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党对青年工作的优良传统,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节点对青年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新思想新论断,从而构成了习近平青年工作重要思想。它深刻回答了党对青年本质及特点的科学认识,对青年历史作用和现实影响的全面认识;回答了中国青年运动如何开展以及青年发展的方向;回答了青年工作为谁培养青年、培养什么样的青年以及如何培养青年等一系列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回答了青年工作的体制机制、具体措施等宏观微观性问题。习近平青年工作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青年群体的主体利益及发展的理论关照,为当代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提供具体的行动指南。本文的基本思路是从青年工作的一般理论出发,分析青年观及青年思想的基本框架,在此框架下全面总结习近平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内容,解析其内部的基本逻辑和结构特征,从总体上系统把握习近平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内容体系。在分析的过程中强调整体观,即在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继承与发展上强调整体逻辑;在青年观的思想内涵、哲学基础、认识论、方法论的联系与比较中强调宏观整体的一致;在习近平青年工作重要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强调成长经历、文化积淀、实践经验与自身思考的整体连通。具体而言,从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根本传承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整体推进的双重维度审视习近平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理论贡献;从观念与方法论的双重维度揭示习近平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生成逻辑;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承维度挖掘习近平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文化积淀;从自身成长与执政实践的双重维度呈现习近平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实践特征。最后总结习近平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理论品格与实践价值,并从学理上建构习近平青年工作重要思想不断丰富与发展的理论空间。通过对青年概念的历史梳理及不同学科视野对青年概念的解读,发现不同学科解读的视角和关注的侧重点不同,单一向度无法解释青年工作的全部问题,从而明确必须以多学科协同的理念构建青年工作的理论范畴、基本规律和思维逻辑。第一章先后对青年、青年思想、青年观、青年工作等概念进行内涵界定,提出青年工作的理论框架,为后文进行习近平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内容分析奠定基础。同时明确了本文跨学科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路径。第二章在构建青年工作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习近平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内容体系,分析了目前习近平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存在形态,从逻辑起点、逻辑基础、理论支撑、思想统领、核心要义、本质特征、工作原则、根本方法等范畴解析青年工作思想的内部逻辑,具有了科学性、战略性、系统性、整体性、政治性、规律性等鲜明的理论品格。在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本体论价值论与实践论的统一、全面发展与首先发展的统一、个体与整体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等分析中把握习近平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结构特征。第三章主要论证了习近平青年工作重要思想从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层面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接续传承和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整体推进。从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继承与推进中可以看到,不变的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内核、把青年发展与国家命运相连的行动逻辑;变的是青年工作越来越突出青年主体性、青年教育越来越强化德育的重要性、青年工作越来越强调系统协同思想、青年发展在国家发展事务中的序列位次越来越高、教育与政治双向互动的关系越来越清晰。第四章主要讨论习近平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文化来源。从知青岁月起,习近平就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一直到当下习近平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都体现在了习近平青年工作重要思想中。习近平青年工作重要思想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他从传统文化中找到了青年立德修身的价值准则,找到了青年笃行实践的社会意义,找到了青年知行合一的发展路径,找到了青年理想信念养成的精神动力,找到了青年坚持创新的时代要求。习近平青年工作重要思想不仅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还注重对其进行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要求广大青年在世界交往与文化交流中做中华文化的传播使者,增强文化自信,传播中华文明。第五章主要从习近平的成长实践中梳理青年工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习近平的成长经历与执政实践为其青年工作思想提供了大量的经验积累与思考资源。从陕北七年的知青岁月到正定宁德的基层实践,从浙江上海的地方主政到进入中央的国家实践,习近平青年工作重要思想在实践中生成,在实践中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的中国特色青年理论体系。第六章在总结指导意义的基础上重点探讨践行习近平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主要着力点,以及在实践中推动青年工作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
【学位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43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新时代青年和共青团工作的光辉指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J];求是;2018年14期
2 周晓虹;;中国青年的历史蜕变: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J];江苏社会科学;2015年06期
3 周廷勇;;齐克瑞的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理论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5年06期
4 邓希泉;;青年文化发展规律研究[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年05期
5 沈杰;;论青年社会学的发展进程[J];北京青年研究;2015年03期
6 沈杰;;青年社会学的基本理论视角[J];北京青年研究;2014年03期
7 任彩红;;从独白到承认:青年自我实现的困境及出路[J];当代青年研究;2014年02期
8 熊建生;;构建“三个面向”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J];思想教育研究;2013年12期
9 韩振峰;;“三个面向”教育思想的深层意蕴和现实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13年20期
10 汤苍松;;中国共产党人的青年观[J];中国青年研究;2013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姜继葆;董志成;曾宪旭;;上合组织为青年交流开拓广阔天地[N];中国青年报;2018年
2 邱然 ;陈思 ;黄珊;;“近平把战略眼光和务实精神结合起来,很了不起”[N];学习时报;2018年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N];人民日报;2017年
4 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年
5 邓希泉;;社会变迁中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青年[N];中国青年报;2016年
6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九届青年论坛开幕式上的贺词[N];人民日报;2015年
7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年
8 仲祖文;;遵循人才成长规律[N];人民日报;2014年
9 洪向华;肖纯柏;;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N];光明日报;2014年
10 ;习近平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N];人民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立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祝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青年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丽;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
28218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2821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