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清涧县“空壳村”现象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9 09:26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进入了由传统农业型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中国农村发生了前所未有的人口大迁徙,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和转移,大批农民涌入城镇,使得许多农村发展处于停滞、瘫痪,甚至荒废状态,这严重影响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顺利推进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本文将其称为“空壳村”,并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陕西省清涧县为个案开展实践调研,详细了解清涧县“空壳村”的基本现状及形成过程,全面分析“空壳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及形成原因,最终提出“空壳村”治理的对策与建议。具体来讲:首先,介绍本研究的选题背景,总结和回顾国内外关于“空壳村”研究现状的相关状况及内容,综合已有的研究思路和理论成果来确定本研究思路及方法,进行富有特色和创新的研究,并阐述了本研究的重大意义。其次,进行“空壳村”研究相关理论阐释,指出“空壳村”的定义及特征表现,并结合社会整合、城乡一体化和社会变迁理论,以清涧县为个案实践调查,对清涧县“空壳村”现状、形成过程及带来的问题与成因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最后,通过清涧县以点到面的分析,指出了清涧县为代表的“空壳村”在社会变迁、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典型意义,最后提出“空壳村”治理的总体思路、对策与建议。
【学位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D422.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方式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特色和创新之处
    (五)“空壳村”治理的重要意义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一)“空壳村”定义及特征
        1.“空壳村”定义
        2.“空壳村”特征表现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社会整合理论
        2.城乡一体化理论
        3.社会变迁理论
二、清涧县“空壳村”现状及其形成过程
    (一)清涧县“空壳村”现状
        1.清涧县经济社会概况
        2.清涧县“空壳村”基本情况
    (二)“空壳村”形成过程
        1.第一阶段(20世纪八十年代初至20世纪九十年代初)
        2.第二阶段(20世纪九十年代初至21世纪初叶)
        3.第三阶段(21世纪初叶至今)
三、清涧县“空壳村”带来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清涧县“空壳村”带来的问题
        1.青壮年劳动力严重短缺
        2.耕地大面积撂荒
        3.基层组织功能弱化
        4.农村社会事业举步维艰
        5.“三留守”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突出
        6.城市公共资源压力增大
    (二)清涧县“空壳村”成因分析
        1.地理自然条件差
        2.农业比较效益低
        3.城乡二元结构差异明显
        4.农村集体经济衰落
四、清涧县“空壳村”治理对策与建议
    (一)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
        1.统筹城乡,科学规划
        2.分类指导,突出重点镇建设
        3.撤村并村,突出中心村建设
        4.突出融入融合,推进城乡一体化
    (二)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1.基本农田建设是核心
        2.生态建设是出路
        3.主导产业是抓手
        4.土地流转是基础
        5.职业农民是关键
    (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1.强化组织领导能力
        2.提升发展经济能力
        3.提升为民服务能力
    (四)建立城市农民工服务中心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余青华;;消除空壳村的建议[J];科技信息;2014年03期



本文编号:28295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28295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0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