架下开展宗族行动减少宗族组织与正式权力的抗衡;最后,通过提高村民对制度的信任感和对自治的参与度提升村庄自治的质量和水平。宗族文化并非是村民自治的绊脚石,而是可以被纳入正确轨道加以利用,可以借用宗族文化认同的模式培养村民对村庄的认同感和集体感,实现城市化背景下华南宗族与村治的良性互动,实现有效治理与文化延续的共赢局面。
【学位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D42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伟;程明洋;符文颖;;城市化进程中广州城中村传统宗族文化的重构[J];地理学报;2015年12期

2 吴祖鲲;王慧姝;;文化视域下宗族社会功能的反思[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3 贾先文;;农村社区经济发展中的宗族因素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4年05期

4 陈泫伊;;论农村群体性事件中的宗族问题[J];云南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5 郭云南;姚洋;Jeremy Foltz;;宗族网络与村庄收入分配[J];管理世界;2014年01期

6 贺雪峰;;论中国农村的区域差异——村庄社会结构的视角[J];开放时代;2012年10期

7 张晓晶;;“非正式治理者”:村治权力网络中的宗族[J];理论导刊;2012年09期

8 杨沛艳;;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基层治理格局重构——基于村委会与宗族关系的探讨[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9 肖唐镖;;宗族在重建抑或瓦解——当前中国乡村地区的宗族重建状况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孙秀林;;华南的村治与宗族——一个功能主义的分析路径[J];社会学研究;2011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杨国安 ;徐蓓;;宗族文化为何具有生命力[N];解放日报;2017年



本文编号:28136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28136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0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